凤回巢第81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19/1100

  所以,闵太后真正心疼的,还是自己的儿子。
  顾莞宁也未介怀,微微笑道:“儿媳有个好名声,于皇上也是颜面有光之事。再者,夫妻一体,本就不分彼此。我的陪嫁私房,便是不捐给国库,日后也会留给阿娇姐弟。既是如此,迟些早些又有何妨?”
  这倒也是。
  反正是萧家儿媳,以后私房总是要留给萧家子孙。
  闵太后轻易被说服了,很快笑道:“你这般大方,我这个当娘的也不能小气了。不过,我私房不及你,勉强凑个三十万两吧!”
  顾莞宁笑道:“如何能让母后这样破费。母后若是有心,出个十万两,为皇上增光添彩也就是了。”
  “这怎么行!”顾莞宁这么说,反而坚定了闵太后的决心。闵太后想了想,又改了口:“我再多添十万两,凑个四十万两整。”
  顾莞宁失笑。
  她不是有意为之,不过,倒像是以退为进一般。
  闵太后也忍不住笑了起来:“人的心思也真是奇怪。若有人让我掏这么多银子出来,我未必舍得。你推辞不肯,我倒是非出不可了。”
  ……
  顾莞宁深谙人心,要么不出手,出手便是轰轰烈烈人尽皆知。
  不出半日,顾皇后捐赠百万银两充做军饷一事,便传遍京城。便连街头巷尾的百姓也都有所耳闻。
  一时间,人人为之动容,口中满是赞誉之词。
  “皇后娘娘真是慷慨,竟将自己的私房银子都捐了出来。”
  “大秦有这样的皇后,委实是有福。”
  “这天底下,也只有顾皇后才配坐中宫之位。”
  “正是如此。皇上独宠皇后娘娘,也是应该的。有这样的皇后,别的女子哪里还能入得了皇上的眼。”
  ……顾莞宁的声名,也迅速攀至顶峰。
  至于顾莞宁生母不贞之事,这种时候,再无人提及。便是偶尔有人想提一提,也会被周围众人群起而怒骂,灰溜溜地闭嘴。
第1018章
战报
  此事也很快传到了太夫人耳中。
  “宁姐儿果然聪明。”太夫人目中漾起一丝笑意:“出了这么一大笔银子,堵住了所有朝臣的嘴。”
  以后谁还好意思提起沈氏的陈年旧事?
  谁还有脸谏言皇上选妃入宫?
  有这等贤惠慷慨的皇后,是天子之福,也是大秦之福。便是顾莞宁手段再凌厉,也无人会说三道四了。
  顾海也笑了起来:“母亲说的是。此事一传开,上朝时人人对皇后娘娘歌功颂德,用词之肉麻,听的儿子鸡皮疙瘩都出来了。”
  顾海言语诙谐风趣,哄得太夫人会心而笑。
  自顾淙的死讯传来,太夫人便一直眉头深锁,已经许久未曾展颜。
  便是顾海,也觉得心情轻松释然起来。
  太夫人笑了片刻,忽地低声自语:“谨行走了已有八九日。也不知赶到边关没有。”
  更不知此时边关到底如何。
  边军死了多少人?顾家的家将们有多少折损?援军已经到了边关,是否扭转了边军的劣势?
  顾海目光一闪,沉声说道:“近来战报颇为不利。援军抵达后的战报,还未送至京城。等再过一两日,便该有消息了。”
  ……
  顾海所料没错,一天后,边军终于来了最新的战报。
  抵达边关的驻军共有四万。驻军不及边军骁勇善战,论战力要差了一截。不过,有了增援,对边军而言总是好事。也能迅速补齐边军死伤过多的缺口。
  一直处于劣势苦苦支撑的边军,终于喘了口气,小胜了一仗。杀了几千敌军。
  看到这封战报,萧诩紧皱的眉头舒展开来,目中露出振奋的笑意。
  战报送达京城,先呈到圣前。然后,才会由中书令当众宣读。
  萧诩习惯性地将战报给了身侧的傅卓:“傅卓,你来宣读。”
  傅卓领命,上前两步,朗声宣读战报。
  这份鼓舞人心的战报,由相貌俊逸声音清朗的傅卓读来,令人生出身心愉悦之感。众臣们个个面带笑容,十分振奋。
  满殿中,大概只有一个人心情不太美妙愉快了。
  这个人,就是崔三郎。
  元佑帝在位时,身边只有一个中书令。到了萧诩这儿,中书令有两个,便分了左右。左为先,右为后,这是朝中惯例。
  傅卓便是左中书令,而他这个才华横溢举世无双的崔三郎,委屈地做了右中书令,被压了一头。
  换在以前,崔三郎也不敢生出别的心思。傅卓是傅阁老长孙,和天子自小一起长大,情分不同旁人。他想比也比不过。
  现在可就不同了。
  傅阁老在政治斗争中一败涂地,现在对朝堂影响力远不如前。相反,崔阁老如日中天,入阁时间不长,却已和王阁老分庭抗礼,颇受天子器重。
  此消彼长,崔三郎不免生了几分骄矜之心。
  可惜,傅卓圣眷颇浓。天子丝毫没受傅阁老印象,对傅卓信任器重一如往昔。最重要的圣旨总是由傅卓拟定,当众宣读战报此类出头露脸的事,也多是傅卓担任。
  崔三郎渐落下风,心中岂能痛快?
  ……
  崔三郎的这点小心思,并未放在脸上。他依旧端着一张俊脸,颇为专注地听着战报。
  崔阁老目光扫过若无其事的崔三郎,很快又移了开去。
  宣读完战报后,众臣争先抢后的出言。有的夸赞援军到的及时,有的赞扬边军英勇,最惹人瞩目的,是为顾家家将请功的孟尚书。
  年龄和顾海相若的孟尚书,今年刚过四旬,相貌俊美阳刚方正,留着一把美髯,更添几分气度。和俊美倜傥的顾海并肩而立,俱是令人眼前一亮的美男子。
  不愧“双娇”美名!
  “……定北侯死后,幸有顾家一众家将在军中收拢人心,军心未至溃散。也撑过最难熬的几日,撑到了增援的驻军到来。”
  孟尚书拱手启奏,侃侃而谈:“臣以为,这场胜仗,应该归功于以顾杨为首的定北侯府家将。”
  天子稽首:“孟尚书言之有理。”然后看向兵部卢尚书:“卢尚书,按着兵部惯例,这样的战功,应该有何褒奖?”
  卢尚书拱手答道:“回皇上。理应每人晋升一级,赏银百两!”
  赏银多少无妨,重要的是能晋升一级。
  武将和文官最大的不同也在这里。文官要经过科考,要积攒资历声望,便是被赏识被重用,升职也得徐徐图之。
  而在战场领兵厮杀的武将们,靠的是战功。说得再直白一点,杀敌越多,晋升越快。
  朝中三品以上的文官,少说也得四旬左右。
  而三品以上的武将,却要年轻得多。甚至还有二十多岁的年轻武将。
  萧诩略一思忖,下了口谕:“给战报上提及有战功之人,晋升两级,赏银五百两!”
  ……
  多日来心情一直阴霾的顾海,今日终于难得的有了好心情,脚步也比平日轻快了许多。
  崔阁老的声音从身后响起:“顾尚书,请稍候片刻。我今日乘顾家马车,和你一并回府。”
  顾海脚步略略一顿,待崔阁老赶上来,才应了一声:“好。”
  崔府和顾府相隔不远,确实顺路。
  不过,崔阁老特意要和顾海同行,自然是有话要说。
  宫中说话不便,待出宫上了马车之后,崔阁老才拱手道喜:“顾杨等人立下如此战功,实在可喜可贺。”
  顾杨等人是定北侯府的家将,他们立下战功,便是顾家立了战功。
  天子金口一开,便让众人连升两级,定北侯府自是扬眉吐气。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19/110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