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回巢第86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69/1100

  顾莞宁听完之后,心中涌起阵阵感动和钦佩。
  祖父离世多年,全仗着祖母支撑起定北侯府。在顾家名声鼎盛之际,仍能保持清醒冷静!祖母的胸襟睿智,远非常人可比。
  “好,这些话我都记下了。”顾莞宁目光柔和,压低了声音说道:“你也替我带几句话回府。”
  “祖母的金玉良言,我受用不尽。让祖母放心,孙女虽为皇后,自当谨慎行事,不会因娘家势大生出自骄之心。”
  太夫人特意让俊哥儿带话进宫,是委婉地提醒她,万万不可依仗娘家便不将皇上和太后放在眼底。
  俊哥儿点点头,默默地将顾莞宁说的话都记了下来。
  ……
  当晚,萧诩从顾莞宁口中听闻此事,不由得失笑:“祖母这般小心,莫非是信不过我这个孙婿?”
  顾莞宁心平气和地应道:“祖母当然信得过你。不过,顾家以军功立足朝堂,和普通后族不同。行事低调,也是应有之义。”
  像闵家,如今全仗着闵太后之势才跻身顶尖世家之列。说句不好听的,闵太后一旦归天,闵家便会式微。
  而顾家,便是没有她顾莞宁,也依然是大秦最顶尖的名门世家。而且会一直延续下去。
  萧诩立刻笑道:“祖母生性不喜张扬,对子孙管教约束颇严,就连你这个出嫁多年的孙女也要聆听祖母教诲。如此甚好!也只有这样的祖母,才能教养出这般优秀出众举世无双的你!”
  千穿万穿,马屁不穿。
  堂堂天子拍起皇后的马屁来,堪称麻溜!
  顾莞宁忍俊不禁:“你又来哄我!”
  萧诩一脸无奈的表情:“我字字句句发自肺腑,你实在不信,我也无可奈何。”
  夫妻两个耍几句花腔,对视一笑。
  过了片刻,萧诩正色道:“不管如何,顾家立下赫赫战功是事实,若不厚赏,岂不寒了众将士之心!便是祖母有诸多顾忌,我也得下旨厚赏定北侯府!”
  顾莞宁略略点头,嗯了一声。
  ……
第1079章
捷报(一)
  半个月之后,边军大胜一场,将最后一座边城也收了回来。
  吐蕃和突厥联军大败,死伤人数高达两万。剩余的兵力加起来也不足五万。残兵败将,再无力和大秦边军交战,败退关外。
  突厥人到了自己的地盘上,很快退回各自的部落。
  吐蕃的将士,却要继续行军奔逃。
  谁也没料到,素来沉稳持重的定北侯世子,竟会亲自领兵追击吐蕃残兵。将吐蕃的主将斩于刀下,之后,又虏获了上万吐蕃士兵,其中,便有吐蕃国师。
  唯一遗憾的,是萧睿在数日前就已逃出关外,不知所踪。
  这一役,也令定北侯世子之名响彻关外。
  捷报传来之日,京城上下为之沸腾。
  这一仗,彻底平定边关。
  突厥元气大伤,数年之内再无力进犯边关。
  吐蕃此次举国来袭,大多死在边关的战场上,再有被俘虏的上万士兵。真正逃回国内的,不足两万。死伤这么多将士,吐蕃国力大损。
  定北侯世子并未急着班师回京。边军打了近两年的仗,死伤的将士极多,急需休整。
  好在边军的军饷和物资都十分丰厚,士兵们吃的饱穿的暖,生病受伤有军医有药材,死在战场上的士兵,也会有极丰厚的抚恤。
  定北侯世子顾谨行,一边下令全军休整,一边命人往京城送来奏折,请示该如何处置吐蕃俘虏。
  与此同时,吐蕃国师也被秘密押解往京城!
  ……
  对如何处置这一万吐蕃俘虏,众臣颇有争议。
  王阁老的意见是直接杀了这一万俘虏,一来彰显大秦天威,震慑吐蕃和突厥,令他们不敢再生进犯之心。二则也有为边军死伤的将士报仇之意。
  王阁老这一建议,虽然血腥了些,却深得众官员之心,附议者极多。
  李尚书第一个站出来附和。
  崔阁老却不赞同:“大秦自建朝以来,从未有过杀俘的习惯。上天有好生之德,如此滥杀俘虏,有失大秦泱泱气度。再者,便是杀了这些俘虏,死去的大秦将士也活不过来了。既是如此,倒不如利用这些俘虏,谋夺实际的利益和好处。”
  这一提议,立刻得到了户部周尚书的拥护。
  “臣以为,崔阁老所言极是。不如修国书到吐蕃,命吐蕃人筹措金银赎回俘虏。一个士兵索要五百银两,将领翻倍。如此一来,也有数百万两银两。”
  银子永远不嫌多!
  一提起银两,周尚书那张操劳过度颇为苍老的脸孔就放出光来:“一则掏空吐蕃国库,损伤吐蕃国力。二则,也能将这批银两全部用作抚恤死去的将士上。”
  魏王世子也上前一步,拱手道:“周尚书所言颇有道理,恳请皇上首肯。”
  关键时候,韩王世子总是站在魏王世子这一边,立刻出言附和。
  众臣很明显地分做两派。
  坐在龙椅上的萧诩,先未出言。待两边争执不下时,才淡淡张口道:“杀俘有伤国运,朕并无杀俘的打算!”
  王阁老神色微微一僵。
  萧诩又道:“朕也未打算向吐蕃索要金银。”
  崔阁老等人也是一惊。
  众人一起看向天子。
  萧诩目中闪过寒意,一字一顿地说道:“朕要用这一万吐蕃士兵,交换萧睿和乐阳。”
  ……
  福宁殿里静了一静。
  众人先是震惊,静下心来细想,又觉得这才是最好的解决之道。
  这一场边关战事,全因萧睿兄妹而起。不杀了他们兄妹,实在难平众怒。
  只是,眼下萧睿逃窜在关外,下落不明。顾谨行身为主将,不可能一直领兵在关外搜寻萧睿的行踪。
  而乐阳郡主,到底是吐蕃太子妃。虽然吐蕃太子身死,她却安然地待在吐蕃国内。总不能为了杀她一个,就率兵攻打吐蕃。
  这样想来,天子所言,倒是最佳的办法。
  用一万吐蕃俘虏,换两个人的性命。只要吐蕃国主不是傻瓜,一定会同意!必会想尽办法找出萧睿。
  大秦也无需再为此费心费力,只要静等吐蕃送萧睿兄妹到边关就行了。
  顾海率先出言:“皇上英明,臣以为这是最佳的解决办法!”
  礼部罗尚书附和:“臣附议!”
  刑部孟尚书拱手:“臣附议!”
  众臣很快反应过来,一一拱手附议。
  萧诩略略舒展眉头,沉声下旨:“傅中书令,你和崔中书令立刻商榷拟定国书!”
  傅卓崔三郎一起领命。
  ……
  一个时辰后,众臣离开福宁殿。
  一直竭力撑着若无其事的萧诩,在众臣离开后,面上顿时露出倦容。小贵子和穆韬立刻上前,一左一右地搀扶起萧诩回了寝室。
  徐沧和钱大夫早已在寝室里等候。
  徐沧一边动手为萧诩施针,一边皱眉道:“皇上病症虽有起色,却不宜过多耗费心力。微臣曾说过数回,皇上一直不肯听。又是批阅奏折,又是召集众臣议事。再这样下去,微臣也没能耐再给皇上治病了。皇上还是另请高明吧!”
  一旦动起气来,徐沧立刻又变成了那个直言不讳的“徐棒槌”,什么话都敢说。
  钱大夫听得心惊肉跳,唯恐天子动怒。
  萧诩早已习惯了徐沧的言辞无忌,根本未放在心上,反而略带歉然地说道:“你是为了朕的身体着想,朕心中明白。只是,朝堂大事,朕必须亲自过问。有些重要的奏折,朕也不得不批阅。”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69/110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