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最强人生(校对)第214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148/2448

  只是吃了一周,梁朝韦和张嫚玉就投降了,坚决不再吃方便面,他们宁愿去煮点青菜,炖点肉,合着黔州的酸辣辣椒酱吃,都觉得比方便面好。
  周星池和吴梦达多坚持了三天,也随即的加入了他们的行列。
  那些孩子们,平日里的三餐都是“麒麟基金会”拨下来的经费,买了菜肉果蔬,让村里的十来户人家出人出力,给他们做一日三餐。
  但这夜宵他们却更喜欢吃香江的四位老师带来的方便面。
  无论是红烧牛肉面,还是香菇炖鸡面,还是辣白菜拉面,还是冬荫功面,他们都吃得高高兴兴,每一滴汤汁都要喝得干干净净。
  他们如此的心满意足,让四人看得是没办法理解,然后抱着满腔的怀疑,回过去又继续吃自己做得并不怎么好吃的三餐。
  最后还是那些半大的孩子们看着他们的愁眉苦脸后,主动的过来帮忙,切菜的切菜、做饭的做饭、做菜的做菜,担当起了给他们做一日三餐的任务。
  这里面也有一个规则漏洞。
  虽然村民们是不可能帮他们做饭的,可孩子们并不是成年人,所以不在限制之中,他们就能帮忙。
  至于说他们做菜做饭的本事……
  直到2020年,农村的许多孩子都是七八岁就开始了做农活儿的任务,就更别说80年代的农村孩子了。
  基本上10岁的孩子们,就没有不会喂猪喂鸡的,也没有不会去砍柴的,更没有不会做饭的。
  之前他们做的饭菜或许没有那么好吃,但厨房里面现在有着各种各样的食材,还有各式各样的调味料,这些聪明的孩子们多试了几次之后,烧的菜肴是越来越好,让一群老师们愧疚不好意思之下,又吃得是心满意足。
  对于这四个人来讲,除了张嫚玉,谁没有跑龙套的辛苦日子?
  梁朝韦被殷俊扔到当时的佳视,也是演戏连轴转,一天到晚忙个不停的人,所以除了吃饭,住宿之类的辛苦,倒也不算多难。
  解决了吃饭问题,他们在教导学生方面,也就踏实安心了下来。
  来之前他们都做过不少的准备,不但看了现在内地的教材书,也讨论了具体自己要负责哪些个方面。
  其中张嫚玉肯定负责的是英语和音乐,还有每天晚上的舞蹈课,也是她来主导的。
  梁朝韦要比周星池和吴梦达聪明一些,所以他负责的是数学,吴梦达负责语文,周星池就负责画画和做游戏。
  这么一轮的分工合作,很快的,学生们的学习就上了轨道。
  梁朝韦他们比之前有了准备,而黔州这一次也比之以前有了充分的准备。
  春节前的张国容和陈白强的支援教学,仅仅是附近几个村子的孩子们,人数没有超过60个。
  但这一次黔州这边积极调派了学生资源,一口气来了附近两个乡、十二个村子的180个学生。
  他们住在临时学校所在的村子,一个月才会回家一次,住宿什么的就在村民家里,这也费不了几个钱,而且吃饭什么的都是麒麟基金会出钱给包了,村民们还能赚一笔,真是何乐而不为。
  麒麟卫视两次选的都是黔州最偏远的山村,连汽车都没有通,出山都只能坐驴车,然后还得下来走一长截路程。
  如此偏僻的地方,不但是穷困,连教育资源都没有普及。
  所以这180个学生,平日里是根本没有上学的,只有一些识字的家长们帮着教一些简单的数字和文字,加减乘除都没办法教完全。
  因此这也是难得的让他们得到基础教育的机会。
  不仅仅是现在,像是上一次张国容和陈白强所在的村子,已经修建好了漂亮的学校教学楼、宿舍和体育场,应有尽有。
  连从外面招聘的老师们也都有五六个过来,他们并不算正式的编制,但是薪水补助全是麒麟基金会出——张国容和陈白强回到香江就给麒麟基金会捐赠了1000万港币,希望用在更多的穷困的孩子们身上。
  这些乡村教师的薪酬补助可不低,黔州这么穷的省份,平均工资还不到每个月50元,但麒麟基金会给他们直接便是100人民币的基础工资,每半年多领2个月的工资,让他们寒暑假能回家和家人团聚,带着自己的亲人去外面旅游。
  另外每在这里工作一年,月工资就增加10元,如果工作满了10年,那就是200元每个月,工资高得吓人。
  当然了,通货膨胀因素还是会考虑的,等到90年代,国家公务员开始涨工资的时候,麒麟基金会自然也会跟着涨工资,总不能让乡村教师们又辛苦又没办法养家糊口吧?
  除此之外,他们的吃住也都是和孩子们一起,不用花一分钱,如果他们的孩子和妻子在这边,也能免费进入学校吃饭,这也是一个极好的福利。
  连每年的春夏秋冬都会各发一套衣服鞋子。
  意思就是他们根本不用花一分钱,工资都是净落袋中,一年下来起码都能存下1000多块。
  有了这么好的条件,那些能考上教师资格的人们,自然愿意来试一试。
  现在看到都已经实现了承诺,更多没有正式工作的高中毕业生们,也把目光对准了这一个乡村教师上面。
  这个年代的老师们,还真没有后世那么的知识丰富,毕竟经历了前面多少年的荒废,他们自己能学到的不多。
  但教导小学的孩子们,还是绰绰有余的。
  而这也是为什么这个临时的明星老师教书,会集结了整整180个学生的主要原因。
  现在村子旁边的空地上,数百个工人就在日以继夜的建筑综合性的小学校。
  等到梁朝韦他们离开,数十个正式的老师们,就会和孩子们一起在学校里面学习生活,帮助他们至少能完成小学六年的课程。
  那才是真正的系统教育。
  如今梁朝韦他们做的,只是一个启蒙和慈善,如果拿去考试的话,完全都没办法过关。
  他们也知道这一点,不过四人仍旧是教得非常认真。
  只要是心沉静下来了,那么很容易感受到孩子们的可爱,就会越发的疼惜他们,愿意为他们多做一些什么的。
  就连梁朝韦和周星池这两个内心明显有点孤僻和自私的人,也难免都有了不少的改变。
  别的不说,发自内心的笑容可是多得多了呢!
第1967章
一起开业
  参加了麒麟方便面粤州工厂的开业典礼,殷俊并没有跟着李超人他们一起回香江。
  连乐易铃都没有回去。
  他们当然不是为了殷俊的洗涤化妆用品公司的收购,那是一个长远的事情。
  他们是为了此时也刚好开业的麒麟商业广场。
  只不过因为是华京、沪海、临安和粤州的八座麒麟商业广场同时开业,两人也没有都留在粤州。
  乐易铃留守粤州,殷俊去了沪海,霍健宁直接从香江去了临安。
  最后的华京,则自然是魏小范去坐镇了。
  3月份才去了沪海一趟,这才过了两个月便再次来到了这个曾经的远东第一大都市,殷俊理所当然的再次受到了杜先生他们的热情招待。
  麒麟商业广场的开业,因此也受到了极大的重视。
  如今是1985年,距离改革开放的起端,已经过去了接近8年的时间。
  比起1978年的一穷二白来说,如今的华国,不能说是有着翻天覆地的变化,至少是变化非常的大。
  特别是沪海这样的全国第一大金融轻工业都市,在部分的释放了活力后,变化更是日新月异。
  如今沪海的平均月工资120人民币,比起华京和粤州都要高一些,就是一个最大的体现。
  像是梁朝韦他们去的黔州,才仅仅不到的他们一半而已。
  说句会让后世人笑话的话语,现在沪海街头跑的车子,都要比别的城市多不少。
  就这么实际的讲吧,1985年的沪海街头,已经出现了在早晚上班高峰期会堵车的情况!
  虽然堵车的只是那么几条主干道,而且时间也不会长,但这在于其它城市99%的都还只是自行车,连摩托车都没有几辆的年代,汽车堵车,这该是代表着多么的一种繁荣景象?
  说出去都能让别人给羡慕死!
  毫不夸张的说,沪海市如今堵车的时候,都不知道有多少人停下自行车或者走路的步伐,去聚精会神的观看,看得还挺高兴的。
  然而呢,看过了40年之后沪海的少年,自然不会多么的兴奋。
  相比起40年之后的小县城,沪海也就是面积大了不少、西洋风格的建筑物多了一点而已,其余的无论从道路建设、市政绿化等等方面,还是路上川流不息的车辆、随处可见的辉煌热闹铺面,都还是要差了不少。
  1985年的普东地区,也只是把鹿家嘴这边的沿黄浦江岸土地卖了一部分出去,香江和东南亚的资本都还没有正式的开始建设,这里依旧是非常落后的农村区域。
  所以两座麒麟商业广场都开在了普西的区域。
  一座在人民广场和自然博物馆之间的华京西路上面,另一座在虹桥的许家汇中心区域。
  两个都是沪海市如今和以后非常繁华的区域,人口也最为密集。
  它们直线距离相距是9公里,正好不用重叠影响彼此,而且能辐射周边二十公里以内的人群。
  八家麒麟商业广场一通开业的这一天,殷俊是和杜先生一起过去的,他们到的是这个华京西路的广场。
  没办法。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148/244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