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最强人生(校对)第38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86/2448

  “好!”
  殷俊颌首道:“不过我需要再把长实集团的股份抵押出来,再贷款2亿港币。”
  “为什么这么多?”陈友汉皱起了眉头,“阿俊,像是长实集团这样的成功投资,不可能一直有,做对了一次投资,万万不能得意忘形。如果你贷款太多,而这家公司的发展又不如预期,沉重的贷款利息压力,会让你喘不过气来的!8亿港币啊!一家公司的资产都没有这么多!就算5%的利率,一年下来也是4000万,你吃得消吗?”
  陈友汉这么说话,可就不是一个银行家的话语了。
  银行家的理念通常都是,只要你有足够的抵押品,不管你做什么,我都贷款给你,甚至我还巴不得你倒闭,这样我就可以顺理成章的处理你抵押的优质抵押品了。
  陈友汉却不一样,应该说他们陈家都不一样,盘古银行从来不在这方面赚钱,他们根本不靠贷款来赚取利润,甚至于他们都不希望自己贷款的客户们倒闭了。
  他们喜欢的是培养一个企业家,伴随着他和他的公司成长,这样企业家就会成为自己的忠实客户,起码几十年时间都是。
  在过去的几十年时间里,盘古银行就是这样成为了华人企业家里面的第一大银行,也是最受欢迎的银行。
  东南亚基本上都是通过盘古银行做国际银行业务的,华人圈子里几十个赫赫有名的超级富豪,都是盘古银行的忠实用户。
  这样也给盘古银行带来的丰厚的回报。
  所以陈必成在两个儿子小的时候,就教育他们了一个真理。
  钱不重要。
  人更重要。
  只要有了人,钱财都会源源不断的来。
  你只有钱,却没有了人,钱财再多,也有用完的一天。
  特别是华国人,最讲究的就是一个“情”,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这句话可不是说说而已的。
  只要你真正的获得了别人的感恩和友谊,就算你做生意失败得一塌糊涂,人家照样能上百万、上千万的借钱给你,让你东山再起。
  陈必成当初在印尼开设盘古银行分行,遇到那么大的困难,不就是印尼的七大华商每人砸了1000万美金存进盘古银行里面,引起了轰动效应,最后才打开了市场的吗?
  没有前面几十年的耕耘,谁可能会这么帮你啊?
  陈友汉为人憨厚老实,就记住了父亲的话,这些年在香江他也是这么做的。
  只不过香江的商业氛围更加浓厚,不像是东南亚那么的淳朴,银行的选择也更多一些,所以香江商业银行的发展,一直就比较中规中矩,没有像是在东南亚那么的大爆发。
  但陈友汉从来没有改变过自己的初衷,因此香江商业银行的名声是非常好的。
  他认为是这样,殷俊才选择了他的银行来合作。
  所以陈友汉对于这位像是自己子侄的年轻人,就多了一份责任心,因此他听到殷俊要贷款8亿,第一反应是直接要劝说殷俊不能得意忘形的冒险。
  至少“得意忘形”这样的说法,不是关系特别好的人,是万万不可能说出口的,因为说出去多半就会得罪人。
  殷俊闻言笑了笑,“汉叔,我不是投资一家公司,我准备做三个投资。”
  “哪些投资?有没有我们能帮上忙的?”康新园好不容易能插上话,“俊少,我们香江商业银行也有自己的证券投资部啊,如果有证券方面的投资,你可以找我们来做啊!又保密又能帮你完成任务,也能省钱一些,对不对?”
  老实说,康新园对于殷俊之前贷款出去,居然委托别的证券公司买了九龙仓和长实集团的股票,是非常的不满意。
  大家都是自己人,你应该可以照顾我们啊,我们的能力不差啊!
  况且你把业务给了我们,我们的资金都不用出银行,直接内部就可以转化了,这样对银行的操作时非常好的,业务增加了不说,资金账户也更加的安全!
  但康新园不知道,殷俊其实早就有了这个意思。
  这一次他的长实集团的股票份额,先是被李超人查了出来,然后怡和与太古也查了出来,这就显得没有什么秘密,让他很不习惯。
  殷俊找的还是香江赫赫有名的证券公司,没想到他们居然如此的如同筛子一样,根本保守不了秘密。
  于是殷俊就想到了香江商业银行的证券投资部,虽然规模小了许多,但以康新园的掌控能力和陈友汉的人品,应该不会出什么问题的。
  闻言之下,殷俊就说道:“恰好了,我的三个投资,都跟股市有关系,不知道你们的证券投资部能不能吃得下这么大的单子?操作和保密方面,能不能信得过?”
  “放心!”康新园心头一喜,赶紧的保证道:“掌管证券投资部的,是我和友汉的大学学弟,十多年的老交情了,为人可能机敏比大证券公司的差了一点,但谨慎和小心却更胜他们,但这也是我们的证券投资部没怎么发展壮大的原因。”
  陈友汉也说道,“嗯,阿俊这一点你不用担心,他们都值得信赖。”
  殷俊顿时颌首一笑,“那好吧,就拜托你们了!”
  “好!没问题!你是准备买哪三家公司的股票?”康新园欢喜之下,又有些八卦和好奇的心理。
  现在香江不知道多少人想要知道殷俊下一步要投资什么,特别是股票方面。
  如果泄露出去殷俊要买什么股票的话,那么那只股票肯定会上涨的!
  康新园当然不可能去泄密,不过八卦之心人皆有之嘛。
  他也想看看殷俊是不是又发现了什么牛股!
第0365章
目的不同的大投资
  “第一家是淘化大同公司。”殷俊揭开了谜底道,“我看了看,它一共发行的1.1亿亿股,公司自己持股是25%左右,剩下的75%都是流通股。而它现在的价格才4.13元一股,这个价格远远的偏离了它正常的价值,所以我准备买34%左右,等待增值升值。”
  “淘化大同?”康新园琢磨了一番,才道:“一家做酱味和调料的公司,有什么值得好投资的?”
  “这倒不一定啊!”陈友汉虽然为人憨厚老实,但绝对的不笨,“新园,你忘记了么?就在去年5月份,恒隆集团就用2亿收购了淘化大同在牛头角的淘大工业村的一大块土地,准备做商业开发?”
  殷俊微微一笑,陈友汉算是抓住重点了。
  淘化大同这个有点别扭的名字,或许内地人听起来比较陌生,但仔细的在你家的灶台上,或者是超市的调味料货架上面看看,就会经常看到“淘大”品牌的酱油什么的,这就是淘化大同的产品。
  淘化大同原本是在厦门成立的一家调味料公司,后来搬迁到了香江,50年代就在香江九龙的牛头角区域,以超低价购买到了大量的土地储备,用来开设酱料、豆豉等等调味料的工厂,以及工人宿舍,还有他们工人的孩子们上学的学校等等。
  那时候香江人都没有多少,调味料公司又是属于生活必需品,所以政府卖给他们的这块土地可是非常的大,足足有接近70万平方呎,也就是6万多平方米了。
  现在到了70年代后期,各种房地产开发如同雨后春笋一样的出现,原本偏远的牛头角,因为香江居民的逐渐增多,已经成了一个比较有发展潜力的区域。
  在这个时候,地产五虎将之一的恒隆集团就打起了淘化大同的主意,花了2亿港币卖了22.26万平方呎的土地,储备起来,准备一两年之后如果房地产发展得好,就开发出来。
  当然了,像是恒隆集团这样的公司,购买像是淘化大同这样的工厂的土地的行为,这几年每年都有三四十笔,根本算不得多么特别的。
  比如说前两年太古城把自己的太古船坞开发成太古城,比如说地产公司把美孚石油的仓库买下来修建的美孚新邨,再比如过几年的和记黄埔开发的黄埔花园,也是用他们的黄埔船坞开发的。
  因此,针对恒隆集团的这笔生意,大家也没有多么的重视。
  但是没有人知道,因为房地产的上涨实在是太快了,翻到了1980年,就更是如此。
  所以在明年,恒隆集团又眼馋起了淘化大同剩下的三分之二的牛头角土地储备,直接把淘化大同收购了。
  这下子一口气接近70万平方英尺的超大土地,足够他们修个十期八期,然后十几年长期的赚钱了——房价上涨得越多,他们赚得就越多,搞得好的话,几十亿的利润随随便便就能得到。
  这也是为什么恒隆集团收购淘化大同的最主要原因。
  殷俊不打算把淘化大同买下来开发土地,虽然他有这个钱,但他没有这个时间和精力。
  但少年就是要把淘化大同的股票购入一部分,成为第一大股东,然后狠狠的赚恒隆集团一笔。
  为什么?
  呵呵。
  殷俊可以说,他是因为看恒隆集团的老板不顺眼吗?
  哦,不是现任老板陈正熙,而是他的儿子陈启踪。
  陈启踪真正在内地出名,在于他2014年向哈佛大学捐款3.5亿美金,成为了哈佛378年历史上,最大的单笔捐款。
  这其实也没什么,当时的宣传是陈启踪就是在美国读书的,知名的校友给就读过的学校捐款,非常正常。
  胡印湘不也给自己就读的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捐款1亿美金吗?
  华国的那些大学百年校庆、甲子校庆什么的,捐款几千万、几亿的也有很多啊。
  但后来殷俊才知道,这家伙居然是南加州大学毕业的,和哈佛大学一点关系都没有!
  这就日了狗了!
  你有钱捐款不捐给内地的那些贫困学校、山区学校等等,那也算了。
  你连香江的学校都不捐款,你的母校你也不捐款,你他妈的居然去捐款一个你都没读书过的学校,还3.5亿美金这么多,真是吃多了没地方用钱是不是?
  这位恒隆集团的老板,得有多么强烈的信仰,才会做出这等事情来啊?
  一个把外国看得比自己祖国还重要的人,殷俊这样的普通人,对他就非常的看不起。
  至于他说的什么“以身为华国人为耻”这样的话语,虽然认真去读整篇的谈话、也是有一定的道理的,但还是让殷俊觉得,这就是一个老一代的香蕉人,外表黄皮肤,内心白皮肤。
  本来殷俊和恒隆集团没什么交集的,他这样的小人物,也不配和人家有什么恩怨。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86/244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