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霸终结者(校对)第23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37/517

  顾莫杰对此是最有感触的。因为他重生之初了解到的世界第一法则,就是:当机器越来越先进,对操作机器的人的技能要求就会越来越低。
  很显然,苹果在这方面做到了。
  冯国荣是圈内人,他第一时间看到了这么做的难处和弊端,不禁倒吸了一口凉气:“嘶……可是这……这对做浏览器的软件开发商得多坑呐?别人之所以不能把浏览器操作做便捷,是因为考虑到兼容性——一套浏览器软件要在大部分手机上使用,就不可能极尽贴合某一款具体手机的系统。就用IPHONE这个例子,为IPHONE定制的浏览器在纯触屏版手机上确实表现很好,但是如果移植到多按键直板机上就会有问题。如果移植到翻盖机上的话,那就根本不能用了——或者说移植研发的成本会高于除了内核以外其他应用部分彻底重新研发的成本了。苹果这么干要想成功,唯一的机会就是让数以千计的应用软件厂家心甘情愿为苹果定制一款最契合其硬件的软件。如果苹果的销量不够大的话,软件厂商肯定不肯付出这个成本的——基于这个考虑,我认为苹果成功的概率不大。”
  面对冯国荣的疑问,顾莫杰也深觉有理。
  就算苹果花了3年时间、20亿美元来开发苹果,充其量也就是把“截至目前这个时间点为止、所有可以契合IPHONE的应用软件坑全部填上了”,但是软件业也是飞速发展的,很多原先不存在的功能,一两年后就会有。在开局之前,苹果可以靠长时间烧钱堵漏、把东西做完美再拿出来。但是一旦上市之后,这种速度肯定是跟不上的。如果后续的APP提供者很坑,不愿意为苹果投入针对性优化,苹果很快就会被跟着坑死。
  不过,顾莫杰不会轻易表态,他看向了叶维伦,想听听对方的意见。
  叶维伦持中立态度。
  “我觉得这也不是完全不可能做到。至少乔布斯在第一时间就公布了一个叫做APP-STORE的计划。确保IPHONE的机装软件准入接口只有这一个——这是苹果惯用的伎俩,也就是把软件入口做成非开源的——如此一来,他就可以用软件销售分成的模式,让所有苦于盗版手机软件的开发商捆绑上他的战车,说不定就会甘于集千家之力,为苹果版应用软件做专门的、定制的优化。”
  “所以,关键的核心,还是苹果的销量一开始能有多少——如果销量起来了,加上APP-STORE的强制性消费,说不定会有数以千计的美国软件开发商眼红这里面的利润,然后被捆绑上苹果的战车。也许最后一千家优化了苹果版软件的公司中,只有一百家通过APP-STORE上的销售收回和研发成本、但是苹果公司在这个阶段中无疑是赚了。3年20亿美元,只是为了烧出最初的那个平台。一旦平台公信力和盈利可能性被人看见了,雪球就滚成功了。真特么毒。”
  顾莫杰心情郁闷,忍不住点了根雪茄排遣一下感慨之心。在坐的自然没有人敢质疑老板的举动。醒了醒脑之后,只见顾莫杰离开了主席座,走到窗前盯着远处的山景,叹道:“何鸿燊是怎么成为赌王的?不是让所有赌徒都赚到钱,而是树立几个‘赌神高进’一样的‘成功案例’,然后吸引数以万计的人涌进来赔钱。
  老马是如何成为电商巨头的?不是靠让所有淘宝店主赚到钱,而是树立几个‘年入过亿’的网红店主,然后用财富神话吸引人进来——而其实九成以上的淘宝店主都因为同质化竞争而挣扎在生死线上。
  小马,和七点的陈天乔是怎么富起来的?不是靠让每个写手和内容提供者都赚到钱,而是树立几个‘年入百万、年入千万’的大神神话,然后让一百万扑街看着神话拿比低保还低的钱。
  证交所是怎么年入万亿的?不是让股民们赚到钱,而是让股民们看到几个‘妖股暴富’的传媒案例,然后等一亿肉鸡肥羊进来割肉。
  如今这个时代,如果一家公司所有需要的东西,都是靠自己的‘员工’制造出来的,那么这家企业必定灭亡。如果一家公司可以一个‘员工’都没有,让所有一切供应链上游的东西都由‘供应商’提供给你,那它必胜。
  丰田可以玩‘原料零库存’,因为它的平台够大之后,有无数供应商要跪舔它,再苛刻的供货条件也不得不接受,于是丰田就不存在库存和滞压风险了,可以百分百玩它的‘精益生产方式’。
  所以,在为老马赚钱的人里面,只有不足1%是阿里的员工,剩下的百万店主都是阿里的‘供应商’。为小马和陈天乔赚钱的人里面,只有不足万分之一是腾讯和盛大的员工,剩下的百万扑街都是‘供应商’。股民,赌徒,IPHONE的合作软件开发商……统统都是供应商。
  雇了员工,亏的时候都不能随时解雇,还要交保险,多亏!供应商呢?百万扑街死再多都有源源不断可以割草的备胎,谁让他们没有核心竞争力呢。
  我们初音集团,在这方面做得还远远不够呀——目前为止,我们仅有两处做到了这种模式。
  第一处就是初音视频,咱靠‘内容原创供应商制’,让所有内容都靠‘UP主广告费分享计划’来提供,而我们自己一毛钱风险都不承担。
  第二处就是初音歌姬——我们没有自行开发后续的收费道具模型和MOD,而是让玩家们自行开发后分享、并在分享销售中瓜分一定的利润。
  今天苹果的所作所为提醒了我们:将来的初音不一定会成长为一个员工上万的大企业,或许我们应该想想,怎么样把目前还靠直接交社保雇佣活人为我们做的事情,外包给死活都不用我们管的供应商。”
第二章
乔布斯怎么配有主角光环?
  “苹果模式”给顾莫杰的触动很大,很多原本没想透彻的懵懂道理,在乔布斯的当头棒喝之下,豁然打通了“任督二脉”。
  老马可以自豪地说:淘宝网解决了200万人的就业问题。初音集团何尝不该向这个方向努力?既赚了钱,又赚了名声。虽然初音目前不做电商,但是毕竟做内容,有朝一日要是能够把影视、音乐、游戏、文学……的开发者,统统捆绑到初音的交易平台上,当初音的供应商,想想都是很美好的事情。
  任重而道远。
  “不想那么多了,先想想怎么对付苹果吧——大家觉得,在目前这段苹果公司先声夺人的‘APP-STORE’公信力建立期,我们有没有可能做出什么狙击手段?或者是联合谷歌方面做出狙击?”顾莫杰强行驱散了脑海中的远景意淫,暂且把目光收摄回当下。
  一个成功人士,无疑是一个会进行任务分解的人,绝不会在一个庞大宏伟的整体目标前驻足感慨。最多稍微看一眼,然后就该用庖丁解牛式的手腕把任务给分解成一步步具备可操作性的细碎步骤。
  第一步,显然是看看有没有狙击苹果的可能性。
  顾莫杰的问题激起了众人的讨论,从IPHONE的性价比讨论到美国的手机软件研发业界现状,还少不了各种搜集资料旁征博引——初音集团做到如今的家业,各种商业数据的调查绝对是非常缜密的,不仅公司本体就是一个大数据产业内的公司,还会额外投入每年数以千万计的商业间谍调研费用。
  苹果的短板并不难找,集思广益的头脑风暴之下,很快有人发现了主要问题。
  “顾总,我们讨论之后认为,苹果公司对IPHONE的定价还是太高了,目前的两个版本分别是400和600美元左右,折算成人民币大约是三四千——而这只是一个2G的手机,美国市场上目前其他同类手机低端的只要100多美元。我觉得乔布斯一开始就定这么高,显然是出于‘树立苹果产品是高端货’这么一个品牌形象。但是,这种在消费者面前装逼的行为,到了软件优化开发商那里,就成了负面,软件商们会觉得苹果不理智、苹果的终端铺货速度会明显减慢,从而导致软件商们在合作投入方面驻足不前。”
  顾莫杰点点头:“我懂你的意思,你是说:苹果需要在‘让消费者在心中建立起苹果高端的信念’和‘让软件供应商相信苹果的平台会很大’之间做出权衡——手机定价卖贵了,尽管销量会少,但是消费者中的逼格会刷出来,毕竟消费者都是有八卦和装逼心理的。但是供应商却是理智的,你卖的少,别人就不愿意为你定制和优化。”
  “就是这样。”
  “那你们觉得,苹果的定价策略目前是有问题的咯?将来很有可能调整。”
  对这个问题,叶维伦就比较谨慎了:“目前还看不出来,我们估计是有问题的。具体有没有问题,要等个把月左右,看看苹果的出货量数据如何——如果出货果然不理想,那么苹果方面作出调整的可能性就很大。”
  “我们有可能利用这个问题么?”
  “如果想利用,当然是可能的——比如,若是到7月底IPHONE的销量数据果然如我们预期的那样没有打开市场,我们就该联合谷歌,在市场上造势,放出风声说‘苹果公司因为IPHONE销量不理想,近期肯定会做出大幅度降价,越早买苹果手机的人越亏’——这招咱中国人是用的最顺手的,买房子从来买涨不买跌,越涨越有人买,一跌就没人买了。越是‘其经营的楼盘从未降价’的开发商房子,市场就越信任,越觉得买了能够保值升值。然后,如果苹果公司真的降价了,那么‘苹果手机定价后绝不降价’的金身就被破了,将来IPHONE出2、3、4代的时候,别人就会因为这一次降价而观望——是不是咱憋着不买、多等等、乔布斯就会憋不住、然后再降一次价?然后以后每一代的IPHONE都可能因此而销量受损——这种伤害是永久性的,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顾莫杰倒抽了一口凉气:这种破坏对方价格体系信用度的手段,确实非常具有杀伤力。
  “难道会这么容易得手?如果我们把这招形成严密的方案,和谷歌联手实施,难道苹果就没有破解的办法了不成?”
  “破解当然还会有,只是会麻烦很多。首先乔布斯可以选择‘如果降价之后,给此前先购买的用户退款差价’,这样就相当于担保了‘先买苹果产品的用户永远不会吃亏、越早买越早受用’的信条。但是这么做还是会有一些显示公司心虚的不良社会影响的,而且要亏损的金钱会非常之多。第二招么,便是立刻开发下一代产品,或者至少是目前版本的功能升级版,然后定一个比较低的价格——因为是在新产品上重新定价,所以自然不存在降价的问题,‘绝不降价’的金身也不会被打破。这么做的难处则在于新产品的开发周期没那么快,我估计如果乔布斯最终被逼不得不用这一招的话,最好的选择就只是出一个内存容量升级扩容过的手机版本——因为加内存是目前所有方式里面,研发成本最低、研发周期最短的解决方案了。”
  如此一看,貌似苹果还挺容易狙击的?顾莫杰心中不由得有些狐疑。
  他不知道历史的细节,只是隐约觉得苹果会是未来最主要的竞争对手。而按照叶维伦的逻辑,苹果在刚起步的时候并不是强大到不可阻挡,似乎只要有人联手算计他,乔布斯也是会倒下的。
  正在顾莫杰被迟疑蒙蔽了双眼的时候,公司如今的三把手、CFO古勇将开口了。
  一般情况下,管财务和拉投资的古勇将是不参加这些产业规划会议的,不过他既然有在搜狐担任多年COO的资历,也独自搞过一年的优酷网,显然其业界眼光还是颇有独到之处的。
  “产品的事情我不懂,我想说的是:公司为什么要这么热忱于和苹果公司作对呢?虽然公司也有布局要进军手机界。但是到今年第四季度为止,公司的初代产品——为了不砸了自己的牌子,目前还没用初音自己的品牌——也只能卖到东南亚的菲律宾和印尼。明年才有可能进军国内市场。而苹果公司的产品,目前来看短期内并没有进入中国市场的可能。按照这个逻辑规划,我公司和苹果起码在2年之内不存在任何业务冲突——就算我们帮助谷歌狙击了苹果,获益的也不是我们初音,而是诺基亚、摩托罗拉、三星这些目前已经在手机业界成功的一线大厂。既然如此,为什么要以我们还要如此热心地去担当起狙击苹果的社会责任呢?”
  在叶维伦和古勇将的分别以圈内人和圈外人的视角正反论证了这个问题之后,顾莫杰心中的不解终于彻底释然了:
  其实,历史上的苹果,在2007-08年见,在手机业务上,确实没那么强大。如果整个业界有心算无心要对付苹果,是完全有可能成功的。
  之所以没成功,是因为懂得如何对付苹果的公司不热心,比如谷歌,比如HTC。
  而热心对付苹果的公司,又不懂怎么对付,比如诺基亚,比如摩托罗拉——至少在2007年的业界氛围来看,诺基亚这些还是挺牛逼的。
  何况还有一个微软的WINDOWSMOBILE在一旁环伺。如今的微软还丝毫未露颓势,哪怕不看硬件之争,只看手机操作系统层面的战争,都还有无数公司觉得微软是比苹果和谷歌更强大的公司。
  所以,苹果崛起的最初阶段,胜在“不起眼”——没人把他当成主要对手盯防。
  用后人的总结:那是一头屋子里的大象,却谁也没注意到它的存在。
  这一点,和顾莫杰的初音倒是很像。
  顾莫杰数年内迅猛暴涨,但是却没有人围堵他。他就像德国首相俾斯麦那般,用精妙的外交烟雾,让对手们都不认为他是对手。
  俾斯麦打普丹战争的时候,奥地利看着;俾斯麦打普奥战争的时候,法国人看着;俾斯麦打普法战争的时候,英国人看着——最后俾斯麦把德国建成欧陆最强时,敌人都傻眼了(一战的失败,是俾斯麦死后继任者的外交无能导致的,和俾斯麦的手腕无关。)
  顾莫杰打周鸿祎的时候,张超阳看着;他打张超阳的时候,朱军看着;他打朱军的时候,丁三石看着;他打丁三石的时候,马化腾看着。
  在小白文里,这叫“主角光环”——主角什么计谋都不用使,大BOSS自然而然会智商下降,然后先派小弟来被杀送经验,等主角升级到足够杀死BOSS的时候,BOSS再上场,绝对不会“越级主动灭了主角”。
  但是在顾莫杰这里,在乔布斯这里,每一步的“联合大多数、打击一小撮”,都是精心示弱的计谋。
  “没想到,乔布斯也是个有‘主角光环’的家伙呢。小弟没送够经验之前,大佬都不会想起对付他。不过可惜了,既然有我在,‘统一战线’这种最大的主角光环,当然只能有我一个人拥有。”
  如此想着,顾莫杰乾纲独断:“对付苹果对我们公司有没有好处,这个问题你们不用去考虑。把刚才说的这些方案具体一下,然后给谷歌那边聊聊。咱也不出钱不当出头鸟,但是在宣传上力所能及的事情还是可以做一点的。如果谷歌要在YOUTUBE上投资源黑苹果,告诉他们我们也可以支持,大不了让出一部分网站盈利好了。”
第三章
先行试坑者丁三石
  通过和集团高层幕僚的深入探讨,顾莫杰发现其实此刻的苹果也没那么可怕。不过他本人表现出来的对苹果的针对性提防,却让手下人产生了深刻的印象。
  连叶维伦都觉得,顾莫杰对苹果的盯防有些过分了;但既然是老板的执念,而执行这个盯防计划时,初音的短期直接支出并不多,也就没必要拦着挡着。
  散会之后,CFO古勇将单独留了下来。
  “还有什么事么?”顾莫杰正准备处理自己的事情,见古勇将没有走的意思,便自然而然地过问了一下。
  古勇将扯过一张椅子,在顾莫杰对面坐下:“让我担任CFO,有五个月了吧。至今为止,主要的业务就是对公司管理层进行股权激励方案进行转置,然后好像就没我什么事儿了。”
  “怎么,勇哥你这是闲得慌了?”
  “谈不上,只能说和心理预期有些差距。”古勇将今天显然是准备摊一些牌,也结束他加盟以来和顾莫杰在融资问题上的相互试探,“我觉得,按照公司目前的发展规划,和铺摊子的速度,我们在资本市场上显然应该走得更快一些。”
  古勇将自然希望让顾莫杰发现他的价值,发现他也是初音集团将来不可或缺的一个核心。但是顾莫杰在资本市场上一贯的保守,让古勇将这种待价而沽的姿态受到了微微的挫折。以至于哪怕“主动开口求老板上市”会让CFO的价值量掉价,他也不得不开这个口了。
  因为,今天是聊这个话题的好时机。
  从初音集团对苹果的态度问题,可以看出顾莫杰的心太大了,远比古勇将和叶维伦此前想的还要大——顾莫杰连如今和他并没有冲突,甚至两年内都不会有冲突的苹果公司都要陷害,那心态简直就和美国人的“世界警察”心态差不多了。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老板的心越大,就会越缺钱;所有此前不差钱的表象,都是装出来的。在如此一个时机开口,帮助顾莫杰解决问题,显然更能体现古勇将加盟的价值。
  聪明人之间说话不用想太多,顾莫杰放下手头的事情,看着古勇将,诚恳的说:“那你觉得应该怎么走快一点?”
  古勇将斟酌着语气,尽量不让自己的话显得太越俎代庖:“阿杰,我知道你准备秋天的时候,把西溪湿地北区新造好的园区卖掉一部分,回笼那么三四十亿的资金。到时候,除了‘初见’要给联通和电信的套餐费以外,其他本年度的资金缺口你肯定可以自己填上。但是,眼光总要更远一点。看你现在连苹果公司都要截胡的架势,远的不说,至少在手机行业,你肯定是指望做到中国第一了——那个目标所需的投入,不是现在能比的。公司应该考虑上市IPO了。”
  顾莫杰并没有什么激烈反应,只是深意地看了古勇将几眼,然后冷冷地吐出几个问题:“在哪里上市,出让多少股份,预期融资多少,整体市值估计多少。”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37/51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