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霸终结者(校对)第26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63/517

  顾莫杰不解风情:“那……那你自己洗?”
  宝儿急得捶他:“你……你是不是男人呀!还不许人害羞!”
  顾莫杰恍然,半推半就亲手把宝儿身上一寸寸的油腻洗干净,亲手帮她弄好了头发,两人都换上清爽的衣衫。
  “今天就不化妆了?不会嫌弃吧。”宝儿对着镜子捂着脸,琢磨半晌,憋出这么一句话来。虽说女为悦己者容,可是终究要让对方习惯自己的素颜才好。
  “怎么会,我又不是看上你的姿色,何况这样就很好。”
  宝儿一阵气沮:“有你这么不会哄女人的么……”
  ……
  权宝儿虽然去年来过中国两个月,但是在钱塘真没怎么出去玩过,当初一直是深居简出忙着录音做声优。后来虽然和顾莫杰横跨大洋两岸聚首过几次,都是在东京、大阪、洛杉矶等地,如今才算是重回初识之所。
  顾莫杰对宝儿有一种强烈的惺惺相惜地之感,尤其是权宝儿表现出来的那些独到的能力、经历、沉淀,始终在潜移默化中警醒着顾莫杰。让他知道:哪些艺术创造力,是未来会被人工智能首先消灭掉的。而哪些东西,是人工智能数十年内都无法取代的。
  初音云翻译这种初级的人工智能,当然可以灭掉商务翻译。可是,初音云翻译灭得掉权宝儿这种沉浸到文化神髓中的跨语种创作者么?
  显然,除非机器完全取代人类,否则权宝儿这样的创作者是消灭不掉的。
  和权宝儿的交往越深,顾莫杰愈发觉得当初刚重生时的偏激。
  曾几何时,他对“工业化量产娱乐产品”是如此的不屑,自以为将来可以通过技术手段把这个行业灭绝。如今才知道,哪怕技术再进步,人类依然可以找到技术无法企及的角度去渗透、楔入、创造独属于人的价值。
  这份相知,让权宝儿在他心中的地位远重于软弱的温婉清。纵然在责任感上,宝儿对他的约束不如陆文君和费莉萝;但要说知己之感,却是犹有过之的。
  知道对方在中国留的时间不会长,短短一个多星期,顾莫杰也算尽本分,尽量陪着她,亲自当导游把钱塘周边各处名胜都玩了一遍。
  夜夜耕耘,日日同游;高山流水,琴瑟和谐。
  元旦前夜,两人缠绵完毕之后,顾莫杰搂着宝儿问:“想不想去灵隐寺撞个钟祈福?想的话我就托人包场,一千七百年的古刹,肯定比你们韩国最古的寺还早。一般人都是春节去,但是到时候你不在,咱就元旦凑数好了。”
  宝儿蜷在他怀里,痴缠地摩挲着:“你往年都去么?我说春节。”
  顾莫杰愣了愣:“没去过。我什么也不信仰,谁凑这热闹。但是很多外地游客喜欢。”
  宝儿神色松缓了些:“欧巴是为了我才想到的?好开心呢。但还是不去了吧,我也不信这个——我是天主教徒呢。”
  “也是,差点忘了。你们韩国人那么多天主教徒,真不像是东亚国家。”顾莫杰自言自语了一句,心中却紧急盘算着,“那我倒是知道有个教堂不错——就不知道你们是不是非要天主教的?”
  宝儿婉然一笑:“那倒不讲究。我们韩国的教会很多也是美国传来的,哪有那么形式主义。”
  原来也是个分不清天主教和新教差别的家伙,顾莫杰心中暗笑,倒是他自己把问题弄严肃了。
  两人迷迷糊糊依偎着到了天亮,收拾好后,都穿着高立领、戴着大墨镜,让女保镖开着保姆车,去了市中心最古老的教堂天水堂。
  顾莫杰的变装比权宝儿更严密,因为这里是中国,认识他的人显然比认识权宝儿的人多得多。要是在日本的话,两人就处境立换了。
  呼吸着2008年的第一缕新鲜空气,两人的心情都挺不错。
  教堂看着有些斑驳,也不宏伟,但是走近门口的时候,权宝儿却觉得呼吸有些压抑,手心出汗,紧紧地攥着顾莫杰。
  她这辈子是没机会走进教堂宣誓,说“我愿意”了。作为一个教徒,这种状态对她的打击其实比费莉萝更沉重一些。毕竟费莉萝只是一个事业型女强人,没有信仰和宣誓这根弦。
  “你不舒服么?”顾莫杰察觉到了宝儿的异样,温柔地问,一边环住了对方的腰肢,不让她软下来。
  “没有。”宝儿深吸一口气,微微靠着顾莫杰,走了进去。
  里面在做新年弥撒,顾莫杰引着她一边缓缓而入,一边轻声解说:
  “别看这教堂不大,已经是现存最悠久的了,1860年造的。更早的教堂原本也有,但是晚晴时候,因为太平军打天主教的旗号,所以清廷控制范围内都清教,教堂都被毁了。1860年,英法联军烧了圆明园、重启谈判、逼着清廷重开教禁。然后当年就有一个年轻的美国长老会传教士来这里,筹建了这个教堂,叫天水堂。长老会传教士是可以娶妻生子的,十八年后,他的儿子在钱塘出生,这孩子就是司徒雷登先生——后来的燕京大学、之江大学校长、美国驻华大使。”
  权宝儿好奇地附和:“原来是美国人造的,历史还挺曲折呢。那个司徒大使好像挺有名的吧?我都听说过——你们中国人是不是有一篇文章叫《别了,司徒雷登》?”
  “是的,看来美、韩没少拿这篇文章黑我们呐——那是毛先生写的。”顾莫杰莞尔一笑,见宝儿对此有兴趣,他也就侃侃而谈地继续说些佚事趣闻。
  “司徒先生当大使那几年,据说每当蒋先生接见英美政要,蒋夫人都是最喜欢陪同的——因为可以显摆她的英文水平,给蒋先生当翻译。但蒋夫人唯独不喜欢介入的,就是司徒先生和蒋先生的会谈。因为每到那时候,两人都讲钱塘方言,不用翻译。反而蒋夫人听不懂钱塘方言,只能在那里干坐着。司徒先生毕生在华50多年,钱塘就住了四十年,方言讲的比我还好。”
  (注:宋美龄可以听懂宁波话,但是听不懂杭州话。)
  权宝儿听着这些趣闻,不禁莞尔,差点微笑出声。旋即想起台上正在做新年弥撒,掐了顾莫杰一把,示意他安静一点。
  顾莫杰听话地安分了下来,尽管弥撒的内容他不太听得懂。偷眼看宝儿时,竟然神色很是虔诚。
  她究竟在内心默默祈祷些什么?顾莫杰看着她的表情,就想起五天前在《印象西湖》舞台上,宝儿唱《圣诞快乐》时对着十字架默默祈祷的表情。
  一个小时的弥撒很快结束了,神职人员给来的人依次分发圣餐小饼和小杯的红酒,有些信众纷纷把本月的什一捐给交了。
  (注:天主教的圣餐只有饼,用的是不发酵的死面饼,没有酒。但是新教和正教“可以”领酒。饼和酒在圣餐礼里面,分别代表“最后的晚餐”中的“圣体”和“圣血”。)
  “还要捐款?糟了,都忘了这事儿了。”顾莫杰一下子有些头大,他是知道教堂里那点破事的。据说按照什一捐的规矩,虔诚的信徒该捐当月工资的十分之一做善事。如果昧心少捐,其心不诚,也没啥意思了。
  要是直接不捐扭头就走,理论上也行,这本来就是自愿的,牧师也不至于像僧人那么跑上来恶言相向。可问题是顾莫杰如此身份,怎么丢得起这个人?
  倒是宝儿心细,见他面色不豫,扯了扯他的衣袖,促狭地说:“没事儿,你上个月都在烧钱和马化腾大战,完全是赔钱的,又没赚。咱按照我的收入捐一点,就好了。”
  顾莫杰的表情变得很精彩,自嘲了几秒,耸耸肩:“你好聪明,那还算我运气好——幸好不是卖产业园或者IPO那个月进教堂。否则岂不是直接几个亿出去了?”
第四十章
统一口径
  两人说着悄悄划,送圣餐的牧师已经到了顾莫杰和权宝儿的面前,宝儿很虔诚地接受了祈福,然后领过了饼和酒,顾莫杰的女保镖已经把一个随身带着的零钱箱送到了顾莫杰手上,顾莫杰顺手就递给了牧师。
  “这是我俩的什一捐。”
  牧师看着箱子,错愕了几秒钟。他布道四十年来,还没见过这么捐钱的。
  “呃……两位是……哦,请恕我不该乱打听的。不过这么大笔的款项,能否一会儿留下,办个入账手续,我们也好奉告本次筹款的用途,让您放心。”
  相比那种筹了善款就吃出一堆胖子的藏污纳垢之所而言,教堂多多少少还是讲点节操的,收了大笔捐款还要给人看账看预算,说明本次筹钱的用途。
  “不必了吧?”顾莫杰怕暴露身份,低声和宝儿商议。
  “要不就看看?”宝儿的眼神有些可怜,让顾莫杰很快就读懂了。
  她是在珍惜和顾莫杰一起进教堂的机会,既然此生不能穿白婚纱,和所爱之人一起进教堂做一次善事,求一次祈福,也是好的。
  顾莫杰妥协了:“那就看看吧。”
  牧师把箱子暂且低调地抵还给顾莫杰,然后把圣餐发完,把仪式结束掉,然后才请人进了后堂的办公区。那牧师自我介绍,说是姓林。
  顾莫杰把箱子往牧师的办公桌上一摊:“我这位……朋友一个月赚300万吧,所以什一捐就是30万。我上个月生意不好,没怎么赚,所以就随她了。这里一共是60万。”
  林牧师:“这位先生真是信人,我布道四十年,大额善款也见过,但没有您这样直接在日常什一捐就拿出这么多的。您……能留下姓名么?”
  顾莫杰一摊手:“你觉得我戴这么大的墨镜、穿这么高的衣领,会愿意留下姓名么?”
  林牧师看了一眼顾莫杰,又看了一眼权宝儿,似乎明白了什么,想了想说道:“不愿意,也不强求,主依然会赐福于你的。不过您如果是顾忌泄露身份,那么大可不必,我们或许谈不上世俗人的职业道德,但却有信仰操守。您只要留名,我绝不过问这位小姐的身份,也不会泄露一丝半点她今天陪您来过的信息。”
  倒是一个秒人。顾莫杰想了想,反正自己的保镖还在外面,就在善款登记簿上写了名字。
  林牧师大吃一惊,扶眼镜的手一哆嗦,差点把眼镜打落在地。
  “原来……原来是顾先生,怪不得,怪不得了。”林牧师定了定神,更不敢去看权宝儿了,急忙翻开几本预算和账目,解释道。
  “我们今年筹款,主要是想办成一件事情:本堂已故长老司徒雷登先生,四十多年前在美国过世之后,一直葬于华盛顿。前阵子有几个原来京城大学、钱江大学的退休老教授找到这里,提起这事儿,说是今年美国那边可能会选上去一个黑人当总统,各项政策开放性会更高,他们就筹谋着把老校长的遗骸迁葬回本市,算是落叶归根。司徒先生的后人也赞同这么做。这件事情一来要上下打点,二来也要筹备开掘、运输,有些花费……顾先生今天慨然捐赠60万,至少墓地和运输、开掘的费用是够了。”
  (注:美南长老会这一新教派别的教堂负责牧师,称‘长老’。司徒雷登是美南长老会的,因亲华论调,1962年被麦卡锡注意迫害而死后,葬于华盛顿。历史上于2008年11月17日,从华盛顿迁葬回杭州安贤园。书里如今是元旦。)
  林牧师说的这番话,权宝儿没有全部听懂,不过觉得好厉害的样子。顾莫杰自然全听懂了,宝儿扯扯他的袖子,用眼神劝他把这桩善事直接给做了。顾莫杰一想也没多少钱,最多也就再加几十万,而且对方账目还算清晰,便首肯了。
  “我也出一半吧,不能全用你的钱,不过名字就留你的好了。”宝儿拿出一张卡,想了想说,“一会儿划给你。”
  两人把手续办了,这才飘然离去。
  ……
  “今天算是做了一件善事呢。”宝儿在车上,怔怔地看着窗外说。
  顾莫杰也有些感慨:“算是吧。司徒先生生前办学无数,不仅去京城搞了燕京大学,也在钱塘本地办了不少学校。其中他办的之江大学,就是现在钱江大学的三校区。我和君君、费姐都是钱大毕业,出钱给老校长迁个坟,落叶归根,也是应该的。”
  “没想到还有这么多故事。那位司徒先生在钱塘还有没有什么轶事典故?我突然想听呢——你刚才还说他方言说的比你还好。”
  “所谓方言说得好,其实也没啥典故。就是听长辈们说起过,司徒先生早年喜欢去楼外楼吃饭,是那儿的常客。楼外楼传统只有四道名菜,至于‘干炸响铃’本是道不入流的小点心,就因为司徒先生爱吃,每次必点,还会用方言说‘干炸响铃,熬烧熬烧’——这句方言的意思,就是让上菜快一点。后来蒋先生请他吃饭,知道了他的习惯,也必点,就成了楼外楼的名菜了。”
  “诶,那我们中午就去你说的那家店吃吧?好吃的我都吃腻了,就想吃点别处吃不到的传统有趣的东西。”
  “那有啥——就是个家常小店,在孤山白堤,离那天年会的会场就两站路。”顾莫杰说着,交代保镖改变行程去楼外楼,保镖一脚油门换了地方。顾莫杰又顺手给叶敏茹发了个短信,叶敏茹马上为他订了三楼包场。
  顾莫杰和权宝儿到地方的时候,已经包场包好了,三楼几个包厢全部清场空无一人,席面上铺好了套路的席面。推窗而望,侧观西子千顷波,门对孤山放鹤亭。
  权宝儿稍微看了会儿风景,觉得没什么新意,便没有耐心了,坐回桌前开始试吃。
  “唔……原来就是个油炸豆腐皮卷,不过蘸酱还算有特色。”吃了两个“干炸响铃”,宝儿噘着嘴有些失望。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63/51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