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霸终结者(校对)第3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0/517

  “是这样么?不过怎么看,做杀毒软件都是一件成本很高的事情,如果和搜索引擎一般彻底免费,怎么扛得住这个研发成本呢?它的盈利模式又是什么?难道是数年后有一个已经成长为互联网巨头的人、已经有了雄厚的资金可以供他烧钱,才这般赔本赚吆喝的?一开始我也想过有可能是未来的我做了这件事情,毕竟这个记忆封印是在我被刘小姐启发之后才解开的。但是问题是,以我现在的年纪,两三年内根本不可能搭建的起这么庞大的团队,积攒足够烧这种大项目的资金才是。”
  顾莫杰在脑中这般推演着,然后突然有了一个念头,便向初音娘求证:“你说有没有可能两年后就是李老板本人做了这个事情?百度素来以不向网民收费著称,我觉得这事儿很有可能。”
  初音娘无奈地娇嗔了一声,显得对顾莫杰欲求不满的追问很是鄙视:“我只是一台手机!这种建设性推导的问题,是你们人类自己去解决的。”
  “好吧,好吧!我自己会找到答案的。”顾莫杰也知道自己问得操切了,初音娘肯定是回答不出来的。
  正在踌躇之间,顾莫杰的三星手机响了,他略微一滞,拿过来一看,却是没有存储的号码。
  “顾先生您好,我是昨天和您约见过的百度刘绯彤。我们李老板今晚想见您,您应该有时间吧?”
第四十一章
重生者就了不起了?
  李老板想见的人,当然会有时间。
  接了刘绯彤的电话,顾莫杰马上收拾了一番,换衣出门,喊林师傅开车送他去百度。那辆几天前被撞得尾部略微有些变形的帕萨特并没有送去修理,依然带着那凹陷的伤痕招摇过市。
  时移则势异。在城北碰瓷党覆灭、顾莫杰的连环计在李老板心中扎根后,原本应该被视为寒酸的车损,此刻反而如同一面招摇的旗帜,反耻为荣了。
  他提前了二十分钟赶到百度,刘绯彤抽时间陪了他一会儿,直到李老板空下来,才让他进去。
  百度是没有上下班时间制度的,也不打卡,事情做完了就能下班,一切都以结果导向型为管理宗旨。只要结果不落后,百度对员工的过程管理堪称极度自由。
  见到李老板的那一刻,要说心情不激动那是假的。虽然是重生者,可是这也好歹是顾莫杰重生之后见到的最大的大人物了。何况这是实打实的一对一约谈;而非那种人家在台上挥挥手,说一句“同志们辛苦了”,而自己只能苦逼地回答“为人民服务”的屌丝场景。
  办公室不算很大,毕竟现在的百度只有一层楼。不过房间装饰的现代感和摆设的氛围,足以让人产生一种空间很是疏朗豁达的错觉。
  如果非要精确形容的话,那就像《红楼梦》里提到薛宝钗住的蘅芜苑,“书桌上区区一个土定瓶,数枝寒梅,便生阔朗之感,让整个房间浑如雪洞一般”。
  只不过,这间办公室里,让人产生豁达之感的,不是薛宝钗的土定瓶,而是那个坐在MACBOOK后面、穿着POLO衫的俊朗男人。
  “李总,没想到您会找我。”顾莫杰不知该怎么开口,此前想好的淡定,居然被对方压制住了,好像不说点什么就会压抑得慌,只好略带生涩地没话找话。
  李老板抬了下头,把目光从屏幕上挪开,打量了一下面前这个外貌稚嫩得不像样的年轻人,眼光中两分好奇,两分欣赏,剩下的六分,没有人能看出来究竟是什么意味。
  “顾莫杰是吧?万能拼音输入法的编写人?坐,别拘束,不是为了关键词的事儿找你的。你应该也是临时起意,过去就过去了。”
  “谢谢李总谅解。”
  “这没什么谅解不谅解的,我已经让程序员修改了过滤算法,下次就没这种机会了。至于这件事情里头,你是怎么搞到那些视频文件的,我就更没兴趣知道了。不得不说,你很浪费资源,想到了这么一个利用百度管理漏洞的机会,居然只为了解决这么一点鸡毛蒜皮的私人恩怨?所以我有些好奇,你当时是怎么想的。不要拘束,就当闲聊好了,我这个人其实很喜欢和年轻人闲聊的。”
  虽然李老板是一气呵成说完这段话的,但是如果因此就觉得他的语速快得和连珠嘴炮一般,那就大谬不然了。
  李老板的普通话后鼻音比较明显,又略有一两分女式卷舌的柔音,按说仅靠语调不易撑出气场。整段话,他都是用一种每一句都略微急促,但是句子与句子之间停顿思考颇为明显的节奏说完的。
  也就是说,从物理学的角度来看,李老板每一句话说完之后,聆听者都是有机会插嘴的。可就是偏偏有一种奇怪的气场,这种气场不是威压,而是和煦,让人不由自主地发不出声音、插不了嘴。最后还需要靠李老板说出“不要拘束,就当闲聊好了”之后,聆听者才会收到“原来我可以开口了”的信号。
  顾莫杰调整了一下自己,用尽量平静客观的语气回答:
  “我当时应该是想:百度是何等强大严密的大公司,它的客户千千万万。如今有这么一个百度的漏洞,可以在解决私人恩怨的时候用一下;就算我今天不用,肯定会有别的百度客户在遇到此类事情的时候灵光一闪,想到用这个法子来炒热自己的敌人。而一旦有人用过之后,百度就会发现并且堵上这个漏洞,后人也就没有机会了,不是么?所以说,不是我不想把这个漏洞‘好钢留到刀刃上’,而是根本留不住啊,也就只能逮到手就马上用了。更何况,我今天把这个漏洞用掉了,其收获也不能算是‘鸡毛蒜皮’,至少我换来了李总您肯接见我的机会。要知道在外面,可是有不少人不惜万金来换取一个和李总一起喝一杯咖啡的机会,而我区区花了几千块广告费就换来了,这难道不是一种收获么。”
  听完顾莫杰的解释,李老板摁了一下桌上的铃,在外头等候消息的刘绯彤就开门进来,端了两杯咖啡,分别放在两人面前的书桌和茶几上。李老板对刘绯彤点头示意,表示她可以下班了,后面他会和顾莫杰长谈。
  做完这一切,李老板也就大致消化了刚才的对话,也摸清了顾莫杰的脾性、想好了后续招揽的基调。
  这倒不是说李老板反应慢,智商不如顾莫杰。而是因为他毕竟是公众知名人物,天天被聚光灯罩着;他是什么样的人,有心接近他的人都揣摩过,可以预作功课。而顾莫杰在暗处,对于顾莫杰的心性和才能,李老板此前可以说是一无所知。
  “顾先生,这次的事情,为了百度的商誉,我就兜下了。你能够写出那个输入法,还有那么多灵活创新的念头,我还是很看好你的。不管你将来会上什么大学,我觉得百度都会需要你这样的人才。到时候你愿意来百度实现你的人生价值么。”
  顾莫杰也是略微有一两分感动。毕竟能够这样不拘一格,在别人还处在高中阶段就看好一个人、伸出橄榄枝的魄力还是非常难得的:“非常感谢李总的信任,如果我将来大学毕业没有自己创业的念头的话,我一定会来百度实现自己的价值的。”
  李老板表情丝毫不变,丝毫看不出被拒绝后的情绪波动:“这么说,你应该是早就想好了要创业了,那也是个不错的选择,不过我觉得年轻人还是应该积攒几年面对现代科技企业组织形式的经验阅历,再考虑那个问题比较好——创业,可不比写代码那么简单,一个优秀的程序员,哪怕有划时代的产品,也不代表他可以创业成功,不是么?”
  “您说的很对,我相信无论我将来走哪条路,都有很多需要向百度学习的地方。”
  “所以,即使到时候你发现自己创业还有诸多困难想不明白,需要来百度学习几年,哪怕你进入百度的那一天,就坚定了将来有一天你是要离开百度自己创业的,我依然会给你这个机会。”
  顾莫杰有点不会了,忍不住就抛出一个不吐不快的问题:“您为什么会这么……慷慨?”
  “慷慨?不,这不是慷慨,这叫自信。我相信百度对有创造力的人的吸引力,也对百度的人才管理制度有自信,这里有最自由宽松的管理,最容易让有创造力的人一展所长的平台。甚至在这里创新的人,比自己开公司都要少很多分心和掣肘的事情。如果你仅仅是一个醉心于技术创新的人,而对于商业界的尔虞我诈兴趣欠奉的话,到时候你就会发现百度是国内最好的自由发展环境。”
  如果不是重生者,如果不是知道自己前途无量,换了上辈子的顾莫杰面对这个场景,说不定就要纳头便拜了吧。不过,此刻的他,自然会抓住这个机会问一些有价值的问题,尤其是一些他自问困惑了他好久、而且目前看来只有李老板才能答得最好的问题。
  “李总,您的自信真的是给了我很大的鼓舞,我有几个关于互联网发展的不成熟问题,想让您解惑,您觉得现在方便回答么。”
  “我说了,就当是闲聊好了。”李老板微微一笑,示意顾莫杰尽管说。03年的他,还是一个每年坚持在招聘一线的CEO,完全不像10年以后因为公司成长为庞然大物、把与未入职员工的交流工作都交给HR完成。
  “李总,您的百度,为国人提供了一条‘虽然算不上最精准,但是至少最便捷简洁’的搜索渠道,并且以此获得了成功。那么让我们假设,如果今天有IT界的同行,在别的细分领域贯彻了您的这个思想,把一个原本追求精确、完美、但是昂贵的软件市场;变得凑合可用、简单方便、界面更直观亲和——同时,最重要的是,免费——然后,通过免费,突然异军突起,占据绝大部分市场。你觉得这样的情况在未来几年有可能出现么?”
  李老板的脸上,丝毫看不出惊讶:“互联网的世界成长太快,你说的这种情况并没有什么稀奇的。如果你可以限缩一下问题的范围,我想我们的谈话能够更有针对性一些。”
  顾莫杰一咬牙,决定吐一点干货:
  “那好,我们把问题缩小一下:这个限缩也是基于昨天我和刘经理的谈判得到的启发。让我们假设,未来这个突破点会在杀毒软件市场出现,也就是出现一个免费的杀毒软件,来占领如今山头林立的杀毒市场。你觉得如果是那样的话,实现的可能性大么?”
  “应该……有不小的可能性吧,不过这么做,也会得罪很多人,如果不是业内原本就声名狼藉的流氓,只怕不会舍得这么做。何况这么做要投入的本钱也很大,最终能不能成功,完全要看时运。”
  此前交谈的时候,顾莫杰一直低着头看着手中的咖啡,唯有等到李老板说这段话的时候,他不顾礼仪一直盯着对方的眼睛。他试图从中看出李老板有没有眼神闪烁、语气犹豫的成分,他试图捕捉到,对方究竟有没有掩饰或者说谎的企图。
  结果,他什么都没有捕捉到。要么是他阅历不够深厚,看不出来李老板的破绽,要么就是李老板真的是在讲真心话。
  他决定再赌一把。
  “李总,那么让我们再进一步假设——如果今天有一个能够预知未来的人,可以明确让你知道,弄那么一款免费的杀毒软件,肯定可以占领国内市场大半江山的话。你,会利用这个对未来的预知,去跟风这件事情么?”
  从说这句话之前,到说完之后,整整一分钟,顾莫杰的眼睛眨都没有眨一下。对于正常人来说,十几秒钟不眨眼已经是极限了,何况顾莫杰还是一个眼睛容易干涩的近视眼呢。
  “不会。”顾莫杰如此如临大敌的准备,等来的只是李老板淡然无痕的两个字回答。
  “为什么?”顾莫杰有一种穿越时空的错觉:这个世上真的有哪怕预知了未来都不屑于跟风的人么?他不信!
第四十二章
境界
  顾莫杰最后略带失神的“为什么”三个字,并没有引来李老板的直接回答。
  李老板在他的MACBOOK电脑上,略微敲击了几下,然后把屏幕转过来,示意顾莫杰上前去看。
  电脑上打开的是两个本地收藏的页面,顾莫杰上前略微浏览了一下标题,第一个页面是《隋书·列传二十九·沈光传》;第二个页面,则是集装箱货运之父,米国企业家、发明家麦克莱恩的事迹。
  李老板什么都没说,只是静静地喝咖啡,给了顾莫杰三分钟时间消化这几个页面的内容,然后才缓缓开口。
  “大业中,炀帝征天下骁果之士以伐辽左,光预焉……及从帝攻辽东,以冲梯击城,竿长十五丈,光升其端,临城与贼战,短兵接,杀十数人。贼竞击之而坠,未及于地,适遇竿有垂絙,光接而复上。帝望见,壮异之,驰召与语,大悦,即日拜朝请大夫,赐宝刀良马……”
  读了这最精髓的百余字之后,李老板话锋一转:
  “这个列传里面,沈光侥幸成了‘先登死士’,从此荣华富贵,名刀宝马,朝请大夫,折冲郎将。可是这样的例子值得学习么?其实隋书里面行为和他一样的人不少,但是成功的仅此一例,其余的都成了白骨骷髅,身死无人知。
  互联网业界,就和血腥的攻城战差不多,某一个领域第一个冲上城头的,成了万人敬仰的存在。但是外行人不会看到这个成功者脚下践尸攻城时踩着的垫脚石。那些垫脚石也是先行者,甚至其中有一些人仅仅是比最后的首功者快了那么一步,就从最荣耀的巅峰,落到了最凄惨的绝境,一将功成万骨枯。
  当然,我并不是说做这个行业就要消极等待。同样打个比方,按照你说的那个免费杀毒软件的事情,就算我们都知道这个东西未来某一年会成功,但是不知道究竟哪一年才会成功。
  这种情况下,如果是一个只有几千万融资底子的中型企业,他要搏一把,那他就相当于一个武功还算可以,在尸体堆到距离城头还有那么三五尺的时候,就能凭借身手敏捷跳上城头的勇士。
  如果是一家只有几百万钱可以烧的小企业,那么他的机会更渺茫,必须等到尸山几乎和城墙齐平的时候,才能顺势冲上去。
  如果是百度来做这件事情,百度的技术积累和沉淀,以及我们的可以烧的资金规模,会让我们犹如书中的沈光,轻功绝顶,在尸山距离高句丽人的城头一两丈的时候就发难。
  实力越雄厚的公司,在做决策的时候对时机预估的容错性就会越大。小公司就算眼光再精准,能够精确判断尸山齐墙的时间点,也不太会有机会,因为比他轻功高强的对手可以提前起跳。
  但是无论如何,就算是再强大的公司,也不可能仅仅因为知道‘未来这座城池一定会被攻陷’这个远景,或者因为‘皇帝’的一条‘首先登城者千金赏、万户侯’许诺,就直接平地起跳。如果平地起跳,那就是有勇无谋的莽夫,纵然你有书中沈光的轻功,依然不过是城头底下的一具白骨罢了。
  就好比谁都知道未来做电商肯定会成功。最近,业界又暗传马云再过几个月就要上马一个叫淘宝网的项目;可是直到今天,可是这个淘宝网能不能成功,有谁能预知道呢?如果你觉得知道未来的方向就能成功,当年王俊涛的8848,而今安在哉!”
  说完最后一句掷地有声的话之后,李老板也是喟然长叹地自我感慨了一下,似乎在追忆往昔的岁月。
  李老板言语中提到的“王俊涛的8848”,是一个1999年兴起的电商购物网站,当时号称“中国电商领头羊”。可惜,到01年时这货就已经走下坡路了,03年更是彻底淡出人们的视野,只剩下一个被人借来借去的壳子。
  这番话,李老板轻描淡写,娓娓而谈;可是听在顾莫杰耳中,却是激起了振聋发聩的滔天巨浪。
  第一个成功的人,是先驱;比先驱更早半步的人,是先烈!
  那些妄想凭借对“历史大势的先知先觉”就跨越式发展的白痴,终究是太小看滔滔商海当中那无处不在的全局惯性了。
  相比于其他的重生者,顾莫杰自问对先知先觉的依赖已经是微乎其微了,可是听了李老板的话,他犹然觉得有无数思想在樊笼中挣扎,无法自行顿悟突破。花了几分钟静静地消化李老板的观点之后,顾莫杰用略微变得沙哑而执着的声音追问:“李总的意思是,任何先进的创新,都只能是碎步慢跑的模式,一点一点地前进?难道就不存在某个天才突然发现一个伟大的创新之后,直接颠覆现有的既得利益者么?”
  李老板的语气依然淡定,似乎今天这个年轻人让他有一种见到了年轻时候的自己的错觉吧,他纵横捭阖地侃侃而谈:“我从来没有这么说过,时移则势异。跨越式的创新和渐进式的创新,都有可能成功,关键看这些创新发生在什么领域。
  年轻人,要有耐心,你问出刚才这个问题,说明刚才我让你看的两个页面里面,你只看明白了隋书沈光传,却没有揣摩透集装箱之父麦克莱恩的事迹。
  麦克莱恩发明了集装箱,也推广出了集装箱汽车、火车、船舶、其他通用基础设施。但是集装箱货运业并没有在他手上发扬光大,而是在后人手上,过了十几二十年才渐渐光大。而麦克莱恩本人,那时候早已因为早期推广失败而破产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0/51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