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霸终结者(校对)第3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1/517

  如果一项跨越式的创新,发生在一个红海领域。这个领域的基础设施都已经很完备,新商业模式所需的养料和环境都成熟了,进入了捞快钱的高速发展期,那么我们抓到这种跨越式创新的机会,自然要抓住。就好像一个地产商如果有机会在配套设施完善的地区拿到开发地块,当然应该全力开发,尽快套现。
  可是如果在空白的蓝海市场呢?如果需要从这个领域的最基础设施开始开荒,十年八年都看不到盈利模式呢?难道也鲁莽地一头扎进去么?
  如果你有万科地产的实力,当然可以在一片荒原上直接承建几十平方公里的土地,从三通一平做起,把道路、下水管网、供电、电信设施都建完,然后再盖住宅、盖商铺、最终形成一个全新的商圈,并且整体打包出售,获取巨利。
  如果你没有这个实力,你只有几个亿的资金,这时候你就没有资格去贪图那些荒郊野外的便宜地块,你只有乖乖地从成熟市区买高价地,马上盖楼套现。如果仅仅因为知道郊区将来要升值,就提前好多年屯着,那么说不定你还没把道路修通、水电铺完,就资金链断裂了。后人将踩着你的尸体,在你修好的路旁,在你打通的水电线路两旁,把后续产生赢利点的住宅和商铺给盖好卖掉。
  麦克莱恩和王俊涛的失败,都在于他们开拓了一个新的领域,并且在开拓新领域的时候不自量力,冲得太快。集装箱货运虽然恩泽数代,可是最初造船、造港口、翻新全世界港务基础设施的时候,是只赔不赚的。电子商务网购虽然也会最终走入千家万户,可是在培养国民对网络交易信赖的过程中,也是只赔不赚的。
  王俊涛完蛋了,但是他为马云奠定了一个基础:至少他在十几亿国人当中,培养出了那么几百万愿意相信网购的种子。今天马云继续王俊涛的这条路,目前我看不出来马云将来究竟会成功,还是成为先烈。
  甚至可以这么说,如果马云没有远远超过王俊涛好多倍的融资家底的话,他必死无疑,撑不到电商出头的那一天;如果他没有研究出让国人对虚拟付款的信赖度快速增长的新手段的话,他也必死无疑,同样撑不到那一天。”
  李老板越说到后面,顾莫杰的神色就越肃然,到最后已经不敢再有任何一丝对成功者的轻视了,哪怕他是一个重生者。
  能走到这一步的人,就没有一个是简单的。
  “可是李总,当年您回国搞新一代搜索引擎的时候,新式搜索引擎同样只是一个只能便民、却没有赢利点和盈利模式的产物,你怎么就敢杀进这片空白蛮荒之地,最后撑到‘竞价排名业务’为您带来利润的那一天么?难道你当时就预知自己会成功?预知到了自己能够撑到国内的搜索引擎可以盈利的这一天?你就不怕和王俊涛一样资金链断裂?”
  问完这句话,顾莫杰在李老板的眼中看到了一丝略带苦涩回忆的欣赏。
  “要说完全不担心受挫,那是不可能的。我当时拿着120万美元的启动资金,来撑过最初一年,后来又拿到了1000万,好让我再撑一年。也就是说,在我花完1120万美元之前,我需要找到一个可靠稳定、让我收支平衡的盈利点。
  但幸运的是,我选择的是搜索领域。这个领域的开支在所有互联网业务当中并不算多,如果不顺利,我可以想办法裁剪支出,用那些钱撑3年,甚至4年。所以就算我不能确定搜索模式能不能在两年之内找到盈利点,也没什么关系,因为我还能等得下去。
  相比之下,更大的风险反而来源于左顾右盼,不知取舍。业内很多中途倒下的企业,都是因为一开始对盈利之前的寂寞期估计不足,同时又不幸选了一个一旦推广开来烧钱太快的发展路子。结果一两年没盈利就慌神了,又换方向,换目标。这样的愚者,最终只能是在任何一个领域都捱不到曙光的那一天。
  这一点上,国内诸多同行,我倒是最欣赏马云,此人的坚定不移程度可以与我相当。他虽然如今同样不挣钱,可是他巧妙的选择了给其他电商提供数据服务这条路子。
  这样的路子如果仅仅是要维持活下去,每年所需的成本很低,至少比自己亲自做电商低许多,所以他两年不盈利可以蹲四年,四年不盈利再蹲,如今都第七年了,依然安之若素。如果他不在淘宝网的事情上冒进的话,我想他总能等到他蹲点的这个领域翻身的那一天的。”
  顾莫杰豁然开朗,觉得脑中此前许多混沌都被解开了。他站起身来,对李老板深深地鞠了一躬:“多谢李总点拨,我想我知道怎么运营好我的输入法了。也幸亏我试水互联网业界用的是输入法这个楔入点,长期运营成本应该很低。我现在就需要眼光放远,认准一点,多作坚持,少烧点钱。至于盈利模式,我还有很长的时间慢慢思考。”
  “年轻人,生意不会这么简单的,你对自己有信心,要赌这一把,我不反对。不过如果你赌输了,希望你遵守诺言,到时候来百度一展所长。”
  “您放心,我顾某人这点信用还是有的。”顾莫杰豪气地报以一个自信微笑,然后若有所思地补充了最后一个问题,“不过李总,我还是很好奇,您为什么会这么慷慨,告诉我那么多。”
  “如果我说我在你身上看到了几分我年轻时候的影子,这个借口你会信么?”
  “我也信吧……”
  “哈哈哈,还真是自信的年轻人啊。实话实说吧,我之所以能够给你解答的都不吝解答,无非是知道你这种人,如果闷头瞎撞输了,你是不会甘心的,总会想着跌倒了再爬起来创业一次。还不如我点拨你一番之后,再给你这个机会。如果你到时候还是输了,定然心服口服。
  何况互联网业界是那么一个开放的,总体市场规模高速增长的世界,又不是那些已经趋于产能饱和你争我夺的传统产业。这样一片跑马圈地的热土,我为什么要把精力浪费在和同行掐架上面?就算我掐死了一个同行,也耽误了我自己圈地的时间不是么?
  这不是卖方便面,全国每年就那么多人买方便面,统一多卖一包康师傅就少卖一包。
  这是互联网界!假如马云花时间把丁三石掐死,就算马云自己没有什么损失,仅仅是耽误了些时间,但是在这个耽误了的窗口期里,说不定别的同行早就趁机跑马圈地,占领了无数空白,最后吃亏的还是马云。
  就算你成功了,将来你也杀入了互联网业界,甚至成为了巨头,你也不会是威胁我李彦宏一个人的敌人。到时候自然有其他人要对付你,为什么我要花自己的资源出手?”
第四十三章
非典来袭
  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这句话,便是那天顾莫杰与李老板的闲聊中,最后得到的核心心得。
  互联网业界太空白了,不能用传统产业那种打压竞争对手的损人不利己心态来崛起。相对而言,更重要的是让别人去互掐,自己找准空白的缝隙,时时刻刻润物无声地渗透,占领,圈空白地。
  如果能够做成一头屋子里的大象,明明已然成为庞然大物,都没人注意你的存在和崛起,没有人以你为对手,你又何愁不胜。
  虽然这种崛起模式,终究平淡低调了点,少了点装逼打脸的刺激感。
  (注:“屋子里的大象”,是后世互联网业界对苹果的比喻。苹果其实跨圈无数,不仅仅是卖手机硬件的。可偏偏除了那些手机厂商以外,其他互联网领域的公司都不认为苹果是他们的对手,对其视而不见。平心而论,苹果公司这种明明抢了别人生意,别人还不觉得两者之间存在竞争关系的“隐身术”,应该是业内翘楚了。)
  当然,除了那些核心的心得收获之外,顾莫杰的所得还有很多很多,这些理念果实都需要经过长久的实践来消化。要不然业内为什么有那么多人宁可掏几十万也要和这些大牛聊个天呢。
  同时,顾莫杰对李老板这个人本身的认识,也随着这次深谈加深了许多。
  在顾莫杰看来,李老板相较于后来的其他诸如二马等互联网巨头而言,终究是学者情怀浓重了点,也谨小慎微了一点,不如二马尤其是小马那么放得开,那么不择手段。
  当然这也是有原因的,毕竟李老板是燕京大学毕业的高材生,骨子里其实还是有三分读书人的傲骨,时时刻刻想着“如何用好我有而别人没有的独到能力获取优势”,而不愿意放下身段在低门槛的领域与敌人近身肉搏,溅一身泥水。
  就比如李老板当初本科念了燕京大学的信息工程、后来去纽约念计算机。于是回国创业的时候就非要找一个可以充分结合“信息工程”和“计算机”两个专业、把所学专业知识都用上的领域,这才选了搜索引擎。
  说白了,就是李老板这种学霸放不下自己所囤积的知识带来的既得优势;如果学无所用,他就会觉得不甘心。
  相比燕京大学高材生而言,深圳大学和钱塘师范学院的毕业生就没那么多对自己学业的矜持了:学校里学的东西无所施展又有什么大不了的?咱本来就没在学校里学到啥值得骄傲的东西,扔了就扔了呗。所以二马在真正遇到大变革的时代,在遇到转型剧变的时候,响应速度会更快,更果断,更无所吝惜。
  说白了,就算李老板是个有情怀,会挖坑,能坚持的人,他也终究只是一个时代的成功者。他的知识包袱,注定了他只能押注一个时代的成功,而无法成为一个连跨数个时代的成功者。
  顾莫杰也许别的“历史知识”都已经不知道了,但是他知道未来会有无数个时代大变革,技术环境的进步会越来越快。
  所以,从百度出来的那一刻,顾莫杰就想好了:他一辈子都不需要考虑“如果将来和李老板为敌了,需要怎么对付他”这个问题,因为等他顾莫杰登顶的那个时代,说不定李老板的企业已经沦落回第二梯队了。
  或许到时候李老板依然是一个赞助前沿基础科学研究的有情怀基金会掌舵人,但是已经不可能继续是顶级商界领袖了。
  既然如此,在顾莫杰将来的崛起之路上,如果可能的话,应该尽量选择和李老板合作,如果有可能,就结为外援,而不要考虑怎么和李老板竞争内斗。
  带着这个信念,顾莫杰在寒假的最后一天,登上了从京城飞回钱塘的航班,与表哥周立新一起,结束了这次短短数天的京城之行。虽然从实体财产来看,他们只是砸钱买了一堆广告业务,但是只有顾莫杰自己知道,他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周立新同样也颇有收获,长了不少见识。然而与顾莫杰不同,他此刻心中念念不忘的,还是他在百度见到的刘绯彤。那个女人比他大了足足三四岁,进入百度两年就做到了营销中层。而自己今年才要进入阿里——周立新在心中扪心自问,等到自己在阿里做满两年之后,能够爬到相当于刘绯彤在百度的级别么?
  ……
  旅途劳顿尚未舒缓,寒假就结束了。匆匆洗去仆仆风尘的顾莫杰,又连轴转一样地投入到了高三最后三个多月的学习中去。
  因为别人寒假都在苦读,而他寒假大部分精力在忙正事儿,开学后的非正式摸底考上,顾莫杰在班上的成绩排名一下子下跌了三五名。班主任欧SIR看顾莫杰时候的眼神也重新严厉了起来。
  幸好初音网主页已经弄好,输入法的广告推广也安排完了,后面顾莫杰只要安心读书,静静等待那些业务自然生长,他还有时间把拉下的成绩弥补回来。
  可惜,或许是旅途劳顿太过辛苦,水土不服还未恢复,开学仅仅几天,他就在高压学习之下病倒了,感冒风寒、肠胃不适接踵而来。他不得以请了几天病假,每天在寝室里休息、去校医院挂水,才算是慢慢调养了回来。
  这一天,2003年3月3日。开学不到两周,顾莫杰病情刚刚好转得差不多。因为在寝室里休息,他得以掏出手机上上网,看看新闻。突然,一条头条新闻就跃入了他的眼帘。
  “今日京城、粤省多处发现首例新型重症并发呼吸道疾病,致病病因为不明属性的新型冠状病毒,有医学界人士建议命名为SARS病毒。鉴于其传染性、潜伏期尚无法精确界定,医学界呼吁对有此倾向的病人进行长期隔离观察。各地应当严密筛查近期从京城、羊城归来的呼吸道疾病病例,并跟踪处置。”
  顾莫杰重生后,在和量子洗脑赛跑的时候,只来得及写下一张小纸条:“小心SARS,03年数学很难,别错过”。
  当时,在顾莫杰眼中,这张纸条就和名侦探柯南里那些死者的临终血书一样晦涩难明。他也想了无数次,SARS究竟是个什么东西。而此刻看到这条新闻,他马上心中剧震。
  SARS原来是一种可怕的新型传染病!一想到这一点,加上顾莫杰前阵子为了考察百度,特地去了一趟京城,他心中就更紧张了。
  尤其是那阵子他还和城北碰瓷王那帮杂碎打过交道,而那些人是天天在京城机场高速和北四环北五环交界的地方找外地车碰瓷的,说不定就是传染病高危人群!新闻上可不就是说,京城的SARS首例,也是从羊城过去的么。
  想通了这一点,顾莫杰什么读书的事儿也好,生意上的正事儿也好,都顾不得做了。他立刻去校医院借口身体不适,开了离校的条子,打车直奔钱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那里应该算是省内呼吸道传染病最好的医院了。
  到了医院,塞钱插队,他也没有医保,完全是撒漫花钱开路,很快得到了一个主任专家的诊断。一听顾莫杰说了他前阵子去过京城,回来后就得了呼吸道疾病,那主任专家也如临大敌,再也不敢怠慢,给顾莫杰各种化验,会诊。然后开药挂水,观察反应。
  折腾了一天,或许是医方不敢怠慢、加上顾莫杰不差钱、尽力用好药的缘故;也有可能是他的病本来就好得差不多了,到了傍晚时分,顾莫杰觉得自己已经彻底恢复了精神,此前的症状也都消失了。
  “看来应该不是SARS了,虚惊一场啊。不过也幸好我见机得快,一有点儿小病小痛就马上就来治疗了。”顾莫杰挂完了水,自己在那里胡思乱想。一旦心宽了下来,他马上又开始动起了别的脑子。
  “诶?有没有可能利用一下这一次的事情……要咱这样的心性,再去学校里埋头读书几个月,手机也不能玩电脑都不能用,还不憋死了?听说SARS的潜伏期不定,咱这样已经被排除了的人,会不会要隔离呢?隔离了之后虽然不能外出,但是小范围内行动应该不受限制,说不定还能光明正大用电脑、上网和外界联络。也好过那种封闭式的学校坐牢一样读书。”
  胡思乱想了那么多,顾莫杰去找了那个给自己主治的主任专家,非常诚恳地询问了一番:“医生,您觉得我的情况,虽然已经可以判断不是SARS并发症,但是还有没有可能需要隔离观察一下呢?”
  那个主任专家是个50来岁的老头,看上去还是有些老派,算是遗留了几分医德的,斟酌了一番后,才很是诚恳地对顾莫杰说:“我综合各方数据复查过了,你是2月22这天从燕京飞回钱塘的航班;而且前面也问过你,你觉得疑似与高危人群的可能接触时间,应该在2月20之前。这么一看,和京城首发病例隔得有些远,危险性应该说是微乎其微了……”
  能够确保自己板上钉钉躲过麻烦,自然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情。不过仅仅几秒钟之后,顾莫杰就画风一变:“医生,那如果我希望被隔离呢?你能不能帮我出一个专家意见?”
  一边说,他一边拿出一叠钞票,偷偷塞了过去。还安抚说:“放心,隔离所需的别的费用我会自己操心的,你什么风险都不用承担。”
  那个专家手抖了几下,似乎在挣扎,最后还是眼睑一垂,低声道:“何必呢?”
  “没有为什么,我只是想更保险一些么。是吧,没有人会因为你小心谨慎而追责你的,不是么?”
第四十四章
高考迫近
  一间条件还算不错的带卫生间单居室,巨大的落地窗保证充分的采光。
  床铺,衣柜,书桌椅,网线,屋子里的家具也算齐全,甚至还有两台健身器材,一台是跑步机,一台是多功能配重拉力器,锻炼手足肌肉的那种,还可以做做牵引什么的。
  落地玻璃窗外的阳台上,有水池,洗衣机。只要有人送饭,这个居住环境看上去已然颇能自给自足了,很是适合渣宅的生存所需。
  顾莫杰也不知道这座楼属于哪个单位,他只知道作为一个被隔离者,他已经在这个环境里优哉游哉地生活了近两个月了。
  别误会,一般的被隔离者,是没有这么好的条件的,顾莫杰如今的生活条件,可是他塞了钱才换来的。为了住这种地方,吃每天配送的小灶,两个月里,他就花了一万多出去。
  但是作为一个已经习惯了自由与自律、又离不开网络的人来说;相较于在封闭式管理的学校里死读书,如今这种可以自由安排,又不必守纪律的生活,显然综合效率更高。
  同时,自己的软件和网站万一有点儿什么麻烦,还能及时处理,百度的广告费一旦用的太快了,也能及时调低竞价甚至下掉广告。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1/51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