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霸终结者(校对)第48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83/517

  一家公司在有能力争夺即时通讯和社交领域第一的时候,是不会急着把主要精力投放到内容领域的,正如扎克伯格的FACEBOOK,就不会急于做游戏甚至是付费音乐、网文。
  这一点,在2008年之前,就深刻体现过,当时扎克伯格的合伙人反复劝他“该做点能让公司实打实盈利的商业模式”,扎克伯格都用一句话否决:
  “Its-not-cool!”
  对于当年的小扎而言,让FACEBOOK保持COOL,不被商业气息过度污染,是其用户高度增长的重要因素,在占领大部分市场之前,那些污染都是不该考虑的。
  不光小扎的FACEBOOK持有这种经营理念,另一个时空谷歌家对YOUTUBE也是这个态度,很晚YOUTUBE才进入贴片广告时代。
  腾讯当然知道怎么‘借鉴’FACEBOOK的成功经验。在腾讯还有希望争夺第一的时候,它在套现盈利的领域是比较保守的,只有这个争夺彻底无望之后,才沦入了彻底追求加速套现、把现有用户剩余价值渣出来的模式上。
  这时候,各种彻底无节操无下限的免费网游就开始猛烈进入腾讯游戏的视野了,只要可以捞快钱,帮忙把剩下那4亿多小学生中学生大学生兜里的零花钱掏出来的,就都可以放下身段做。
  2012年初,马化腾试图进入网络文学领域,当时找了陈天乔想买盛达的某点网站,陈天乔当然没鸟他。马化腾后来考察了一番,觉得某点还是不够契合小学生套路文,不能符合腾讯用户快速套现的需要,索性只从某点挖出来一个团队,然后量身订造了一个名叫某创的文学网站,专攻小学生书城。啥内容能摸到小学生的撸点就卖啥。
  ……
  2012年过完年回来重新开工,又是一年的各种福布斯、财富、胡润,以及权威财经杂志对各大巨头的分析陆陆续续出炉了。中国乃至全球的富豪榜、500强企业榜,都产生了剧烈的震动和洗牌。
  另一边,2012年也注定是中国在正坛上大换血的一年,朝廷的某些中枢换JIE了,还有一些诸如军方或者某政的体系会晚一些,大约要延迟一年。所以整个权利交接过程需要持续一年。
  顾莫杰如今的政治身份,自然也得参加三月份的大会。不过和去年一样,因为处在被关注的风口上,加上防止腾讯联合到更多国企合作伙伴的需要,顾莫杰今年仍然低调得可以,不管别人提什么有利于初音或者其他试图介入通讯产业的民资的提案,他都眼观鼻鼻观心不关心、不追求、不参与。
  因为国内互联网经济和其他新经济模式的发展速度远胜于历史同期,起码为国民经济的GDP增长率额外贡献了将近1-2个百分点,所以本时空的2012年GDP增长率足足达到了9.5%,哪怕考虑到逐年趋缓的因素,到五年之后估计都还能维持在8%。
  所以,历史上2013年才放开的移动通讯虚拟运营商政策,如今提前了一年就正式在大会上上通过了——谁都知道,如果按照纯粹的经济发展趋势而言,这步放开可以更早完成。但是这种放开最大的制约是政治上的,而不是经济上的,太上不变成无上,某些利益门阀是撬不开的。如今换JIE仅仅完成一半的情况下就实施这种改革,已经很难得了。
  一群和兆家人有点关系的民资大户纷纷杀进了虚拟运营商领域。
  顾莫杰没有动,在合适的场合继续公开发布了一个观点:五年内,初音集团都不会考虑成为虚拟运营商,不会拿虚拟运营商牌照。
  中移动和中电信的大佬们一听,大悦。然后马化腾派去煽风点火试图让移动电信加入“微信流量费减免套餐”阵营的使者,就被轰出来了。
  顾莫杰如此稳扎稳打,马化腾最后一丝试图倚靠对手不冷静而反扑的希望破灭了。
  3月中旬开完会,顾莫杰留在京城连横合纵一番,处理完各方关系,于月底回到钱塘。
  各大全球权威财经杂志的“精华盘点贴”,和初音本身、以及国内、国际主要对手的2011年财报、12年一季度财报,也准点在顾莫杰回家的时候,统统捋顺了摆在他的案头。
  雷俊、叶维纶、古勇将这些大佬,趁着给顾莫杰接风喝一杯的当口,接机说起了今年的各种财报看不懂,有好多出乎意料的趣事。
  叶维纶端着酒杯感慨:“真特么疯了!没想到腾讯都被咱打趴下了,居然财报反而好看了这么多!2011年最后一季度反而净利润同比增长了80%!今年第一季度更是同比增长了106%!太夸张了,用户都不涨了,利润蹭蹭蹭的涨。去年一年净利润居然有170亿人民币,其中65个亿是4季度的。今年按照这个势头闹不好全年能冲300亿。”
  雷俊不屑地哂笑:“这利润是有毒的,它们是在消费用户的忠诚度,靠卖快餐网游在用户被恶心透之前狠狠捞一笔——这就是所谓的‘排名第一的企业在疯狂布局,排名第二的企业在疯狂挣钱’。”
  当一个企业冲布局失败了,只有快速变现才能对得起前面那么多轮的投资人——有了大量的利润,才好给股东疯狂分红,不然总不能看着公司过几年市值越做越低重新跌回来吧。
  在腾讯谋求布局失败的那一刻,懂点儿资本的人完全可以想象,马化腾在腾讯董事局里的话语权已经没那么高了。有些事情他不想做也得做了。
  顾莫杰刚下飞机,没看同行的财报,随口就问:“那你们看没看,腾讯的用户数变化怎么样?”
  叶维纶记得看到过这个数据,但是记不清,飞快地掏出手机扫了一眼,“哦,有效用户数从去年7月份巅峰的4亿9千万,跌到如今的4亿6千万了。今年按照这个趋势,到年底估计能跌到4亿2千万。”
  顾莫杰自信地笑了:“这不就结了!中国的总网民数量,现在还在以每年8000万的速度增长,移动互联网用户每年增长1亿5千万。这个增量至少可以保持三年,往后才会因为大部分人口都用上网络而趋缓。腾讯能够在网民每年净增8000万的情况下,用户流失三四千万,这是什么概念?说明微信和QQ已经完全没有新血了。他每发布一个脑残圈钱网游,或者每上线一个主打校花保镖兵王狗、村医撸兽小H文的脑残文网站,就是逼得几百万原有摇摆用户愤而离开。”
  用户开始跌的时候,并不是利润也开始跌的时候,这两者之间有一个延时。经营利润的衰退,或许能够比用户衰退拐点出现晚两年左右。
  顾莫杰和几个心腹哥们儿一合计,都觉得腾讯如果按照这个捞钱翻本的路子往下走的话,其利润峰值有可能出现在2013年,大约400亿人民币净利润。2014年有可能与2013年持平或略降,但到2015年,这个数据肯定会开始以每年至少15%~20%的速度持续衰退数年。而且如果没有别的变数和补救措施出现的话,未来3年腾讯的有效用户数可能会跌到3亿左右——剩下的基本上都是就喜欢打毒奶粉、LOL和CF的小学生,以及喜欢约泡的人。
  而另一个时空的腾讯,年利润始终没有超过300亿人民币过,哪怕是2015、2016这种巅峰年份,因为它需要把大量的钱花在继续布局、并且有些过于脑残的来快钱产品他们好歹知道不能赚。如今虽然盘面比历史同期小太多,但是本着“把忠诚用户的剩余价值榨干到药渣状态、再也无所谓用户流失”的无所顾忌,净赚额翻倍还是做得到的。
  到时候,腾讯就从一个打严肃社交牌的公司,蜕变成了一个低端脑残娱乐产品的供应商,外加相当于另一个时空陌陌的专注于约泡中介的公司。
  这也算是一种成功转型吧。至少在其市值式微之前,腾讯的全部股东能够从2011-2015年的经营中,累计套出1600-1800亿人民币左右的纯利润,并且用这笔钱分红。
  这些分红,加上未来被渣成药渣后的腾讯残余的市值,也足够那些在腾讯市值低于400亿美元以前入市的股东保本并且小赚一笔了——而腾讯的市值破400亿美元这根线,是发生在2008年。
  也就是说,马化腾这一番做法,也算是对得起股东了,凡是08年以前进场投资腾讯的人,他们投的钱好歹能跑赢外面理财产品的利率。而且越早进场的股东赚得越多,以MIH为例,作为2001年互联网泡沫期进场抄底的公司,MIH的投资回报率依然可以有130多倍,其余04年腾讯上市港股之前进来的股东,也能有累计20-30倍的好处,04年以后到08年的股东,回报率分别在2-6倍。
  至于09年进场的,只能算是保本,但几乎没赚,或者说赚头还不如去之券商那儿买基金。
  2010、2011年高位进场给腾讯投钱的人,只能说是他们该死了,他们砸进来的钱,会亏损掉好几成。
  腾讯早期股东的利益,好歹是被保全了下来。至于经历了过山车之后,能不能学习大黄易的丁老板一样,做一个“小而美”的公司,就看马化腾的造化了。
  可惜,估计马化腾没有丁老板的逼格。
第七十四章
城隍山上看火烧
  接风酒会上,顾莫杰和一帮哥们儿聊完腾讯的话题之后,他自个儿抽空看了一下《福布斯》和《财富》这几个杂志对他去年的评价——这些东西是他在京城开会的时候出炉的,但他当时并没有时间去看,也没让手下人给他弄。
  略微扫了几眼,顾莫杰心中就只剩一个结论:唉,树大招风啊。
  ……
  互联网产业界有一条约定俗成的定律,叫做梅特卡夫法则。
  这条法则是3COM公司创始人罗伯特·梅特卡夫提出的,相信很多人都知道:
  一个网络产品的价值,是和网络上节点数量的平方成正比的。
  这个判断虽然不敢说100%绝对精确,但大多数情况下是差不离的。而且诸如《华尔街日报》或者《财富》在评判互联网公司估值的时候,往往都会严格借用这个法则。
  对于2011年的初音网络科技而言,年初时候财富给的估值是800亿美元。后来工银国际注资大约100亿美元,给初音网络科技提供了巨额的发展资金支持,又让初音成功并购吸收了中国市场以外亚洲其余国家最大的互联网社交公司NHN。这一系列发展完成后,按说初音网络科技的市值至少有1100亿美金。
  可是,这个数字显然还没有把梅特卡夫法则带来的影响计算在内。
  NHN的并入,起码让初音网络科技的价值网络节点数增长了20%。
  所以,按照经典理论,《华尔街日报》的评论员文章认为根据2011年财报,初音网络科技的估值不应该简单加到1100亿美元,而是至少值1300亿美元。
  也就是说,2011年一年里,初音网络科技的总市值提升了60%,而其中有四分之一的新股来自于工银国际和NHN系,所以初音网络科技原有旧股东的财产价值增幅达约是25%左右。
  顾莫杰是通过初音集团的二级控股模式控制初音网络科技的,按照《华尔街日报》的算法,顾莫杰仅仅依靠初音网络科技的增值,2011年个人财产就增加了大约80亿美元。
  《财富》和《福布斯》算得更细致,在其他不怎么出彩的领域也抠出了十几个亿的增长。
  于是,2012年3月份拿到手的、基于2011年财报的全球富豪榜上,顾莫杰的个人财富从前一年的650多亿,变成了746亿。排名数从全球第9,冲到了全球第7。
  1个投资界的前辈和1个石油界的前辈被他挤下去了。
  目前排在他前面的6个人,还有比尔盖茨、墨西哥电信老板、股神巴菲特、甲骨文老板(这人还有很多别的投资,包括持有一部分谷歌母公司的股份),以及美孚等石油界的2个人。
  顾莫杰甚至可以预测,再过一年,他前面还会掉下去3个人——斯喏登这张牌如今攥在他手上,今年是美国大选年,选出来之前绝对不可以引爆,但一旦选完之后奥黑马连任成功,斯喏登就可以第一时间引爆。
  他从上面得到的消息,是国家有把握把引爆后的黑锅交给普沙皇去背。所以明年不管中间过程怎么运作,美国人肯定会崩击全球油价反俄。
  所以,如今还在他前面的2个石油大亨,到时候资产价值会不战自溃,自动掉到连顾莫杰项背都看不见的地方去。
  而甲骨文老板目前的总资产也只比顾莫杰多了没多少,两者差距不过十几亿美元,可谓伯仲之间,2012年顾莫杰躺着等增值估计都能干掉。
  到时候,顾莫杰面前只剩下比尔盖茨、股神巴菲特和某墨西哥电信大亨这3个900亿和800亿美元量级的人。
  人生真是寂寞如雪啊。
  ……
  接风宴么,说破天也玩不出什么花来。那天顾莫杰喝多了之后,回家好好歇息了两天,重新投入到工作中去。
  初音集团自从去年11月顾莫杰定下调子之后,这半年里可谓是一直坚持走“自己做平台,铺在那儿等别人来连接,等各行各业的新锐创业者把初音作为平台、作为工具,由初音配合他们创业”的路数。
  很多小事儿不用顾莫杰去管,倒也井井有条。
  去年很多阿里系走“初级互联网+”路线创业的O2O圈、原始互联网金融圈企业,在碰得头破血流破产之后,导致了同行们纷纷开始反思,改走初音系的路线,重走创业路。
  顾莫杰定下的主基调,越来越被圈子里的人奉为圭臬,公信力也越来越高。
  阿里系坚持的路线,是阿里吃大股,阿里占主导地位,吸收各行各业传统产业的人才和资源来配合阿里。
  初音系坚持的路线,是原始创业团队持大股,甚至已经成型的传统产业团体持大股,进行渐进式“触网改造”。
  阿里系的“O2O化”、“线下产业触网化”改造,是颠覆性,破坏性的创新。
  初音系的同类改造,却是渐进式的,不图谋彻底颠覆本领域传统格局的——初音只致力于做那些本领域原有巨头在不借助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工具时,做不了的事情。而不会谋求进一步垄断,连人家本来就已经做得好好的事情都去插手、抢过来。
  打个比方,阿里改造了滴滴,然后再2011年的调整扩张后,2012年终于不可避免的进入了补贴烧钱扩张用户的阶段。
  只不过,因为本时空没有双马大战,所以补贴力度比较小,没人和马云攀比烧钱。
  但是这种烧钱的存在,目的是彻底挤占出行市场,连目前已经成熟的租车和出租车市场也要做。
  初音方面,到了2012年年初,也投了一个出行平台,算是顺应潮流。但是初音的投资力度小得多,也不会攻击性地烧钱。只专注于做顺风车、拼车、临时紧急加钱叫车这种互联网大数据工具出现以前,根本没法做也不存在的生意,真正着力于解决“互联网+”技术出现以前,用户真正感到隐痛点的生意,以便民为唯一宗旨。
  因为没有补贴硬抢,初音的打车软件用户量不高,但用户体验确实很好。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83/51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