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80当大佬(校对)第1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2/766

  顾骜已经来过十几次了,所以轻车熟路。
  他在山脚下遇到了一个认识的小姐姐,就直截了当问询:“纱纱姐,我姐呢?”
  那是一个晒得挺黑的女知青,看不出姿色,不过倒是瘦得厉害,明显营养不良。她叫木明纱,跟顾敏年纪一样,又都是从钱塘市里来的知青,所以平时经常在一起。
  木明纱抬眼一看,认出了顾骜,也就和颜悦色地说:“你找敏敏?她在东坡采茶呢——再两天就清明了,这几天都没日没夜抢着采。”
  顾骜想起这档子事儿,心下了然。
  钱塘的龙井,是所有茶叶里最讲究时令的。明前是珍品,雨前是上品。
  每年四月都是一年最忙的时候,采茶女们没日没夜地抢收明前茶,晚一天过了节气,价值就跌不少。
  顾骜丢给木明纱一小块花生糖,然后就推着车上山去找人。
  茶树都是种在山坡上的,所以茶场的地都是梯田。社员们的自留地也同样如此,因此日子非常清苦。
  相比之下,其他位于平原水田的公社,社员可以在自留地上种点儿水田作物,还有茭白芦蒿这些蔬菜,甚至养肉禽、或者捉青蛙泥鳅,补给自己的日常食物。
  而茶场社员只能在自留地上种几株老玉米或者竹笋、芝麻。要不就是其他只能卖钱、却不能吃的山地经济作物,比如还是种茶。
  他们的日子,对票证的依赖也就极高,一旦配给的口粮不够吃,完全没有其他补给渠道。
  这也是为什么一年半来,顾家每个月都要给顾敏带肉——如果顾敏是在平原水田上的公社插队,只要那两分自留地种得勤快点,至少口粮方面肯定是不缺的。
  至于龙井在广交会上、能不能在洋大人那儿卖到好价钱,这根茶农是没有一毛钱关系的——在国家按照计划征收的情况下,不管你的茶叶种得多好,国家都只是把茶叶收走之后,每月分给你22斤粮食。(这是未成年女知青的指标,男人会多一点。)
  顾骜推着车,翻过了两道坡,终于在东坡顶上看到了顾敏,一个挥汗如雨的采茶少女。
  “姐,我给你送肉来了。”
  听到顾骜的招呼,顾敏木讷地拿搭在脖子上的抹布擦了擦汗,惊喜疑惑兼而有之:“你怎么来了?还没到发肉票的日子吧,家里哪来的肉?”
  顾敏的生物钟,对于每个月发肉的日子,已经形成了非常规律的自动提醒机制。以至于每月10号前后,身体会像有肌肉记忆一样,等弟弟来送肉。而只要日子没到,她就会自动屏蔽这方面的思考。
  这种对思想的自律,绝对比后世那些跟深夜放毒对抗多年的抖音用户还牛逼,属于大脑的自我保护机制。
  所以顾骜偶尔来早了,就让她有些懵逼,反应不过来。
  “这个月发生了很多事,中央有人来厂里了,爸跟着秦厂长要大干一场呢,各方面条件都变好了。”
  顾骜长话短说,尽量用顾敏容易接受的方式,把家里的转机说清楚。
  顾敏听了果然很高兴,然后当着顾骜的面就打开了肉罐子。
  肉罐入手的第一感觉是比平时沉了一些,顾敏心中暗喜。
  打开后的一瞬间,觉得猪油香味没原先的浓郁,再定睛一看,居然露出了几根排骨,顾敏心情又是一沉。
  她拿筷子尝了一块,不小心翻动之下,发现肉的比例居然比平时多了不少,这才想起弟弟说了:这次的肉不是凭票买的,是额外配给的。
  “这里一共有多少肉?”她小心翼翼地问。
  顾骜:“两斤多吧。”
  “两斤多?”顾敏吓了一大跳,连忙把罐子盖好,“都给我拿来了?”
  她的内心很是内疚:“平时才六两,给我也就罢了。一下子两斤多,怎么能都给我呢。你跟爸也吃点儿啊。呐,你今晚留在茶场吃饭,吃几块再走。你啊就是太老实。你说带了一年多肉、路上偷吃一两块我又不知道!你这样以后到了社会上要吃亏的!”
  顾骜内心很是无语:合着不偷你东西,反而得挨你数落?
  这特么什么世道!
第011章
半路杀出个抢人的
  因为姐姐留他吃晚饭,顾骜闲着也是闲着,就帮着一起采茶叶,一边聊些家里的近况。
  顾敏对弟弟的勤快有些陌生,就随口问:“弟,我总觉你不太一样了。原先你特看不起务农,今天怎么突然这么卖力。”
  “卖力也不顶事儿,不还是采得比你慢。”顾骜擦了擦汗,说了句大实话。
  顾敏笑道:“慢是应该的,我都采一年多了,你才刚上手呢。”
  “其实,我也是想锻炼锻炼自己,等过两个月毕业了就顶你回城。”顾骜循序渐进地说出了真相。
  然而姐姐并不领情。
  “什么?”顾敏以为自己听错了,声音一下子提高了八度。
  仅仅一两秒钟,她就脑补了好多可能性,揣测道:“说!是不是你在学校里不学好、不想读书了?看我不打你!爸跟我供你读书容易么?!”
  顾骜叹息了一声,就知道是这个反应。
  他也只能慢慢解释:“姐你太小看我了。这事儿其实爸也同意了,我只是来通知你一声——你当秦厂长找到爸的时候,那个技术问题是谁帮他出主意的?
  这些说出来你也听不懂,单说数理化吧,你上了一年高中学的那点底子,随便考我,能考倒算我输。
  我是觉得运动快要结束了,国家肯定会恢复高考的。当过知青的话,说不定能在报考资格方面多点补偿,那不就等于跳级了么。”
  顾敏的激动稍稍缓解了些,但依然不信:“国家大事多凶险,你一个初中生就敢乱预测?知不知道祸从口出!”
  顾骜知道自己的公信力太差,只能找别的借口:“嗨,这里面其实有很多内幕,你千万不能跟人说——反正有些是秦厂长的风声,还有就是从特派员那儿知道的。你别多问,不信的话只管先考考我的水平。”
  听说是京城来的中央特派员那儿流露出来的风声,姐姐立刻就多信了几分。
  顾骜看在眼里,内心却是很不甘。
  他有些理解,为什么95年马风试图忽悠团队搞“华夏黄页”的时候,明明是他自己觉得“互联网会改变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但却偏偏要假借“这句话是比尔·盖茨说的”。
  毕竟95年的时候,鬼知道马风是谁,中国人只知道比尔·盖茨牛逼。
  同理,20年后,市面上的劣质鸡汤又开始拼命伪造马风语录骗销量。中学生写作文,也拼命编造鲁迅语录骗高分。
  一句话对不对、公信力大不大,道理和推演内容本身并不重要。
  重要的是从谁嘴里说出来的。
  《繁荣模式大逃杀》上的“装逼值交易”未来形态,如果是凯文凯利预言的,那就有人信。是浙东匹夫预言的,就屁都没人信。
  “即将恢复高考”这个判断,既然是权威人士说的,顾敏就信了。
  她顺势暗忖:与其瞎猜,不如先考考弟弟。
  苦于手头没有书本,考不了数学,她就随口考了些高中的物理和化学知识。
  毕竟数学题得演算,而物理化学至少有很多概念题可以口述问答。
  口试的结果,当然是跟拿核桃考诺基亚一样毫无悬念。
  顾敏完败。
  “你行啊,这两年你读书这么用功?还是粉碎了四人帮之后学校教育质量一下提高了这么多?”顾敏惊讶之余,内心还是很欢喜的,也彻底相信了顾骜的说法。
  至于“某一届学生水平突然比上一届牛逼很多”这种事情,在十年不可描述期间是很常见的。
  因为某两年运动比较高潮的时候,学生可能完全在放羊。而政策风向一变后,下面两届的新生恰好赶上了用功读书的年份,可能就比老几届的毕业生还牛逼。
  顾骜终于取得了姐姐的信任,便趁机把全盘安排都说了出来:
  “我想6月份拿到毕业证之后,就顶替你回去。你这两个月最好找点借口,比如报个身体不适什么的,打了申请,到时候走流程就好。”
  国家让中学生下乡,说到底是因为如今城市需要的计划内劳动力岗位太少,读书人留在城里也是失业。
  所以国家其实不关心具体是谁下乡,同一户人家只要指标满足了,走个申请流程随时都能换人。
  “好,那我今天就去跟支书打个招呼。忙完明前雨前这两拨采收,应该就空一点,到时候我再写书面申请。”顾敏细心地答应着。
  姐弟俩核计好,太阳也快下山了,于是就去食堂吃饭。
  因为顾骜的帮手,顾敏的收成比预计多了三四成,算是提前凑够了工分要求的采摘面积,明天也能空一些。
  去食堂之前,顾敏先让回了一趟住的地方——
  那是一户农居里的小隔间,只有4平米左右。除了一张隔板床,就只有一个比床头柜高一点的小衣柜。
  平时这间屋就是顾敏和木明纱两个女生合住的。
  顾敏之所以要先回屋,为的就是把那罐肉藏好,然后只夹了稍许几块肉和几两霉干菜,放在氧化发黑的铝皮饭盒里,这才敢去食堂。
  她怕的是“肉不露白”,一下子拿出两斤肉,仇恨值太高了。
  趁着姐姐收拾肉罐的时候,顾骜也想起了他带来的辅导书,就打开书包,把一套新的《数理化自学丛书》拿出来,放在床上。
  “姐,这套书是沪江出版社的,后面这些话你千万别外传:好像上面要给‘白专’平反,所以以后说不定这套老书比前些年的教材还要权威呢。你准备考大学的话,有空就拿这个自学吧——千万别给别人看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2/76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