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80当大佬(校对)第1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3/766

  顾敏下意识摸了一下书皮,凭直觉就问:“这书看着就扎实……不少钱吧?”
  顾骜实话实说:“20块一套呢,幸好厂里给爸发了好几个月奖金。他也不希望你把学荒废了。”
  顾敏听了这价格,心里就是一哆嗦。
  尽管她还不知道哪一年才能恢复高考,但既然父亲花了这么多钱,哪怕是为了对得起这20块,也得卖命学呐。
  搁四级工人那儿,这套书就是半个月工资了!
  “以后晚上有空,我去炒茶房借火光看吧,这屋没电灯。”
  顾敏说罢,把书妥帖藏好,就带着弟弟去了食堂。
  ……
  70年代末的普通农民,大多是自家做饭吃,很少吃农场或者社里的食堂。
  毕竟不是二十年前的大锅饭了。
  不过,茶场这种单位,跟那些平原水田为主的生产队又大不相同——因为那些公社、生产队都是自产粮食的,交完公粮后,就自己留口粮。
  而茶场不产粮食,所有的产出都是国家统购、然后发给你口粮、副食。知青要做饭,就得从场里的食堂按工分领粮食,很麻烦。
  尤其顾敏插队的这座“红星茶场”,是71年除旧迎新之后建的,本来压根儿就是未开垦的山地,没有土著农民。所以成员几乎清一色都是知青,都得吃食堂。
  顾骜和顾敏到的时候正是饭点,食堂里黑压压地坐满了人。
  很多人拿铝皮饭盒打了饭,还得找空地蹲着吃。
  顾骜也只能入乡随俗,感受一下边走边吃饭的奇葩人生经历。
  顾敏却早就习惯了,端着饭盒一边扒拉,一边东张西望,然后就看到了生产队的支书。
  她想起弟弟关照的事情,就主动过去跟打招呼:“王书记?方便说话不?”
  支书是个四十岁光景的本市人,名叫王平山。须发虬结,看上去粗短扎手,皮肤粗糙黢黑,穿着一身裤腿卷得老高的土布衣服,腰上也是扎紧的布带子。
  不过粗夯的外表之下,一双眼神却闪烁着市侩的狡黠。
  王平山旁边还坐着一个年轻人,眉目相似,是他儿子,年纪比顾敏略大一两岁。看上去手脚并不粗糙——或许他老爹靠着手中的权力,让他躲过了不少辛苦。
  王平山端着笑说:“小顾啊,怎么着,有事儿么?”
  倒是他儿子反应很快,“呼”地就站起来了,表情先是一喜。随后看到顾敏身后的顾骜,又变得有些疑惑:
  “敏敏,吃鱼不?明州的带鱼,你后面这是……”
  顾敏顺势介绍:“这是我弟弟,顾骜。从钱塘给我带东西来的。”
  王书记的儿子一听这屁孩是顾敏的弟弟,表情立刻轻松了下来,大包大揽地装逼:“原来叫顾骜啊。我叫王峰,以后来会稽有事就找我!”
  顾骜不着行迹地呵呵了一下,早已看穿了王峰的图谋。
  顾敏却装作不理解,继续顺着话往下说:“书记,我上次探亲假回去,在钱塘医院查了,身体很多指标都不好。刚才下午采茶的时候又有点中暑,幸好我弟把我背下山了。我跟家里商量了下,我爸也让我回去把高中念完,让我弟替我的指标——他这人从小就皮,不是读书的料,我跟家里都放弃他了。以后还要您多关照呢。”
  顾敏也不管顾骜的名声,只管瞎编弟弟的黑材料,把他说成是不学无术的混子。
  不过也只有这样,才能让外人更加相信顾家让顾骜顶替顾敏的表面动机。
  在当时人的三观下,如果家有一儿一女,那肯定是要把读书机会让给儿子的。如果不把儿子的顽劣厌学描述得狠一些,外人肯定会怀疑他们弃儿保女的真实动机。
  所以,顾骜也只能忍了。
  顾敏的话刚说完,王平山还没开口,王峰却先忍不住了。“这……这怎么可以!敏敏你太辛苦的话和我说啊,我帮你调……”
  “王峰!你别胡说八道!”顾敏又羞又气,果断打断了王峰的瞎扯。
  顾敏也知道王峰这一年来有些纠缠她,不过一直没有明显施压,她也就觉得躲躲就是了。
  反正下乡也没几年,熬一熬就回城。
  谁知如今自己有机会回城,他居然还要来阻挠。
  王平山也反应了过来,埋怨地瞪了儿子一眼,王峰这才缄口不言。
  “没城府!食堂里这么多人听着。居然当众说帮人开后门,这成话么?将来老子还怎么服众?就算想女人,也没你这种做派的!”王平山的内心,狠狠吐槽了儿子一番。
第012章
有什么你不敢干的
  “诶,我就是厌学、不想读书,跟我姐商量一下顶替的事儿。你们紧张个啥!”
  顾骜看出气氛不对,连忙假装没听懂,搪塞了几句打岔的废话。
  也幸亏顾骜才14岁,说这种话非常符合他的形象,倒是给王平山找了个台阶下。
  王平山借机喝止了王峰,让他不得无礼。
  顾骜也趁机拉着姐姐离开了食堂。
  一路跑出百米,见左右没人,他才开门见山地问:“姐,这王峰喜欢你?怎么没听你说过。现在这么突然,弄得我们很被动啊。”
  因为民风羞涩,顾敏脸色唰地一红,狠狠打了顾骜一下:“还说没在学校里学坏!小小年纪这种话都问得出口!”
  顾敏的反应也不奇怪。看过《芳华》的都知道,那时代口头谈论某些事情就算耍流氓了。
  顾骜却顾不得虚与委蛇:“这有什么学坏的!这是火烧眉毛的正事儿!刚才我看王峰反应很大。他要是真喜欢你,就算我们硬走流程把你顶替你,将来他要是给我穿小鞋呢?”
  把人家的暗恋对象调回城里,那妥妥就是断了后续发展的可能性。
  这种事情绝对是要结仇的。
  而如今公社/生产队的支书,对队员的掌控是非常强的。
  说你工分不达标,给你评低一点儿,或者发口粮的时候克扣一下,都够人受的了。
  更何况,顾骜就算下了乡,他的最终目的还是为了曲线参加高考,不可能真的天天务农耽误复习时间。
  他本来就做好了先投机倒把赚点小钱的思想准备。
  到时候再拿钱买工分、让人帮他干活。然后他自己偷懒看书。
  这种情况下,如果支书家要盯着他,抓他的把柄,那他妥妥玩完。
  “没想到啊,按说这王峰也不丑啊,又是书记的儿子。这么多女知青怎么偏偏就看上我姐呢,要是姐长得比农场里其他女知青再稍微丑点就好了……”
  顾骜内心倍感惋惜。
  顾敏看着弟弟摇头叹息的样子,委屈得自暴自弃:“你要这么怕事,我就去跟王峰说,答应谈对象!那样就算我回城,他也不会为难你了,还会把你当小舅子讨好呢!”
  “我没这个意思,”顾骜终于回过神来,意识到是自己刚才流露出的惋惜表情,让姐姐误会了,“不就是个支书么,没什么大不了。我顶替你是政策允许的,谁也拦不住。只要我不落他手上,就没事儿,大不了到时候另外托关系换地方呗。”
  顾敏见弟弟还是挺在乎她的,这才心里一暖,笑骂道:“你有这良心就好!不过可别以为好地方那么容易找。前年让我来这里,爸已经托了不少关系。要是把你丢到临安,真正的山沟沟里,公粮交完不够吃,那就吃笋吃到胃穿孔!笋子吃老了就吃毛竹!你当你熊猫啊!”
  说着,她自己都被这比喻逗乐了,聊天的氛围也稍稍轻松了些。
  顾骜感慨之余,思绪乱飘,就想起了前世的遭遇:
  后世他可是亲眼见识了“浙大女硕士挤破头嫁近郊拆迁农民”的案例。
  以他对未来房地产躺金的“远见”,完全可以想到,如果王家这种书记能世袭上三四十年,到时候被征地会是何等的富贵。
  村官都是巨富啊。
  于是,他随口多解释了一句:“我刚才之所以觉得惋惜,是不知道你为什么看不上王峰,怕你将来后悔——以后政策变了,这些大城市郊区的农民可值钱了,尤其是乡官村官,富霸一方呢。”
  顾敏脸色瞬冷下来,闭上眼睛咬牙切齿地说:“不是丑或者农民的问题!这王峰就是个流氓!他起码有过5个女人!”
  “卧槽!禽兽啊!”这个答案让顾骜大吃一惊,“可是这怎么可能?哪来的女知青让他……让他那个。”
  他完全没想到,民风这么淳朴的时代,都有男人能占有这么多女性?
  而顾敏的下一句话,立刻就点破了其中关键:“你应该知道,现在都是推荐上大学的——而王平山手上就有指标。”
  顾骜一愣,随后秒懂。
  国家从72年开始,就恢复了推荐制的大学招生。
  大约是每县每年几十个名额,每个乡(公社)几个,竞争之激烈可想而知。
  红星茶场虽然没有乡的规模,但因为知青比例极高,所以也按乡级待遇、从73年起每年有1~3人不等的推荐指标。
  这些指标理论上掌握在茶场的歌委会手中,不过实际上王平山说了算。
  (PS:大家不要过度解读,很多公社枢机还是很民主的,要开大会让乡民选出政治觉悟最高的好同志去读大学,一言堂的蛀虫是极个别现象。)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3/76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