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80当大佬(校对)第4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0/766

  相对而言,几个社会主义邻国的访客档次就高得多了。比如韩婷就指着个大家都认识的亚洲脸胖子……
  整整3个小时的巡游,顾骜基本上什么热闹都没看着,就顾着刻苦学习、记住各路政要和贴身喽啰了——这种感受,有点像翻译官在国宴上从来吃不到菜,只能眼睁睁看着美食端上来,又原封不动地端下去。
  随着大约4万人的首都各界代表,终于全部列队通过主席台,观礼终于结束。十倍于此数量的围观吃瓜群众,也有秩序地纷纷散去。
  顾骜只觉得脑子里混沌不堪,几百个人名和脸在记忆里乱搅打架。
  ……
  不过,韩婷既然对他有期待,显然不会就这么放过他。
  仅仅给了顾骜半天时间整理温故,当晚就加班考校他的进步速度。
  时间不多了。
  韩婷在部里的职务并不高,也就是个副处级的喽啰。(副处级待遇,不是副处长)。
  不过她正好分管到了人事上的一些工作,以及后备人才的储备。所以,当部里人手不够、需要从外交学院调在校生实习的时候,让谁上不让谁上,她就得把关一下了。
  她先问了白天给顾骜讲解过的内容,顾骜表现还可以。
  “仅仅半天,能抢记住这么多,已经很不错了。”韩婷给予了好评,然后继续深入考察。
  “顾骜,你对阿尔巴尼亚熟悉么?按履历,你父亲60年曾作为专家、援助过?你知道两国邦交的那段历史吗?”
  顾骜点点头:“是的,还算熟吧。那年布加勒斯特会议上,苏联人攻击我们的路线,正式撤回对我们的援建项目。当时阿尔巴尼亚人在会上挺了我们,苏联就跟他们断交、并撤走了援建专家。当时阿尔巴尼亚人也有一个制氧机项目因此停工,一机部就让我父亲的厂对口援建,把苏联人没干完的活儿接过来。”
  那些年,因为中苏争夺小弟,社会主义阵营里的小国都活得很滋润。
  比如后来90年代穷到滴血的北棒和古巴,在60年代简直富得流油——
  金主席不管挖出多少煤来,赫鲁晓夫都指使经互会按高于国际市场均价的保护价全部买进,宁可自己国内的乌克兰顿涅茨克煤矿闲着不挖。
  卡斯特罗的烟草和蔗糖也是,你能种出多少,赫鲁晓夫就承诺经互会买多少。
  阿尔巴尼亚后来虽然当了白眼狼,但既然60年代时敢帮中国说话,国内也只能打肿脸充胖子,学苏联人一样塞好处拉小弟。
  韩婷听完,觉得顾骜的外交史功底还行,就再进一步深入:“好,我明白了。那我也和你直说吧——后续,越南人如果真的对柬埔寨动武了,部里肯定要安排使节、对所有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临时照会一下。这是吃力不讨好的苦差事,到时候我就推荐你去阿尔巴尼亚吧,也算人尽其才。”
  韩婷说得很委婉,似乎她完全是因为考虑了“你爹当年去那里做过援建专家,所以你更了解那里的情况”才如此推荐的。
  但顾骜知道,这完全是因为他资历太浅,太年轻。而阿尔巴尼亚又是社会主义阵营的十几个国家中,最穷最小的一个。
  就是最,没有之一。只有2万多平方公里,200万人口。
  “为什么要去这种扑街国家?哥想去东德啊!至少也去捷克、波兰啊!”顾骜内心有些无奈。
  不过,谁让他只是个大二学生呢。
  能捞到实习机会,就已经是法外开恩了。还是部里专业人手实在不够给逼的。
  换位思考,如果顾骜是部里的领导,他也不敢让毫无经验资历的新人、直接去跟大国交涉。
  菜鸟外交官就只能拿菜鸟国家先练一次手。
  接受了这个设定后,顾骜的气场很快恢复了沉着。他颇有建设性地问:“所以,您是让我这两个月苦学相关的业务知识、提前准备起来?”
  韩婷暗暗点头:这孩子不挑肥拣瘦,能踏踏实实做事,这点就很不错。
  她也就不吝多指点几句:“你也别紧张,我们跟阿尔巴尼亚的关系,如今已经彻底恶化了。三个月前,中央首长指示停止一切对阿外援后,他们已经开始疯狂谩骂我们。所以上面也不指望出使的人投其所好、改善关系。倒是在理论论战上,你要多下点功夫,近期最好把马恩和乌里扬诺夫同志的著作好好挖掘挖掘。妮可千万别小看阿尔巴尼亚,这国家弱归弱,比论战嘴炮是很厉害的。”
  顾骜不解:“怎么会?这么穷的小国,难道政治教育、哲学理论反而会很发达么?我记得苗老师的《国际政治理论史》上,说我国在过去十几年中的论战中,从来就没输过呀。”
  虽说文科研究不比理工科研究,确实能靠一两个天才撑起来。但顾骜不觉得一个200万人的鼻屎小国能出什么思想大师。
  韩婷听了顾骜的疑问,眉宇间却流露出了几分深深的忧虑。
  “我就是怕上面轻敌。过去十几年我们赢了,不代表将来还能赢。小顾,后面这句话,是我这十几年的心得,你听过就算了,千万别外传——
  谁是社会主义,谁是修正主义。这种论战,跟一个国家的理论扎实程度其实没什么关系。关键是看谁穷谁有理。
  主席在的那些年,为什么我们不怕苏联打嘴仗?因为我们比苏联还穷啊。苏联再怎么搜集证据,也不好意思说我们在走资产阶级的路线。
  阿尔巴尼亚为什么一开始敢说苏联修正主义、后来还敢失心疯一样说我们也是修正主义?因为它是东欧国家里最穷的一个!他们的人又懒又不热心赚钱,躺在那儿说勤劳的人是投机,那当然占理了。
  所以,过去十几年我们百战百胜,不代表未来还能百战百胜。一旦我们开放了,一旦我们有计划地允许商品经济出现了,人民稍微有点钱了。很多我们曾经能拿来论战的论据,就要束之高阁、不能再拿出来用了。
  这才是国家需要新式外交人才的原因,我们要另起炉灶,找新的理论证据,让其他兄弟国家不至于一下子站到我们的对立面去,给国家一个过渡的缓冲期。上面负责改革,我们就要负责解释他们做的事情,是社会主义的新表现形式,是……”
  韩婷说到这儿,自己都有些词穷了,不由磕磕绊绊起来,不知该如何总结。
  “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顾骜下意识地补充道。
  韩婷眼神一亮,一脸懵逼,随后拍案叫绝:“对!这个词发明得好!说得太好了。中国特色……哎呀小顾,我发现你真是有天赋,这次让你跟着去,说不定真能提醒一下,防止轻敌呢。”
  顾骜知道自己是说漏嘴了,连忙掩饰:“您千万别对外说是我说的,我就随口瞎提,跟猴子随机敲键盘不小心敲出莎士比亚一个道理。”
  这种功劳可抢不得。
  韩婷也心知肚明:“放心,我不会害你的。看你这么有悟性,我也放心把任务交给你了。”
第040章
钓野伏
  从韩婷那儿领了任务后,顾骜就开始全力以赴地准备。
  反正78年的大学生也没别的事情可做,又经不了商,努力学习也不算浪费时间。
  不过,随着揣摩的深入,顾骜才愈发意识到这事儿的难度有多大。
  一开始,他想的投机取巧策略是:从国家后世的宣传口径中,找出种种解释新事物时用的措辞和话术,用于论战。
  但他很快意识到,这些素材只能用于和谐一下内部氛围,要唇枪舌剑驳倒洋人,人家就不认了。
  洋人只认马恩和乌里杨诺夫的原教旨,国内各种“与时俱进”的思想、理论,人家根本听都不听。
  所以未来要想驳倒阿尔巴尼亚宣传部门,顾骜也只能回到原教旨著作上。
  “不行,论读马恩著作,那些人是专业的,比我多读了几十年。我一个政治课考前突击恶补后、都只考了70几分的人,怎么跟他们比?不能由着他们发挥,至少要圈定好战场,然后故意示敌以虚,下套诱敌深入,这个论战才有希望……”
  顾骜绞尽脑汁,开始琢磨历史上有没有直接用原教旨挖坑的事迹。
  琢磨了两天,还真被他想起一个。
  “诶!好像纪录片《历史转折中的邓伟人》上,就提到过一个事件,叫什么‘七上八下’来着?貌似是说,通过《资本论》的原著,就能论证出‘雇佣7个以下工人的小手工业者,不属于资本家’。不如就拿这个论点,先披露一些国内的现状,示弱于敌、然后直钩钓鱼好了。不过,这就需要有媒体方面的人配合了。”
  顾骜正在琢磨怎么找媒体资源配合。
  却没想到一个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外援,主动撞了上来,不经意间补足了他的短板。
  ……
  这是国庆节后的第一周,星期三。
  当天下午课后,顾骜正在寝室里查字典、苦读德语原版《资本论》和《费尔巴哈与德意志古典主义哲学的终结》,却迎来了一组访客。
  “严老师,你怎么来京城了?来来来,没得说,一定要好好招待。故宫去看过了么?恭王府玩过了么?都还没呢?不急,我们学校食堂只要钱,不收肉票粮票,随便点。我先带你吃顿好的……”
  把来客让进寝室,顾骜一溜烟说了堆客气话。
  原来,来访者正是当初跟顾骜一起复习迎考、还点拨了他语文和政治课的严平。
  “别别,千万别臊我,大家都是学生了,喊名字就成。”严平很谦虚,他如今是武大中文系的大二学生,在顾骜这个外交学院的面前,可是丝毫不敢托大。
  顾骜也不拘泥:“那就先说正事儿吧,我能配合的一定配合。”
  严平便开门见山:“其实还是关于你上次‘在国产制氦机项目上做出重大贡献’的先进事迹。《文学月刊》登了之后,又被省委宣传部一位同志看见了。他们觉得报道侧重不对,所以这次就拍了这位徽省日报的刘记者来重新采访。其实她才是今天的正主儿。我就是我爸托关系后,挂名实习的,加上我还算了解情况,就跟着捞个出差机会。”
  严平说着,指了指身边那位30岁不到的女记者。
  顾骜暗暗腹诽:这帮宣传口的人,戏还挺多。半年前是《文学月刊》的蔡记者,现在又换了个省报的刘记者……
  不过表面上,顾骜还是满面春风地跟她握手:“刘记者好,幸会。不过,已经采访过的事迹,再炒冷饭,真的没问题么?毕竟是半年前的旧闻了。”
  刘记者的回答倒是很干脆:“这有什么问题,我们调查过了,令尊所在的钱塘制氧机厂,暑假里在制氦机项目上又取得了新的重大突破,我们这时候再来跟踪报道一次,算不上炒冷饭。”
  顾骜一想也对。
  首先,半年前那次采访时,制氦机项目并未完结呢——当时只是完成了分步制取。
  而从分步验证,到工业化量产,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直到暑假快结束的时候,老爹和秦辉厂长才正式完成了工业化量产的原型机。这时候,顾骜的事迹如果再翻出来讲一讲,也是没问题的。毕竟是涉及一号工程的重大项目。
  后世造三峡工程的时候,不也是连续十几年、年年有赞歌、有喜报的么。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0/76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