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80当大佬(校对)第4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1/766

  当然,如果顾骜仅仅是一个天才科研少年,那这事儿可能也就罢了。
  但他既然成了外交学院首批入学生,地方上的宣传部门肯定也要考虑到他未来的前途,只要注意到了他这个存在,就可能考虑花花轿子人抬人,结个善缘。
  这就是进外交学院的好处了。
  因为哪怕你进清华,别人也不知道你能不能100%进中央部委,那干嘛提前趁你没发迹先示好投资呢?
  想明白了这一点后,顾骜又随口笑问:“既然暑假的时候就知道这些了,为什么现在才来采访我?”
  严平便稍微倒了苦水:“暑假时我就找过了呀——可惜当时以为你回钱塘了,结果扑了个空。后来才听说你们学校暑期都封闭式补课,后来又是封闭式军训。这不才拖过国庆的么。”
  顾骜点头:所以,这也不能算是巧合,并不是“他一瞌睡就有人送枕头”。
  想明白之后,他态度更加亲切:“那么,上次蔡姐的采访,你们到底觉得哪里不满意,需要我进一步细化呢?”
  刘记者接过话头:“是这样的,我们省报是归口在宣传部门底下的,报道侧重跟文联的刊物也有很大区别。他们重的是纪实文学的文艺性,我们重的是事迹的定性。她们上次的采访,对你‘下乡后接受再教育锻炼’这部分,不够突出呢……”
  如果是倒退半年,顾骜对于这种黑话是听不懂的,说不定还得找翻译。
  但是在外交学院厮混了大半年后,他还有什么黑话的弦外之音听不懂。
  外交部是最擅长在一团和气底下埋雷的。
  所以,他立刻就理解了。
  刘记者的意思是说:蔡明霞当初没有强调“顾骜之所以今天能取得这么多成绩,是因为他在徽省接受贫下中农教育时,获益良多”这个宣传点。
  如此一来,顾骜无论将来成就再大,也都是他故乡吴越省教育部门的功劳,与徽省毫无关系。
  作为宣传部门,提前布局抢功,是非常重要的工作。
  看到文联下属的月刊浪费篇幅、花了精力却石锤不到戏肉、把先进事迹的功劳都让给外省了,省报当然要管一管。
  或许这不至于让领导亲自督办,但派个普通的小记者、跟进一下先进事迹,那也是惠而不费的。
  毕竟把一件已经有调研基础的事情,从别省名下划到本省,总比凭空再采访出一个全新的先进事迹,要省力很多。
  所以,刘记者是想要第一手的“翻案口供”了。
  要是顾骜肯说“我在吴越念书的时候就是个学渣,幸亏徽省人杰地灵,我到了这儿后被贫下中农改造,浪子回头改过自新,突然变成了超级学霸和创新达人”……
  并且留下他亲笔签字的采访笔录。
  那刘记者肯定能在领导那儿超额完成任务。
  顾骜会不会这么做呢?他这种没节操的实用主义者,当然是不在乎是否出卖故乡荣誉的。
  关键是看对方能不能给他足够的好处。
  如果严平有利用价值,即使让顾骜自黑小时候是学渣、吴越的水土不养人,又有何妨?
  反正他的肉身在被魂穿附体之前,本来就不算学霸嘛。
  ……
  相互摸清了对方的企图后,顾骜非常得体地表示:“在宣州的半年插队生涯,虽然时间不长,但对我的帮助确实不小,不但磨砺了我苦学的毅力,也让我的思想前所未有地开窍了,很多创新的想法都是那时候诞生的……”
  刘记者的表情渐渐精彩,宾主双方在安定祥和的氛围中,进行了亲切友好的交谈。
  一聊就聊到了吃晚饭的点。
  刘记者都没想到,这趟来京城出外勤竟然如此轻松,被采访对象竟然如此专业、配合。
  看来后天能多抽出半天时间游览颐和园了。
  她奋笔疾书地洋洋洒洒记录完,把本子往顾骜面前一伸,笑容满面地劝说:“顾同学,您看我记得对吧?如果与您说的没什么出入,麻烦你先签个字吧。”
  记者采访当然是不需要当事人签字的。但刘记者也是考虑到、这是一个两省宣传部门之间争功的事儿——
  万一将来吴越省的宣传部门看到顾骜的先进事迹闹大之后,想以专业人士的眼光再抢回去,那肯定会详细问采访过程的。
  如果到时候吴越同行知道顾骜留下了亲笔签字确认过的采访记录,那就只能收手了,绝对不敢再挑唆翻案、说这是假新闻。
  所以签字不是拿来防当事人的,是防同行的。
  顾骜也装作什么都不知道,笑呵呵地就提起笔来。
  只可惜,他并没有往下写。
  “诶,都聊到7点了?食堂都快关门了!我还没尽地主之谊呢,来来来,我先请你们吃顿好的,回来再签不迟。”
  顾骜装作刚刚才意识到天色已晚,放下笔就拉着严平和刘记者去了食堂。
  刘记者神色数变,万般无奈,内心却吐槽得万马奔腾:还当这小男生是个肥羊,原来是个老江湖……
  莫非他还要什么交换条件?
第041章
利益交换
  “来来来,尝尝我们食堂的红酒焖羊肉——放心,花不起外汇,都是内蒙就近拉来的羊,酒也是烟台国产的。”
  “这个法式的柠檬贻贝也试试,别嫌酸。自从这学期开了西餐礼仪课,食堂的规格一下子就高了。只要自己掏钱,随时都能加餐,不要票。就当是自费刻苦复习了。”
  顾骜掏了两块钱,就让三个人都吃上了丰盛的肉菜。
  刘记者一开始还有些忧虑,但是看到这些招待之后,就彻底抛到了脑后。
  她也算见过一些世面了,省里不少专项会议也采访过多次。不过那些来开会的人在招待所的待遇,比起顾骜学校的食堂,简直是天差地别。
  至于在武大念书的严平,平时吃得就更差了。他们大学也算是排名在前10左右徘徊,能确保食堂里供应平价不限量、不要粮票的白面馒头,就算是最好待遇了(只能吃,不能外带)
  最突破严平三观的,还在于这边食堂的餐具。
  当时几乎所有的单位食堂,不仅是大学,按理都不提供餐具。所以所有人都端着发黑的铝皮饭盒,饭菜都盛在一起,汤流得到处都是,串味儿也没办法。
  但外交学院为了训练西餐礼仪,每一道菜都是单独用白瓷盘子装的,还有专门的食堂帮工负责洗碗。
  这对于吃完后自己洗饭盒的人而言,简直就是封建老爷和邪恶资本家的生活方式了。
  严平内心对于顾骜与他的实力对比,也在渐渐倾斜。
  吃到最后,他惴惴不安地问:“小顾,你是不是对我们有什么要求,才肯在采访记录上签字?有话你就直说么,我能帮的一定帮。”
  说完这句话,他觉得似乎味道还不够,又补充了一句:“就算我帮不了的,只要我爸能帮的,我也帮。当然了,不能光让文联和作协出力,这毕竟是宣传部门的事儿,该转托的他肯定会转托。”
  毕竟严平本人在这次采访里,并没有什么利益,他只能是帮忙传话,不可能自己出血。
  顾骜微微点了点头:“吃完再说吧,别急,我想问问,有个事儿你们能不能报道。”
  ……
  该吃吃该喝喝,严平也知道,顾骜肯定是有所图了。
  吃饱喝足离开食堂,顾骜找了个僻静的地方,沏了茶,连刘记者都晾到了一旁,果然就开始聊那些拿不上台面的话。
  “你们徽省,有个卖炒瓜子的,叫年广久,其实我也机缘巧合见过,稍微聊过几句。据我所知,如今他就是个小雇主的生产模式,手下四五个帮工,还不都是长期的。”
  “跟年广久一样的例子,我还知道几个。都是稍微雇佣了几个工人的,效益也不错,他们自己赚了钱,跟着他们干的人,赚得也比普通人多……”
  严平听了,很是紧张:“这些人……我不是很清楚,不过我吃过那牌子的瓜子——你问这些人做什么?”
  顾骜果断地要求:“我就是希望你找个有关系的媒体,把这些事迹报道出来——我不求你们评价,只要实事求是报道就行了。时间上么,这个月如果来不及,下个月也行,最晚不要拖过12月份。”
  严平吓了一大跳:“你这是把那些人架在炉火上烤啊!”
  顾骜摆摆手:“没你说的那么严重——你们只是做事实判断,有什么风险?这些年揭露歪风邪气的文章还少么?至于讨论的后果,你也放心,我是外交学院的,我对京城的风向了解比你透彻。上面说了要实事求是,解放思想,就不会一棍子打死的,最多稍微放一放,在观察一下。再说了,眼下也快秋收了吧。你们省的小岗村,到了交公粮的时候是绝对瞒不过去了,到时候是杀头掉脑袋还是合法化,总要等来判决的。手工业和农业口子,一口气捅出两件事儿,也不嫌多。”
  小岗村的事儿,如今在徽省地方上已经偷偷传得比较开了。毕竟再有一个多月,历史上就要传到最高层。
  所以严平倒也听到过些风声。
  如此一想,让徽省的新闻部门,提前些打预防针、报道一些事实,倒也不是什么难事儿。
  无非是在时间差上投机一下。
  严平花了好久,想明白顾骜行为的风险,心理上总算愿意帮他奔走斡旋了,不过他依然不理解这么做对顾骜个人有什么好处。
  “可是,你为什么要这么做呢?”
  “这就一言难尽了。我的想法,是希望你们那边把事实报道出来后,能激起更深入、高级的讨论……”
  地方的机关报纸,可以只报道新闻事实,但更高级的媒体就是以社论定调子为主了。如果是有政策代表性的事情,哪怕事件本身比较小,被提上来点评一番的概率还是很大的。
  顾骜赌的,就是到时候与他论战的外国人,会注意国内的有关舆论导向,然后在这里面找毛病挑刺。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1/76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