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80当大佬(校对)第4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2/766

  阿尔巴尼亚人注意到了“雇佣了少数几个工人”这种经济体被“放着再观察一下”。肯定会据此攻讦。
  可是,偏偏顾骜手上有《资本论》的底牌。他是绝对有把握在“七上八下”的论战中,把对方驳倒、为国争光的。
  在《历史转折中的邓伟人》一剧中,这个功劳本该是中央经济政策研究室的专家林子里、到1982年才立的,并成功据此为个体户正名。
  但这并不代表在此之前,国内理论专家就没注意到过这个问题。只是因为当时国内报纸很少报道雇佣7人以下的犯错误分子的事儿,所以也没必要为他们找借口,这就是一个“装甲科技的发展与穿甲弹技术发展互相促进”的关系。
  因为这个论证用到的是马克思的原著,最根正苗红,最原教旨主义,所以不但在国内有用,拿去跟其他社会主义国家论战也好用。
  阿尔巴尼亚人或许可以不认国产思想和理论,但他们不能不认马克思的德语原文。
  顾骜现在缺的,只是让这个坑在他希望的时间、希望的地点被挖好。
  当然,如果外国人没跳坑,他顾骜也没多大损失。
  最多这趟去阿尔巴尼亚就乖乖走个过场,全程低调一言不发,谨小慎微拎包别失礼,求个无功无过。
  无非是白白请托了地方宣传部门,要欠上萧/严家父子一个不小的人情罢了。
  而且,他事后也依然能以自己的名义,写出林子里那篇学术讨论文章,无非影响和效果不如在外交场合直接“被逼无奈反击”那么明显。
  更重要的是,顾骜别无选择。
  如果不故意挖坑、圈定战场,而是由对方自由发挥,那他一点机会都没有——马恩著作那么厚,他又不是搞政治理论的,临时抱佛脚怎么可能面面俱到?
  只有摆龙门阵,集中于一点突破,才是唯一的机会。
  ……
  这些更深层次的考虑,如今自然绝对机密,所以顾骜也不能完全告诉严平。
  他只能稍微透露一点逻辑上无伤大雅的框架,然后主要用人情交换来利诱严平。
  说白了,就是“你别管我为什么非要这么干。你只要知道你帮了我之后,我会欠你多大一人情、将来愿意报答你多少好处”。
  严平听得很吃力,最终还是误解了,还以为顾骜是想直接在报纸上投稿翻案文章、博取个人学术名声呢,所以需要地方上先投个饵直钩钓鱼。
  毕竟以严平的阅历、智商,以及他知道的情报,这已经是想象力的极限。
  顾骜也懒得再纠正:“你要这么想,也行,反正事情办成了,我承你情,将来必有报答。至于这次的采访,那就更没得说了,我完全配合。以后如果还有采访,我也配合。”
  交易完成。
  严平想了想,郑重地说:“我只是带个话,这肯定要家长出面了。这种文章,先得找个不怕死的愣头青当投稿人——这还算好找,不管许前程给好处,找个身价低的,总能搞定。关键是这样的报道放出来,肯定会有一个省报的具体编辑人员负责。估计得看看有没有快退休、不怕影响将来仕途的人了。”
  虽然严平也知道,问题不一定严重,如果顾骜方案文章做成了,这些捅出报道的人反而会有功无过。但是在顾骜完成这一切之前,具体的经手人本人是并不知道全局的。他们肯当棋子,本身就需要勇气,也就得塞好处。
  两人商量定了之后,顾骜就全程配合。
  采访工作完成得非常顺利。几天之后严平就会回去,并且让他父亲出面,在省里的宣传部门各种托关系。后来回复顾骜一切搞定、随时可以发新闻捅娄子时,已经是11月初的事情了。
  这些都是后话。
第042章
疑心暗鬼
  因为课业繁忙而耽误吃饭的,远不止顾骜一个。
  叶纨也是优等生——韩婷同样对她透过底,最近可能有使节助理的实习任务,所以要花大量的精力准备论战。
  直到食堂快关门的点,她才抱着一本德语原版的《资本论》和德汉词典,匆匆跑进食堂。
  “师傅,一份炸箩卜丸子,一份茄汁通心粉。”
  外交学院的食堂,永远会想方设法用不花外汇的国产食材,做出西餐的样子。
  打完饭后,叶纨四处一打量,想找个认识的同学合坐,一起边聊边吃。
  食堂里人已经很少了,只剩下两桌。一桌是马卉和另一个室友,另一桌正是被顾骜晾在那儿的刘记者。
  她自然坐到了马卉这一桌,一边拿叉子卷意面,随口一问:“卉姐,那个喝饮料的是谁啊?没见过,哪个‘学长’刚交的朋友么?”
  叶纨她们已经是大二生了,上面并没有其他高年级。但她们已经约定俗成,把上了年纪的同学称为“学长”。
  毕竟77/78级的大龄学生太多了,外交学院虽然都是俊男美女,但毕竟是男女按3:2比例招的,所以男生肯定要往校外发展交友空间。
  刘记者虽然已经二十七八年纪,但以当时的审美也算时髦,在老男生眼里属于刚刚好。
  马卉刚才看到顾骜请客的,便直说:“这次你可猜错了,那姐们儿可不是什么老男生交的女朋友,人家是顾骜带来的。”
  叶纨听了,微微有些诧异。
  自从前几天,顾骜在分析越南人的外交推演时,表现出超过他应有水平的才华时,叶纨就更加注意观察他了。
  她觉得,那是阅历丰富的高干子弟才有的能力。而顾骜这种工人家庭的孩子,即使学习刻苦、成绩优异,也不该有如此广阔的国际视野。
  不过,顾骜并没有露出破绽,所以叶纨也没发现什么干货,反而是注意到顾骜一些取向上的不正常:
  比如韩老师给他们几个开小灶补课的时候,顾骜似乎总是能与奔三的老女人聊得自如和谐,仿佛他的思想就该和成熟女人才契合。
  相比之下,顾骜对十六七岁的小姑娘反而没什么共同语言。
  此刻,听说刘记者也是来找顾骜的,叶纨不由自主有些疑惑:“顾骜不会看上这么老的女人吧?说不定是别的事情呢。”
  马卉无奈耸肩:“这我就不知道了,刚才吃饭的时候撇到一耳朵,只知道这女的是记者。”
  “原来是记者,那有可能是采访了。”叶纨知道马卉这里问不出来什么,便赶紧埋头吃饭。
  她刚刚吃完,食堂也快关门了。刘记者没等来严平和顾骜,就准备一个人回招待所,明天继续采访。
  叶纨心思一转,计上心来,趁机跟上去套话:“这位同志,你是来采访顾同学的么?我跟他比较熟,如果是关于他学校里的事迹,我也可以告诉你的。”
  “你是顾骜的同学?谢谢了。”刘记者一愣,倒也不想拒人于千里之外。
  毕竟外交学院的学生,将来都是有大前途。
  当下两个女人就虚与委蛇起来。
  不过刘记者毕竟不知道顾骜和严平交易的核心内幕,所以叶纨也套不出什么干货,最终只是隐约推测出“顾骜貌似在跟对方交易,换取对方在报纸上发某些文章”。
  至于具体是什么文章,发出来的目的是什么,就不知道了。
  “他到底有什么遮遮掩掩的秘密?如果是先进事迹的报道,干嘛不大大方方地来?难道是跟韩老师最近交代的任务有关么?”
  ……
  事情本来就这么过去了,大家都忙着复习备战,还有本身繁忙的课业,转眼就是两周。
  这天已经是11月初,下课后,叶纨又惯例去传达室,进门就问:“傅大爷,今天有我的信么?”
  她出身于军区高干家庭,而最近越南那边局势紧张,家中长辈经常会临时调动工作。叶纨关心家人的近况,也就养成了每天来看看的习惯。
  连传达室大爷都记住她了。
  “有一封,金陵寄来的,我给你找找。”大爷翻了一会儿,“呐,这是你的。还有这封,收件人写着‘顾骜’,是你们班上的吧?寄件人没写,你帮忙捎去吧。”
  “诶,好。”叶纨接过一看,是一封从庐州寄来的信,单位是一家省级报社,但没写寄件人名字,显然是寄错了也没法退的那种。
  叶纨立刻想起了两周前遇到的刘记者。
  “难道就是顾骜秘密请托别人发的东西?”
  叶纨虽然好奇,但也没到私拆别人信件的程度。她想了想,立刻去了男生宿舍楼下,喊顾骜来收信。
  顾骜匆匆下楼,接过信封,神色微微有些尴尬,但还是说了谢谢,转身就要上楼。
  叶纨一把拉住他:“不看一看是什么吗?我看这封信没写寄件人,不会是寄错了吧?如果是填错了,也该给人还回去。”
  这个理由很正当。
  顾骜想了想,也就当面先拆开一个小口子,自己看了一眼。然后才在叶纨面前虚晃一下:“没寄错,是报纸,应该是我的事迹被登出来了,所以报社寄一份样刊给我留档。”
  “你的事迹不是上周已经报道过了么?”叶纨不着行迹地说,一边趁机偷偷记下了顾骜手上那份报纸的日期。
  顾骜没有再解释,只推脱说不清楚,便走了。
  叶纨想了想,便去校外逛了一圈,想找报亭买顾骜同一期的《徽省日报》。
  可惜这里是京城,不会有小地方的省报,所以毫无收获。
  她想了想,便写信托还在金陵的家人,帮她也弄一份寄来。
  然后就把这事儿暂时抛在脑后了。
  一周之后,家里再给她写信时,就顺带把她要的那一期报纸一并寄来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2/76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