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帝国征服史(精校)第10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08/248

  “常乐寂灭无动诅……”众人呼应着,音韵飘渺,宛如歌唱。
  “……彼受欢乐无烦恼,若言有苦无是处……”
  “……常受快乐光明中,若言有病无是处……”
  “……如有得住彼国者,究竟普会无忧愁……”
  “……处所庄严皆清净,诸恶不净彼元无……”
  “……快乐充遍常宽泰,言有相陵无是处!”
  庄严肃穆的经文呗呐声中,尸骸被慢慢抬走。散去众人。方腊转身进了州衙。
  “圣公!”一个肥肥胖胖地矮汉跩着短腿。快步跟了上来。他名如其人,便是方腊的宰相方肥。
  方腊没有回头。仍是缓步向前:“歙州的户籍田册是否安好?”
  方肥毕恭毕敬道:“圣公放心,州衙里的图籍簿册微臣都已收集起来,没有一点损伤。”
  “很好!不愧是朕的萧何。”方腊点头赞了一句,两人皆读过史书,汉高入咸阳后,萧何做了什么,他们都很清楚,若要成大事,户口田地是当先要掌握的,“既是如此,你就按着户籍簿上的壮丁去点兵,征集粮秣,十日之后,朕要看到五万大军。”
  “微臣遵旨!”方肥在后躬身领旨。直起腰后,小碎步赶上没有停步的方腊,又问道:“圣公,百花公主和二太子那里是不是要再派人通知一下?”
  “当然!”方腊点头,他此次突袭歙州,只带了五千精锐。留守睦州地是他被封做百花公主的亲妹,和次子方亳——方腊长子早夭,次子便是太子——他们正领着剩下的五万兵,依着方腊留给他们的命令,攻打桐庐、进逼富阳,同时抄掠睦州各县。等他攻下歙州,便两路合击杭州。现在歙州已定,正要通知睦州诸军,“你点几个伶俐善走的,今日便去睦州。命百花和二哥儿整顿兵马,募集粮草,等十日后,朕从歙州发兵,他们那里也须配合进攻。”
  “微臣遵旨!”方肥又是一鞠躬,抬起头来,方腊已经走出了十几步,他再次费力的赶上,笑道:“从歙州至杭州不过七日脚程,而从睦州到杭州,水路两日,陆路也只有五日,若是一切顺利,月底之前我圣军便能攻下杭州。”
  方腊闻言,一直板着地脸上,微微露出一丝笑容。今次起事,比预计的还要顺利。浙人安习太平,不识兵革,一闻金鼓之声,则敛手听命,不敢有丝毫反抗。攻青溪如是,攻睦州如是,攻歙州亦是如是。当事先安插城内的暗桩在城门附近射了几箭,大喊城破了之后。守兵便立刻卷堂大散。让他轻而易举的便得了城池。
  放眼两浙,都是这般模样,杭州也不会例外,明教势力在杭州城中根深蒂固,起事后,他又早派了亲信潜入城中,只要他兵临城下。那座东南重镇便唾手可得。而杭州这个水陆要冲一下,两浙、江东二路便都在他地脚下。北上攻秀州。克苏州,再打下江宁府,便有了长江天堑为守护。再回师南下,把江西、福建打下来,半年之内,他便能尽收江左之地,与大宋划江而治。
  少了江左鱼米之乡。大宋便是丢了四成的税赋。只要他轻徭薄役,沿江而守,便能看着大宋因搜刮北方百姓充作军费而四处乱起,到时西北二虏定不会放过这个机会。而他,将会在北方大乱的时候,出师北伐,救民于水火之中。到时,北方汉人必是箪食壶浆以迎王师。
  只要能顺利的攻下杭州。打下沿江州府,十年之内,这天下便会是他方家的天下。
  方腊正幻想着日后坐上皇帝宝座,身后一阵脚步响起。方肥回头一看,便禀着:“圣公,军师来了。”
  来人正是方腊的军师。姓汪,人称汪公老佛。已经六十多岁,但步履矫健不输少年,留着地一撮山羊胡子花白,被层层皱纹挤得只剩一线地双眼中尽是精明之色。起事来的几次战斗,多出自于他地谋划,而回攻歙州,征募兵员,也是汪公老佛一力主张。比起贸然冲动,想要长驱渡江、攻打东京的杨八桶匠。比起只知埋头冲锋、嗜血好杀的郑魔王。外姓诸将中,还是以汪公老佛最受方腊信重。
  “圣公!”汪公老佛走到方腊身后。行了礼后说道:“城内诸军已经安顿下了,值守班次也已排定。今晚有七佛将军值夜,应该不会有什么变乱了。”
  方腊点了点头,方七佛是他族弟,为人最为谨慎,由他守夜,自是不用担心,“有劳军师了!”他抬头看了看天色,“时辰已经不早,若是无事,两位便去安歇罢,明日起,还有更多的事要做!”
  “圣公!”汪公老佛忙叫住方腊,“微臣尚有一事启奏!”
  方腊收住脚步:“军师请讲!”
  汪公老佛拱手道:“还请圣公再派人去婺州、衢州和处州各坛催一催,还有福建、江西的几家也需联络一下,我教大业将兴,让他们不要误了时机,尽速起兵呼应。”
  方腊闻言,微微皱起眉头,方肥看在眼里,出言问道:“军师。我圣军现在已有五六万大军,十日后更能超过十万。这等军势,横扫江左已是绰绰有余,何需外坛呼应,有他们没他们都是一样罢?”
  方腊听着,轻轻点头,方肥说的,便是他的心意。两个月前,他便曾派了人去联络外州明教各坛同时起兵,以便遥相呼应。但个个都是推三阻四,皆被半年来官府地大肆搜捕给杀怕了。而现在他军势已成,却不需要外人再来锦上添花。论教中地位,方腊他只是一方坛主,掌着歙州、睦州教务,而其他各州的明教支脉与他互不统属,若是应声而动,同样招起大军,日后必然会跟他这一系争起权来。方腊和方肥可不想看到这种场面。
  汪公老佛清楚方腊的顾忌,不过他也是另有用意,“朝廷在浙南还有一些兵力,江西、福建也各有数万兵马。虽然我们并不惧怕,但若是南方的官军在我们攻打秀州、苏州和金陵时,趁机北上,必然会妨碍我圣军的攻势……不能让这些军队被调出来,必须把他们拖上两三个月。等圣军打下沿江州县,腾出手来,才能收拾了他们。”
  方腊、方肥一听,明白了汪公老佛的用意,根本就是想让南方各坛扯一下官军的后腿,省得影响预定的计划。方腊点头暗许,方肥更是没口地称赞,“军师神机妙算,在下望尘莫及。”
  “相公过谦了!”汪公老佛谦虚了两句,笑得见牙不见眼,对方肥的恭维十分享受。
  方腊道:“即使如此,就依军师之意。希望南面的几家能把官军给拖住,等圣军攻下沿江各州府,再作理会!”
  
  第五十章
圣公(下)
  
  大宋宣和二年九月廿四,壬戌。
  杭州富阳县城外,浙江江水奔腾而过。富阳港是浙西睦、衢、婺诸州水路抵达杭州之前的最后一站,再往东去,离杭州也不过六十里的水程。若在往日,一张张捆扎牢实的竹排、木排,便会沿着港外的浙江水道,直放杭州,而满载漆、茶等山中特产的货船则会选择在富阳港歇上一夜,顺便打听一下杭州城中的行情。就算方腊起事,也没能影响富阳的繁荣,虽然少有货船再来停靠,但由于浙西各州大批的难民东逃杭州,富阳港的泊位每天依然是爆满。
  不过当九月十五日,桐庐县落入方腊军之手后,浙江水道登时被封锁,浙西各州的难民再也无法借助水路逃往杭州。从九月中旬开始,上游再无一艘河船放下,富阳港也变得空空落落。
  但今天,一艘艘大小不一的河船从上游的新安江顺流直下,密如过江之鲫,渐次停靠在港中,港口一下又拥挤起来。港中引水工早已逃散,旧日井然有序的富阳港便被停得横七竖八的船只堵上。一队队身着白衣的明教士兵就这么艰难的从一艘船跳上另一艘船,周转几次陆续跳上码头。
  富阳港本就在富阳县城南门外半里多的地方。当看到方腊军毫无顾忌的乱哄哄的从港中下来,城头上的千余守军没有想着乘机杀出城外,给贼人迎头痛击。而是极有默契地从北门一哄而散,知县、县尉见势不妙,也换了衣物,化妆潜逃。不费吹灰之力,方腊军便攻占了杭州西南的最后一道屏障。
  上千兵将呐喊着冲进富阳县中,一名白衣女将一马当先冲在最前。一头乌发被一幅红巾扎住,几缕发丝随着战马的奔驰在耳边剧烈飘荡。深黑色的双眸犹如幽深的潭水,深邃清亮。双唇紧抿着,俏丽的脸上平静无波,有着从容,更多的是自信,却没有半点兴奋。她身边只有十几名女兵护卫,后方地士兵被抛在百步之外,她却丝毫不惧。穿过敞开的城门。当先杀上城头,把方腊军地大旗高高竖起。
  当看到圣军的军旗在富阳城头上飘起,再看到旗下那名白衣胜雪的纤俏少女,明教士兵一齐高声欢呼起来。
  “百花公主!”
  “是百花公主!”
  麾下的将士们欢呼从脚下的城门蜂拥而入,方百花却没有兴趣多看一眼,抬手扶着旗杆,双眼却望着不知名的远处。其实百花只是她的封号,并非闺名。不过外人也没有称呼女孩儿家闺名地权利,在方腊军中,都是以百花公主相称。
  一月间,方百花已经数次经历了同样场景。桐庐、新城还是她亲自领兵攻下。虽然年岁还不到二十,但论起作战经验,她已经比两浙路中任何一名大宋军官都要多得多。不过方百花并不喜欢杀戮。她更想回到在家中漆树下小憩午睡的平静日子。
  身后的城中居民们的哭喊声大作,刺鼻的烟气也浓烈起来,方百花手指捏得发白,却不敢回头一顾,攻下城镇后士兵们放纵之举,她无力制止,只能眼不见为净。
  “姑姑!”城下一声唤,一个矮小的身影沿着坡道跑上城头,护卫们忙给他让出空来。方百花侧过头,来人不过十一二岁。正是她的侄儿、方腊的次子方亳。
  “二哥儿。不是让你在船上等着吗?”方百花皱眉问道。方腊留着儿子在这里,不过为了居中掌大纛。安定人心。若是他出了什么意外,她如何向兄长、嫂子交待。
  方亳一听胸膛:“姑姑都冲在前面,我哪能躲在船上。我日后要当皇帝地,不能让人小瞧了去。”
  方百花笑着摸了摸侄儿的脑袋:“哪有做了皇帝还要冲锋陷阵的?在后面让手下的将军们卖命便是。”
  方亳不高兴的嘟起了嘴:“我可不回船上去,又窄又闷的”
  “算了!”方百花轻笑道,“就在这里等着罢。等你回到港中,也不会剩几艘船了。”
  她说着,望向港口处。这时已经有三分之一地船只离港,正向着上游划去。此次出战,方百花只带了三千人的先头部队。剩下的五万大军除了留了四五千人分守攻占的州县,其余的,一部分沿着江边的官道走陆路而下,另一部分还在桐庐县城中等候船只来运送。再有两天,五万大军便可齐至富阳县,而她将会带领这五万军队直攻杭州。
  ‘希望如今天这般顺利!’方百花想着,虽然不忍看见杭州的百姓们遭殃,但她更不愿看到跟随在身边的叔伯兄弟们被官军一一屠戮,事已至此,已经没有退缩的余地了。
  衢山。
  “方腊已经攻下了歙州?”听到最新送来的情报,赵瑜显得很高兴,方腊军地举动一切尽在预料中,看起来东海参谋部地水平是越来越高了。
  “不仅是歙州州城,下面的休宁、黟县、绩溪、婺源等县也都失陷了。为了多多夹裹百姓为兵,方腊已是一鼓作气把歙州所有地县城都攻下。同时他还一南一北派出了两支偏师,攻打宣州和饶州。”赵文合上公文夹,神情也有些自得,毕竟参谋部是他的辖下,“这是七天前送出的消息。”
  “那另一支呢?”赵瑜伸手在沙盘上比划着,现在代表方腊军的红色的小旗已经逐渐插满了浙西一带,“百花公主的队伍现在到了哪里?”
  赵文狐疑的看了看赵瑜,听口气他觉得赵瑜好像对方腊的妹妹颇有兴趣。“桐庐是九月十五日丢地,而新城是十八日陷落——不过新城县不在浙江主道上,可以不论——算算时间,富阳县也就这两天了。”
  “你觉得富阳县能挡多久?”赵瑜问着,沙盘上,在杭州的西南方,浙江穿出山谷之前。就只剩富阳这最后一道关卡。
  “最多两三个时辰罢!”虽然是推测,但赵文说得极肯定。“富阳令是个一贪官,素无威信,杭州派去的一千援军也都是一群兵痞,不能指望他们能有什么奇迹。”
  赵瑜啧了啧嘴,笑道:“真是个好消息。”
  “嗯,的确是好消息。”赵文明白赵瑜的意思,“自起兵开始。方腊军虽然攻州掠县,但从没有真正经历过一场像样的攻城战。连恶仗都没经历过一场,这对练兵可不利。”方腊手下都是刚转职的农民,要想变成精兵,要么学赵瑜,费上一年半载去练兵,要么就让他们从刀山火海里走上几遭,死剩下地便会是一等一的精锐。“只可惜方腊军到现在为止还没有碰到这样地机会。”
  “那是因为宋军实在太废了!”赵瑜摇头叹道,“不过,这样要守住杭州便会容易上许多。”
  “是啊!”赵文点头,“吕师囊知道了后应该会很高兴。他的五百人现在都守在涌金门和清波门两处,正对着方腊军攻来的方向,是首当其冲。对手水平越低。他守起来也越会轻松。”赵文顿了顿,又道:“……但其余十一道城门,没有我东海精兵驻守,就怕给方腊钻了空子!”
  赵瑜摇了摇头,赵文的言下之意不外是让他再添援兵,不过那并不可行:“五百兵已是杭州守臣能容忍的上限,我也给不了他太多的支援。一切看吕师囊本事了,杭州的一切事务我都交予了他,希望他不会让我失望。”
  既然赵瑜不同意再给杭州支援,赵文也只好放弃。笑道:“不论武弟和陆贾都多次赞过吕师囊。而第三舰队地陆战指挥也是有名的精锐。前年攻打对马岛,陆战指挥不过是两百人的空架子。但他三日间便把当地土著给清光,也算是有手段了。有他在,应该不会有问题。”
  赵瑜点了点头,吕师囊的名字,他多次听闻——不论是今世还是前世。这吕师囊是台州仙居人,自幼饶有勇力,又素有大志,不甘庸碌一生,旧日在乡里仗义疏财,有信陵君之称。自从东海崛起,沿海各州的豪杰大多投奔了东海,他便是其中之一。自四年前入了东海,他在军中表现卓异,数年间便成了校尉,统领着第三舰队陆战指挥的五百人,几年下来也立了不少功劳。
  在历史上,他曾在家乡起事呼应方腊,多次攻打台州、温州州城,直至宣和四年方才失败,在水浒传中他还是方腊的枢密使,不过却被梁山好汉打得丢盔弃甲。
  想及此,赵瑜一声冷笑。不是他小瞧梁山宋江等人,虽然水浒传中吹得神乎其神,但实际上,他们只是一群数百人的流寇,自从被逼出梁山泊后,在青、徐一带流窜,骚扰百姓做得甚多,却没有打下一座州县,比起差点占据了大宋东南半壁地方腊来,那是一在天一在地,就算是比之吕师囊也远有不如。若不是因为水浒传的因素,赵瑜甚至没有招揽他们的兴趣。
  “以杭州的城防,只要城中有决心死守,挡住方腊那群农兵的进攻绝不会有问题。吕师囊要做的,仅仅是给城中军民以信心罢了。”赵瑜对赵文说道。
  赵文应声道:“只要能给方腊军迎头痛击,自然会涌起信心。方腊自起事后连战皆捷,必然是兵骄将横,只要吕师囊把握好时机,折上方腊一阵,也并非难事!”
  “嗯。”赵瑜略一点头,“一切就看吕师囊地表现如何了!”
  
  第五十一章
杭州(上)
  
  大宋宣和二年九月廿七,乙丑。
  杭州。
  涌金门敌楼上。
  早已是深秋,日光稀落,风转清寒,但杭州知州却浑身上下都冒着虚汗,额头上的汗珠滚滚而落,内里的衣物被打得透湿。站在敌楼中看着城外铺天盖地的贼军军势,他现在才知道什么叫战战惶惶,汗出如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08/24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