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帝国征服史(精校)第17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71/248

  岳飞侧耳一听,却不知是几万张嘴在喊:“凌迟!凌迟!凌迟!”那声势,几乎要席卷全城,比起前日献俘时的万岁声,还要疯狂十倍。
  啪,老汉蒲葵扇一拍,也跟着兴奋得大叫:“原来是凌迟啊!”
  依汉制,施法贵少肉刑。到隋时,所定五刑,不过笞、杖、徒、流、死,而死刑,也不过斩、绞两种,根本没有切割肢体的刑罚。至于凌迟,则是古代的脔割,也即是晚唐五代后出现的剐刑,而名字,却是从辽国传来。凌迟一刑,不见正式刑典,宋刑统并无这一条,属于法外之刑。不过以朱勔之罪,就算碎割上千刀,也是难赎其万一。
  岳飞是河北人,虽知六贼之恶,却没有切身体会,并不像那一片手舞足蹈的群人般兴奋,但也心知朱勔是罪有应得,对东海王打算还天下一个公道的做法,更是欣喜非常,这才是真天子!
  不知为何,凌迟的呼声突然停了下来。岳飞奇怪的与同样摸不着头脑的茶铺老汉对视了两眼。瞬间由喧腾到安静,他的耳中还在嗡嗡的叫着。
  但下一刻,一股更加汹涌澎湃的声浪猛然掀起,无数人嘶声竭力的疯狂叫喊,以如今正安扎在清凉寺的江宁府衙为中心,一圈圈的扩散开来,在周围二十里的江宁城中回荡!
  那是再真心诚意不过的万岁声。为朱勔的凌迟。为监审的太子,更为即将登基的东海王!
  这下才是真的定刑了!
  知道了奸贼的结局,岳飞也无意随着突然反向涌来的人流,去菜市口观看朱勔受刑。望了望无缘的石头城,嘴里念着天道好还,他径自改向北门走去。岳飞方才也问过了。就在北门外的玄武湖旁,还有两座小山。两座山都不及百丈,矮一点的是鸡笼山(今北极阁),高一些的则是覆舟山(今九华山,上有玄奘塔)。
  一路上避开多股疯狂的人群,好不容易才到了北门。不过这时的北门外,却被数百人团团围着,不停口的吵吵嚷嚷。守门的士兵一边苦口劝说,一边死死撑着被推得越来越后的鹿角栅栏。
  这一群人赶着进城,但赵瑜登基在即,守城士兵们哪敢不细加搜检就放人进来?!也亏了守门的是正儿八经的东海军,军纪压着,不敢有半点欺压百姓的行为。若是在过去,守门的是厢军,马鞭棒子早招呼上来了。
  岳飞生长在河北,幸好江宁的方言更近于官话,他尚能听得懂。但他听不懂门口这群人口中的南方吴语。看表情他们是在表示自己的不满,但满口的吴侬软语却没有任何气势。不过,不时从他们口中冒出的朱勔二字,不但是岳飞,城门的守兵也听得一清二楚。
  是为了朱勔而来的苏州人!苏州离江宁小四百里,就算审朱勔的消息是用金牌加急向四方传递,但两天之内,从苏州赶来江宁也是一桩难以想象的事。单看他们身上的仆仆风尘,就知道他们这几百里赶得有多辛苦。
  朱勔就是苏州人,应奉局衙门也在苏州。但朱勔却没有半点照顾乡里,十几年来,苏州百姓所受苦难,难以计数,朱勔所造的罪孽,罄竹难书。作恶到了这等地步,朱勔……的确是万死难赎!
  被几百人堵在城门口,岳飞一看短时间内没法儿出城,却也懒得再绕去其他城门往城外去了。抬头看看天色,他在城中来回一走,竟然已经到了午间,虽然腿脚不觉得什么,但肚子已经咕咕在叫。
  军营中供应三餐,有鱼有肉,丰盛得紧。但岳飞也不觉得有必要赶回去吃顿饭。随便在路边找了间还算清净的食铺,进去坐了下来。
  岳飞刚坐定,小二便赶过来,一见岳飞的衣装打扮,声音越发的恭敬:“军爷,不知要吃些什么?”
  岳飞随便点了几个菜,一壶酒,就想着等吃完后,给自家兄弟带点零嘴回去。听说江宁的荷叶糕还不错,就不知哪里有买。
  酒菜上得不慢,岳飞吃得风卷残云。只觉得菜的味道还不错,就是酒淡了点,米饭也不及面食合口。
  放下筷子唤来小二会钞。一拍身上,岳飞却心中叫苦,怀里的钱袋竟不知何时不见了去向。
  车船店脚牙,做店小二的阅历从来都是远在常人之上,一看岳飞的表情,就知道出了什么事,“军爷,可是没钱会钞?”
  岳飞一张脸有些泛红,没想到自己也会做出吃白食的事。
  小二回头叫来店主,店主一看“小店本是小本经营,赊欠不得。不过军爷即是东海官家的兵,这帐也就算了。就当是小人请客好了。”
  岳飞起身正要谢,却听到后面一声叫:“等等!”
  一名东海军士兵不知何时出现在店中,冷冷的问着,“你是哪一部的?竟敢在这里吃白食?”
  他身穿皂色军袍。但下摆处没有近卫军的龙纹标志,胸牌也是以白色为底,左臂上的袖章绣着‘宪卫’二字,竟是宪卫司的宪兵。
  岳飞脸色微变,宪兵可是绳纠军中,司职军纪的。若是因吃白食被抓进宪卫司里,那脸就丢大了。
  “这位军爷,小人已经免了帐了!”店主忙陪笑着。
  “就算你免了帐,也一样是吃白食。”那宪兵毫不理睬,“有什么话到宪卫司说去!”
  若是在往日,宪卫司绝不会这般不近人情。但依然是因为赵瑜即将称帝,任何会给他抹黑的行为,在这段时间都会受到最严厉的处罚。就像白衣渡江时,吕蒙因为私拿一顶草帽而斩了自家的乡里,时间不同,军纪纠察的严格程度也会随之不同。宪卫司中所有宪兵的神经,如今都绷得紧紧,看到一例,就毫不留情的咬上去。
  岳飞正头疼间,一人帮着解了围,“小二,那一位是我的朋友,他的帐归在我帐上,待会儿一起算给你。”
  众人循声看去,却见靠店门处,一个身穿公服的瘦高官儿笑着招手。有客人带还帐,那就不算吃白食了。宪兵悻悻然走了,岳飞走过去拜谢,“多谢官人相助。不知官人贵姓,寓居何处,等明日岳飞也好上门还账。”
  不知为什么,明明被帮了忙,但岳飞看到这名瘦高的官儿,却完全升不起半点好感,也不想欠他一文钱。
  “不过百十文的帐,算不得什么!”那官儿看了看岳飞的胸口,抬眼问道:“岳守阙是河北人?”
  “在下正是!”
  “原来是被陛下亲迎进城的功臣!”瘦高官儿惊喜的站起,与岳飞见礼,“在下秦桧,见过岳守阙!”
  秦桧当真是大喜,普通的士兵他绝不会放在眼里,但从天津回来的就不一样了。尤其他看了岳飞身前的胸章,更是如此。
  东海军的军阶,历经多次更改,如今已分为将军、校尉、副尉、士官四级十六阶,并附有年资章,代表着军中资历。岳飞的胸章上镶着的是四朵锡制的云,虽为士官中最高一级的守阙毅士,不过是都副或排正一级。但他的年资章上,却连一道竖杠都没有,只有一片深红,也就是说,他在东海军中的时间,甚至不满一年。
  从军一年不到便晋升到士官的最高一级,且眼见着就能再升到副尉,可见其人之才,也代表着岳飞身后必然有人提拔。
  而秦桧如今正缺一条门路。虽然他曾是东京的兵部员外郎,不愁做不了东海的官。但时间是个最大的问题。
  若是能在东海王登基前投奔进去,那便是从龙之臣,有开国之功,但登基后再去,便就是归顺了。时间也许只差一日,但地位就是天地两重。秦桧是心急如焚,到处找门路,却始终不得门路而进——所有的人都在忙着赵瑜登基之事,哪有空管一个名气不大的员外郎。
  走投无路下,秦桧便四处寻找一个晋身之阶,却也不顾任何脸面。而岳飞的出现就像让他看到的一根救命稻草,他却是拼了命的要抓住。
  注1:珐琅源自西方,又被称为法蓝。自西元八世纪起,珐琅制品便在中国广泛流传,而后工艺不断发展,又引进了铜胎嵌丝工艺,到了明代便出现了景泰蓝。到了现代,低级的珐琅制品被改称搪瓷,而高级的工艺品才会被称为珐琅。
  作为镀在金属物上的珐琅,本质上与镀在陶瓷表面的釉和建筑瓦件表面的琉璃,是同类物质。在宋代,完全有技术条件进行普及。
  
  第六十一章
九五(下四)
  
  靖康元年三月十五。辛巳。
  江宁。
  玄武湖畔。
  岳飞几乎被吓到了。或者说已经被吓到了,如果他的心理素质不是那么出色的话。
  比预定中的要提前一天,他终于见到了即将登基的东海王。
  单人孤骑面对数十名女真铁骑也毫不畏惧的岳飞,面对手握百万雄师,一言决断天下人生死的帝王,身子也不禁的有些僵硬。岳飞完全想不到为什么他只是上门答谢秦桧昨日相助之情,却会被强拉到玄武湖来踏青,又无巧不巧的正好碰上白龙鱼服的赵瑜!
  岳飞虽未见过东海王的真容,但有王贵跟着,还会是谁?!
  而在岳飞身边,秦桧虽然拥有同样多的震惊,但更多的还是发自内心的狂喜。他昨日确认了岳飞的身份后,便强拉着心目中的救命稻草去家中喝酒,等岳飞今日按礼节来回拜时,又拉着他到玄武湖畔游玩。正打算使劲浑身解数从岳飞这边钻营到陈伍面前,寻一个出身时——就像他那位作为庐州推官被陆贾推荐,而后被分派到刑部任员外郎的同学何若何任叟那般——却没想到,反而在湖畔茶社中,遇见了微服出游的东海王!
  在那场献俘仪式后,赵瑜的相貌已经被不知多少观礼者所铭记,在场的秦桧当然不例外。
  不约而同。两人跪了下来。
  “臣岳飞(秦桧)参见陛下!”
  赵瑜的心中惊异其实更胜一筹。岳飞、秦桧,怎么混到一起的?!也许是听错罢,又或是姓名同音。不过是乘兴出游,就遇见了两名互为死敌的千古名人在一起促膝品茗,这未免太巧,也太出离现实了一点。
  不过,赵瑜回头看了看身后王贵的表情。
  看来……这岳鹏举倒是真货!
  短暂的惊讶一过,赵瑜旋又恢复平静。他为君多年,心机已是难测,城府更是深沉,只要愿意,一切情绪变化几乎都能收放自如,“平身!”
  两人依言站起。岳飞身材雄壮,相貌精悍,双目神飞如电,虽然气势尚不及赵瑜帐下一班将帅,但那也是阅历地位不到的原因。
  而一旁的瘦高文官,容貌平平无奇,也没有什么特别值得注意的地方,比起蔡京、蔡攸、童贯等人差了许多,如何会是比他们更胜一筹的汉奸权臣?权且丢一边罢!
  “你就是岳飞?”
  “微臣便是岳飞!”
  “听闻你在天津城外,单人匹马阵斩十八名女真骑兵,可有此事?”
  “此乃微臣所部协同之功,微臣仅是适逢其会。”
  不贪功,但也不谦虚过度,说起话来不卑不亢,赵瑜不再是因为历史原因。而是当真欣赏起岳飞的性格来,“前日听说卿家兄弟因水土不服而卧床,今日看起来倒是大好了。”
  岳飞却没想到东海王还能注意到一个没有参加献俘之仪的小卒,眼角瞥了下王贵,心中感激,却把功劳算在了他身上。
  “病的是舍弟,但微臣因照料舍弟而不得分身,故而报了病。”
  “原来如此!”
  赵瑜自然想大力提拔岳飞,但他也知道,恩赏太重对岳飞来说并非好事。回头对王贵道,“王贵,你与岳飞多年不见,孤不耽搁你们,你俩兄弟自己找地方聊天去!”
  王贵犹豫了一下,但立刻躬腰回道:“臣尚在值守中,依律不得稍离。”
  赵瑜不在意的挥挥手:“这里围着百多人,也不差你一个。去陪你兄弟逛逛江宁罢,孤也不是不通人情之人。”
  赵瑜都这么说了,若再坚持那岂不是以为东海大王是不通人情的主君?王贵哪敢再争,谢了恩,扯起岳飞。一起出去了。
  待两人出去,赵瑜又转向那名瘦高文官,“秦桧?”两个字咬得字正腔圆。
  “贱名有辱天听。”
  “是做过太学学正的秦桧?”眉头微挑,赵瑜再次确认。
  “臣本为太学学正,恰逢金虏入寇,因上书不可割地,被擢为兵部员外郎,司职职方。”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71/24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