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帝国征服史(精校)第2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4/248

  赵橹哈哈大笑,凑过去,也在她脸上亲了一下。怀中倚着两具香软的娇躯,东海王只觉得快活如天堂一般。酒深人醉,三人都没听到门外隐隐响起的喊杀声。
  堂上烛影一摇,大门被猛地踢开,一蓬风雨卷了进来。
  一人手提长刀跨进堂中,身后一群人一拥而入。
  赵橹眯起眼睛:“郑广?!”
  
  第三十四章
出战(上)
  
  大观四年正月初一日,庚子。
  衢山岛外海。
  马千祖独立船头,虽然今天是入冬以来难得一见的暖日,但从心底而起的寒意,仍让他忍不住瑟瑟而抖。
  浪港寨完了。
  去岁此时,马千祖他站在昌国城头,俯视城下敌军,心中一片喜乐。可是一年后的今日,纵然浑家成阿花刚给他生了一个的大胖小子,但他心头依然是万念俱灰。
  浪港寨完了。
  回想这一年,浪港寨占昌国、夺船场、败官军,打得两浙水军片板不敢下海,是何等的兴旺!直至大当家自立称王,寨中人人俱有封赏,连他也当了一个供奉官。活了二十多年,就算在梦里也没敢奢想过,竟有一日,他能成为一名开国之臣。那一日,他紧紧握着发下来的告身敕牒,哭一场,笑一场,在父母的牌位前喝得烂醉。只恨父母早亡,看不到儿子今日的得意。
  可这一切,就如水泡一样,转眼就没了。
  六日前,一艘战船歪歪斜斜的驶进港中。随船而来的是晴天霹雳般的噩耗:夏家反叛,郑家作乱,一夜之间,大当家和大郎都死了。
  马千祖的天塌了。那个豪爽英雄的大当家,那个勇猛无畏的赵大郎,竟然就这么去了。不是战死在沙场上,而是死在一群宵小之手!
  这怎么可能?!
  他不信,他不敢相信,他不愿相信,但赵二郎的反应却使他不得不相信。
  赵二郎封锁了船只,封锁了港口,封锁了大道。而小武头领,率着一百名出身于浪港老寨的士兵,直奔岛北的采石场。随后,一股浓烟就从采石场中滚滚而起,那浓黑的烟柱,就算在海上也看得一清二楚。第二天,就听到了传言,采石场中的四百健奴都被活活烧死在奴工草屋中。没人怀疑这是谣言,因为那一天,港口中始终飘散着一股焦臭和肉香。
  马千祖还记得,半月前,在港中做搬运苦力的奴工里,凡是有声望的、有口才的、会武的、桀骜不驯的,都被挑拣出来送去了采石场,而岛上所有工坊、农庄里的奴工也都如此被挑选。当时,没人清楚赵二郎的用意,但这场火之后,所有人都明白了。
  再回想,赵二郎之前也有过对郑家的指责,当日无人相信,但现在,谁又能说这不是赵瑜的先见之明?
  想起了赵瑜,马千祖又有了点信心。
  他跟着赵二郎占了昌国,他跟着赵二郎夺了船场,他看着衢山岛上的基业从无到有,他知道究竟是谁主持了这一切。赵瑜的准确预见、赵瑜的未雨绸缪,都给了他莫大的信心。
  是呀!虽然大当家没了,大郎也死了,但二郎还在,他有准备,他能应对!
  渐渐的,马千祖不再发抖,他站得笔直。他是赵瑜的耳目,当敌船到来时,他会第一个向岛上报信。二郎的命令,他会全心全意的执行。
  微风,煦阳。今天第一次,马千祖方察觉这天气是如此的惹人爱。
  观音山主寨。
  拐杖夺夺的点着地面,赵文紧紧跟在赵瑜身后。赵瑜突然而来的决定让他疑惑,他不得不再次确认,“二郎,真的不走了吗?”他问道。
  赵瑜回首而笑:“难道你喜欢短腿、大脸的婆娘?”
  赵文抿抿嘴,他不喜欢赵瑜的笑话,“朝令夕改,日来做的准备又为得什么?”船只、人员、物资好不容易方准备妥当,但赵瑜的命令一下,这些日子的辛苦却要白费。
  “当时可没想到章相公还能再落到我手上。”赵瑜冷笑,却是对着不在场的某人,“爹爹是反王,大哥是世子,而章渝是大宋进士兼反贼国相。剿灭浪港,官军的目标就是他们三人。其余的,如你我、如三叔,都是添头。现在爹爹和大哥的尸首都在官军手上,只要我再献上章渝的首级,凭这三枚首级,童招讨便可大摇大摆的回京复命。没有了朝廷大军,我还怕两浙路的杂兵吗?”
  赵文摇头不信,“不斩草除根,他如何能交差?”
  “朝廷的檄文你也看过,上面就只注了爹爹三人的名号,其他人都被‘等’掉了。首恶既除,童大珰已可向官家交代。剩下的余孽,留给明州知州即可,就算日后有事,也是明州的疏失,须怪不到他头上。难道你以为他会为了我等,留在这里再住上一年半载吗?他是中官,离开东京太久,他就不怕会被官家疏远!?《战国策》三人成虎那段,难道你忘了?”
  若是果真如此,却是再好不过。但赵文仍然认为这是赵瑜的一厢情愿,而且他的推断,不是没有破绽:“既然如此,章渝就算没有落到二郎你手中,又有何干?他不是留了替身吗?”
  “我审章相公时你也在场,你还记得他是怎么料理那替身的?”
  赵文皱眉回想,“杀了替身,交换衣物,然后放把火,趁乱逃走……最后在城外被三叔的亲卫捉到!……没有什么罢?”
  “你忘了一样,他毁了替身的容。他放那把火便是为了此事。那替身体形与他相似,但毕竟相貌不同。不毁了他的面目,如何瞒得了人。然此具被毁坏的尸首,纵然有饰物、体形为证,终归会有人怀疑。就是这点怀疑,童贯就不得不留下来犁庭扫穴,以确认章渝的死讯。”
  好像是有点道理。“所以只要把章渝献出去,童贯就会回京了?”
  “当然不会!”
  赵文一呆,‘听错了吗?’他疑惑地望向赵瑜。
  赵瑜瞥了他一眼,解释道:“必须要先打上一仗,得让童招讨明白,要想把我等剿灭,至少还要费上半年!须得如此,他才会安坐下来,接受我的赠礼。到时,如果他心情好的话,招安也不是不可能!”
  “招安?”赵文并不喜欢这个词,这意味着要把性命交到官府的手上。
  “我会以三叔的名义去谈的!”赵瑜一笑,脸上尽是奸狡。
  观音山主寨后宅。
  手持麂皮,在爱剑上轻轻拂拭。一遍,再一遍,就算剑身已晶亮如镜,陈绣娘仍没有停手的意思。每当心情烦躁时,她都会把这对子午剑拔出了,擦拭一遍,她的心情也会因此而平静下来。
  但今天……不,自从她丢了从父亲手中接过的老寨,她的心中就一直没有安定过片刻。为了把父亲传下的基业延续下去,她逼着自己去努力,去拼命,而这四年来,她的心血也没白费,寨里的生活也蒸蒸日上,没有人再因为她的性别而怀疑她的能力。
  但这一切,却在一夜之间化为乌有。在官军面前,在这些被浪港寨杀得丢盔弃甲的废物面前,她却无能为力,只能仓皇而逃。所以她投了浪港,希望能借助赵家的力量来光复她的象山寨。
  但是她又失败了。浪港寨看似不可一世的强大,却是建筑在沙滩上的。郑家区区百人的作乱,就轻而易举地斩下了赵橹、赵瑾的头颅,而官军突然登岛,更让一切陷入不可收拾的境地。
  虽然她又逃了出来,还带着章相公和至善国师,但衢山岛也不是安全的地方。很快,官军就会追踪而至,到那时,她又该如何是好?
  叹了一口气,她把长剑在眼前竖起,犀利的锋刃所透出的寒气,在肌肤上激起一颗颗战栗。可是,再锋利的长剑又怎能比得上千军万马的威严?在潮水般的敌军面前,她又能斩杀几人?
  长剑侧过,一个素衣飘逸的身影在剑身上映出。陈绣娘偏头看过去,那个还在热孝中的少女,端坐在桌案前,低头抄写着什么。
  金刚经。
  陈绣娘识字不多,但这几个字还是认得。只是她想不通,抄写这些经文又有何用,指望下辈子能投个好胎吗?
  她嫉妒着蔡婧。同是丧父,她为保住家中的基业夜不能寐,而那女孩却只需烧纸念经。她执掌寨中,有人诋毁她、有人畏惧她,却没有人关心她,而那女孩却能独享呵护,虽然赵家二郎每日只过来聊上几句,但他对聘妻的怜爱,就算是瞎子也能看得出来。就连给她的命令,也是保护蔡婧。
  保护吗?爹爹啊,你可知道,你女儿已经沦落到要给人看家护院了!
  这时,一阵急匆匆的脚步声由远而近,从门外传来。
  陈绣娘霍地站起,拔出长剑,“是谁?”虽然憎恨自己现在的任务,但既然答应下来,她就会坚持做到。陈家大娘,从不食言。
  “是小的!”声音很熟悉,是赵瑜的亲兵,隔着门,他喊道:“蔡小娘子!陈小娘子!二郎请你们速至聚义厅!”
  
  第三十五章
出战(下)
  
  蔡、陈二女随了亲兵,来到聚义厅的侧门前。两人抬眼观看,只见厅内头领云集,人人披甲持锐,正一个个的躬身上前,接过赵瑜发下的令箭。
  蔡婧犹豫了一下,停住了脚,聚义厅大堂乃寨中军议之所,闲杂人等向不得入。蔡婧只是女眷,无寨中职司,没有名分,此时不便入内。陈绣娘虽有个头领的身份,却也只是让亲兵入内回禀,自己并没跟进去,作为外人,她总有分顾忌。
  亲兵悄步走进厅中,赵瑜不待他说话,一挥手,便命他站在一旁。为了安抚众头领,耽搁了一点时间,这些人不离开,他也不便当众与蔡婧说话。
  “众位叔伯兄弟!”派发出最后一枚令箭,赵瑜总结陈词,“爹爹、大哥虽已亡于奸人之手,但寨中军力犹存。官军不顾脸面,收买郑、夏二奸,这正证明了他们没有正面击败我浪港水军的信心……”
  “……这几日,寨中大小战船陆续回来了有七十多,精兵千五,且战具皆备,比起一年前,尤胜一筹。官军此次来攻,若来的船少,我便歼灭之,若来的船多,就载上岛上人众去外避上数月——去琉球、高丽、日本的海路我半年前便已派人探清,针图、火长皆已齐全,现在趁西风去,春来东风起时便可回来——衢山地处外海,粮草转运不济,我就不信,官军能把几千大军驻扎在衢山岛上半年?半年后再回来,这两浙外海还是我们的天下!……”
  “……众位叔伯兄弟都是寨中老人,想想五年前,还在浪港山的时候,寨中是何等凄惨?再想想三年前,我们刚夺下衢山岛的时候,又是怎样的狼狈?当年后退无路,得破釜沉舟,但现在我军进退由心,来去自如,官军再强,又有何惧?!……”
  “……各部战位,前已派定,请依令而行。敌军将至,我不再多言,战火即起,诸位宜勉之!”
  众头领轰然应诺。怀揣令箭,各自去了。
  看着他们离开,赵瑜暗自叹气。若是有赵橹或是赵瑾在,刚才那番话就不必说了。虽然不服气,但他的父兄的确是那种能让部下心甘情愿一起出生入死的领导者。以寨中威望而论,赵瑜远不如赵橹、赵瑾。所以他刚才的那番话才那般软弱——开战前,哪有先向部下保证后路的——只不过为了安抚众人,防止他们立刻反乱,才不得不如此。
  那些头领,大半是收到噩耗后自昌国前线逃回来的。他们回岛后,便私下串联,赵瑜在岛上暗桩无数,又怎会不晓。只不过大敌当前,不想把他们逼反,才姑且容之。
  不过也仅仅姑且容之,若能如愿退去官军,这些人日后肯定要处理掉;若是不得不离开,他也只会带着选定的三百人走,其他人,就留给官军领赏罢!
  见厅中军议已经结束,陈绣娘不待通禀便走了进来,蔡婧在后亦步亦趋地跟着。
  径直走到赵瑜身前,男装的英武少女开门见山地问道:“二郎,可是官军到了?”
  赵瑜点点头:“正是!”他看看门外的光影,估摸了一下时间,“大约还有三个时辰!”
  他在衢山西面和南面的外海上派了七条斥候快船,监视着各条海路。最远的前出有五十里,直达岱山岛。只要它们发现敌船,便会燃起船头狼烟,然后由三艘渔船中转,把敌情传回岛上——这是模仿烽火台的做法——由于每艘船的烟号不同,所以很容易判断出敌军的来袭方向和距离,不过船只数量就只能欠奉了。
  “可是要出战?”
  “能战则战,不能战则走!”赵瑜略含深意的瞟了陈绣娘一眼,“前面我说的话,绣娘姐和婧妹你俩也该听到了,我没有在岛上殉死的打算,只要能活下去,卷土重来并非难事。”他向外踱了两步,又道:“所以你俩要跟我一起上船,到海上再见机行事。”
  蔡婧屈膝一福,应声道:“小妹知道了。”她牵起陈绣娘的手,跟着赵瑜便要离开。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4/24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