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帝国征服史(精校)第6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1/248

  阮福是南征北战四十余年的老军头,很清楚在暴风雨中交战只能一鼓作气,士兵的士气和体力都容不得来回往复的拉锯,不比平日,可以先派些普通的队伍,去找出敌人的弱点,去试探敌军的战力。所以他派出打前阵的六百士兵都是一时之选,泰半是他从升龙府带来的天子兵,其中打头的一都更是隶属于乾德亲卫的武胜军。
  以此精兵,再配上两侧随行冲阵的十六头披甲战象,就算面对的是大宋禁军,阮福也有信心一鼓而破。何况眼前的敌军阵势单薄,连前面的缓坡都没排满,虽然由于天光雨势看不太清,但粗粗数来,其数量绝不会超过千人。手握四千大军,阮福自认必胜。
  但他却没想到还没到敌军的弓弩射程,自家的队伍就这么慢下来了。就算他前些日子曾见识过的威力惊人的东海重弩,纵然能射出三百余步,但实际杀伤范围也不到一百五十步。他想不出有那种弓弩能在两百余步外,就让身披重甲的武胜军难以前进?
  ‘难道是床子弩?’他猜想着。他曾在邕州城下见识过大宋的八牛弩,杀伤范围的确能达到这么远。“应该没错!”阮福低声确认。只有那中射程远达千步、曾经一箭射杀了契丹主将的神兵利器,才有这般威力——当年契丹攻宋,正是在澶州城下,被宋军的床子弩射杀了统军萧挞凛,才被宋人逼得结下澶渊之盟,这个影响了天下百年大局的著名战例,就算是他这样的与辽宋无关的交趾将领,也一样耳熟能详——不过床子弩不是没有弱点,发射速度慢,难以转向是其最大的缺憾。在邕州城下的几十天里,他早已学会了如何应付。
  阮福一声令下,鼓号齐鸣,剩下的二十四头战象齐齐出动,分左右两路向外奔去。按他的命令,两支象队将绕过自家前军、绕过敌军阵列,从侧翼攻击‘床子弩’所在的缓坡。那里地势高起,俯视整个战场,敌军的主将和中军大旗必然也在那里。
  看着两队象军踏着沉重的步子,冲进雨幕,而前军也再度向前挺进,阮福自得而笑:“首尾难以相顾,看你们怎么应付!”
  轰!轰!
  紧接前面四炮,现在又是两炮齐射。赵大才听着呼啸声在头顶上越过,却失望的看见这次官道上的交趾军并没有停住脚步,只是又一次听到了一声,夹在风雨中的巨兽临死前的嘶鸣。“看起来朱二哥好像是把目标放在象队身上了!”他侧头对着陆贾半带疑问的说道。
  “那不是最好!?”陆贾咧嘴笑着,“没了象军,凭前面的那些个交趾兵,我只要手上有一个都,就能在里面杀个三进三出!”
  虽然官道两侧的象队没有跟上来,但交趾军还在前进。缓步突进的五六百人组成的阵列看起来还是有些威势,但所有东海官兵却全然没把他们放在眼里。他们在演习时见识过的对手,就算是水兵,论起前进时给人的压迫感,也比他们强上许多。
  交趾人前锋已接近到一百五十步,举在最前面的战旗已清晰可辨,而他们的身影也不再模糊一片,而是极其分明的区分出个体。
  东海军的营鼓再次敲响,隆隆的重音在坡上坡下回荡。各都的腰鼓也开始逐渐加快节奏,士兵的呼吸和心跳渐渐急促。
  “一起都有!准备!”都头们的大喝声几乎同时响起。如林的长枪齐刷刷的放下,枪尖直指前方。六排弩手也一齐举起神臂弓,对准了敌军。
  交趾军的步伐也开始加速,最前面的一列重甲步兵步速介乎于小跑和疾走之间,率先进入冲锋状态。
  一百二十步。如果正常天候,现在就已经完全进入神臂弓的杀伤范围内了。但现在有暴风雨,所以陆贾还在等待。
  远处的象军这时重新起步,像是要追上前军的步伐。但连续三声火炮轰鸣,又把象军逼停。但交趾前军没受任何影响,开始小跑了起来。
  一百步。
  “可以了!”陆贾说道。营鼓极速连击,在最高潮猛然一停。
  “一、二排发射!”都头们齐声下令,一百五十支弩箭飞蝗般直扑交趾前军,在敌军阵线啃出了数个缺口。
  五息后,第三、第四排弩兵也开始射击。接下来,则是第五、第六排。而东海弩兵重新上弦,再次发射,所需时间就只要十五次呼吸。
  三段射!
  连续不断的箭雨,让交趾前军难越雷池一步。但东海军也没注意到,在他们侧翼,有两支队伍正悄然接近。
  注1:从古到今,不论是中原王朝与东南亚属国的战争,还是中原内部之争,除了满鞑对南明李定国之战,几乎没有被象军击败地记录。刘宋对林邑、西魏对西梁、唐时对南诏,宋初对南唐,都是拥有象军的一方惨败,战象看似雄壮无敌,却完全不是中原弓弩的对手。
  
  第二十章
勇气(上)
  
  连绵的箭雨仿佛永无止境。各都都头通过手势和牙旗,指挥着腰鼓手们敲击的节拍,稳稳地控制着一列列神臂弓发射的节奏。他们已不是三年前,面对刚刚进入射程的郑家子弟兵时,会把所有的箭矢同时射出去的愣头青。经过三年来不间断的训练,所有的军官们都能做到视敌军来袭的步速,或缓或急的调整着弩箭发射的速率,以保证给敌军以连续不断的杀伤。
  顶着箭雨冲在最前的那一都武胜军,不断遭受着暴雨、箭矢双重风暴的洗礼。虽然人人都有着身为天子禁卫的骄傲,但心中的那股子傲气,却无法让他们在四百五十具神臂弓掀起的血色风暴中,多走上哪怕一步。只有护卫宫室的禁军才有资格披挂的那身象皮硬甲,完全抵挡不了五石蹶张重弩弹射出的三棱点钢木羽箭。在比蝮蛇的毒牙还要犀利的箭矢穿刺下,三分厚的象皮,宛如纸一般脆弱。
  七十步到一百步,东海箭阵前这短短的三十步,成了交趾军难以逾越的距离。在这一段路程上,整整倒下了半个都的武胜军。不需要言语,野战一营用五十余具插满箭矢的尸体,向交趾前军做出了明明白白的宣告——止步则生,越界则死!这是一条划分了生与死的分界线。
  眼见着武胜军的全身皮甲都无法抵挡箭矢的侵袭,数队身着藤甲的刀盾手便立刻被组织了起来。六十多人鼓足勇气。在队官们的率领下,呐喊着冲上了这条生死线。他们在尸体中前行。同时弓腰缩背,试图把身子隐藏在径圆两尺地虎头牌之后。不过,尽管半寸厚的榆木盾的确能抵挡住东海箭阵所射来的锋利弩矢,但圆圆的盾牌却难以遮挡下他们的全身。
  箭矢的攒射不会只集中在区区两尺地圆面。当看到一丛丛弩矢组成的荆棘扎根在交趾人地圆盾之上,都头们便把手中前举的牙旗降低了半尺。所有弩弓手随即调整了他们手中神臂弓的望山所瞄准的方向。
  接下来的一轮箭矢,飞向了刀盾兵的下半身。虽然大部分都受角度影响而落到了地上,但仍然有许多箭矢。扎穿了没被藤甲覆盖的腿脚。当刀盾手们一个接着一个地惨呼倒地,随之而来的箭矢风暴就立刻覆盖了他们因此而暴露出来的身躯。用血淋淋的事实,再次向所有人宣告了生死线的存在。
  眼见于此,交趾兵们都犹豫了,就算中军大旗舞得再猛烈,就算身后的鼓号响得再急促,前军中也没有哪个士兵甘愿再一次进行毫无意义的冲锋。
  “看来是胜了。”陆贾望着阵前,轻声确认。看着交趾人变得混乱的阵列。以陆贾历年来地战斗经验,就算统率此军的交趾将领现在派出督战队,也不可能再组织起一波像样的进攻。
  野战一营的参谋长疑惑地望着他的上司:“交趾人才损失一百人啊!?他们还有进攻的能力!”
  陆贾抿起地薄唇带起一丝冷笑:“但他们没有再次进攻的勇气……冲锋需要勇气!也只需要勇气!”
  冲锋只需要勇气!
  这是赵瑜送给他麾下四个野战营的格言,而三千东海步兵也是以这句话为守则进行训练。在持之以恒的训导下,一支东海军的十人小队,就敢于挺起长枪冲入土著村寨,用毫无怜悯的血腥和杀戮摧毁其军士气,瞬间压服数十倍土著士兵。这样的战例。在东海军扫荡台湾西岸平原土著村落的过程中,屡见不鲜。
  赵瑜不断向他的士兵们灌输这样的一个理念:利刃、强弩、重甲、巨炮,这些都只是作战用地工具,真正决定最终胜负地,还是胸中那一点胆气。所以东海军的野战兵们,在心中评判战斗是否已经取得胜利时。都是在看对手到底还有没有继续作战地士气。
  显而易见,对面的交趾兵已经在箭雨中失去了所有的勇气,虽然他们的伤亡不到一成,但因此而损失的战力,却不是用人数可以计算,低落的士气让他们的威胁性,直接降低了数个等级。在陆贾眼里,这就代表了胜利。
  赵大才却轻轻摇头,动作间蕴含着深深的不以为然——匹夫之勇,岂可与庙算相比。在东海参谋室。所有的参谋们都从赵瑜那里听到了另一种说法:‘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多算胜,少算不胜!’战前的准备是否充分,才是决定胜利与否的关键。
  没有平日里不断搜集整理的情报、舆图,没有为了应对各种突发状况而编订的作战计划,没有精良完善的军械生产,没有组织有序的后勤转运,没有开战前多次进行的沙盘推演,没有临战时下发的指导方略,要想获得胜利,在东海军的参谋官眼里,完全不可想象。
  其实,这两种说法都有道理,因为它们面对的对象有所区别。士兵们直面敌军,支撑他们战斗下去的是无所畏惧的战意。而参谋们负责的却是战前的策划,为将临的战事做好周全的准备,是他们必须完成的工作。任务不同,决定了指导方针的不同。不过这两种不同方针所代表的现实意义,却不是刚刚从参谋室调来的赵大才可以理解。
  不过交趾的殿前指挥阮福阮将军却对此深有体会。四十年前,当他在邕州城下,面对宋人在城头上射下的如麻箭雨,依然能踩着堆在城墙下的土坡,挥刀向城上冲锋,靠得就是心中的那点勇气。二十年前,当他跟随在李常杰大帅之后,冲入占城人的军阵。俘虏占城前代国主制炬时,靠着地也是心中的那点勇气。
  但现在他寄予厚望的前军却被敌军的箭阵阻挡在百步之外,伤亡惨重;而随前军突击的象队也在敌军‘床子弩’的攻击下,难以寸进。完全攻不到敌阵面前,这对全军士气的打击,不言而喻。正常情况下,这时候就该考虑如何稳妥地撤退了。
  不过阮福现在心里却依然有底。他派出去进行包抄的两队象军,最多再有一刻就会出现在敌军军阵地侧后。只要他们出现。甚至不需攻上敌军中军所在的缓坡,就足以让敌军彻底崩溃。能在前后夹击下还能保持战意的军队,不论是敌是己,在阮福四十余年的军旅生涯中,从未一见。
  只要前军军阵不在抄敌后路的象军出现之前溃退,这一仗,阮福仍然有必胜的信心。
  “来人!”阮福高声叫道。
  他向旁一招手。两名年轻的部将便上前躬身候命,“请殿帅吩咐!”
  “你俩从后阵抽调两百精兵上前支援前军,不必再进攻,只需维持现在地战线,防着敌军反击!可听明白未?”阮福从怀里掏出两面令旗,嘱咐道。
  “末将遵命!”两人双手过头,小心翼翼的接过令旗,转身领命而去。
  看着两都军卒直奔前阵而去。阮福便安安心心的等着,等着他派出的奇兵在敌军惊慌失措的目光中出现。
  也许是都已化作了落下来的雨,天空中浓黑的阴云在一阵雨骤风狂之后,便稀薄了许多。此时,雨势缓和了,天地间也渐渐亮了起来。两里外的敌军后阵。一里外交趾地中军大纛,两百步外的十余头战象,以及百步外的交趾前军,便一齐进入了朱正刚看向前方的视野中。
  举起右手,再度挥下。六门火炮依次轰鸣,呼啸的铁球直奔象队而去,虽然都没能击中目标,但炮弹落下地面时,在泥水中激起了一阵浊浪,铺头盖脸地向战象们压去。却也再次顺利的逼停了它们前行地步伐。
  朱正刚所指挥的炮队在一刻钟里已发射了四轮——暴风雨使他们重新装填的速度下降了两倍还多——但二十余发炮弹也顺利击毙击伤了四头战象。使得交趾人的象队就只剩下十二头还能活动!
  ‘十二头?’朱正刚心头闪过一阵疑惑,感觉到有些不对劲。他视线掠过交趾军蜿蜒在官道上的队列。双眼越瞪越大,猛然大叫:“怎么只有十二头!?”哨探回报的可是四十头啊!眼前的战象,死的活的一起算上也只有十六匹,剩下的二十四匹呢?!
  “副指!”他身边地亲卫一声惊叫。朱正刚随着亲卫视线向后看去。在东海军后方地左右两侧,不知何时,出现了两队战象的身影。这两队战象都在发足狂奔,离此已不到两百步。
  ‘不好!’朱正刚头脑一懵,但旋即惊醒。在乱作一团地炮组中,高声下令:“各炮组立刻后转!”他再看越奔越近的交趾象军,又用尽全身力气大吼:“快!换霰弹!”
  后方的炮兵阵地陷入混乱,所有的东海士兵都有所察觉,前方交趾兵兴奋的吼叫,更是提醒了他们。不过没有人敢回头一顾,只知听从都头们的号令,继续一波波的发射箭雨,阻止开始蜂拥向前的敌军!
  但陆贾和赵大才却必须回头,野战一营的都指挥使紧咬牙关,参谋长脸色惨白。
  “指使,怎么办?”赵大才慌乱地问道。
  陆贾的回答是拔出军刀。“第二都、第三都对付左后象队!第四、第五都对付右侧象队!赵兄弟带着第六都护卫炮队!”
  “那指使你……还有第一都呢?”
  陆贾招过中军大旗,命营鼓再次敲响,随即大踏步的向下走去:“第一都当然是要跟着我冲锋!”
  赵大才像看疯子一样看着上司:“你只有一百人啊!对面有四千!”
  陆贾回头深深看了赵大才一眼,脸色平静如水:“冲锋只需要勇气!”
  
  第二十一章
勇气(中)
  
  ‘赢了!’
  远远见着作为侧击奇兵而派出去两队象军终于上场,如同长河巨堤一般,拦阻在交趾军势的敌军箭阵因此而垮塌,阮福欣喜欲狂。不过他有着身为主帅的矜持,并没有让心中的兴奋在脸上流露出来。但他的随侍在侧的亲卫和属将却没有那么多的顾忌。
  “殿帅!我们赢了!”中军旗下,一群人同时惊喜的大叫。
  “高兴得太早了!”阮福厉声训斥——他是故意这么做——“‘赢’这个字,等砍到了敌军大旗,活捉了敌军主将,再说不迟!”
  虽然这么说着,但他并不认为对面的敌军还有翻盘的机会,他们已经完了。虽然看起来,对方领兵的主将还有着拼死一搏的打算,把将旗移到了阵前,但箭阵已破,只凭百来人组成的单薄战列,绝不可能再阻挡他麾下四千大军前进的脚步。
  ‘老天帮忙啊!’阮福仰头向上看了一眼。虽然兵法有云:‘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不过今天的情形,却正好颠倒了过来。
  敌军拥有地利,他们布阵的缓坡,是清化城通往北港的三十里官道上,不多的几处宽敞地面;而阮福他带的四千兵,受困于道路两侧的恶劣地形,就只能挤在四丈宽的路面上,前后拉出了两里长,犹如在峡谷谷口被敌军阻截,兵多的优势完全发挥不出,两军相交地战线上。反而是人少的一方集中了更多的兵力。
  对面也有人和,单看那一阵比起天上的风雨,更猛烈十倍的箭矢风暴,就能知其端的。敌军虽然不到千人,但绝对是一等一的强军,论训练、论装备,阮福自忖。在他带得四千人中,也就冲在最前地一百武胜军。还有现在在他身边,作为亲卫的一都捧日军,这区区两百人才比得上。那轮番激射时整齐划一地动作,他麾下分别来自殿前、京中、地方的四千人,就绝对学不来、做不到。阮福都忍不住在想,除了属于升龙府的八百兵,其他来自地方的三千多人。怕是连他姓甚名谁、官职为何都不知道。
  不过,虽然地利、人和皆无,但偏偏老天站在他这边。这是一片举目望去不见山林的旷野,不论是半人多高的灌木林还是收获后的水稻田,都不可能遮掩住一丈五六尺高地战象,偷袭也无从谈起。如果敌军事先有了准备,二十四头战象也不过给敌军稍稍添乱罢了——对面的军队可是有着能把象军拦截在两百步外的利器——但一阵适时的暴风雨,却挡住了敌阵的视野。他派出的两队象军奇兵,在风雨的掩护下,顺利的潜至敌阵后方,一下击碎了敌军地优势。
  ‘有上天助阵,这仗看来是赢定了!’阮福忍不住在想。一刻钟之内,敌军主力绝不可能消灭象队。反身支援前阵。而这段时间,已足够八百前军冲过去了。
  他抬手一指前方,“传令前军,全力突击,决不能让敌军回过气来!当先破阵者,二等功、一等赏、官阶五资二转!夺敌大旗者,一等功、一等赏、官阶七资三转!能斩下敌军主将首级的,为此战头功,本帅将奏明天子,送其陛见受封!封妻荫子。就在今日!”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1/24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