宰执天下(校对)第169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693/1757

  田腴呵呵两声笑,“天高地厚不问,懵懂愚氓可知。季申兄,你说这是出自哪位大才子的手笔啊?”
  李副主编立刻侧目而视,他身边开封日报社的总编辑脸色就是一变,“这是秦封的报道……”
  开封日报社有一位记者,文风犀利,写出来的报道直刺人心,虽没有多少花巧,却他偏偏能得读者喜欢,在京师报业颇有几分名气。
  且此人最是爱写一些犯忌的报道,多次直指都堂,甚至韩冈和章惇都有被隐晦的讥刺。开封日报社受到“不明来源”的警告之后,立刻对这位记者加大了约束,对都堂的指责少了,但有几家胆子大的小报上,却多了同样风格的报道。
  田腴嘿然冷笑:“化名在其他报纸上写报道,真以为世人都是瞎子吗?”
  他冷眼看了一圈,“议员我本来也不想做,但玉昆相公特地写信与我,我才来做的。韩相公把这件事看得有多重,我最清楚不过。”
  几人的脸微微泛白,眼中脸上却有几分不服气的神情闪过。
  “德顺军的陈良才当真不是奉了相公钧令?”一位主编问道。
  田腴回以冷笑。
  如果只是普通的议案,韩冈从来不会直接指示内容,最多提点一二。
  一开始韩冈对大议会就选择放手。把大议会跟他本人勾连得太紧密,就等于给自己身上套了一个靶子。议会里面出了什么事,都可以牵扯到他本人。
  天下悠悠众口,即使是设了大议会,依然是堵不上,议员之中,有批评韩冈御下无方,有批评韩冈揽权,也有批评韩冈罔顾君恩,这些杂音根本避免不了,真是有许多议员就想着骂几句宰辅,为自己搏一搏名声,但要维护天下安稳,维系太平盛世,就少不了议会的存在。
  但也仅此而已,韩冈不会牵涉太多。田腴很明白韩冈对大议会的态度,大议会应该是帮忙解决麻烦的,而不是给他添麻烦的。
  可是在外人眼中却不是如此。
  眼前的这几位主编也正怀疑陈良才不过是韩冈的传声筒。也正是因为这个怀疑,让他们很不服气。
  眼下的局面能怪得了他们吗,明明是韩冈的问题。
  眼下大宋朝堂内通行的选举制度,本于何时何事且不论,最早还是韩冈创立。从一开始的廷推宰辅,到如今的各州各县选举议员,用了十几年的时间来推动。每个人一开始都认为韩冈对这大议会看到十分重要,因而当有人用大议会挑衅韩冈的时候,许多人都在等韩冈的反击。从来没有人在韩冈重视的问题上挑衅他之后,能够安然无恙,甚至几乎没有人能多安稳两天,韩冈的反扑总是来得迅疾又暴烈,如同狂风骤雨冰雹瀑布一般劈头盖脸地砸回去。
  可他们什么都没有等到,韩冈仿佛沉入了水底的木箱,他的反应,他的心情,他的态度,全都掩盖在了黑暗里。多日下来,越来越多的人觉得韩冈根本就没把大议会放在心上,他已经放弃了对议会的干涉,心思已经放在了卸任出外之后的安排上了。
  虽然京师的几大报社被约束不要报道议会的负面新闻,知道韩冈并不是全然抛弃了大议会,但他们也没有收到为大议会正名辩驳的指示,若是几大报社同时为大议会鼓吹,要挡下那些脏水,甚至掩盖过去,并不是太过困难的一件事。
  多少年来,各家报社已经做过太多类似的事情。
  要帮议政压下自己儿子当街奔马惊倒行人的传言,那就上一篇郡王杀妾案,用一篇新的热点报道,引走民众对之前的注意力,不用说谎,却有足够的成效。
  若是遇上大相国寺警察掀翻小贩的摊位,那就上摊贩过多堵塞交通,人流稠密导致窃案频出,正话反说,反话正说,换一个角度去报道,负面新闻也会变成正面。
  可韩冈方面完全没有指示,并不只是韩冈,他那一系的宰辅议政,还有章惇那边,以及都堂中的其他派系,都没有有关遮掩大议会负面报道的指示。
  这让几位资深的报人如何服气。他们并不是不想做事,但没有直接的指示,自把自为造成的后果,谁都免不了要考虑一下。
  “我知道你们不服气。”田腴眼神没有漏掉几位报社主编脸上一闪而逝的表情,也毫不客气地说了出来,“但什么事都要相公亲口告诉你们怎么做,要你们这些主编何用?直接召集门客写出来登报不行吗?相公不想约束你们,相公一向都很欣赏报社能够仗义执言,布衣御史的名号,不是相公先喊出来的吗?不是相公一力主张,这京师里面哪有你们说话的地方。”
  田腴抬起手,伸出食指,一二三四五的一个个主编指过去,“议会之制,是好是坏,你们难道不清楚?天下士人多了一个畅所直言之地,更有了参政议政之权,县议会州议会能辅佐贤守安治,也能阻拦贪官污吏祸乱一乡,大议会甚至可以约束天子、宰辅,这哪点不好?偏偏要揪住少少几人的错失不放,硬要把大议会栽上一个无用无能可笑之辈充斥其间的印象,日后局势变了好撤是不是?”
  五人人人噤口,一个个都不敢吱声,见田腴正在气头上,谁敢出声反驳?说到底,他们对自己的重要性并没有太大的信心,也弄不清两位宰相的心思,是不是想要顺水推舟,多设置一个衙门控制报社,以策安全。
  “该说不说就是错。不立场鲜明地站出来,在旁想看风色,这就是罪过。平日里得意地到处显摆,到事头上就脖子一缩做乌龟,”田腴声色越发尖锐,报社主编们的表情也越发的难看,“要是你们一以贯之,对所有人都用同样的标准来约束那倒也罢了。我不是不通情理的人。米元章虽说是古怪脾气……”
  田腴自嘲地笑了一下,米芾的脾气不止是古怪了。带着古风的高冠,坐在慢吞吞的牛车里招摇过市,因为冠冕太高,不得不把牛车顶棚去掉,路人看时,倒像是被抓回来的罪犯关在囚车被游街,这只是他很普通的日常了。常自诩楷书天下第二,草书天下第一,有好事人问他,宰相笔墨如何——韩冈的楷书因为其宰相身份如今还是被一些人追捧——米芾回了一句何不去问我邻家小儿笔墨如何?
  “但只要他心思纯正,却也是好相识。”田腴如此说着,他与米芾的确关系不错。虽然没有那份狂气,但米芾天性直率坦荡,喜爱小儿天真烂漫,对成年人复杂心思多有不喜的田腴,跟米芾一见如故。同在京中时,经常一起说话喝酒。
  五位报人相互打了眼色,田腴的态度如此,自然不能再抗着头。各自心中的想法掩盖得严严实实,脸上倒是不约而同地现出谦卑认错的表情。
  “先生说的是,今日局面,的确有我等处置失措和放任的结果。”李副主编一副坦诚诚恳的口吻,另外四人与他一起,诚恳向田腴表达自己的态度,“这一事,我们不敢推脱。今日回去,便动员全社上下,洗心革面,端正态度。”
  田腴也不说好,也不说话,看着五人一个个指天誓日,要重新做人。
  “不过……诫伯先生,我等还是有一点冤屈要说一声。”另一位主编顺畅地接上去,“我等布衣,能为御史之事,实赖报纸之力。所谓报道,非止我报人之声,实乃万民之声。黎庶与都堂有九重之隔,欲下情达于天听,非报纸无以为之,欲上意能传于民间,非报纸无以为之。百姓求安稳,求公道,宰执求通达,求清明,上下有所求,故而有报纸。报纸,乃是宰相耳目,百姓喉舌,若报社为朝廷左右,那就又是一衙门,官吏居其间,欺上瞒下,谁再为百姓鼓与呼?中枢又从何处了解民生疾苦?而且诫伯先生……”他的眼中有光芒闪动,“今日报纸要被审查,那么明日,《自然》是不是也要被审查?”
  相比起报纸在韩冈那边隔了一层的关系,几位报人更清楚《自然》在韩冈那边得到的亲儿子的待遇。能够让平章和宰相做主编的期刊,这天下也只有《自然》一本,而报纸,能够得到宰相的些许荫庇就很了不得了。
  即便韩冈可以坐视天下报业头上多一道新闻审查的头箍,但韩冈绝不会同意,《自然》的脖子上也被套上绳索。
  几位主编的说辞,不出田腴的意料之外,“尔等所言甚是,报社最大的益处就是为民声张,采风也罢,行人也罢,都是官子口。易为人左右。报社立足民间,不涉朝堂。不过……这一切的前提,还是得你们能够秉公直言,而不是像之前推墙倒户一般,抓住皮毛小事大做文章。”田腴瞅着几人,冷笑,“照我说,大议会的议员,更是规规矩矩从千万人中选举出来的,为民喉舌四个字,议员们更加贴切,你们说对不对?”
  终究还是利益之争。谁才是百姓代言之人?议员还是报纸。
  田腴这几天觉得自己看得越发清楚,报纸正是想要打压下议会的声势,维持报社在民间舆论上的权威。虽然面前的几人,还有那些小报,并不一定有如此明确的认知,但他们的潜意识中——这个词是出自某本小说,田腴觉得还是很形象和贴切——却已经按照对敌人的态度去做事了。
  几位大权在握的报人,在田腴挑明之后,他们一时失语。报社要为民声张,议会是万民代表,谁更代表百姓的呼声,谁的话更能让朝廷信服。
  所以这些人的见识就仅止于此了。明明可以相互配合发出更大的声音,明明可以相辅相成去制约朝堂,掌握更大的权力,偏偏认为议会是来抢食的敌人而狺狺做声。
  “相公还是不想看到万马齐喑的局面,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否则也不会在报纸之外,设立议会了。天处高而听卑,正是想要天下人能参政议政,能够让万民的声音能传达于上,才先后有了报纸和议会。本应相呼应和,共……共为朝廷耳目,”田腴磕绊了一下,他更想说共制朝廷,但他现在不可能明着说出口,“孰料现状竟与相公的想法截然相背,此事诚可叹矣。”
  田腴的口气稍稍软化了一点,其余五人顿时精神一振。他们听了田腴半日的训斥,正是想要听到他说出现在的话语。
  田腴愿意跟他们长谈,这姿态就表明了他和他身后韩冈没有太强烈的给报社勒绳上锁的打算。挨一阵骂就能免了日后的后患,在个人虽说是憋屈,但只是一时,总比日后日日憋屈要强上亿万倍。
  “诫伯先生放心,我等报社,日后定然会好好配合议会,为民声张。”
  “诫伯先生之意,我等已明,对这几日的事,定然会日日反省,戒之慎之。”
  田腴言外之意,不难明了,几位主编自然知道该如何表态。更有开封日报社的主编,“为大议会解说的文章,早已经在印刷了,眼下多半在分报点中,待会儿就呈递给先生。”
  当他们的反应一如所料落在田腴眼中,田腴心中只有冷笑。恐怕不能如他们所愿了。
  韩冈不在京师的时候,如何能控制住京师舆论不为他人左右?可以设立一个衙门——这也是几家报社所畏惧的——但也有其他解决的办法。但终究,报业的鼻子上肯定要穿上一根绳子,免得其乱冲乱撞,更要防备其反噬。
  门厅正门处喧哗声传来。田腴分神张望了一下,随即起身,几位主编一看,也立刻跟着站起。
  曲珍的孙女婿,德顺军的陈良才陈议员,先一步到了。
  “法案声势已张,撤回徒惹人笑。”见几位主编就要说话,田腴抬手拦住,“议员还是要脸面的。但结果,你们稍可安心。”
  说罢,田腴就掀帘而出,走到被人众围起的陈良才面前。
  “陈议员。”田腴道。
  一见田腴,陈良才身子一震,忙排开众人。众人的喧哗也一起安静下来,在旁看着。
  众目睽睽之下,这一位犯下大错,但一夜之间又闹出偌大声势的年轻议员,恭恭敬敬地一揖到地:“良才见过先生。”
第二百五十二章
新议(十八)
  “诫伯先生。”陈良才在见到田腴的第一时间,就躬身行礼。
  他想到了要用授予给大议会的权力来遏制京师报业,但在一夜之间,将新闻审查法案的名目传到京中各处,掀起好大一番声势,却并不是他自己的力量。
  从妻子祖父那里得到的转述,来自宰相的训示就像窗户纸,让陈良才一下就明白了该如何解脱自己和议会面临的困境。但想要走出困境,他一人之力却绝难完成。议会之中,能够帮助他的人,愿意帮助他的人,以及已经在帮助他的人,就只有他眼前的这位安丘先生田腴田诫伯。
  “跟我来。”田腴没多话,他看看周围,只说:“一起去计议一下。”
  田腴转身前行,几十人跟在田腴的身后。全都是来自西北的议员,也全都是韩冈一党。
  如果议会中所有的韩党成员到齐,跟在田腴身后,浩浩荡荡的队伍,就如同重臣出巡。而议员们的资历和身份,让他们在田腴身后,自然而然的就有了相应的排位。
  陈良才原本是排在近末尾处的。来自妻族的助力,让他仿佛是被招赘的赘婿一般,并不如何受到尊重,在韩党议员中,也是属于那种说话没有人听,只有一张选票的那种,如同空气一般透明。
  但此刻,陈良才紧紧跟随在田腴身后,只有一步之遥。
  田腴步履从容,在数百人的注视下,穿过只有议员才能进入的内门,走入议会大楼内部的世界。一人接一人加入到田腴的队列里,议员组成的队伍越来越长,陈良才微低着头,一副小心谦卑的模样,步子却一点也不慢。
  这就是陈良才一意以求的地位。
  这是第一步,陈良才想。他眼皮低垂,田腴的薄底官靴一起一落,黒布鞋面,碎布头黏合缝起的鞋底,轻软舒适,是街面上最受欢迎的鞋型。
  从鞋厂接收碎步和针线等材料,在家里制作鞋底,更是许多地方女子贴补家用的营生,做得多的都能养家糊口,做得少的也能赚些脂粉钱。
  陈良才的脚上也穿着同样的靴子,大小都不差许多。但他站立的位置,陈良才最清楚,与田腴穿着同样靴子的双脚,还有很远的一段距离。
  安丘先生田腴田诫伯,即使是去往最为偏远的州郡,或者干脆是北方的契丹,都是响当当的名号,即使一时不知,拿出《三字经》,就没有人不知晓了。而陈良才,如果不加上曲侯孙婿,可就泯然众人。
  韩党议员一百七十八,而陈良才就在一百七十名之后。
  陈良才如果只是想做一个循吏,就不会参选议员,更不会去听人劝说设法去解决议会面临的大问题。老老实实攀着妻家的权势做官,也是一个让人羡慕的人生。或者在韩系的议员团中,过上一二十年,有了足够的资历,同样能成为韩系党羽的中坚。
  可陈良才不愿意那么慢腾腾地一步步往上爬。他想要做下一番大事业,而不是处在妻家的羽翼之下,被人介绍为曲珍的孙女婿。曲家是自己起步的助力,而自己却不应只是曲家对外的一张嘴。
  这是陈良才的想法,为了这想法,他不怕去冒一些风险。想比人多走快一点,就不能怕事,抓住每一个机会,没有机会就创造机会,韩冈起家的故事在关西早就是一个传奇,整日间充斥在耳边。庸人只会惊叹于韩冈经历的传奇,而陈良才这般野心之辈,想到的就只是如何仿效这件事了。
  “就在这里吧。”田腴在一间四开的大门前停步,门上挂着河北厅的匾额。
  随着他的脚步,后面的议员们也同时,嚓嚓作响的脚步声一下断了。
  陈良才偏头飞快地瞟了一眼,在他身后,已经是一百多人的队列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693/175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