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色黎明(校对)第26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61/628

  “就这两天,咱们敢死队就先出发。”徐锡麟答得干脆。
  事情的发展如同徐锡麟所说,光复会各部队很快就出发了。率先出动的自然是敢死队,他们承担着前锋的责任。紧跟着的则是光复会旗下的光复军。
  在光复会敢死队出发的同时,陶成章已经通知各路豪杰,从当日起,光复会不再向各路豪杰提供粮食,若是不肯去打南京的,就可以各自散了,陶成章绝不逼迫。但是各路豪杰若是认为杭州空虚就开始胡作非为的,光复会留守杭州的部队绝对不会再讲什么情面。
  那些本来就准备去打南京的自然不用说,跟着大队就开始北上。至于处于观望之中的那些队伍,见秋瑾每日里带着光复军巡视,也不敢有什么异动。他们本来聚集到光复会这里,抱着的是领枪、领钱、领粮的打算。陶成章政策到位,很好的断了他们的想法。光复会断绝了粮食供应,靠自己买粮食留在杭州已经没有意义,大部分队伍选择了跟着大队一起北上,也有少部分选择了直接回故乡。
  在敢死队出动四天后,秋瑾前去汇报,“陶公,杭州城里头除了咱们自己的部队,已经没多少其他革命同志了。”
  陶成章只是嗯了一声,却没有回答。
  “陶公,不若这次也带我一起去打南京吧。”秋瑾还是想回到前线。
  “璇卿,我今明两天就带兵北上,你若是跟我一起去了,杭州交给谁?”陶成章坚决不同意。杭州是光复会的根本,若是让别人受杭州,陶成章是绝对不放心的。
  不等秋瑾再说什么,陶成章命令道:“璇卿,你现在把那些剩下来还想混吃混喝的都给撵走。对他们是完全不用客气了。”
  见秋瑾领命而去,陶成章才觉得松了口气。现在陶成章不想和任何人再讨论出兵的事宜,即便是明知这次出兵问题很大,不周详的地方态度,陶成章依旧不愿意讨论。出兵前,大家习惯考虑的是自己手里有多大实力,光复会上下也是如此。谈道上万的部队,轻易横扫浙江的功业,同志们都感觉打南京问题不大。
  可是随着部队一支支的出发,曾经饱含着人力的杭州城变得越来越空,陶成章居然心里头有了恐慌了。对敌人的考虑越来越多的进入了他的思路当中,南京的守军数量,以及敌人表现出来的那种大肆杀戮革命的顽固举动,都证明这场战斗绝非那么轻松就能解决的。考虑自己的优势越多,自然是越有信心。考虑敌人的真正实力越多,就越来越失去信心。这种事情陶成章很清楚,可是陶成章以前不知道的是,自己不管多么想给自己鼓气,或者让自己冷静下来,实际上自己根本做不到的。
  凭空想象的时候,想成功的愿望就自然而然的占据了绝大部分思路。真的要面对敌人的时候,恐慌的情绪又自然而然的占据了大部分思维。这根本不以陶成章自己的意念为主导,它就是这么实实在在的发生了。为了给自己鼓劲,陶成章不得不用陈克第一次攻打安庆时候的情况来给自己信心。那时候光复会觉得人民党攻打安庆完全不靠谱,但是事实证明,人民党不照样一举破了安庆么?那时候人民党不过三千多人,现在光复会一万余人,凭什么陈克能做到,自己就做不到?
  想到这里,陶成章问道:“陈伯平他们还没有消息么?”
  陈伯平去联络人民党提供医疗队的事情,已经走了好几天。按照上次的经验,此时也差不多该收到人民党联络人员的消息了。医疗队的意义对于光复会上下已经非常清楚,若是没有医疗队的救治,大家心里头觉得很是没底。陶成章留在杭州,一方面是因为他得坐镇,不然的话,那些混吃混喝的人未必肯走。另一方面,他也想亲自确定医疗队的动向,不然他心里头的恐慌怎么都驱除不了。
  “陶公,还是没有消息。”
  陶成章本想说再等等,却觉得自己这么做未免太胆怯,他咬了咬牙,起身说道:“不管了,咱们准备出发。今天就走。”
第十一章
光复会出击(五)
  距离1864年曾国藩攻克南京四十四年之后,南京城的城门口挂了不少人头。当然,以数量来说,1908年的这些人头远比不上曾国藩那时候。当年湘军杀进太平天国的首都后,纵兵屠杀,纵火焚烧,被改名为“天京”的南京城内积尸如山,血流成河,死亡人数以几十万计。现在好歹南京城还是在满清手里,所以杀人远没有达到当年的程度。几百颗人头仅仅是作为威慑而存在,即便如此,也的确把南京城内外的百姓给吓坏了。
  因为悬首示众的时间比较久,人头的皮肤已经变成了黑褐色。偏偏试图用这些人头示众的人又想长时间保持人头不腐烂,就用石灰多次腌渍过。黑褐色的皮肤上层层沾染着的白灰,与那惨白的眼球,以及歪斜口腔内的黑色舌头搭配起来,反倒让这些死者的脑袋看着有些凄惨和扭曲的生气。
  杀这些“乱党”是两江总督瑞方的命令,亲自执行者乃是江南提督张勋。江南提督本是江苏的官职,权限限于下江各府县本标、协、营外,江南提督还节制狼山(含扬州营、泰州营)及苏松(驻崇明,辖本标三营及川沙、吴淞各营)两镇总兵。到了组建新军后,名义上新军第九镇归属张勋统制,实际上第九镇基本上并不是张勋的直接统辖。陆军部一直视新军为自己的禁脔,哪里肯让江南提督直接掌管。于是在江南提督与新军第九镇之间,陆军部不伦不类的又插了进去。这也是满清的一个传统,为了能够最大程度的玩弄权术,满清官职混乱,兼差横行。
  直到人民党崛起之后,满清对新军开始不放心,张勋才得到了命令,“监视江南新军”。张勋才算是暂时得到了新军第九镇的全部统辖权。此时张勋还是不是复辟满清的辨帅,不过张勋对满清的忠诚还是一模一样。
  1908年2月19日,一大早,张勋就召集自提督衙门议事。等部下到齐,张勋问道:“徐绍桢最近有何动静?”
  徐绍桢是新军第九镇统制,上上下下都知道,此人就算不是个革命党,至少也是坚决反清的。两江总督瑞方对徐绍桢极为忌惮。忌惮归忌惮,没有确凿的证据,瑞方也好,张勋也好,都不能真的把一位新军统制给轻易拿下。
  “提督大人,南洋新军中本来就乱党甚多。徐绍桢到底怎么想已经无关紧要。”防军统领王有宏答道。王有宏是防军统领,也是张勋的铁杆。他统辖的江防军现在驻扎在南京城各处关隘,承担起监督新军第九镇的主要任务。
  “南洋新军!”张勋几乎是咬着牙说道。新军第九镇的渊源与北洋军毫无关系。绪三十一年(1905)七月,署两江总督周馥奏拟在江宁先练新军一镇,建议拟名为“暂编南洋陆军第九镇,步队名为暂编第十七、十八等协,第三十三、三十四、三十五、三十六等标,马炮工程辎重各队补足后名为暂编马队炮队第九标,工程队辎重队第九营”。练兵处核议照准,并予“暂编陆军第九镇”番号。十月,周馥保荐苏松镇总兵徐绍桢为第九镇统制。
  满清在洋务运动兴起之后,就分为北洋与南洋之分,两方不仅仅是以地域为界,还代表了两股不同的势力。北洋是淮军以及直隶的派系,而南洋则是两广与湘军的合流。北京的朝廷对南洋新军从来是不信赖的,屡次进行过打击削弱。凡是冠以南洋新军的,从心理上自然与北方有着极大的隔阂。庚子事变中,南方诸省提出了“东南自保”,这就是一种表态。
  江南提督张勋是绝对忠于满清的,在这方面他与南洋新军一系之间有着极大的分歧。不仅是张勋,张勋的嫡系江防军同样如此。江防军的忠诚心源自对饭碗的担心。不久前在防守杭州的时候,浙江各地的绿营、防军能坚守杭州。因为他们知道,甚至不用满清倒了,只要杭州巡抚完蛋了,他们的饭碗也就完蛋了。防军们负责各地关卡,各种商路,上头吃肉,下头怎么都能喝汤。一旦饭碗没了,想再找这等营生绝对不现实。
  “江南新军吃着朝廷的粮饷,却做着反朝廷的事。提督大人,对这种吃里爬外的东西,我们绝对不用客气。”王有宏沸腾的忠诚心绝非虚情假意。
  “光复会的乱党在浙江作乱还没做够,现在又来打南京。诸位对此有何应对之法?”张勋现在最关心的是此事。
  “大人,现在我们诛杀的乱党,大部分都是外地人。”王有宏答道。
  这个暗示的内容可是相当的毒辣,张勋一听立刻恍然大悟。正如王有宏所说,新军第九镇里头的革命党大都是外地人。本地新军扛枪吃粮后生计大为改善,哪里有那么多反清的心思。即便是对现状不满,生计改善之后,大多数也是抱持着自扫门前雪的想法。而那些外来的革命党人则拼命煽动反清思想,把所有的问题与矛盾都给推倒朝廷头上来,这才煽动的新军心浮气躁。即便如此,由于张勋听了王有宏的建议,在几次关键时刻都用“宣布即将发饷”的方式来平息新军士兵的浮躁心态。履险如夷的渡过几次极有可能爆发的新军叛乱。
  这样的策略不仅平息了新军造反的危险,更让革命党人暴露出来。张勋有计划的连吓带杀,革命党人要么逃走,要么就被张勋砍下脑袋挂在南京城门,成了威慑其他革命党人的材料。张勋明显能够感觉到,凡是清洗掉了外地人的新军第九镇部队,明显听命的多。
  “王统领有何想法?”张勋问。
  “提督大人,上次调新军对付安徽乱党的时候,虽然诸军都很胆怯,却没有勾搭的意思。卑职看来,新军对革命党并也是挑人的。江苏人看不起安徽人,即便安徽乱党如此势大,新军里头的乱党却没有联手的打算。”王有宏分析道。
  不仅是张勋,连其他的江防军的将领也忍不住点头。调兵防守人民党攻打的芜湖时,新军虽然逡巡捕赶紧,却没有哗变的迹象。
  “所以,卑职认为,现在对新军既要用,也要防。用就用他们打革命党,防则是尽诛新军内的外地乱党。只要没有外地乱党联络,新军本身打乱党就会用力。不管新军里头怎么想,与乱党打些仗,杀得乱党越多,新军就越不可能站到乱党那边。到时候,大人对有功者重赏,通敌者杀,自然可以将新军收服的服服帖帖。”
  王有宏说到这里,张勋已经是拍案赞道,“说得好。袁项城说过……”说到这里,张勋觉得自己有些失言。这种口口相传的御下之术本来就不该当众说出。不过转念一想,此时根本就没有那么多顾及可言。若是南京丢失,张勋自己就会失去一切。与其相比,这点子权术告诉众人有什么大不了。
  张勋接着说道:“袁项城说过,他统兵就是两手,听话的赏,不听话的杀。对于江南新军我们也得这么办。敢打革命党的,赏钱升官。不敢打的,降级乃至杀头。赏罚分明,不由新军不服。若是没有朝廷给的粮饷,靠革命党的那群人能发出军饷么?”
  “提督大人高见!”王有宏立刻说道。其他的将领也纷纷赞美张勋的真知灼见。
  张勋是个秉性豪爽之人,听了手下这番马屁,心里头也觉得相当的满足。等部下马匹拍到了一个段落,张勋问道:“王统领,这次光复会乱党前来攻打南京,你有何看法?”
  王有宏早就等着这个问题,他连忙答道:“这次乱党看似来势汹汹,人多势众。我们却可以各个击破。探马来报的消息里头,乱党们各不相属,前军与后军拉相距很远。我们不用动用新军第九镇的全部军队,而是让徐绍桢调出一部人马来,击破当头的乱党。提督大人对这部新军按功行赏后,先不要把他们给放回。而是再从第九镇里头调出一部人马进击乱党。卑职等人加紧对新军的看守,凡是试图给乱党送信,或者鼓动新军的乱党,有啥错没放过。如此几回,新军第九镇自然就服服帖帖了。”
  “若是徐绍桢不给兵呢?”其他将领看王有宏大大露脸,忍不住也出来表现一下。
  张勋冷笑一声,“我乃江南提督,朝廷明令由我统领新军第九镇,徐绍桢不听调遣,这是想造反么?”
  徐绍桢真的想造反,接到了张勋的命令之后,徐绍桢紧紧的盯着文书,脸上的表情阴沉的几乎要滴出水来。张勋调集的部队正是革命党势力被清除的最干净的一支新军部队。在新军第九镇里头,革命党都是外地来的。同盟会与光复会同时在渗透新军第九镇,同盟会派遣的人多是广东与湖南湖北人,而光复会派来的革命党则是浙江与安徽等地人。瑞方与张勋大杀革命党,他们不太敢杀本地人,只好大杀外地人。这反倒是误打误中。革命党的势力遭到了重大损害。
  而且张勋听从了王有宏的建议之后,竟然用了打草惊蛇的手段。他们对外地出身的革命党下手前,会先放出风声来。结果不少革命党要么就吓得跑了,或者吓得狗急跳墙的准备提前发动起义。结果起义没有发动起来,革命党组织的联动倒是被破获了。然后张勋杀人倒是真的“证据确凿”。王有宏还说动了张勋,对于本人新军,只要没有确凿的证据,甚至只要牵连不深,他们就放其一马,甚至宽宏大量的告诉本地人出身的新军,他们被革命党人煽动蛊惑情有可原,只要不再犯,既往不咎。
  一手硬一手软的策略,极大的破坏了新军第九镇的革命党组织。更加气人的是,不少革命党看局势如此巨变,他们自己为了自己的安全溜之大吉。这无形中坐实了张勋的宣传“外地革命党人就是骗咱们江苏人给他们卖命的。”
  在士兵阶层中,不同地域之间的深刻矛盾也是难以弥合的。满清特别注重跳动省界矛盾,这也是满清权术的基本要点。若是各省之间没有矛盾,满清朝廷就会感觉坐立不安。所以各地人之间互相看不起,是满清朝廷喜闻乐见的。其结果就是,张勋通过对士兵宣传省际对抗,极为有效的让不少倾向于革命的新军中立起来。
  “徐统制,不知您何时可以调派部队。”前来传令的军官恭敬的问道。
  “你这怎么给上官说话的?”徐绍桢严厉的问道。他不得不这么说,从制度上,徐绍桢是没有理由拒绝张勋的这种调动命令的。以徐绍桢的聪明,他看得出张勋的想法,革命党与新军一旦厮杀起来,结了仇,徐绍桢并不相信革命党能有那个容人之量对此毫不在意。为了拖延时间,徐绍桢只能鸡蛋里头挑骨头。
  刚发完火,却听得外头有人应道:“说的对,怎么能对上官这么说话呢?”
  随着话音,张勋大踏步走进了徐绍桢的指挥部,二话不说,张勋左右开弓就给了传令军官两耳光。打完之后,张勋一脚踹在传令官身上。“还不给我滚出去。”
  那传令官是张勋的心腹,他知道张勋这么做根本就是故意给徐绍桢看得。张勋事前专门与传令官说过,所以他虽然因为被打生气,却是把全部怨气都放到了徐绍桢身上,狠狠瞪了徐绍桢一眼,传令官捂着脸出去了。
  张勋好歹也是徐绍桢的上司,不管心里头怎么不愿意,徐绍桢不得不起身相迎。行了礼,张勋说道:“徐统制,浙江佬攻打咱们江宁。局面危急,请速拨兵马前去平乱。这件事还请徐统制抓紧。”
  “这……,卑职知道了。”徐绍桢不得不敷衍说道。
  张勋性格豪迈,这次来新军军营的时候,他就没带几个兵。此时张勋大大方方坐下,笑着对徐绍桢说道:“徐统制,不仅是浙江乱党,我更担心安徽乱党进攻江苏。两江总督瑞方大人和我都觉得,能对付安徽乱党的,非你徐统制不可。近几日,我准备调徐统制带兵前往芜湖,防备安徽新军。现在我来请徐统制与我一起去见瑞方大人。去之前请徐统制把兵拨给我。”
  听完这话,徐绍桢心里头立刻生出一种强烈的杀意。张勋的话里头已经把以后的安排说的明明白白。什么请去见瑞方商量,这根本就是变相的剥夺徐绍桢兵权。可除非此时完全与张勋翻脸,否则的话也只有听命于张勋。心里头几次想喊出亲兵出来抓了张勋,但是徐绍桢却始终下不了这个决心。在革命党被极大破坏的现在,就算是抓了张勋又能如何。新军第九镇根本没有准备,是不可能跟着徐绍桢一起起义的。心里头挣扎了好一阵,徐绍桢不得不同意了张勋的命令。
  张勋来徐绍桢这里之前,颇有些置生死于度外的打算。见徐绍桢屈服了,张勋更是笑的开心。得到了调动部队的手令之后,张勋拉着徐绍桢一起去见瑞方,路上张勋大声说道:“徐统制,安徽乱党在安徽杀戮地主士绅,犯下了滔天罪行。对这帮穷凶极恶之徒,你一定要担起保住咱们江苏士绅的重任啊。”
  见徐绍桢勉强的点头答应,张勋就大讲起安徽乱党具体的种种恶行。
  张勋大讲的内容若是被人民党听到,相信人民党的同志虽然不会赞同张勋对人民党“穷凶极恶”的定论,但是也会惊讶于张勋叙述的事实还算是颇为准确的。不用说人民党的高层会如此,此时,距离南京城南一百多里之处的人民党医疗队政委黑岛仁也会认同。
  这次医疗队的成员总数远比上次要多。除了一百名医生护士之外,人民党专门派遣了两个连四百多人的护卫部队。上次支援医疗队是去杭州,光复会已经夺下了杭州,整个路途上还是安全的。这次南京战役面临的是战区,人民党绝对不肯让自己辛辛苦苦培训出来的军医队伍遇到危险。不仅派遣了随队的两个连四百多部队,还有一个营的部队调到了人民党解放区的边境上,假如得到了任何消息,这支千余人的部队立刻就会前去接应。
  在出发前,陈克专门与政委黑岛仁谈过话,“黑政委,这次的支援过程中肯定会遇到很多问题,我希望你一定要把握住局面。不要被任何其他势力煽动。”
  黑岛仁现在的中国名字是“姓黑,名岛人。”大部分战士根本就不知道黑道仁是个日本人,更不知道黑岛仁的原名“黑岛仁一郎”。黑岛仁自己甚至也开始忘记自己日本人的身份。对于陈克直白的发言,黑岛仁很是不明白。
  “陈主席,这话怎么讲?”黑岛仁问。
  “黑政委,你认为我们人民党与光复会之间的区别在哪里?”陈克问道。
  黑岛仁一直没有从事对外工作,在这点上,他真的不知道。他迟疑着不敢回答。
  “那我问你,我们人民党怎么看待反清?”陈克降低了问题的难度。
  对这个问题,黑岛仁回答的很流利,“为了进行人民革命,为了建立起社会主义新制度,为了拯救人民群众,所以要推翻满清的反动统制。”
  陈克点点头,“对,推翻满清不是我们人民党的目的。而是革命事业的进行中需要完成推翻满清统制这么一个步骤。而对光复会而言,推翻满清是他们的目标。他们认为推翻了满清,他们以为的革命就完成了。”
  听了陈克的话,黑岛仁脸上忍不住露出了诧异的神色,“这不是开玩笑么?”
  “你觉得这是开玩笑,但是光复会他们不这么认为。驱动这些人起来反清的原因,是他们感到了痛苦。生活上的痛苦,精神上的痛苦。看到洋人横行无忌,他们感到痛苦。看到对外战争屡战屡败,丧权辱国,他们感到痛苦。看到自己的一身才华不能施展,他们感到痛苦。看到百姓生计坚信,他们感到痛苦。在洋货冲击中国市场,让地主和地主士绅开办的手工作坊受到致命打击,他们感到痛苦。”
  陈克说这话的时候,脸上一点激动的表情都没有。反倒是黑岛仁却感到了一种兔死狐悲的痛苦感。光复会这些革命者们感受到的痛苦,黑岛仁在日本的时候,有过不少相同或者类似的感受。即便是日本经历过明治维新,经历了一次次的胜仗,但是日本国内的民众生活并没有改善的迹象,不仅如此,原先的社会解构被破坏之后,压迫者们表现出更加凶残的一面来。大财团们生活穷奢极侈,穷人沦落到只有进入工厂遭受极大摧残才能混口饭吃的地步。而且大财团们不仅凶残的剥削穷人,更让大批原本日子过得去的中小资产阶级沦为无产者。黑漆漆的仿佛看不到劲头的未来,让黑岛仁感到既痛苦又绝望,如果不是如此,他也不会远渡重洋到中国来寻求革命道路。
  陈克平静地说道:“对光复会来讲,他们把一切痛苦都推倒现在的当政者,推倒满清朝廷身上。他们认为推翻了满清朝廷,一切痛苦都会结束。我并不是要替满清来辩解,我要指出的是,推翻了满清之后,这痛苦也不会消失。甚至会更加痛苦。”
  听了这话,黑岛仁连连点头。可以说人民党的同志里头,对此最有实际感触的莫过于黑岛仁。
  “我之所以要你来当这次医疗队的政委,就是希望你能够辨清这些非常容易混淆的事情。希望你能够在思想上帮助同志们看清光复会的问题,不要让这些同志对咱们人民党的革命行动产生什么误解。”
  陈克说完,黑岛仁立刻答道:“是。我一定努力完成工作。”
  回答完了之后,黑岛仁却又迟疑了,他沉吟了一下又问道:“陈主席,那么怎么才能消除这些痛苦呢?”
  见陈克并没有立刻回答,而是用明亮的目光看着自己,黑岛仁连忙更详细的解释道:“陈主席,我感觉大部分投身革命的原因都是因为感到了痛苦,为了摆脱痛苦不得不通过参与革命来解决各自的痛苦感觉。所以我想问问,怎么看待痛苦和革命之间的关系。”
  这个问题有点大,陈克觉得有点为难,即便是陈克自己也不能说自己真的解决了这个问题,他想了想才答道:“想解决痛苦,每个人的途径都会不同。这点请黑政委先确定。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也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人。我的方法或许适合我自己,但是未必适合别人。就我自己来说,我认为解决痛苦的要点莫过于两点。第一,要睁开眼睛看世界。第二,成为一名战士。”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61/62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