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色黎明(校对)第29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90/628

  手持武器冲杀在战场上的陈克又是什么模样?或者骑着雪白的大马,站在军旗下指挥作战的陈克又是什么模样?不管怎么样的形象,纳兰小姐只能根据自己见过的北洋军,给陈克套上一套北洋将军服,而且总是幻想自己也一身戎装的站在陈克身边。
  京城外的马匪肆虐,京城里头谁也没把这些马匪与肆虐安徽的人民党联系在一起。不过必须说明的是,即便纳兰讷若小姐知道这是陈克的布置,她也不会对陈克有什么恶感的。
《慈禧的这一生》是白话文,可经过冯煦与沈曾植这两位大文人反复修订,文笔清秀,言辞平和。以娓娓道来的模式说着天下大事,谈论满清至高无上的统治者慈禧太后,完全符合了纳兰小姐对陈克的想象。对陈克的仰慕之心不仅没有丝毫消退,反倒极大的被煽动起来。
  甚至连由远及近的尖锐连续胡哨声,在纳兰讷若小姐耳中也十分悦耳起来。
  “马匪来了!”随着惨叫声,马车先是猛烈一震,然后就停了下来。纳兰小姐几乎是条件反射般把书揣进怀里。而其他女眷们也已经惊醒过来。
  尖锐的呼哨声更近了,四周的哭喊声,尖叫声更猛烈的响起。随着一通枪响,这些声音戛然而止。
  “再喊老子们就杀人啦!”狼嚎般的声音让车辆里头的女眷们用手捂着嘴,一生都不敢吭。
  “你们听好啦!老子们知道你们是逃难的。这队伍里头也没有什么满清王爷。所以俺们要钱不要命。不过谁他妈动一动,老子就杀人。”
  喊声让所有人吓得不敢乱动。不过外头男子们的叫声求饶声却此起彼伏。女眷们一个个心扑通扑通乱跳,纳兰讷若想从棚板缝中偷偷看出去,却被她母亲一把按住。“低头别动。”母亲的低低的声音里头有着无法形容的恐慌。马匪们抢走了王爷家福晋格格的消息传遍了京城。没有女子不害怕的。
  车队不大,很快就有脚步声到了近前。“这里头都是女眷!”有人说道。
  “是娘们?娘们好啊。得让大爷我看看。”外头的人不仅没有停止的意思,反倒更加兴奋起来。随着外头动手的声音,女眷的门帘猛的被掀开。
  包括纳兰讷若在内的女眷们都尖叫起来,马匪们不仅没有停手,反而把女眷都给拽了出去。不用说,头上的簪子,手上的手镯先给撸下来。车里头的东西也往外一通乱拽。
  “把好东西都藏娘们车里,你这是想唬大爷我不是?”马匪拎着一个打开的首饰包破口大骂道。不仅骂,马匪对着纳兰家的男子一通拳打脚踢。
  “不许打我爹!”纳兰讷若一声尖叫,起身就撞向马匪。没等她达成目的,却被另外一人拽住了手臂。一停顿之间,始终遮住脸的纳兰讷若小姐被马匪看了个清楚。
  “这妞还怪俊的。长得跟个小狐狸似的。”马匪笑道。
  这年头的容貌以“银盆大脸”为美,也就是说白皮肤圆脸最佳。尖脸高鼻的被称为“狐媚之相”。陈克的老婆何颖就是这种类型。有时候纳兰讷若小姐对着镜子的时候,心里头还是很不服气的。可那是幻想与文质彬彬的陈克在一起的时候,被马匪这么一说,纳兰小姐对自己容貌的自信变成了一股极大的被羞辱感。
  “这几位大爷,钱给你们!小孩子不懂事,你们不要和小孩子一般见识!”纳兰家的家主还是努力保护着自己的家人。
  此时马匪们抢掠已经基本完工,纳兰小姐却听抓住自己的马匪一阵淫笑,“小孩子?我看这妞也不小了么。”
  也不管纳兰小姐自己意愿如何,马匪们突然挥拳把她一拳打晕。再后来,纳兰小姐什么都不知道了。
第四十八章
满清顽固派的末日(六)
  “庞大王,我们这次弄了个小妞回来,是专门孝敬庞大王的。”这是纳兰讷若小姐醒来之后听到的第一句话。头昏昏的,仿佛做了一个漫长的梦,纳兰讷若竟然完全想不起到底发生了什么。对这句话更是听而不闻。她想起身,才发现自己被捆了起来。想尖叫,才知道嘴也被堵住。
  “什么狗屁女人。这天寒地冻的,谁有这心思。”另外一个男子笑道。
  我被马匪绑走?纳兰小姐的理智综合了几个过去和现在的事实,总算是确认了这个“荒诞”的现状。她心中随即若突然产生了一番极大恐惧,她对男女之事完全没了解。只是基于本能去感觉自己的衣服是不是有些变化。还算好,满身的衣物倒是都有着熟悉的感觉。只是结实的捆绑让她感觉极度不适应。
  “庞大王,兄弟们知道你的意气。上次许大哥说了,几个王府的福晋格格庞大王那么久都没轮上,他心里头很过意不去。这次介绍兄弟过来跟着庞大王,一定要让兄弟给庞大王找个好的。这小妞兄弟们根本动都没动。等着庞大王先用。”
  马匪无耻的声音以及声音里头明确无误的含义让纳兰讷若既想晕过去又怕晕过去。
  “唉!少造点孽,多积点德吧。”庞大王说了这么一句话很有良心的话。
  纳兰讷若正在惊喜,就听到庞大王接着说道:“看你们这么够意思,就这一次啊。”
  庞大王暴露出了本来面目,又差点把纳兰小姐吓昏过去。
  脚步声响,几个男子从外头进来,两人拽起纳兰讷若,把她放到一张椅子上坐好。纳兰小姐一面绝望的挣扎,脑子里走马灯一样想起了父亲母亲亲戚朋友,被这群马匪侮辱了之后还有自己以后该怎么见人啊?在这一片混乱里头,最后也是最鲜明在她脑海里头浮现的却是陈克的样子。想到这个文人出身的“大反贼”。纳兰讷若心中突然涌出了一种渴望和勇气。尽管嘴被堵住,她却摇着头,试图说话。
  看被俘的小妞这么激烈的动作,马匪们哈哈大笑。庞梓本来也没有胡搞的意思,他倒觉得这或许是摆脱的好机会。“把她最松开,看她说点啥。”庞梓命道。
  因为被堵了太久,尝试了好几次,纳兰讷若好不容易才恢复了说话的能力,“安徽人民党的陈克你们知道么?”纳兰讷若喊道。
  庞梓脸色大变,其他几个马匪虽然不知道庞梓是人民党的,却也知道现在声势无双的人民党和他们的党首陈克。
  “在下是陈克的表妹,几位好汉,不要误伤了自家人!”纳兰小姐这不伦不类的江湖话让庞梓感觉事情又严重,又滑稽。
  纳兰小姐完全不明白江湖规矩,更不知道这话是在自寻死路。陈克名声虽然大,可安徽与北京相距千里。眼前的马匪们更没有和陈克打过交道,本来就没有一定要卖给一个素昧平生家伙面子的理由。而他们即便是怕陈克以后打击报复,与其那纳兰讷若跑去陈克那里告状,那一刀杀了纳兰讷若反倒是绝了后患的最佳选择。
  幸运的是,纳兰讷若遇到了庞梓,“那你倒说说到底怎么一回事?”庞梓问道。
  纳兰小姐毕竟是读书人,纳兰家曾经结交文人甚广,无聊书也颇为不少。纳兰小姐也曾多次幻想过怎么和陈克怎在一起的事情。按照以前的想象,纳兰小姐讲了一个再平庸不过的故事。在这个故事里头,纳兰小姐自称李娜娜,是陈克的表妹。陈克的母亲家姓李,却亡故的早。陈克去革命之后,李家就躲了起来。这次趁机逃出京城。
  马匪们对这个故事完全没兴趣,可见到庞梓听的认真,他们也不好打断。等这个故事讲完,马匪才问道:“庞大王,你认识这姓陈的?”
  “嗯,我一个朋友认识他。几位兄弟,等我再问几个问题。”庞梓说完,就询问起陈克的相貌。
  现在已经改名李娜娜的纳兰讷若小姐就把陈克的身高相貌,还有写过什么书,什么时候成的亲说了一遍。
  “李娜娜”这些真实情报,庞梓也知道。如果庞梓家庭经验再丰富些,例如含辛茹苦的把几个女儿养大,他自然就能够发现些这些话里头的问题。可庞梓到现在为止的一生,大多数是在战场上与死神朝夕相处,让他理解少女心这种玩意,也实在是太强人所难。最重要的是,庞梓本来也在给自己找借口不对少女施暴。所以他居然就信了。
  “几位兄弟,这真的是那个陈克。哥哥我能不能……”
  话刚到这里,几位马匪已经打断了庞梓的话,“庞大王,你这人讲义气我们都是知道的。我们也不让你为难,这小妞你怎么办你说了算。不过庞大王见到你的那朋友,也望不要提我们几个。”
  “这个是当然。”庞梓连忙答道。
  现名李娜娜的纳兰讷若听到这话,眼圈一红突然留起眼泪来。摆脱了可怕的命运固然是原因之一,但是靠了她仰慕青睐的那人的名声就得救了,李娜娜此事最想的是抓住远在安徽的陈克哭诉一番自己的委屈。
  给李娜娜松了绑,庞梓问道:“李小姐,你现在准备怎么办?要我派人送你回家么?”
  现名李娜娜的纳兰讷若本想说同意,可是她非常本能感觉到,如果这么回去的话,她不仅再也没办法在父母亲友面前抬起头来,更失去了一个重要的机会。思忖良久,李娜娜终于说出了一句话,“我……,我想去安徽找我表哥陈克。”
  安排人送李娜娜去先去山东根据地,再辗转去安徽根据地。庞梓继续带着那些豪杰肆虐北京。肆虐很快到了尽头。1908年12月22日,庞梓接到了消息。北洋袁世凯已经调兵北上。告诉跟随自己的那几个团队的马匪,最近风头不好赶紧跑。庞梓自己汇合了剩余的同志一路撤向山东根据地。
  自打甘陕绿营覆灭之后,摄政王载沣彻底崩溃了。他舍近求远,令甘陕绿营勤王的决定,曾经一度被朝中大臣理解。不用达到张之洞的政治能力,舍近求远的举动本身就代表朝廷公开对袁世凯说,“我们不相信你!”智商超过平均线的官员都知道这是最后的手段。没人肯在这时候表态,这时候表态就是公开与摄政王过不去,摄政王或许收拾不了袁世凯,收拾自己还是绰绰有余的。
  直到只穿着上衣,脖子上绑着人头、印信、军旗的那几百俘虏被数千马匪在京城下释放。京城仔细验过,这些光腚赤脚的可怜家伙的确是前来勤王的甘陕绿营残兵。朝内对摄政王的态度立刻起了一百八十度的变化。庆亲王表面不吭声,却背后指使。要求速调袁世凯进京的奏章
在摄政王的桌案上垒起几尺高。外国公使团也再次用最后通牒的方式要求清廷调袁世凯回来恢复秩序。
  万把马匪就能将京城折腾成这般局面,原本习惯于服从清廷的满朝官员们大多数心如死灰。他们记起了一件事,宣统登基的时候坐在龙椅上大声哭闹,宣统的亲爹载沣忍不住上去劝告,“别哭了,就快完了。”当时好多大臣已经皱起了眉头。
  “就快完了!”是啊,看现在的样子,这大清的天下真的就快完了。以载沣表现出对袁世凯的态度,历史上为此起兵造反的臣子可是数不胜数。不造反等死么?
  北洋最初起家于江淮,李鸿章先是跟随曾国藩起兵,然后自创淮军。消灭了太平天国之后,淮军又平定了捻军。从基层起家,这两人升到了中枢大臣。那时候借了这两人和左宗棠之力,有了天下督抚半汉人的局面。《慈禧的这一生》官员们虽然没敢收藏原件,可是删去了最后预言的手抄本绝不是一本两本。官员们亲自经历过或者听说过很多事情,与《慈禧的这一生》对照之后,大家都看得清楚,慈禧太后通过手腕把两人玩弄的跟狗一样,最后强行把前北洋与湘军出身的南洋新军削弱到了如此程度。
  可是打一派就得借一派,后北洋袁世凯与张之洞的崛起就是不得不付出的代价。袁世凯怎么可能不知道两位前辈的下场?所以袁世凯死抓兵权不放,就是怕自己哪天也落个兔死狗烹的下场。
  袁世凯北洋集团致力夺取立宪主导权,目的就是为了把立宪推动到“责任内阁制”,以达成北洋掌权中央,以压制宗室的局面。而南方岑春煊联络清流与士绅名流,试图通过斗倒袁世凯,把立宪给引到“议会制”的道路上,以达成“清流主导的士绅”掌权的局面。
  慈禧用巧妙的手腕平息了这次斗争,一边打击清流士绅,一面排除北洋中央系。老太太颁布了确立绝对皇权的《钦定立宪大纲》,用这样的方式告诉天下,“想夺权,你们想都别想!”如果慈禧真的能够再活十年,只怕还真的能够完成这种布置安排。
  可人算不如天算,三年前安徽这腹心之地突然就冒出了一伙人民党乱匪,在年轻的北洋后辈陈克带领下,人民党攻城略地,战无不胜。诸多新军要么全军覆没,要么几乎全军覆没,要么惨遭重创。连赫赫有名的北洋新军与湖北新军也都不能幸免。袁世凯坐拥三镇新军也不敢轻易动手。
  朝廷里头的人知道的很清楚,载沣已经断了北洋军在河南的补给。现在想扑灭安徽乱党,朝廷上下一心尚且极为艰难,更何况这般君臣仇视的局面。袁世凯不进京还能维持一个暂时的稳定。袁世凯进京的时候也是矛盾彻底公开化的时候。在朝廷连手中最后的“疑似军队”都覆灭的今天,北洋三镇完全可以用武力来解决政治问题。而且袁世凯甚至有相当正当的政治理由来解决这个矛盾。
  当袁世凯大权在握的时候……,这大清也就从“快完了”变成“该完了”。
  所以,摄政王载沣12月20日在朝会上公开宣布要召袁世凯回京的时候,大臣们看着载沣的脸,都想从载沣的脸上看出些端倪。令人意外的是,载沣除了一种放弃似的坦然之外,竟然没有丝毫反应。那种坦然很像是看透了生死的人才有的坦然。既然摄政王都这么一个态度,下头的官员也自然不再多说什么。他们还有什么可说的呢?
  命袁世凯回河北的消息传到河南,袁世凯的部下们中立刻掀起了一阵兴奋的情绪。这些已经决心只忠于袁世凯的将领都知道这是清廷的服软。回到京城后肯定还会有场龙争虎斗,可现在回京必须是朝廷的命令,而不能使袁世凯自作主张。
  袁世凯北洋并没有压倒一切的军事力量。袁世凯北洋集团中的所有文官都会支持袁世凯夺取主导权,却未必支持袁世凯公开某朝篡位。以兵力为后盾进京会让袁世凯落一个叛贼的名头,现在的袁世凯还承担不起这个帽子。
  其实真的扪心自问,这帮决定把身价性命压倒袁世凯这边的将领也没有做好当反贼的打算。
  袁世凯并没有激动,人民党的军事力量实在是让他感到很大压力。这点时间用来和各地督抚联络也完全不够。联省自治说起来容易,让各地督抚们接受起来却未必那么容易。督抚并不是土皇帝,慈禧费尽心思,用尽手腕的目的就是要拆散封疆大吏的力量。
  不过政治这东西就跟跷跷板一样,有效的削弱了各地主管官员的力量,却让地方士绅的力量崛起了。归根结底,大家都是要过日子的。官员今天来明天走,谁有心思真的埋头干地方的事情。在上层力量无法维持的情况下,士绅们迅速获得了各个地方极大的发言权。
  督抚们当然想地方自治,更想千秋万代的拥有一省之地。抛去这个大家都渴望的“想法”,督抚面临的现实局面是,他们的势力远未能够扎根在他们现在所在的地盘上。除非袁世凯能让各地督抚真正相信,督抚们绝对能够得到这一省之地,否则督抚没有理由支持袁世凯与摄政王载沣的斗争。假如督抚支持了袁世凯,结果用完就被扔了……,与其干这等“被人卖了还在麻袋里头帮人数钱”的蠢事,还不如维持现状来的好。
  这就形成了一个很奇妙的局面,袁世凯没有入主中央,他的话就没有份量。可是没有督抚的支持,袁世凯入主中央的努力就很容易遭到挫折。万一督抚们联手指责袁世凯是曹操,那可也真的不好收拾。督抚们可以唾面自干,事后说“我当时被蒙蔽,冤枉了袁公。”反正袁世凯为了兑现承诺,得给他们地盘。袁世凯被恶心倒还是小事,坏了他的行动计划则是大事。
  在这个时候,袁世凯真心希望有陈克这样的家伙能够在他身边出谋划策。那袁世凯就可以把这些工作交给陈克,自己集中注意力去干更重要的事情。不过陈克虽然没来,但是一个叫杨度的家伙投奔到了袁世凯门下。袁世凯认为杨度的能力虽然不如陈克,在现在的局面下,杨度倒是个很有用的人。
  联络督抚的工作没有完成前,袁世凯先派第四镇吴凤岭带兵“北上剿匪,恢复直隶秩序”。并且命在山东的第五镇“剿灭山东乱匪”。
  两军都进展神速。山东的第五镇轻而易举的“恢复了秩序”。直隶河北的第四镇吴凤岭稍微慢了点。他先派人守住了进入太行山的要道,接着以北洋步兵为各地节点,马队为机动力量。对各地进行拉网搜捕。皇庄早就被抢的差不多了,除了化装成马匪的人民党之外,真正的马匪们既没实力也没胆量骚扰北京城。马匪们都进入尚且没有被劫掠的河北南部流动抢掠。这下正好被第四镇逮住一通猛打。
  袁世凯有严令,绝不许私自吞没被抢的财物,违者杀头。第四镇的吴凤岭知道这道命令绝对不能违抗。北洋军每歼灭一股马匪,先是严刑逼供,逼供完毕后,就按照马匪们的供述,把财务还给遭抢的地方。最后再把马匪在他们抢掠过的地方尽数斩首,以向地方百姓证明北洋军的功绩。
  地方上的地主士绅自然心怀感激的赠送万民伞,官府报喜的文书也是一个劲的往上送。袁世凯并没有逼迫中央,而是用事实的成绩来证明自己的作用。随着一笼笼马匪人头送进京城,随着北京城外马匪绝迹。被破坏的铁路和电报开始恢复,京城很快恢复旧日模样。上上下下赞美袁项城的声音一浪高过一浪。
  到了1909年1月20日,袁世凯终于完成了与人民党最后的地盘谈判,各地需要联络的督抚也联络完毕。他动身带着北洋第六镇前往北京。第二镇为了“防备安徽乱党”留在了河南。
  袁世凯进军速度不快。北洋军距离北京越近,京城的宗室们就越像热锅上的蚂蚁。他们都坚信,袁世凯一进京就会展开对他们的清算。为了避免这几乎不可改变的结局,宗室们玩命的游说载沣。载沣其实早就想开了,到了现在这个局面,他不敢,也不愿意再采用任何暴力手段。以前的话,载沣手里好歹有些没用但是存在的“疑似军队”。现今连这点本钱也在马匪肆虐中消耗的干干净净。
  杀袁世凯完全是有可能的,把袁世凯请进紫禁城,毒药也好,或者别的也好。甚至一群手握武器的太监宫女都能把袁世凯给干掉。可是这有何意义?干完之后,载沣就必须面对北洋诸将的血腥报复。虽然宗室们比较二一些,可这么简单的道理载沣还是能明白的。如果宗室杀了袁世凯,北洋将领绝对不会认为宗室会“既往不咎,进而重用自己”,北洋将领们会一致认为自己就是下一个遭殃的人。
  但是经不住宗室众人的哭泣哀求和自己两个弟弟一味劝说,载沣最后同意了宗室们的要求。载沣也难得的提出了自己坚定的意见。那就是“事情我可以干。但是你们绝对不允许制造流血冲突。如果一旦出现流血冲突,我立刻就辞了这摄政王的位置。其他人爱干嘛干嘛去。”
  袁世凯原先是得不到这种级别情报的,新投诚的人很快就给袁世凯通风报信。“载沣居然有了这等见识?”袁世凯忍不住叹道。
  载沣并不是害怕北洋死人,甚至不是单纯在为自己打算。他也在为自己的儿子宣统小皇帝,以及满清的全部宗室着想。一旦宗室挑起了对北洋的流血冲突,作为富户的宗室肯定要遭到报复性全面血洗。
  “陈克还真干对了这件事。”袁世凯暗自赞道。不把宗室逼到这等地步,袁世凯即便回京又有何用。作为北洋这么久的老对手,宗室无疑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这么多年第一次完全处于上风,袁世凯只觉得意气风发。若不是袁世凯素来讲体面,他现在是很想放声大笑的。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90/62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