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色黎明(校对)第34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44/628

  “德国政府与我们人民党政府根本没有签署任何条约,你说你们德国在山东有权益,我是真的不知道还有这种事情。”陈克依旧纯洁的答道。
  参赞与大使对望了好几眼,他们原本设想了好几种情况,可没想到陈克竟然以不知道为借口,并不承认德国在山东的权益。对着翻译叽里咕噜说了一通,翻译把德国佬的话给翻译成了汉语,“我们和中国中央政府签署的有条约,德国在山东拥有特权。”
  陈克笑道,“你们和哪个政府签的条约,你们就去找哪个政府。来找我有什么意义呢?”
  这已经是直截了当的否认,屋里面的气氛方才还在讨论吃喝这种令人愉快的氛围里面,结果局面陡变,双方向着谈崩的方向突飞猛进。唯一不变的可能是陈克自始至终的那种极不正经的认真语气。
  “那就是说,人民党并不承认以往中国中央政府签署的条约了?”参赞用一种恐吓的语气问道。这么多年,他还真的是第一次见到陈克这样的家伙。这年头,在官方的谈判中,洋人只要表现出强硬的态度,中国方面就会退缩。参赞对此屡试不爽。
  “你所说的这个中国中央政府,想来指的是刚刚倒台的满清政府。”陈克的声音有着微妙的变化,声音虽然也一样,但是那里头很随意的味道却消失的干干净净,“诸位作为使馆里头的负责人,想来也知道中国的情况。满清政府被中国所抛弃的最大的一个原因就是,他们和你们签署了一些协议。”
  这话一说出来,会议室里面的所有人都变了脸色。陈天华见过陈克与北洋和其他势力谈判,陈克那时候从来没有把事情直接搞僵。他本以为陈克和外国人谈判的时候也会如此。不过眼前的事实证明,陈克并非如此。
  参赞在中国从没遇到过这样的谈判对手,他看着德国大使,只要大使给个信号,参赞就准备用更加激烈的内容来恐吓陈克。但是左等右等,参赞并没有得到这个信号。却见德国大使神色冷峻的看着陈克。陈克也跟斗鸡一样回望着德国大使,两人就这么比拼着气势。
  最后率先软化下来的却是德国大使,他斟酌着内容说道:“陈先生,你曾经说过要维持现状,我很想知道你所说的维持现状到底是什么意思。”
  “维持现状的意思就是,我们拿到的山东地盘的时候,我们控制的地区里头没有德国人,那么就要维持这个现状。德国没有和我们根据地达成协议的时候,那里就不能有德国人。这就是维持现状。”陈克答道。
  陈天华听了陈克的解释后稍稍用力绷住了嘴唇。如果不这么做,他只怕就会笑出声来。虽然很多次的想过一定要废除种种不平等条约,不过真的与洋鬼子当面谈及条约的时候,他并没有想到很多话其实可以说的很有趣的。
  德国方面却笑不出来,听了翻译官们啰啰嗦嗦的一大通话,陈克的表态已经足够明确,人民党绝对不会承认以往的条约。
  之所以是德国率先邀请陈克,因为人民党建立淮海省的行动触及了德国人在山东的利益。做买卖是英国人的希望,德国人除了想做买卖之外,还希望控制中国的山东地区。现在山东南部直接被人民党夺走了,德国人自然是不高兴。
  “你们有遵守条约的义务。这是国际上的惯例。”德国大使尽量用温和的辞藻。
  “继承满清的是新的共和国中央政府,某种意义上,我们与这个政府还是在战争状态。你们找我谈这个条约问题,完全是找错了对象。”陈克微笑着答道。
  “我前面说过,满清倒台的大罪之一就是签了不少条约。我们人民党不会重蹈覆辙。如果诸位希望我们能在这种事情上让步的话。我只能告诉诸位,我们家乡对于办不到的事情有句俗话,叫做洗洗睡吧。而我的态度是,如果过德国方面希望我们承认满清签署的条约,而且希望我们人民党遵守的话,那么你们不用洗,直接睡。”
  这话里头隐含的强烈恶意实在是难住了翻译官们,他们并没有听过“洗洗睡吧”这句话。所以完全不理解这话后面没有说出来的那部分,“做梦去吧”。
  他们唯一能够确定的则是陈克态度强硬的拒绝承认任何条约。几个人稍微低声商量了一下,总算是把这个直接意思翻译给了德国方面。
  参赞被陈克的话给气坏了,他再次看向德国大使,这次德国大使终于给出了暗示。参赞微微松了口气,接着就用凶狠的口气说道:“人民党是准备和我们处于敌对状态么?”
  “呵呵,”陈克笑了起来,“你的意思是,德国方面要正式向我们人民党宣战了?”
  这话本来是参赞要用来吓唬陈克的内容,被陈克抢先说出来,反倒把德国方面给噎住了。虽然德国好吹嘘“铁血”,不过德国使馆并没有代表德国政府和皇帝宣战的权力。别说宣战,就是调动军事力量对人民党进行打击,德国都得得到其他国家的支持才行。
  不过德国大使馆方面自然不肯面对一个中国人示弱,参赞大声说道:“那得看你们自己的态度。”
  “我们的态度始终如一,我们人民党作为中国的地方政权,有义务保卫中国的国家利益以及地方上的地方利益。当然,我们也认同贵方争取贵方利益的立场。所以我们希望贵方能够明确的提出你们到底想要做什么。光用这空泛的话威胁我们并没有任何意义。”
  陈天华看着陈克毫不畏惧有礼有节的与德国人周旋,他的脑海里把陈克说过的话重放了一遍。保卫国家的利益是必须坚持的立场,但是怎么表达这个立场却是非常需要技巧的。不过陈天华很快就想到,作为山东的干部,如果德国对山东动手,陈天华他们就要首当其冲的面对敌人。想到这里,陈天华就感觉到一种真正的亢奋。
  谈判到了这里,双方已经互相告知对方自己的基本立场。德国方面态度强硬,却限于地位,而不能直接采取进一步的强硬手段。局面就此僵持住了。
  陈克也懒得多说,他干脆起身告辞。德国大使也不挽留,人民党的第一次外交拜访就这么落下了帷幕。
  “陈主席,德国人到底会怎么做?”陈天华与陈克坐进马车之后才问道。
  “德国人么,擅长的就是把自己伪装成军事强国。而且容克土包子是著名的二货。不用担心他们说什么。”陈克给了这么一个21世纪论坛上常见的回答。
第一一十三章
辛亥之变(十二)
  “德国不是搞铁血政策么?”陈天华并不认为德国是什么二货。在世界范围的后起之秀当中,以工业和战争立国的德国素来被青年们吹捧的很高。
  “俾斯麦首相是个文明人,人家是个外交家。在俄国、法国都当过大使,懂好几门外语。他面对德国议会里头的那群猪,只能用猪能听懂的话来阐述道理。”陈克对铁血政策并不感冒,“星台,我问你,如果大张旗鼓的宣传一样东西,那说明了什么?”
  陈天华想了一阵已经有所感悟,“宣传什么,那说明没有什么。”
  “对啊。俾斯麦首相在议会里头宣传铁血,那正说明德国议会里头那些渣渣都是胆小如鼠的蠢货。现在德国佬和首相那时代没有区别,只不过是他们鹦鹉学舌的向首相学了个铁血的口号而已。而且俾斯麦首相通过三次战争建立了小德意志帝国之后,他就致力于和平了。搞三皇同盟。他后期是反对什么狗屁铁血的吆喝的。”
  陈天华没有接触过后世大量对俾斯麦的研究,其实俾斯麦首相的生平,陈天华也不甚清楚。但是陈克这么说,陈天华就完全接受。他说道:“德国佬只是口头威胁了?”
  听着这露了怯的语气,陈克笑道:“星台,你说真心话,是不是因为没有做好与洋鬼子打仗的准备,你心里头比较担心?”
  陈天华知道这是陈克婉转的说法,陈克只是没有直接说出“是不是害怕”这样尖锐的词汇来。不过又把陈克方才的话给默念了一遍,陈天华却发现自己或许是意气用事了。陈克说的核心是“没有做好与洋鬼子打仗的准备”。
  “的确是没有做好这个准备。”陈天华答道。
  “没有做好准备,那就去研究一下庚子条约里面的内容,那里面都有规定的。外国在中国到底有多少驻军,驻军位置。我们搞情报工作,其实不用一定去搜罗什么机密文件。越是普通的情报越好收集,然后以社会分析方法对情报一分析,所有的事情都能看出来。”
  陈克开始批讲后世很常见的知识。“例如德国佬要打仗,第一件事就是要准备粮食,要准备弹药。咱们开设的情报系统很多是从事商业的,这些消息在这个圈里头传的很快的。而且德国人也不可能凭空变出人来,如果现在开打,德国佬只能用青岛的那点子兵。通共能有四千人?十几艘军舰,德国佬靠这四千人杀进咱们根据地,这不是送肉上门么。军舰进了长江,咱们真的能让他们打到武汉去?”
  这话杀气腾腾,陈天华被陈克这尖锐的态度给弄懵了,“但是开战之后,咱们的经济总是要受到影响吧。”
  “受影响那是因为咱们自己的工业能力有限,我一般是不把这两个问题看成一码事的。”陈克答道。
  陈天华费了好大劲才有点理解了陈克的意思,原来陈克居然根本不在意战争。而且就陈天华对陈克的了解,他感觉到陈克竟然有一种期待这次战争的意向。
  “陈主席,如果打了德国人,那英国和法国会怎么看?”陈天华忍不住问道。
  “哈哈。”陈克笑了。洋鬼子或许在压榨中国方面看似铁板一块,其实根本不是那回事。
  “星台,日俄战争,日本发行债券,摆明了是要和俄国拼命。结果呢,战争债券照样发行了。布尔战争,布尔人虽然没有得到全面的支持,但是私下卖军火给布尔人的欧美国家多得很。欧美要的是利益,只要符合了他们眼前的利益,欧美就会去干。至于打击的是不是白皮猪,其他白皮猪才不关心呢。所以这就需要外交来推动。”陈克很耐心的解释着。
  陈天华已经是个真正的革命者,不过他却没有陈克处于历史100年下游的见识。所以他被陈克的气魄给骇住了。他很不自信的问道:“陈主席,你这次来和欧美谈判,到底是为了最终达成一个协议,还是准备和他们打仗?”
  “你觉得我是来干什么的?”陈克笑了。
  “我……,我觉得你是来达成一个协议的。”陈天华最终给了一个答案。
  “没错啊。我就是来签署协议的。欧美也想签署协议,只是咱们两边的立场和利益视角不同而已。所以战争也好,和平也好,会谈也好,谩骂也好。都没有丝毫的区别,唯一的区别就是到底最终达成了一个什么结果。”陈克希望陈天华能够出任外交部长,他向陈天华详细解释着。
  陈天华知道陈克的打算,但是和陈克谈到了这样的程度,陈天华却有了新的发现,“我是不是可以这样认为,外交人员只是给这个结果涂脂抹粉了?其实表面上说什么根本没有意义?”
  “创造出这个结果并不是外交人员的工作。但是给这个结果涂脂抹粉,如果比喻起来,就跟人的眉毛一样。”陈克也给了一个答案。
  陈天华把这句话思忖了一阵,忍不住笑了起来,“的确是如此,眉毛看似无用,可是真的没有眉毛,那就完全不对劲。”
  刚笑完,陈天华却又变得严肃起来,“陈主席,这个德国人的事情你怎么看?”
  “我们人民党是热爱和平的,我们中国人民是热爱和平的,所以我们绝不先打第一枪。”陈克用了后世党经常使用的外交辞令。
  “这到底怎么讲?”陈天华很明显没有新中国领导人的气魄。
  “我们绝不先开第一枪,我也绝不让敌人有开第二枪的机会。”陈克把这句话完整的说了一遍。决不先开第一枪事情在历史上有过不少例子,例如西沙海战,从时间上南越先开了第一炮,不过准备完备的解放军立刻开火还击,因为射击角度和射速的关系,反倒是中国这边的炮弹先集中了敌人。这颇符合传说中武学“后发先至”的高手境界。
  在这整场海战里头,南越等于只打了1.5炮,解放军这边打了600多炮,3000多枪,这还不包括近战时候解放军扔到南越军舰上的手雷。
  这才是真正热爱和平的态度,“以斗争求和平则和平存,以妥协求和平则和平亡。”自打那次海战之后,南越就再也没有和解放军发证海战。朝鲜战争和中印战争也是如此,一场战争打出超过半个世纪的和平,其实这也可以说是功德无量的事情。
  “星台,我想说点我个人的观点。咱们把这个当成谈心吧,你看如何?”陈克说道。
  “好啊。”陈天华自然不会拒绝,谈心这种务虚会,某种程度上也类似于一种私下的授课,讲的都是非常概念性的东西。如果能够得到陈克的私下传授,那可是非常重要的东西。
  “我们家祖传的办事态度是这样讲的,你要是真的想挣别人的钱,那就等着别人来找你。他来找你,说明他需要你。既然他需要你,肯定他得拿着钱来。他不拿钱,咱们不给他干。”陈克说道。
  这道理很对头,不过陈天华听着怎么都觉得太理想化了。他默默的等着陈克继续往下说。
  “所以呢,你要是想让别人干事,那就不用废话,拿着钱,拿着好处去找别人寻求合作。尽量争取到把这钱花出去的机会。其实咱们革命走的就是这条道路,说什么咱们领导群众闹革命,那就是屁话。事实上是有群众支持咱们闹革命。咱们兴办的这么多事情,哪件事不是咱们努力让群众通过参加劳动的方式得到收益,得到好处。没有群众的支持和理解,就咱们几个人自己表演,这是唱猴戏么?”
  听到这里,陈天华忍不住想起自己在河北搞的那个养殖场。虽然饲养场最后失败了,但是那是因为大环境下制度与利益冲突的结果,单单论起饲养场本身,却根本没有失败。在河北的经历给了陈天华深刻的教训,每次工作上遇到问题,陈天华常常就会想起那次经历。
  “那这和谈判有什么关系?”陈天华有些不解。
  “想办成事,两个方法。第一就是谈利益。如果利益上或者立场上谈不拢,但是这件事还必须推进的话,我们只能采取第二个方法,那就是要对方的命了。现阶段,我们还是在谈利益的角度,只要在符合咱们的立场的基础上,在咱们能够接受的范围内,都是可以谈的。我觉得英法是可以在共同利益的基础上达成妥协的。但是也有些国家习惯了与满清打交道,他们认为只要用武力一打击咱们,咱们不管胜败,就怕长期承担不了这种战争局面,不得不向他们妥协让步。对这种人,我们现阶段只能在中国的地盘上要了他们的命。这就是抗击侵略的国土防御战争。在这种局面下,人民战争必胜。”
  “那一定能赢么?”陈天华没有参与过对外战争,更没有见过国土防御战争能赢的先例,所以对陈克自信满满的表态有些不相信。
  陈克见过很多这种例子,朝鲜战争和越战就不说了。陈克亲自见过的阿富汗战争,以美国的战争技术和手段之先进,阿富汗塔利班本来无力抵抗的。但是美国佬被持续不断的治安战拖到不得不撤退的局面,这可是明白无误的事实。而在1911年,洋鬼子根本无力达到2011年美国军队的那种力量。
  所以陈克理直气壮的答道:“我们一定能赢。”
  接下来的几天里头,陈克连续走访了英国法国的大使馆,又与英国汇丰银行、麦加利银行,俄国俄华道胜银行,法国东方汇理银行等外资银行几家外国银行进行了会面。却偏偏把德国抛在一边。
  人民党本来就与英国牵头的海关方面达成了基本协议,双方计划尽快达成4000万英镑的定额贸易协议。陈克这次建议“航海友好通商”把北洋政府也给拉进来,尽量达成一个每年一亿英镑的通商协议。
  这个大饼一扔出来,英法大使虽然不会认为这是轻松的事情,但是假如他们能够真的完成这样规模的定额贸易协议,不用说别的,他们立马就能成为国家的功臣。至于外国银行团,虽然他们普遍认为陈克是个吹牛大王,却都认为只是把牛皮吹到多大问题。人民党根据地的所作所为,让他们认为陈克是真心想推动这件事情的。
  而英国方面立刻就正式致函给袁世凯,询问与此有关的问题。
  袁世凯万万没想到陈克居然弄出这么大的动静,看完了信之后,他连骂两句的心思都没有了。
第一一十四章
辛亥之变(十三)
  每次袁世凯开会,北洋众人都众星捧月般的对待袁世凯。当然,以前袁世凯跟着别人混的时候,他也得这么对待上官。不过袁世凯最近突然对北洋众人的这种举动感到厌烦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44/62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