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色黎明(校对)第36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61/628

  “大总统,我们觉得我们不如唱一出双簧好了。我们人民党若是拿着这次军事胜利作为筹码,只会激化矛盾。所以我觉得大总统不妨对我们人民党的这次胜利善加利用。列强最想的就是在中国找到利益代言人,这就是当年我极不想让中国各省纷乱,军阀四起的原因。让这些人不找利益代言人也是不可能的事情。所以大总统不妨就充分利用这个局面,给这些洋鬼子些盼头,能多捞些好处就多捞些好处。”袁世凯能够很清晰的回忆起来,陈克一面看着趵突泉汩汩涌出的三股水花,一面轻描淡写的说道。
  当时外头雨哗哗的下着,紧密的雨滴在水面上打出一片片的水痕,却丝毫压不住趵突泉那三股高高喷起的漂亮水花。不时有几颗雨星飞入亭子里面,打在袁世凯的皮肤上。如果不是这话题实在是太出人意料,这感觉是非常舒服的。
  “文青就不怕么?”袁世凯正色问道。
  “怕什么?每个人都是讲利益的。洋鬼子自然有洋鬼子的利益,只要中国没有四分五裂,军阀四起,这就是我们人民党的利益。而大总统既然已经身处这局中,若是不让大总统统领的北洋也得到一份利益,那岂不是太过分了?”陈克微笑着说道,一面说一面把视线延展开来。
  袁世凯没有急着回答,他注意到陈克的视线很多次的看向某个方向。袁世凯岔开这个话题问道“那里有什么?”
  “现在什么都没有。不过我上次来的时候,哪里是有海豹的。”陈克怀念的说道。管理趵突泉的工作人员为什么会从21初开始在趵突泉里面养了两只海豹,这是陈克一直不理解的事情。自打有了女儿之后,陈克其实真心很想有空就带着女儿到处走走。能带着可爱的小天使在趵突泉这里看着圆滚滚的海豹在水里面轻松愉快的游动,倒也挺不错的。至少陈克在21世纪的时候,看到不少可爱的小家伙们试图用各种零食向圆滚滚的海豹投食。或者说,用各种零食向海豹投掷。而家长们则训斥小家伙们,“乱喂海豹是不对的。”
  袁世凯完全没听明白“海豹”是什么意思。这种有身份的人自然不会追问,如果陈克想解释,他自然会解释。陈可不想解释,怎么问都是没用的。所以袁世凯笑道:“这次没有,下次来的时候只怕就能遇到。”
  “也是。”陈克很喜欢这话,他转回头,“大总统,我一直认为你很有担当,部下干的事情,不管是不是你的本意,你都能把这些黑锅给背起来了。这点上,段祺瑞副部
长颇有你门生的样子。既然洋鬼子肯定要找代言人,那我还希望这些好处能够落到大总统手里。俗话说,阎王好见小鬼难缠,和大总统你是能说清道理的。”
  那时候袁世凯还认为陈克颇是有些大言欺人,现在事情证明了陈克没有说瞎话。洋鬼子的反应根本就不是表面上的这般平和,他们已经开始试图寻找能够扼制人民党的打手。陈克不仅对国内的局面有着猜测,对国际上也有着自己的猜测。
  “大总统不用担心我们会有什么误会。洋鬼子不仅仅会在中国国内寻找代言人,他们只怕也会多方准备。日本现在是个穷鬼,只要给钱他们什么都敢干。日俄战争,背后支持日本的就是英国和美国。所以洋鬼子所谓白人团结都是胡说八道,从罗马时代开始,欧洲白皮们互相厮杀上千年,哪里可能有什么真心的白人团结。如果他们团结,英国支持日本这些黄种人打俄国做什么?他们之间同样矛盾重重。即便是在试图压制中国的时候,他们同样是矛盾重重。只要抛出经济开发区的概念,特别是青岛辟为经济开发区,欢迎各国投资建厂,那这些洋鬼子们肯定不会抱成一团。所以就算是打仗,洋鬼子也会让日本出面。如果战胜了,英法等国坐收渔翁之利,如果打败了,顶多日本失去了在华的权益,英法照样能够大捞一笔。如果不胜不和,僵持下去。英法等国借着国际调停,同样能够大捞特捞。”
  如果自家儿子能如陈克这样就好了!袁世凯忍不住长长叹了口气。有这样的儿子,袁世凯就算是称帝了又有何畏惧呢?即便是袁世凯自己不称帝,有这种儿子,袁世凯也觉得再也没有丝毫遗憾。只是现实里面,陈克虽然也完全考虑袁世凯的利益,本质上,陈克也是袁世凯最大的对手。甚至是根本无法战胜的对手。
  越想越是烦躁,袁世凯再也在家里面待不住,他命人备车去办公室,同时把徐世昌、王士珍、段祺瑞都给叫去。
  四人在袁世凯的办公室见面后,袁世凯把关于洋鬼子寻找代言人的事情向三位铁杆讲述了一番。最后也不得不把与陈克谈及的合作讲述了一下。
  三名北洋干将一时没有说话,停了好一阵,徐世昌说道:“大总统,那陈克是真的同意么?”
  “至少他当面是向我信誓旦旦的说没问题的。”袁世凯描述着陈克当时的态度。
  “我看陈克算计的倒是聪明。”段祺瑞答道。
  另外三人的视线都集中在段祺瑞脸上,段祺瑞神色如常的说道:“无论哪个方面,咱们中央政府与洋鬼子之间的纠缠,都会给人民党争取到充足的时间。这才是陈克的利益所在。人民党正在迅速壮大,他们现在需要的是花费时间来稳扎稳打。等他们做好了全面的准备之后,人民党就再也不需要对任何人客气了。”
  这解释简单明了,另外三人都相当赞同。不过接下来的问题则是怎么应对。
  袁世凯知道,英法代表已经游说到了袁克定这里,想来他们是希望袁克定来传话的。根据陈克与袁世凯的商议,袁世凯可以通过名义扩军的方式坑洋鬼子一把,好处这玩意不捞白不捞。袁世凯知道陈克有没有说出的话,扩军之后北洋会有一种虚妄的安全感。通过扩军,袁世凯也能加强对北洋的控制。扩军是把双刃剑,军队扩大固然增强了北洋中央的力量,但是也有很大副作用,养活这些军队消耗极大,英法的支持目的是为了最终让北洋与人民党火并,所以支持不可能是无偿的,更不可能每年都给。
  袁世凯如果把这笔钱投入生产领域,洋鬼子不可能不知道。而且北洋扩军之后不和人民党打仗,洋鬼子同样也会抛弃袁世凯,寻找北洋政府里面的其他棋子,或者干脆如同陈克所预测的那样,煽动日本进攻中国。
  想打倒人民党必须依靠武力,北洋的中央政府现在并没有拥有战胜人民党的军事力量。想扩军就得依靠洋人的支持,如果无法在战争获得胜利,“勾结洋人”这就是袁世凯统领的北洋中央政府的大罪。陈克可以名正言顺的将这张牌打出来,将北洋政府彻底钉在万劫不复的耻辱柱上。
  如果北洋没有拿这笔钱,等到人民党准备好之后,也可以以武力消灭北洋。反正现在人民党根本还是一个反政府组织的身份,他们绝非背叛共和国,而是纯粹的另起门户。从哪个角度上,人民党都能够占据大义的名分。这就把北洋置于一个极为不利的地步。
  所有矛盾都在一点上,人民党实在是过于强大了。
  “大总统,我觉得不若请陈克进京当官吧。我现在还是内阁副总理,庆亲王坚持辞让内阁总理的职位。不若将内阁总理的位置交给陈克来执掌。”徐世昌提出了一个建议。
  “若是陈克坚持不接受呢?咱们这是摆明了让陈克进京当人质,陈克奸猾如此,他是不会同意的。”王士珍说道。
  “他来还是不来,我们总得有这么一个表态。不然天下都以为咱们北洋对人民党毫无信义。”徐世昌答道。这个提议也真的是很没办法的事情,因为在制度下,总统作为最高权力者,可以任命内阁总理。不过内阁大臣是总理提交总统来审批的。虽然总统拥有极大的权力,可以决定最终人事权。不过总统无权任命内阁成员。理论上,陈克可以把所有的职位都任命人民党的人。然后展开一场旷日持久的总统与总理的人事斗争。
  这提议未免太过于官僚气,王士珍与段祺瑞都是军人出身,对这等事情极不支持。
  袁世凯没有立刻表态,徐世昌的建议让他感觉有了些新思路。沉吟了片刻,袁世凯说道:“我若是任命严复当这个总理呢?”
  其余三人都是一惊,严复这个名字已经很久没有出现在北洋的会谈中了。大家初时很是惊讶,细想起来又忍不住赞叹了。
  严复是北洋的老干部,从李鸿章前北洋时代,严复就作为北洋水师学堂的总教习大大有名。庚子事变之后,北洋水师学堂与天津机械局被战火摧毁,严复却作为翻译家和思想家大大出名。《天演论》里面“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被读书人广为传唱。
  现在严复更是陈克的老师,人民党的大将,如果请陈克来当内阁总理,还有些过于“露骨”的话,严复来当这个内阁总理则是政治上的绝佳人选。这是集著名军人、著名文人、著名教育家,而且有着北洋与人民党两重人脉的绝佳人选。
  对于北洋政府来说,以严复的北洋资历,哪怕是没有人民党的背景,袁世凯强行安排严复来当这个内阁总理,大家也只有捏着鼻子认了。现在人民党的背景固然给严复带来了诸多不方便。可是这份背景,又让严复没有自己部队和实际势力的缺陷不复存在。
  “大总统高见,如此甚好!但是严几道会不会同意?”徐世昌问道。他本来只是提出了一个不怎么靠谱的计划,没想到袁世凯居然给这个不靠谱的计划安排了一个极为靠谱的选择。徐世昌又觉得心里面酸溜溜的,如果是严复当了这个内阁总理的话,徐世昌自己都挑不出什么毛病来。
  王士珍与段祺瑞则是微微点头,袁世凯的聪明令两人感到相当佩服。而且他们嘴里面虽然从来没说过,不过两人心里面也希望内阁总理是由军人出任。毕竟李鸿章前北洋与袁世凯后北洋集团,某种意义上都是军人集团。文人主政并非是北洋集团的传统。
  “严几道是否愿意出任这个内阁总理,那就看人民党到底有什么打算。如果他们根本没有和平的心思,他们自然是不会同意。如果严复肯出任总理一职,说明五年内人民党还没有打仗的准备。”王士珍说道。
  袁世凯微微点头,王士珍的判断非常有道理。最重要的是,严复毕竟是老北洋的干将,他肯出任总理,很多话就能比较开诚布公的说。陈克说话倒是足够坦率,可是袁世凯真的不想与陈克如此“坦率”的交谈。这种交谈实在是太伤自尊,面对一个聪明能干的年轻人,袁世凯最大的感觉就是自己真的老了。
  在袁世凯讨论国家大事的时候,袁克定被关在院子里面生闷气。他实在是没想到自己的父亲居然会这么对待自己。经过最近的很多事情,袁克定现在考虑问题的思路已经逐渐开始定型,对他来说,想谋取太子的地位,就一定要让父亲袁世凯称帝。称帝遇到的外部问题,也就是说各国承认与支持的问题已经“袁克定自己给被解决了”。剩下的就是怎么打倒最大敌人人民党。
  人民党的代表人物是陈克,如同袁世凯代表了北洋,如果袁世凯死了,北洋也就完蛋了一样,如果陈克死了,人民当夜就完蛋了。
  所以袁克定的思维里面出现了一个直接逻辑,“干掉陈克”——“自己就能当太子”。
第一三十八章
极不情愿的妥协(十一)
  “松平君,听说袁世凯已经将袁克定禁足了。这两天又准备邀请严复出任内阁总理。南北双方真的要和谈了么?”日本公使伊集院彦吉问道。他对面的是一等参赞松平桓雄,两人面前的桌上放着一瓶桑椹酒和腌鱼肉,一面浅酌一面谈着最近的局势。
  松平桓雄出身会津松平家,是原会津藩主、京都守护松平容保第六子。母亲容保的侧室。自幼入学习院学习。后来娶了幕末四强藩之一,肥前锅岛藩主锅岛直大的四女。1902年东京帝国大学法律系毕业后入外务省。是货真价实的日本名门之后,也是货真价实的法学大学生。伊集院彦吉身为公使,对他也很是客气。
  “如果真的要和谈,又何必邀请严复出任内阁总理呢?”松平桓雄并没有因为自己的身份就失了礼数,他恭恭敬敬的给伊集院公使倒了一杯酒,跪坐回自己的位置上之后,他才答道,“南北双的冲突只是一个时间问题,或者说全部维系在袁世凯与陈克之间的关系上。如果这两人失去了互信,战争立刻就会开始。”
  日本人精通内斗,看待这些问题非常透彻。
  “只是从眼前的局面看,袁世凯与陈克好像都在尽力避免冲突。这两个人都能够控制自己的部下,国内对此很是担心。我最近从英法使馆听说,他们正在努力查询袁世凯与陈克之间达成的密约。”伊集院神色中有些忧虑的样子。
  袁世凯与陈克之间有一份长期密约,这是现在各国驻华公使们的共识。至于这份“袁陈密约”的内容,那就有点众说纷纭的意思。总的来说,各国公使大概认为,现在袁世凯在台面上撑着,陈克负责干那些脏活。
  互为敌对的双方在台面下勾搭连环,这并不稀奇。至少在欧美与日本这是家常便饭。面对这样的局面,各国都希望能够将眼前的这种局面给扭转过来。
  一般来说,冲突的双方里面,都是居于“叛军”地位的势力极力卖国,而处于官方政府的组织吆喝国家利益。现在局面完全反过来了,居于叛军地位的人民党以极为圆滑与强硬的态度对待外国势力的介入,中央政府在这方面反倒颇为暧昧。
  这局面很是棘手,除非袁世凯像满清政府一样,彻底拉下脸借助外国势力来对付人民党。否则的话,想进攻人民党就必须由各国政府自己蹦出来单干。人民党的出海口只有一个连云港。长江是内河,吨位太大的军舰开不进去,而且在这么一条漫长的河道上,随时都有遇到袭击的可能。
  满清被推翻,其罪状之一就是“卖国”,想让袁世凯借助外国势力镇压人民党,袁世凯明显不肯背上这种名声。因为人民党的事情起兵讨伐袁世凯中央政府,那更不可能达成目的。除非袁世凯真心想当“汉奸”,否则的话他就是逃离北京,也绝对不同意这么干的。更不用说还有各国公使都认为的“袁陈密约”的存在。在强大的外部压力下,北洋与人民党如果抛弃了所有的矛盾,一致对外,事情就真的不好办了。
  “我们必须要让这两方的矛盾公开化。”松平桓雄直截了当的说出了自己的想法。伊集院微微皱了皱眉头,倒不是因为他反对,而是松平桓雄这种过于直接的想法实在是不怎么合乎日本传统的“腹语”模式。
  不过这也不是什么大问题,伊集院随即笑道,“我看各国公使都有这种想法,所以大家才会对袁克定那么客气。”
  有些时候矛盾并不需要一定是最高领导者亲自翻脸才行,所谓“局势”是指布局和大势。“袁陈密约”之所以是密约,肯定是两大势力内部都有大票的反对者。北洋里面反对者就极多,不仅仅是被各国公使玩弄于掌心之中的袁克定。北洋里面真心没有待见人民党的高级官员。
  反倒是人民党这边比较麻烦,官方接触中,人民党干部从来没有三人以下的单独接触,他们仿佛接受过强制训练一般,每个人的话都一模一样。而且这股新兴的力量在他们的地盘上采取了强势的人口流动管制。这种准军事的管制模式下,容貌与中国人大相径庭的白人间谍自然不用说,就连同为黄种人的日本情报人员进入根据地没多久就如同泥牛入海。连续失踪失踪了前一段日本方面不得不拉下脸,通过渠道找到人民党要求人民党查询失踪的日本公民。人民党表示凡是在人民党海关正常报备的外国人,从未失踪过。被逼无奈之下,日本方面不得不承认有些人“可能迷路了”。
  人民党就给日本代表好好上了一番人民党制定的《海关法》。这可是把日本方面气坏了。只是眼前日本并没有做好对人民党开战的准备,所以这些事情才没有闹到路人皆知的地步。
  “我看袁克定非常想除掉陈克,而且有着不惜任何手段的态度。”松平桓雄说道。
  这话还是太直接,不过伊集院已经不在意这点了。他并不担心袁克定派人刺杀陈克,刺杀成败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一定要把这次刺杀事件弄到天下皆知的地步。如果真的能够达成如此效果,袁世凯要么就得直接与人民党开战,要么就得承担起责任。无论哪种选择,中国现在的局面就会被彻底打破。
  “这件事我们只要关注就好。”伊集院说道。只要在关键给袁克定一些暗示就能办成的事情,就没有任何必要卷进去。现在远没有到日本必须赤膊上阵的阶段。而且日本现在刚吞并朝鲜,国内事情多如牛毛,在很多事情上日本也是有心无力。
  当然这些事情就不用再刻意交代了,伊集院相信松平桓雄还是有这种最起码的判断能力。
  “这桑葚酒味道还不错。”伊集院又喝下一倍根据地产的特色酒之后赞道,“鱼的味道也不错,香料调配的很好。”
  这两样产品都是人民党根据地的商品,酒和鱼肉且不说,至少玻璃瓶制造的很好看。
  正说话间,使馆工作人员进来送了一封电报,伊集院看完之后,露出了一丝诡异的笑容,“国内那些人又开始扶植同盟会了。”
  汪精卫并没有想到自己会成为同盟会与日本驻华公使的谈判代表,这是他第一次被委托这么重大的工作。汪精卫实在是感到惊喜。自打同盟会在前清时代起来闹革命,日本政府方面一直对同盟会很客气,同样保持着很好的距离。袁世凯夺取中央政权之后,日本政府对于同盟会就采取了不闻不问的态度。到了1911年,日本政府又开始支持起同盟会来。
  只是此时同盟会已经真的变成了孙中山一人领导的政党。光复会回到了浙江,华兴会回到了湖南。其他地方的有名望人士也纷纷离开,现在毕竟共和了,有时联省自治的政治体制,各地政府也需要些新面孔来充充场面。而这些知名革命党人就是最好的选择。给他们几个议员的席位,给几个官当当,也能很好的宣称自己的省份是“支持维新共和”的。
  按照孙中山的名望,他在广东混个议员本该没有问题的。不过此事却出了点问题。新的国籍法规定,中国新政府不承认双重国籍。凡是曾经获得外国国籍的,均不能算是中国公民。
  在光复会看来,这规定明显是针对孙中山的。因为至少到1909年,孙中山都持有的是美国国籍。特别是在1908年11月孙中山访问暹罗(泰国),对侨社演说,鼓吹革命、推翻满清,引起清廷向暹罗当局抗议。曼谷市长和警察局长遂将孙中山召去,勒令其离境,孙当即表示要向其公使请示后再作答复,问其公使系何人,则不愿作答,即离去。
  孙中山然后径去美国公使馆,面见金公使(MinisterHamiltonKing),要求美国政府给予保护,并发一本美国护照给他(不同于属土夏威夷的美国护照),其根据则是他在夏威夷出生。晤谈之下,金公使对孙中山印象良好,给国务院的报告称“孙的英文说得很好,虽略带口音,人极聪明,彬彬有礼……”
  孙中山没法等到国务院答复后再离开曼谷,在12月10日转往新加坡,并留下狮城的地址给金公使。
  美国国务院花了好几个月的时间研究孙中山的案子,最后在1909年3月11日国务卿卢特(ElihuRoot,卢特于1月卸任,孙案大概在他任内已做成决定)通知金公使,孙中山没有资格登记为美国公民或请领美国护照,理由是:“美国公民享有权利,但也有责任和义务,他(指孙)非但没有尽美国公民的义务,反而是全力投入中国的政治,尤有甚者,他是鼓动反政府的领袖,而本政府和那个政府有友好关系”。基于这些理由,孙中山的美国公民被取消,美国护照被吊销。
  这本来也不是什么特别的隐私,在北洋召开国会商讨满清命运的时候,各大报纸上都开始刊登关于孙中山的国籍问题。“美国人孙中山”成了很多人茶余饭后的谈资。孙中山即便是被美国取消了公民身份,不过他也没有回到中国要求恢复自己的中国国籍,甚至没有登报发表声明。那么根据地新的国籍法,孙中山现在是个没有国籍的黑户口。
  广东地方政府本来也有意请孙中山回广东当个议员,经历了这么一闹。广东政府也明白了北洋中央的意图。他们自然不肯为了孙中山一个人就得罪北洋政府。更重要的是,新的国籍法里面,要求外国人申请中国公民身份必须到北京由民部副部长审批。也就是说不管孙中山本人的政治目标到底如何宏大,他想当中国人的话,那就先得乖乖到北京向北洋低头申请。
  孙中山自然不肯这么干,不过北洋找到了对付孙中山的手段。凡是立场倾向北洋的报纸,当然自那以后提到孙中山的地方,相当一部分都会用“美国人孙中山”这个称呼来戏谑一番。
  这给孙中山造成了极大的不利,被北洋嘲讽倒也没什么。但是现在国内的几个革命党,人民党、光复会、华兴会,这些领导人根本就没有任何成为“外国公民”的经历,这档子事情让孙中山在国内革命党中的影响力进一步下降。
  正在与湖南官方进行战争的华兴会且不说,最早反出同盟会的光复会,他们的首领蔡元培、陶成章、秋瑾等人,已经正式当选浙江的议员,而浙江南部几县的地方议员,也都出自光复会旗下。而蔡元培甚至当选了新一届的浙江省国会代表。也就是说,以后在国会里面堂而皇之的会出现光复会的声音。
  就在这山穷水尽的时候,日本政府的再次支援让同盟会缓了口气,至少是财政上缓了口气。很多人脱离同盟会,可不光是人力的脱离,更严重的是提供财产支持的人也越来越少。受人之恩,就得回报。孙中山与日本谈判完成之后,汪精卫被孙中山委派前来与日本驻华公使谈判,或者说接受任务。
  “汪先生,你可知道袁世凯政府关于国籍法的部分是谁提供的?”松平桓雄问道。
  “这还真的不知道。”提起这个国籍法,汪精卫就一肚子气。如果不是这个国籍法,同盟会也不会遭受如此沉重的打击。说完之后,汪精卫试探着问道:“难道是美国政府?”
  “呵呵。”松平桓雄笑了,“这并不是美国政府提供的。这是人民党向北洋提供的法案。”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61/62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