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色黎明(校对)第41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17/628

  王士珍慢慢的说道:“那也得培养出最少五万军校毕业生才行,去年蒋百里就说过要大量建设军校,我们那时候没有听,当下若是把军校建起来,就算是速成班也得两年时间才行。”
  袁世凯这次没有回答,他只是微微摇了摇头。蒋百里的见识是不错的,如果去年年初就能下定决心建设军校的话,到了1914年底应该百万大军中的低级军官就该够用了。不过去年年初时候北洋财政枯竭了,袁世凯哪里有钱搞军校呢?也就是去年年底英国人与北洋谈成了贷款协议,而且英国人还将一部分贷款以三亿两白银的支付方式给了北洋,这才解决了北洋的燃眉之急。可时间过去之后也无法挽回,建立军校,培训部队。这不是靠钱就能解决,非得有足够时间才行。
  王士珍接着说道:“大总统,这次建立军校的事情,我就不参与了,不妨把事情交给年轻人来办。”
  袁世凯看着王士珍几乎全白的头发,还有脸上如同刀刻般的皱纹,心中一软,差点就想答应王士珍的请求。可他最终还是答道:“聘卿,让年轻人多干些事情是可以的,让他们多出力,你来监督他们。用什么人你自己做主,若是没有你主持此事,我是真的不放心。”
  王士珍以微不可闻的声音轻轻叹了口气,叹气对王士珍来说是极少见的事情,可王士珍真的忍不住了。人民党的情报并不难以得到,王士珍对情报收集又特别注意,关于工农革命军的情况他所知甚多。人民党早就建立起轮训制,部队的各级指挥官定期去军校接受教育。而且人民党鼓励部队士兵投身志愿兵。一旦转为志愿兵,就成为各个方面的骨干,先去军校接受教育后,出来再分配工作,志愿兵大多数都成为了技术兵种。六十万人的人民党部队中,至少有十万左右有过军校培训经验的军人。
  北洋如果想建成一百六十万的军队,光班长就得有十六万人,排长需要四万。这些基层军官就需要二十万人。以北洋当下的局面,所有基层军官不到四万,军校全部开放,也需要再训练培养十六万人才行。不光弄到这么多人有困难,军校的规模也不足以培训这么多基层军官。因为首先就没有这么多军校教师。
  对面的人民党如果想组建起同样规模的军队,只需要再培育十万人。不仅仅是难度降低,人民党当下有一所高级军事院校,四所中级军事院校,以及八所初级军事院校。就王士珍所知,每所学校每期就能培养出4000人规模的学员。这么下来,一年就能毕业48000名学员。北洋当下的军校毕业规模也只有一万多人。双方的差距实在是太大了。
  可当下也没有别的办法,如果王士珍不亲自主持此事,别的人根本就没有能力压服北洋诸将。想到这里,王士珍连叹气的心情都没有了。他点点头,“大总统,此事就由我来办。”
  “那我就放心了。”袁世凯放心的吁了口气。
  接下来的几天,袁世凯先是与国会代表们私下谈话,讲述了北洋坚定反对人民党土改的策略。先获得南方诸省代表的支持,等国会正式召开的时候,袁世凯也没有做出过于杀气腾腾的发言,他甚至没有亲自出马,而是让王有宏出面做了一番关于“反对激进主义”的发言。
  “诸位议员,满清逊位,确立共和之后,在本当休养生息与民休息的当下,一群激进主义者在中国游荡。为了试图推翻当下中国的政体,为了给他们掠夺百姓土地找到正当的借口,这些激进主义者们联合了地痞流氓,打着种种冠冕堂皇的借口在为非作歹。”
  “和激进主义者毗邻的省份,有哪一个不被激进主义者骂为反革命政府呢?又有哪一个试图保护自己土地财产的地主士绅不被激进主义者们扣上反革命的大帽子呢?”
  “从这一事实中可以得出两个结论:激进主义已经是整个中国的敌人。因为激进主义者们以毫不掩饰的态度表达了视中国各个省份的政府为敌人的态度,他们以毫不掩饰的态度表达了将中国的士绅视为自己的敌人的态度。他们以毫不掩饰的态度表达了视不赞同乃至不屈服于激进主义的人为敌人的态度。”
  “现在是必须向激进主义者们明确表示,我们绝不会向他们屈服的时候。我们不想战争,但是我们必须能够保护自己。因为各省省界在激进主义者眼中毫无意义。他们就如当年的秦国一样,四处扩张。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
  王有宏的声音铿锵有力,台下的诸侯以及诸侯代表们的脸色越来越难看。让他们变色的原因是恐惧。
第二十四章
前奏(四)
  在三门峡市灵宝黄金矿区,章瑜第一次见识到化学炼金到底是怎么一回事。黑乎乎的液体中加入了锌粉之后,立刻冒出很多气泡,液体也几乎要翻腾起来。随着不断加入锌粉,气泡逐渐减少,液体的颜色也变得浅了不少。而沉积在液体底部的东西则泛出一种暗金色来。
  “这就是化学置换法?”章瑜曾经听陈克说过这种使用“王水”溶解炼金的法子,陈克讲过在野地里面弄个瓷缸炼金的事情。因为说的活灵活现,反倒让章瑜怀疑陈克是在编造故事。但是金矿矿粉经过数次氢氰酸溶解,再用锌粉置换还原。置换物从黑色一步步的变成了金色,过程果然如同陈克所讲。眼前的事实让章瑜不得不承认,至少陈克没有说错。
  “是的,这就是化学置换法。”负责金矿冶炼的工作人员答道,“现在高温冶炼技术还是不够成熟,只能暂时采用这种化学置换法。”
  章瑜点点头,从中间的冶炼车间到了戒备森严的坩埚精炼车间,最终产品的确是一根根金条。章瑜随手拿起一根,看着只是不大的一块,入手感觉极重,果然是黄金。
  放下金块,章瑜再次瞅了瞅周围,荷枪实弹的战士们在生产线两边监视,记录员时时刻刻刻都在记录各种数据。这份森严产生的威压让人很容易就忘记了面前的产品是价值极高的黄金。
  同行的还有柴庆国,等他与章瑜一起从车间里面出来,柴庆国笑道:“没想到陈主席以前不是和咱们开玩笑。”
  “哼,陈主席真的不爱开玩笑啊。”章瑜冷笑着说道。
  河南军区代司令柴庆国对章瑜的表现很是不解,“章书记,你怎么看着好像不高兴。”
  “我只是觉得陈主席的来历太离谱了。”章瑜答道,“老柴,咱们听陈主席讲故事也不是一次两次,黄金这件事看来你也记得。我想问你,陈主席和咱们说过瞎话么?”
  柴庆国摇摇头,“以前总觉得陈主席爱开玩笑,可到了现在我可再也不敢这么想了。”
  章瑜表情阴冷的说道:“如果陈主席没有到过三门峡,没有亲眼见到野地里炼金,他给咱们讲不了那个故事。但是你真的觉得陈主席来过么?在咱们之前,三门峡就没有人听说过氢氰酸这个名词的。”
  柴庆国听到这里,脸色也严肃起来,“老章,你到底什么意思?”
  “陈主席给咱们讲故事,那是因为信得过咱们。我的意思是咱们以后不要讲陈主席的故事。我听见你和别人谈起过陈主席的故事,这好像不合适。我调查了,然后觉得不能再调查下去,可是有些听过故事的人未必会罢手。你觉得呢?”章瑜说完,盯着柴庆国看。
  柴庆国和章瑜对视了一阵,然后扭开了头。陈克的出身是人民党内的一个大疑团,陈克极为罕见的以主席的身份发布不许调查陈克年轻时经历的命令。如果不是陈克本人,只怕人民内务委员会早就把身份不明的家伙带走严加审查了。但是陈克以前偶尔给同志们讲起他年轻时候的事情,每件事都显得极为玄乎,就跟说书先生一样。但是除去这些故事的主人公是谁不论,这些故事本身却没有问题。就如同炼金这件事一样,陈克把地点,方法,工艺流程讲述的清清楚楚。只用按照这个来操作就造就了灵宝这个人民党最大的黄金冶炼基地。
  “老章,我知道了。以后我会管住自己的嘴。”柴庆国答道。章瑜的提醒没错,人民党的高级干部们没人怀疑陈克,哪怕明知陈克的出身是个谜团,也没人真的想去解开这个谜团。陈克作为人民党的缔造者,拥有的核心地位,以及革命的这些年所起到的推动作用,让同志们不在乎陈克年轻时候到底做过什么。但是章瑜和柴庆国可以做到真心不在乎,别的同志就未必不在乎。如果有人利用这件事做文章的话,倒真的相当棘手。
  “知道就好。”章瑜自己也不想对陈克的出身问题谈论太多,就章瑜本心来讲,他恨不得自己把这件事彻底忘掉,“这一年多后就要打仗,咱们河南肯定是首当其冲。就当下的局面来讲,让北洋军不打进河南也不可能。所以让他们打到什么程度,我心里面很没谱。看看河南的情况,灵宝肯定会变成前线,结果偏偏在这里还有黄金冶炼厂。陈主席说过不要怕打烂了瓶瓶罐罐,可是陈主席有这个心胸,我没有。咱人民党家里面本来东西就金贵,打烂了我心疼。”
  柴庆国除了担当着河南军区代司令职务之外,正式职务还是工程兵与铁道兵司令。甚至不用看地图,柴庆国就能在脑海里面回忆起地图,以及地图上相关的地名以及当地的情况。
  “袁世凯也不会只走河南,他也会派兵走山东。过了济宁往南就是微山湖和枣庄,咱们在那里有煤铁复合集团,再往南的徐州有咱们的重工业基地。”说到这里,柴庆国干脆让警卫员掏出了全国地图,他用手指沿着人民党与北洋的边界划了一下。在边界上除了沂蒙山之外,其他地区都有对人民党极为重要的工业基地。更别说作为飞地的青岛集中了人民党控制的诸多德国工业企业。光一个四方机械厂,当下就是人民党最重要的铁路机械生产中心。
  “但是咱们也不能违背命令独自行事。”柴庆国叹道。
  “你还记得陈主席当时做过的未来30年预测么?”章瑜问。
  “我光听说过,那时候我不在安徽。”柴庆国答道。
  “那时候党内没一个人真的信陈主席说过的话,现在看,陈主席可没说错。我觉得陈主席在等着欧洲列强自己在欧洲开打,他们无暇东股的时候,咱们就可以解放中国。那时候陈主席说,最晚到1915年,欧洲鬼子就要开打。这次出国考察的同志们带回来的消息,英国和德国正在缓和关系。有些人认为欧洲打不起来,至少英国和德国都很控制。可是我的想法就不一样,你看咱们和北洋当下在干什么?扩军备战!如果根据地真的完成了300万军队的征集和训练,那时候什么理由都能开打。就跟袁世凯准备建立100个师,200万部队一样。他弄出来这么多人之后,不管什么理由都要和咱们打。我是觉得欧洲已经准备完毕了。”章瑜说道。
  柴庆国自然不认为章瑜会关心欧洲佬,章瑜的目的是袁世凯,而且看章瑜的意思,是希望在人民党当下占有人数、训练、装备等优势的局面下开打。作为军事指挥官,柴庆国认为以人民党当下的力量,彻底消灭袁世凯或许还不够,不过把袁世凯撵出河北,彻底占据北洋的老巢,也就是河北与山东,并不是问题。
  这个计划看似颇有吸引力,柴庆国觉得有些动心,强行抵抗住这种诱惑,柴庆国说道:“陈主席不可能看不到这个问题,他对战略的把握能力在咱们之上。”
  章瑜恨恨的答道:“我知道陈主席战略上比咱们更厉害,可他现在不和咱们说战略上的考虑,只是闷着头搞建设,搞准备。我是觉得不能接受。”
  柴庆国现在彻底理解了章瑜为什么要和自己一起来刚占领没多久的三门峡,章瑜根本不接受放弃这些地区。虽然当下灵宝矿区的黄金生产厂完全是陈克那种“野地炼金”的扩大版,真的跑了之后也就跑了。北洋没有大规模生产工业酸的能力,占领了灵宝也没用。可是河南的煤矿,铁矿,以及黄淮平原的粮食产地,都不是能够让人能够忍心放弃的。
  只用想到人民党在铁路上的投入,柴庆国答道:“如果你想向中央询问这件事,我愿意和你一起联名。”
  章瑜想听的就是这个,他知道陈克是不可能被说动的,至少不可能被章瑜说动。章瑜也没有这种能耐去说动陈克改变战役制定。所以必须联合上柴庆国,才有能让陈克有所反应。毕竟河南方面承担着最大的压力,在大平原上无险可守,北洋真的有了200万部队的话,他们是有可能一路直冲到徐州去的。
  “那么就以河南省委的名义发电,你觉得如何?”章瑜问。
  柴庆国现在也是省委常委,如果以省委发电,就可以避免一些不必要的误解。
  “这倒不用,我觉得还是以军区的名义询问吧。我们可以让顾璐同志向陈主席汇报工作。然后顺道代表军区询问纯军事方面的工作。”柴庆国答道。
  章瑜万万没想到平素里面非常严肃的柴庆国居然也玩这个把戏,他忍不住笑出声来。“老柴,咱们在陈主席面前就别玩这个把戏了。”章瑜答道。
  “我相信顾璐同志。”柴庆国笑道。
第二十五章
前奏(五)
  顾璐听了柴庆国的工作安排之后,就已经明白了柴庆国的一部分想法。至于其他没有明白的部分,他就直截了当的询问起来,“柴司令,你是自己害怕打破瓶瓶罐罐,还是担心说服不了同志们?”
  “我自己也担心,我更担心说服不了同志们。陈主席提出过一个核心圈的概念,就是以长江流域为中心建立起一个防御区域,如果不到万不得已的时候,在这个区域里面是不可能让敌人随意进入的。”柴庆国一面说,一面拿出了地图,他的手指沿长江流域圈了一个圈子。研究地图是人民党最基本的军事训练科目,随着柴庆国的手指运行轨迹,顾璐就已经明白这个区域的重要性。人民党70%以上的钢铁,80%的工业,60%的粮食生产都在这个区域之内。
  “但是手心是肉,手背也是肉。我们怎么向河南的同志们解释,为什么河南就能让北洋打进来,其他地区就不行。河南就不是根据地了?章书记这次提出来的问题,淮海省只怕也在讨论。南方各省基本上只有咱们打他们,而不存在他们打进咱们根据地的问题。就算是打进来,也推进不了多少。可是在面对北洋的方向上,北洋有可能把河南和山东全部打下来呢。战略考虑方面,陈主席考虑的太多太细,我知道有些部分说了咱们也不懂。可是他还是得说明了才行。顾璐同志,这次让你去,就是想让你向陈主席请教全部的战略考量。当然,另外一个考虑是因为我很看好你,能向陈主席学习战略考虑,是一个很好的机会。你弄明白之后回来,我们军区也就能有更全面的战略考虑。”
  顾璐并不太在乎别人对自己的评论,他是陈克坚定的追随者,而陈克最反对的就是用外界的评价来确定自己的看法,他曾经多次讲过一个问题,“我自小就犯了一个极为严重的错误,就是喜欢用外界的视角看自己。例如跑步的时候,我总是想学着别人那种轻快跑步的样子来跑。后来跟着老师学跑步,这才明白我彻底错了。这得靠自己去感受自己的身体,每一个关节,每一块肌肉,每一次呼吸。这所有的一切都是靠了对自己的感受。跑起步来不说到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的地步,至少绝大部分注意力都是在感受自己。哪里有闲工夫关心自己看起来是什么模样,就更别说关心别人的看法。”
  陈克指出的方法是工农革命军行军中最重要的指导思想,而且围绕这种方法也有过多次争论。不过即便是不完全同意陈克观点的同志,也是在细节上有异议,例如不能过于沉溺自己的感受,也得符合每次行军中的具体情况。不过在基本训练与体会上,大家还是支持陈克的想法。
  以行军训练这种思路,部队里面展开了讨论了更多的问题讨论,工农革命军中读过书的就提出了,“行有不得反求诸已”的古话,这又和陈克提出的“批评与自我批评”相结合起来。
  顾璐从不认为自己干什么都行,而是认为自己干什么都不行,得靠学习来弥补不足。对于柴庆国的赞扬,顾璐听完就忘记了,但是对柴庆国提出让顾璐向陈克讨教战略,顾璐非常高兴。他问道:“柴司令,这些事情事关机密,陈主席会不会和我讲?而且既然陈主席现在也没有对你和章书记讲过战略考虑,他为什么就要给我讲呢?”
  柴庆国满意的点点头,“因为陈主席当下有顾虑,他现在的职位就算是有顾虑也不能讲,因为他和中央承担起了决定战略的重任。我和章瑜书记也不能有顾虑,我们必须一丝不苟的执行中央的命令。而且作为地方的负责人,我们自然也得提出对地方最有利的方案。但是你可以有顾虑,因为陈主席和我们都相信你。你能明白么?”
  “咱们党组织内部是要畅所欲言的,有顾虑就得直接讲,我认为这个考虑角度不对。”顾璐直截了当的提出了异议。
  “畅所欲言是针对当下的具体事务,可不是让大家离题万里的胡诌。这种风气在党内已经开始出现了,而这部分人就他妈爱拿着鸡毛当令箭,不管理解不理解陈主席的话,先把陈主席给抬出来当挡箭牌。陈主席说过什么,他们就肆意按照他们的意思来曲解陈主席的意思。就那帮人试图逃避劳动的小算盘,或者觉得自己了不起,谁都不放在眼里的那股子劲头,顾璐同志你能不知道么?当下是战争时期,我们要为革命负责,也得为这些不成器的同志负责。一定程度上的保密,是对革命工作的保护。陈主席都确定不了的一些因素,那帮人可是敢充分的下决定的,是敢胡说八道的。想解决这些问题就只能靠整风,但是因为战争的原因,整风只怕也要结束了。所以在这个时候,你得承担起这个责任来。你不用怕,如果陈主席不告诉你,那说明陈主席真的不能告诉咱们。我和章书记是绝对不会认为你工作失职。如何?”
  虽然对柴庆国的顾虑不是完全理解,顾璐却也知道柴庆国的担心所在,他认真的答道:“我会努力完成任务。”
  柴庆国点点头,“这次去不光是问,你还要汇报河南的情况。顾璐同志,你去汇报情况我们都放心。你本质上不是邀功和推脱责任的人。所以我只能派你去。”
  因为铁路的缘故,从郑州到武汉的时间缩短到一天多。陈克是铁路子弟,行车区间卡控这个最基本的概念他还是非常清楚的。而且托了有线电报的福,行车区间卡控可以非常有效的进行疏通。根据地在陈克指示下甚至建立起了电信与铁通这两个独立的电报电话系统。
  顾璐非常认同陈克的两句话,“凡事尽快挽疙瘩。”“有屁股就不怕挨板子,到挨打的时候再说。”顾璐不爱回顾过去,他觉得干啥想啥就行了,至于结果么,干事情的过程决定结果,而不是先树立一个结果,然后寻求所渴求结果的道路。在这方面,《实践论》已经说的极为透彻。
  一路之上,顾璐和各种报表做着激烈的斗争。河南方面干过什么,得到了什么,正在干什么。根据当下干的情况,大概的推断。这真的是千头万绪,顾璐能想明白的,就列出自己的想法,想不明白的,就直接写明在哪里想不明白。一天多的时间过的飞快,除了总结之外,顾璐还在列表中发现了不少有问题的地方。他也在另外一个本子上做了记录。
  到了武汉之后,顾璐刚下火车就被前来迎接的同志带去了陈克那里。见陈克之前,顾璐专门用冷水把脑袋好好洗了洗,彻底让自己清醒之后,他才跟着警卫员进了陈克的办公室。
  办公室中除了陈克之外,还有陈天华与何足道,看样子三人都在等顾璐。陈克让顾璐坐下,这才说道:“敢大踏步前进,敢大踏步撤退。淮海省与河南省的同志们心里面都没底。面对北洋,我们要退到哪里去?同志们都有这个问题。所以我得和同志们讲一些东西。”
  听完这话,顾璐立刻掏出本子准备记录。
  陈克挥了挥手,“不要记。我给大家讲过,战略是因为正确才能胜利,战术只有胜利才算正确。这次的战略基干中,有几样要素我不能准确的把握。这就导致在战略制定上我只能独断专行了。这个问题我还是要和同志讲一下,希望能够得到同志们的理解。”
  顾璐收起了本子,开始静下心来听陈克的介绍。
  “我先说一下我们的劣势,这个估计是很多同志们没有看清楚的。当下我们人民党最大的敌人其实不是北洋,而是洋鬼子。通过外交手段,我们和美国达成了一个默契。只要我们人民党能够保住自己,美国人就不会落井下石,他们会维持和我们的贸易。即便英国人断绝了和我们的贸易,我们当下的工厂也不会陷入关闭的危险。所以我们当下的敌人就是英国人,以及英国人在亚洲的打手日本。我们在解放战争中必然会遇上他们,而且我们一定要战胜他们。以我们当下的力量,我们还做不到正面挑战这两个国家,并且取得胜利。那么我们就必须等待机会。这个机会就是欧洲的全面战争。而这就得敌人自己犯错,我们是无力去操控的。”
  陈克将敌我力量对比讲述的非常明了,如果英国人没有陷入全面战争,他们绝对有力量来支持袁世凯。至于亚洲的英日同盟,日本作为英国的打手,目的就是通过打仗换取英国的支援。
  “在外国这个问题上,我做不出准确的估计,因为主动权不在我们手里。”陈克明确的告知三位同志们当下的问题。
  陈天华与何足道微微点头,顾璐只是紧紧的注视着陈克。陈克讲的每一句话顾璐都尽力记在心里面。不过他并没有太多的联想。身在中国,能够预测到英国会干什么已经是陈克卓越能力的表现,但陈克毕竟不是神仙,让他能够操纵比根据地更强大的英国,顾璐从来不会这么考虑。做不到的事情就无须多想。
  “我们淮海省的同志认为,如果等袁世凯武装起来之后,我们就要面对敌人的重兵进攻,在这种局面下还不如先发制人,趁着敌人力量还不如我们的时候发动进攻。”陈天华说道,他边说边看了顾璐一眼,“想来河南省的同志也有这种考虑吧。顾璐同志从河南来,应该是最清楚的。”
  顾璐并不逃避责任,“河南的同志们也有这种提法,希望能够先发制人给袁世凯打击。不过我对这些战略问题还考虑不多。我只负责向陈主席汇报河南同志们的想法。”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17/62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