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色黎明(校对)第43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36/628

  慢了一拍或者几拍,其他同志或者主动或者被动的站起身来鼓掌,并且加入了呼喊口号的行列。
  陈克既没有志得意满,也没有情不自己,他冷静的目光扫过面前的三千三百多名人民党全国代表。他们代表了人民党在全国的66万党员与预备党员。这是当下中国最强大政党的代表。在不久的将来,陈克就将带领这些同志去解放整个中国。
  抬起了左手,陈克大声说道:“请同志们先坐下。”
  党代表们服从的坐回了自己的座位上,“同志们,制度的斗争是人之间的斗争,是生活方式的斗争,不过想解决这个问题纯粹靠肉体消灭也是没用的。我们人民党是革命者却不是杀戮者,在这点上我希望所有同志们都能够坚持革命的人道主义原则,对于眼前的敌人我们固然没有放弃斗争的理由,对于投降的敌人也要给他们走上劳动者道路的机会。我们要有这个革命者的宽广胸怀。这次的发言到这里结束。”
  会议结束之后,陈克好不容易从热情的同志包围中脱身出来,路辉天赶紧抓住时机与陈克讨论近期的工作。“被俘的华兴会成员怎么办?黄兴与宋教仁态度非常顽固。”
  这是完全能够想象的结果,辛亥革命中竭尽全力推翻满清的革命者并不等于是人民革命的支持者。因为华兴会里面有一批早先岳王会的干部,在解放湖南的时候这批人反抗的极为顽固,战斗意志比湖南政府军更坚定。按照区分的话,这些人甚至不能称为俘虏,而是战犯了。
  陈克以前万万想不到这些名声卓著的革命前辈居然会变成自己的阶下囚,而且按照人民革命的理论来划分,这些人基本上可以归于反革命行列。如果是以前的陈克,他只怕会忍不住唏嘘起来。陈克冷静的答道:“既然顽固,那就继续把他们关一段。我们人民党并不需要这些人充门面。”
  “但是秋瑾与徐锡麟先生都已经来了信……”路辉天说道。
  陈克冷冷的看了路辉天一眼,但是这种不满与其说是针对路辉天,还不如说是针对陈克自己。政治不是小孩子过家家,而是利益的终极竞争,在政治中自有极为阴暗的一面。陈克心中已经决定牺牲秋瑾与徐锡麟了。而牺牲两人的目的是为了更深刻的教育人民党。但是即便以陈克这样的冷静心态,他依旧不能够确定自己所作所为是绝对正确的。
  路辉天极为聪明,看了陈克的态度就有了自己的想法,他连忙答道:“我会先按住此事,等以后再说。那么组织代表参观武汉工业建设安排到后天,陈主席后面要召开会议么?”
  政治局常委们都多次参观过武汉的工业建设,游缑这位政治局委员干脆就是主持工业建设的负责人。在同志们参观的时候召开政治局会议实在是再合适不过的事情。
  “这次会议不是提前安排的么?”陈克对此有些意外。理论上所有的日程安排早就该确定才是,怎么会突然出现政治局会议的调整。
  “本来是提前安排好的,但是最近情报部门收到一些关于安全方面的情报,国内外的敌人都有搞刺杀的迹象。政治保卫部门的同志要求对日程安排进行调整,所以不得不出现临时变动。”路辉天无奈的答道。
  提到安全问题,连陈克也没有办法了。反动派们到了这个时候肯定是狗急跳墙的,即便是覆灭也会想拉上垫背的。本来人民党倒是可以使用革命恐怖来对抗反革命恐怖的,偏偏陈克怎么都无法背离历史上党决不搞暗杀的政策。想到这里,陈克叹道:“安全第一。”
  “秋瑾与徐锡麟先生的信我过一段再回。”路辉天再次确定。
  陈克摆摆手,“不,直接告诉他们,当下的革命局势已经变化。以前的革命者在当下的情况下很可能会变成反革命。这不是他们变了,而是革命的情况变了。不用太含蓄。”
  “如果秋先生他们认为我们是在挑拨离间呢?”路辉天问。
  “那我们也没办法,既然回信,这总得说实话吧?”陈克反问道。
  果然如同路辉天所担心的,在光复会浙西分部长兴县县政府里面,秋瑾和徐锡麟看完了署名路辉天的信之后都没立刻吭声。过了一阵,秋瑾才说道:“文青居然也挑拨离间起来?真令人不敢相信。”
  光复会浙西分部与光复会总部的矛盾大家都知道,路辉天信里面已经说的明白,“到底是资产所有者万万岁,还是劳动者万万岁,这是绝不可能妥协的根本矛盾。既然两位在浙西倾向于劳动者利益,那么一定会遭到资产所有者的反对。不同的时间里面,革命者们会看起来判若两人。其实绝非如此,只是某个时间段里面推翻满清是主要矛盾,但是封建土地所有者们自始至终都是以保卫他们自己的利益为首要目标的。”
  这话明白无误的表示,光复会浙西分部已经成为地主的眼中钉肉中刺,要两人看清形势选择立场。就秋瑾和徐锡麟来说这就是赤裸裸的挑拨离间。蔡元培好歹也是光复会中的大学问家,人品学问都没有任何问题,人民党的暗示蔡元培会站在地主那边对浙西分部下手,这不能不让秋瑾和徐锡麟觉得荒谬。
  “看来文青是绝对不肯放过黄兴与宋教仁先生了。”徐锡麟的声音里面有些遗憾。
  “伯荪,不管以前有过什么事,他们两位现在做了阶下囚,我们总不能坐视不理。”秋瑾对徐锡麟的态度有些不高兴。光复会上下其实不怎么待见这两个人,早在同盟会时期,这两人为了力推孙中山上台,在背后还是搞了不少政治手腕的。更重要的是,光复会当时的领导者是陶成章,陶成章极为讨厌孙中山,与黄兴和宋教仁冲突也不少。徐锡麟与陶成章关系莫逆,自然也不可能真心喜欢黄兴与宋教仁。但秋瑾为人豪爽,对这些勾心斗角的事情相对比较讨厌。陈克对以前的革命志士如此不留脸面,秋瑾很是有些看不过去。
  正说话间,外面的警卫员进来说道:“两位先生,陶公来了。”
  “陶公来了?”秋瑾和徐锡麟都是喜出望外,两人连忙迎接出去。
  果然,陶成章带了两个随从等在长兴县县衙门外等着。一见到两人,陶成章就笑道:“伯荪与鉴湖近来可好。”
  两人把陶成章引进县衙后厅,三人刚一坐在,陶成章已经正色说道:“最近要打大仗了,两位可曾听说?”
  北洋与人民党之间的决战已经不是什么特别的秘密,秋瑾与徐锡麟都点点头。
  “蔡先生要我们到杭州开会,共商此事。”陶成章说道。
  “那也不用劳烦陶公来送信。”秋瑾问道。
  陶成章慢悠悠的答道:“蔡先生这次开会,要商讨的事情之一就是彻底推行乡绅自治。反正我最近也没什么事情,干脆过来给大家捎个信。”
第五十九章
四一二(二)
  “陶公,不知你对战争有何看法?”徐锡麟对战争很是惴惴不安。这些年经历风风雨雨,徐锡麟的见识远超以前。无论战争胜利一方到底是谁,这个胜利者都将执掌中国未来。从心里面来说,徐锡麟并不希望诞生这样的胜利者。但是他的理智明确无误的告诉他,毕竟诞生这样的一个胜利者。
  陶成章的神色有些黯然,“蔡先生的意思是要支持北洋。我也问过他多次,蔡先生的底线是必须保证浙江的自治。”
  秋瑾性子比两人直爽,她干脆利落的问道:“陶公,你觉得北洋赢不了文青么?”
  听了这么直白的问话,陶成章苦笑起来,“鉴湖,文青和袁世凯之间我心里面当然向着文青多一些。而且咱们江浙自耕农多,文青自己写书的时候写的可真好,太平天国时期江浙在湘军与太平军拉锯战里面人口损失极大,所以战后自耕农兴起。可他搞起革命之后就不管这个事实,人民党所到之处都得土改。我就是想替他说几句话也说不出来啊。”
  秋瑾知道陶成章的难处,不过她却不太赞同陶成章的说法。光复会浙西分部实施的是遏制土地兼并,减租减息,政府出面扶植工农业的政策。由于具体执行中几乎全面照搬人民党政府,只是模糊土地所有制问题,头几年虽然艰辛,这两年困难算是熬过去了,浙西地方上搞的不错。
  光复会浙西分部在实践中发现,即便对土地所有制采取含糊政策,但是想办成事情的话还得强行对地主实施压制。搞农业、搞养殖、搞工业,都需要向工农提供生产资料,政府对土地这个最重要的生产资料若是没有发言权的话,一切都是空想。例如种植桑树一事,本来是能让几乎所有人得益的好买卖。可地主们看到种桑有利,就开始想“商业性经营”,也就是传统的垄断桑叶买卖。通过垄断和放印子钱的方式把桑叶价钱提的很高。人民党收购价格每年都有下降,蚕农们辛辛苦苦就是想赚个力气钱,收购价格太低的话根本没有好处。
  不得以,浙西分部召开了一个全体“国民大会”,把所有能与这件事沾边的人都给召集起来,把当下的情况向所有人辩说明白。然后光复会提出了模仿人民党的方式,兴建桑园,规划种植,批量生产。这个提议很快就得到了劳动群众的支持。劳动群众人多势众,加上有浙西分部的武装力量作为后盾,地主们不得不暂时屈服了。他们获得了一部分桑树园的经营权,有免税的权力。在桑叶价格上则遵从政府指定价格的方式。理顺了生产渠道之后,蚕茧规模接连翻翻,买卖收益飞速提高。而且伴随浙西义务教育体系的建立,农业学校随之建立起来,桑蚕业的水平也得到极大提升。
  这仅仅是事例之一,茶树园,栗子生产。只要政府能够强行出面发动群众理顺生产关系,依托了人民党庞大的销售体系,浙西的商品总是有销路。针对农民的生计问题,浙西也建立起供销社体系,从人民党那里输入的金属农具以及一些机器设备价格比人民党根据地的要高,却比从其他地区输入的同类商品价格低廉的多。生产效率提高了,生产资料价格降低了,加上对政府压制土地兼并,强行将土地弄出来投入社会化生产,整个浙西的百姓没有不支持光复会浙西分部的。
  不过秋瑾不会因为这些成绩而去责备陶成章,她知道光复会总会里面浙西分部已经是一个异类。陶成章是总会里面极力维护浙西的少数派。
  “陶公,这次蔡先生开会是一定要支持北洋了?”徐锡麟问道。
  陶成章苦笑了一下,“蔡先生倒是没有这么说,他还是那套老话,得把事情说清楚才行。不过这次蔡先生倒是定了心思,你们浙西得交税。”
  听了这话,秋瑾与徐锡麟只觉得心脏跳动速度提高了很多很多,脸色也变得难看起来。浙西这些年来能够发展起来的重要原因之一,甚至有可能是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在于浙西不交税。他们不仅不向浙江政府交税,而且因为商业渠道都是与人民党合作,所以浙西也根本不受其他商业集团的钳制,更不用缴纳任何过路费与厘金。光复会浙西分部赚到的每一文钱都能用在浙西建设上,眼瞅着也搞的很不错的样子。秋瑾和徐锡麟都知道浙江的各种摊牌到百姓头上的税收加起来接近百姓收入的一半,如果浙西老百姓一半的钱用于纳税,日子注定会过的苦不堪言。
  “这……”徐锡麟看看秋瑾,很是为难。
  陶成章劝道:“伯荪,眼下咱们光复会掌握了议会,等到下次选浙江都督,十有八九也会由我们光复会的人来出任。眼下其他各地的税收都交了,该交的税你们总是要交的。”
  徐锡麟正色说道:“陶公,当年咱们制定光复会章程的时候,就是以免税为纲领之一。而且浙江这些年的税有一大半都养了北洋军。交这笔钱我们觉得冤枉。”
  “所以这要开会!”陶成章无奈的说道,“我看蔡先生的意思是对江苏王有宏搞的那个公民党很有兴趣。但是大家都知道王有宏搞的公民制是与纳税挂钩的。我倒是支持士绅自治的思路。所以两位这次会上还得多说话才行。”
  一提起江苏都督王有宏,徐锡麟和秋瑾脸色就更不好看。人民党崛起之后,江浙一带真正搞起制度建设的反倒是江苏。被强行夺取了江苏北部,苏南完全在人民党包围之下。反倒刺激了王有宏以及江苏士绅的危机感。
  借助桑蚕业危机的关口,王有宏在江苏建立了公民制。有产者有机会成为公民,但不等于有产者必定能够成为公民。想成为公民除了得有一定财产之外,还需进行财产申报,根据申报的财产纳税和服兵役。整个江苏当下只有20%左右的人获得了公民权。即便如此,王有宏仍然依托了这批公民在数次选举中把其他势力驱逐出议会和政府之外,并且初步建成健全了江苏的各级制度,最重要的是江苏建立起一支由公民组成的义务兵役制军队。正式部队以及预备役加起来超过十万之众。若是没有人民党的话,王有宏统御的江苏就是江南最大的势力,甚至比浙江还要强大。
  徐锡麟明白,不管是提及王有宏的公民制,还是提及向浙西收税。蔡元培都在试图更有力的掌握浙江的经济与政权。这次会议不会是什么好事。
  “陶公,且容我们先准备一下。”徐锡麟说道。
  陶成章带着一副很理解的神色看向秋瑾与徐锡麟,“你们到也不用着急。”
  浙西学习人民党不是一句简单的玩笑,除了对对待土地问题的态度以及建设工业的能力之外,浙西的制度与人民党一模一样。光复会作为执政党全面领导政府工作。而光复会干部作为政治委员领导其麾下的光复军。也实施了支部建到连队上,部队里面有士兵委员会,甚至“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也是浙西光复军的重要军令军纪。
  浙西分部现在下辖德清、长兴、安吉三县,如果徐锡麟愿意的话他大可把浙西分部迁到湖州去。只是当时浙西分部面对北洋段祺瑞第三镇的压力不敢如此嚣张。后来蔡元培成为浙江议会议长,徐锡麟也不想离光复会总会太近。所以依旧选择背靠人民党根据地的长兴作为浙西分部的总部。光复会浙西分部里面把控制的湖州称为湖州区,与人民党的解放区相对应,秋瑾是湖州区区长,徐锡麟是湖州区区委书记。
  在浙西分部的光复会委员全体会议上,听徐锡麟叙述了当下的局面以及这次光复会总会的会议可能内容,安吉军分区政委兼安吉县县委的姬晔开口了,“徐书记,秋区长,我不认同光复会加入北洋一边的想法。我们的政策与组织都接近人民党,别说北洋了,就是光复会总会和咱们的分歧都比人民党大。哪里有舍近求远的道理?”
  浙西分部是1909年光复会攻打南京受挫后被迫丢在阵地上的伤员,以及主动请缨断后的光复会成员组成的部队。这批战士与人民党医疗队和保护医疗队的卫队共同作战,打退了王有宏上万人马的进攻,然后从容撤退至人民党安徽根据地休整。休整之后这批光复会成员没有回到当时光复会控制的浙南,而是进入背靠人民党的浙西开始革命。
  以出生入死的经历以及善战程度而言,他们在光复会中可以当之无愧的号称第一。而且这批部队的近千名核心人员都多次在人民党那里接受过培训。且不说作为领导者的秋瑾与徐锡麟对光复会总会有什么态度,浙西分部的中坚力量都是倾向于人民党的。
  蔡元培从陶成章手中接掌了光复会之后对北洋实施妥协政策,浙西分部完全靠了人民党的支持才在浙西站住脚跟。这些同志心里面很清楚,北洋是完全把浙西分部当作人民党看待的。既然如此吗,浙西分部相当一部分骨干,至少姬晔认为浙西分部完全没有理由站到北洋那边去。
  有姬晔领头表态,光复会其他同志也开始发言,“没错,就算是不帮人民党也没有帮北洋的理由。”
  “咱们浙西也没理由向北洋的都督交税啊。蔡先生从咱们这里弄了不少人,特别是弄走了不少医生。当下有钱也没地方找医生。”
  “最近一年来,咱们浙西分部之外的各个势力与咱们冲突不断,总部自己做事不地道我们且不说。和别人冲突的时候,他们什么时候给咱们撑过腰?”
  听着同志们七嘴八舌的反对,秋瑾和徐锡麟也觉得很无奈。他们没敢让陶成章参加会议倒也不是怕陶成章泄密,而是怕陶成章尴尬。如果光复会总会里认为浙西分部是个另类,浙西分部的同志同样认为光复会总会的很多政策,特别是核心政策“莫名其妙”。在立场对立这点上,双方是没有不同的。
  徐锡麟此时也不敢要求同志们投票,如果使用党内民主的方式实施投票,结果铁定是浙西分部拒绝光复会总会所有要求,甚至会反过来要求光复会总会与北洋决裂。就浙西分部了解到的情况来看,在这种时候陈克总是能够通过说服同志们而获取支持。徐锡麟知道自己绝对做不到这些,在激烈而平等的争论中,他能不被同志们说服就不错了。
  秋瑾赶紧接过了话头,“大伙先不要着急。既然是开会就可以谈。”
  作为光复会亲人民党的代表性人物,姬晔大声说道:“秋区长,这件事我觉得没太多可以多谈的。若是蔡先生一定要支持北洋,我们就没必要留在光复会里面。北洋明显不是人民党的对手,选边我们也得选择胜利者一边。”
  有姬晔带头,浙西分部里面继续掀起支持人民党的声浪。
  徐锡麟最不想看到的就是光复会的分裂,他作为光复会的元老,为了光复会的革命事业出生入死,若是因为自己没能尽力阻止而让光复会分裂,徐锡麟无论如何都不能接受。但是徐锡麟竟然发现自己一时找不到同盟军,工业、农业、军事、群众卫生、教育,委员会聚集了浙西分部的全部骨干,参与会议的几乎所有人都表示不支持北洋,甚至不支持光复会总会的政策。商业部门的原本倒是想说点和大家不同的话,但是他皱着眉头想了一阵选择保持沉默。最后总算有人说了句话,却是文艺部门的负责人,“和为贵,我觉得至少与总会不要闹得这么僵才好。”
  “是从《矛盾论》来讲,一个巴掌拍不响……”姬晔毫不客气的把话顶了回去。
  “行了行了!”徐锡麟连忙把姬晔的话头给截住。姬晔继续这么一讲,整个局面还得向更激烈的争吵发展。徐锡麟感觉到自己与陈克最大的差距就在于领导能力,无论如何陈克都能压住阵,但是随着浙西分部的发展,很多时候大家纯粹是因为给徐锡麟面子才避免争吵。在实际行动上徐锡麟根本不可能让同志们违背本心也执行徐锡麟的意见。
  “那这次开会我也不抱什么想法了,还和以前一样去总会打打嘴仗,吵吵架。吵完了我就回来了。”徐锡麟无奈的说道。
  浙西分部的同志们也觉得挺无奈的,反正每次总会开会都是这么一个结果,指责加争吵。维系总会与浙西分部的只剩下所谓的香火情。可这么下去也不是办法,随着时间的推移,总会与浙西分部之间的分歧日渐增加,而且光复会总会的态度越来越明确,坚定支持北洋,坚定反对人民党。在这点上的矛盾毫无协调的可能。即便这次徐锡麟能够和以往一样混过去,那下一次呢?下下一次呢?战争开始之后浙西分部又该如何选择?
  姬晔说道:“徐书记,这件事我们避不开,干脆咱们自己先拿出个章程出来。光这么拖也不是办法。”
  徐锡麟就怕开这个会,浙西分部的想法他怎么可能不清楚。一旦发生战争,浙西分部固然不愿意加入人民党,却很愿意和人民党并肩作战。蔡元培的态度也很明确,讨论起来就只剩光复会内部要不要来一场内战。徐锡麟死也不想看到光复会内部的同志们兵戎相向。
  “一切都等到我回来再说!”徐锡麟做了最后的和稀泥决断。
  确定了同志们的想法,徐锡麟和秋瑾与陶成章一起踏上去杭州的旅途。路上徐锡麟开始劝说起陶成章来,“陶公,你说过下一任浙江都督会是我们光复会的人出任。却不知陶公是否有意竞选?”
  陶成章苦笑一声,“伯荪,我知道你反对加入这场战争,这次我也想当这个浙江都督,以保全浙江。但是蔡先生是铁了心要加入战争。我这次来找老弟你,就是想让伯荪能支持我。我若是能当上这浙江都督,定然尽力让浙江避开战火。”
  “但是北洋第三军又该如何处置。他们在浙江招兵买马不就是想打这一仗么?我听说的消息里面,北洋第三军要扩编到四镇兵力,十万人马。陶公若是想避开战争,第三军定然不肯答应。”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36/62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