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色黎明(校对)第43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35/628

  “当下工厂倒闭风潮愈演愈烈,如果不能让工厂抓紧开工,让民间物资迅速流动。军事行动大可在此之后讨论。”高桥是清对其他阁僚说道。
  其他阁僚当然也知道日本国内局势,连续几年的出口不振导致国内粮价飙升,米骚动遍布日本。如果不能抓紧恢复经济,只怕骚动就会变成起义。
  “对那些社会主义者绝对不能手软!”桂太郎恶狠狠的说道。作为天皇专制的维护者,桂太郎容不得民主政治的存在,1910年,日本的社会主义者,无政府主义者广泛的展开了反对天皇专制的活动,管野须贺子明确指出,天皇是“经济掠夺的首领、政治罪恶的根本、思想迷信的源泉。”对此,桂太郎采取了极其严厉的镇压措施,以“阴谋暗杀天皇”等莫须有的罪名,对社会主义者进行大搜捕,并无辜的判处24人死刑,其中幸德秋水和管野须贺子等12人先后被绞死,其他12人被改判无期徒刑,这就是著名的“大逆事件”。以这个政绩,桂太郎确立了自己政治上的地位。只要是反对工人运动的,无不支持桂太郎。
  “人民党的政治立场就是社会主义,而且据我所知很多日本非国民都投奔人民党。不少人甚至参加了青岛战役。对这些非国民的家属绝对不能轻饶。”桂太郎把话题转向对自己有利的一面,“而且驻华公使建议除掉人民党主席陈克。只有除掉这个人,才能改变中国的局面。陆军部情报部门也在研讨这个问题。”
  日本内阁成员听了这个建议后都面面相觑,不少人心中都浮出一个念头,“桂太郎疯了!”
  直接暗杀中国政治势力的首领,不管成败都不可能不留下马脚。那时候日本赤裸裸暴露对中国的态度。不说别的,人民党控制范围内有不少日本商家,人民党绝对不会对这些人视而不见的。好点的话,这些人家产被抄。往坏了想,人民党把这些人以间谍名义抓起来,那就是要出无数人命的。日本百姓死了就死了,日本商人都是有些背景的存在。到时候国内谁肯负起责任来?
  不过没等内阁阁僚说话,桂太郎已经冷笑道:“诸君,杀死陈克也未必需要我们亲自动手。人民党当的敌人那么多,想要他命的人成千上万。人选有的是。”
  “够了!”高桥是清终于忍不住喝道。日本军部势力因为屡次赌国运成功,所以对日本政界影响极大。但是高桥是清最反感的就是这些军部代表人物。战争有胜有败,不可能一直胜利下去。仅仅在青岛一次失败就堵住了日本继续干涉中国事务的可能。如果继续把事情弄大,日本精力全部放在战争上,唯一能够拯救日本经济的可能就会失去。那时候日本明治维新后几十年的积累只会化成流水。甚至日本会再次沦为英国的殖民地。
  光想着胜利,却完全不考虑失败后的结果,这就是军部的态度。无论海军还是陆军都是如此。
  听了高桥是清的呵斥,桂太郎瞪起了眼睛。一个小厮出身的男爵居然敢对公爵如此无礼,这在旧日本是不可想象的。即便是当下的日本也是极为不可思议的。
  不过政友会的大佬西园寺公望咳嗽一声,“我们还是先讨论经济问题吧。”他背后实力强大,总算是避免了这次争吵继续扩大。
第五十七章
选择与被选择(十三)
  “高桥君,今晚去喝酒吧。”内阁会议不欢而散之后,西园寺公望对高桥是清说道。近几年日本政界动荡,作为政友会的龙头老大,西园寺公望这次也没办法组阁。政友会已经确定全力推荐高桥是清出任首相。
  “西园寺君,那就恭敬不如从命啦。”高桥是清最需要的就是大佬的支持,自然不可能拒绝。
  十一月,日本的天气已经颇冷,两人坐着汽车到了银座一家名叫菊若丸的酒店。西园寺公望是这里的常客,老板恭敬的给两人拉开门,迎接两位贵宾进入雅间。到银座的酒店喝酒谈话已经是日本政客最常见的举动。整个房间里面布置采用中国风格,没有榻榻米,摆放了桌椅与软塌,窗外有水池与樱花树,实在是谈话的好地方。
  西园寺公望见高桥是清满腹心事一言不发的样子,他笑道:“高桥君在想什么?”
  “街面上越来越冷清了。”高桥是清叹了口气。
  “看来高桥君是一定要以经济优先了。”西园寺公望答道。他没有坐在桌边,而是舒舒服服的趟在软塌上。内阁会议一整天正襟危坐实在是相当消耗体力,也感到很不舒服。能躺下休息一阵也谈得上是种享受。
  听西园寺公望完全明白自己的计划,高桥是清干脆也很放松的靠在另外一个软塌上,“西园寺君,既然军部已经把事情弄到当下的地步,日本想恢复元气只有抓住当下的欧洲战事的机会。恕我直言,人民党当下与英国闹到这样的地步,却始终不肯破坏两方的贸易。他们也是准备靠欧洲战争捞一把。我们想打击人民党,却动摇不了人民党与外国的贸易。那么还不如我们也专心把眼下经济问题解决。等到日本实力恢复,我们依然可以与人民党争夺。”
  对这样的发言,西园寺公望只是笑了笑。高桥是清明显看到了西园寺的反对意思,他从软塌上坐起来,“西园寺君,有什么请明说。”
  西园寺觉得疲惫感在缓慢的消失,他喜欢这家店,喜欢这个房间就是因为喜欢这个软塌。即便在家里面也尝试过如此布局,西园寺公望却明显没有能够达成这样的感受,这不能不让西园寺有些遗憾。更不用说店家所提供水烟与咖啡,那更是极大的享受。在这种舒适感中听到高桥是清的疑问,西园寺心里面不得不更加遗憾了一些。作为伊藤博文的弟子,作为日本政治的大佬,作为与山县有朋弟子桂太郎齐名的日本真正的掌握者之一,西园寺很喜欢高桥是清,整个日本内阁里面敢这样与自己一起坐在软塌上的就没有什么人。但是高桥是清考虑问题的时候过于在意国内,对世界局势的变化并不敏感,对日本其他势力的变化与态度不够敏感,这不能不说是高桥是清的致命伤。
  “高桥君,按照你的想法,日本在未来三四年中根本无力干涉中国事物。等日本熬过当下的艰难之后,你认为中国的局面会变成什么样子?”西园寺公望问。
  “没有力量干涉的话,中国变成什么模样都已经没有考虑的意义。”高桥是清对此有自己的看法。
  西园寺公望声音不大,他不想这么快就让自己舒适感消失殆尽,“按照你的计划,日本四年后能够恢复力量。但是那时候人民党掌握了中国,日本面对一个强大统一的中国。那时候日本除了被排除在中国之外还有别的选择么?那么日本的前途到底在哪里?”
  “西园寺君,您也坚持要征服中国么?”高桥是清问。随着近几年日本实力的上升,征服中国的论调在日本从不缺乏支持者。西园寺公望的老师伊藤博文也可以说是其中支持者之一。高桥是清的经济计划中,近期日本绝对不能再继续在军事行动上进行投入了。
  身为政治家,西园寺公望不是一个短视的人,“想征服中国必须靠中国内部的变化,人民党的崛起让我们面对一个强有力的对手,我们不能不考虑这个因素。高桥君是懂经济的,把未来几年日本的局面由高桥君掌握我是放心的。但是高桥君领着日本渡过这几年的艰难之后,日本接下来要如何走呢?关注近期的事情固然重要,但是无论如何不能不顾未来。”
  “那西园寺君到底在担心什么?”高桥是清知道自己在政治上的确不如西园寺公望,干脆直接问。
  西园寺公望已经从最初的疲惫中恢复过来,他从软塌上站起身,请高桥是清一起到桌边落座,“人民党里面有不少日本人,我们得到了一些消息,人民党认为有必要推翻日本当下的政权,建立一个社会主义政权。高桥君,国家之间的斗争就是如此,当下可能什么都没有发生,不过等到事情发生的时候,你就会发现很多事情都是很早前已经定下的。如果当下问题的解决之后,却发现我们要面对更糟糕的局面,你觉得这是真正解决问题的态度么?”
  高桥是清一点都不为西园寺公望的态度所动,“当下的问题都解决不了,怎么有能力去争夺以后的局面?人民党在可见的十年内根本无法与日本海军争锋,十年内欧洲战事已经彻底结束。那时候英日继续联手控制亚洲局势,日本依旧能够主导局面。但是我们现在强行进行战争的结果就是失去了眼前的大好机会。就算是把青岛炸成平地又能如何?难道我们再派几个师团进入中国打仗么?”
  西园寺公望支持海军,听高桥是清直接指责日本陆军战败也没有太在意。如果是陆军的代表桂太郎的话,只怕此时已经暴跳如雷。这次山东战败后日本陆军无论怎么推脱责任,好歹也是认真总结了的。一个师团规模的日军轻率进入人民党控制的中国内陆只可能全军覆没。这也是西园寺公望现在不再怕桂太郎的原因。如果真的如同桂太郎吆喝的那样,派遣十二个师团进入中国对人民党作战。只要委任桂太郎为总司令,桂太郎立刻就会拒绝。
  不过这不等于西园寺公望就能接受日本在未来中国局面大变的时候束手旁观,高桥是清乃是日本少有的经济学家,不过这不代表西园寺公望就非得支持高桥是清不可。不过高桥是清当下的表现还是令西园寺公望比较满意的,“高桥君,如果你成为内阁首相的话,我希望你一定要增强海军。大日本帝国的命脉就是海军,如你方才所言,我们只有通过海军压制中国,才能够确立我们的优势。”
  “西园寺君,这点我非常清楚。海军舰艇修理以及继续完成已经开工军舰的工作我认为应该摆到首要位置上。”高桥是清答道,即便不是个战争派,高桥是清也支持强大的海军力量。没有海军就没有可靠的商业,高桥是清非常清楚这点。
  双方达成了共识之后就是在酒桌上详细敲定合作范围以及要点。日本军部在政治中的地位是如此重要,首相要么支持海军要么支持陆军,总之必须得靠上一边。这点上即便是到了二战时期的日本也没能摆脱这个可笑的问题。高桥是清自然不可能免俗,他心里面其实认为当务之急是无论如何都要先把日本经济搞起来,所以不得不选择比较开化的海军作为自己的靠山。
  日本在1915年1月4日确立新内阁首相高桥是清,随即向英国表达了“尊重英国在亚洲立场”的态度。日本终于肯乖乖的听命,令英国方面颇为满意。英国与北洋加入协约国的谈判也进展的很不错。
  英国自然不会赤膊上阵,日本欠了英国一屁股债,就以包括武器在内的实物抵债。北洋集团则必须保证在1915年7月前完成战争准备,最晚不晚于1915年9月开始战争。在消灭了人民党之后,北洋需要兑现对英国的承诺,派遣80万军队投入协约国战线。做为回报,英国将同意北洋收回主权,取消租界。同时免除北洋欠英国与法国的庚子赔款。至于北洋欠同盟国的债务,自然也能够免除。
  当然庚子赔款中欠下日本的债务北洋必须承认,英国人也不会干毫无意义得罪日本的傻事。同时,英国在北洋的海关中依旧占有相当的地位。同时取消租界的时候,北洋还需在英国的指导下建立北洋全新的司法系统,特别是《刑法》《民法》《商法》等等。
  1915年1月26日,在英国代表、日本代表、北洋代表顾维钧等人以《远东战事备忘录》的形势确定了各方的权力与义务,以人民党为敌人的远东各个势力终于暂时理顺关系。
  袁世凯对此非常满意,因为英国与日本代表都明确表示,“消灭人民党之后绝对不干涉中国到底采取何种制度的选择,并且无条件支持袁世凯所选择的政体与制度”。这种以文件形式确定的保证袁世凯可以在战后实施他的雄图伟略。背后插刀子干掉满清谈不上是袁世凯的光荣,甚至是袁世凯“两面三刀”的罪证。可这些都将是过去,“一统天下”的功业是足以支持袁世凯称帝的。登上至尊的地位,在中国帝王家谱中增加一个袁姓,那将是如何的伟大!
  对于在这件事中出了大力的顾维钧,袁世凯非常满意。在《远东战事备忘录》签署之后,袁世凯专门请顾维钧吃饭。酒宴上根本没有请对顾维钧不怀好意的人,只是北洋的几名核心人物与顾维钧的岳父唐绍仪参加了这次宴会。从酒宴一开始,袁世凯就对顾维钧赞不绝口。定下了整个宴会的调子。
  有袁世凯开头,加上顾维钧展现的外交能力,徐世昌、段祺瑞、王士珍等北洋忠臣也是赞不绝口。一旦能够取消租界、恢复主权,免除庚子赔款。这就能完全确定了北洋的政治地位。几十年的耻辱一朝清洗,任何人都不可能对北洋维护国家主权的功绩进行否定。至于这些条件的代价是消灭人民党,就眼下的局面而言全国上下都在反对人民党。打垮人民党根本不会让北洋背上“勾结外国”的罪名。里子面子都得到保全,实惠与声望都得以满足,这样的形势在以前是可望而不可即的。
  顾维钧是个年轻人,被这么多位高权重的长辈如此称赞是从所未有的事情。更不用说他自己也的确知道自己完成了外交上的重大胜利,这个胜利是绝对空前的。徐世昌甚至赞道:“当下我中华共和国也是与英国日本平等的国家,胜利之后定然可以维持中华在亚洲的优势地位。”听徐世昌的意思,日本此时也不在徐世昌话下了。
  不断有人称赞唐绍仪找到了一个好女婿,唐绍仪原本也没想到自己的女婿顾维钧能够办成如此大事,惊喜下也是酒到杯干,同时笑的合不拢嘴。
  顾维钧倒是没有失去谦逊,因为他其实已经和岳父唐绍仪深谈过此事。条约的未来再美妙那都是未来,想抵达那个美妙未来必须跨过人民党这个现实的障碍。和英日的条约是以北洋要彻底摧毁人民党为代价的。尽管顾维钧没有和陈克打过太多交道,只是上次去武汉拜访陈克那次,顾维钧就能确信陈克绝不是一个会放弃自己立场的人,更不是一个面对眼下的局面而选择退缩的人。
  实际上眼下的局面与其说是北洋的功劳还不如说是人民党的功劳。没有人民党把英、日、北洋全部
变成敌人,而且巧妙的对其实施打击,这三家也不可能如此顺畅的达成协议。如果人民党没有这样的设计,那人民党的行动足以证明人民党的悍勇。如果这是人民党精心设计的局面发展,那么人民党的手腕只能以巧妙来形容。顾维钧不是军人,他习惯性的用外交家的视角来看待发生的一切,把军事行动也看成外交手段的话,人民党表现出的是最顶级外交家才拥有的能力。陈克成功的确立了敌我的阵营。或者说,陈克成功的将远东除了美国之外的所有势力都逼迫到了自己敌人的阵营去了。只要人民党没有遭遇军事上的失败,美国人倒是不会加入反人民党阵营的。
  作为外交家的顾维钧也看明白了一件事,人民党敌人数量当下空前的多,这些敌人或许能在某些方面给人民党制造很多麻烦,但是真正干涉人民党的力量远没有想象中那么强大。英国人不肯出兵,日本也表示不会采取军事行动,人民党在军事上真正的敌人只有屡战屡败的北洋一家。人民党受到的军事威胁甚至比日本刚开始攻打青岛的时候还要小。那时候倒是真的有可能形成一支英、日、北洋组成的联军。可北洋那时候却不肯表态,让这个机会轻易的溜走了。
  所以顾维钧在众人的赞扬中没有飘飘然,更没有忘乎所以。他心中甚至有着一种无法驱逐的恐惧。北洋当下看似烈火烹油,鲜花着锦,实际上恰恰是空前孤立的。因为顾维钧已经用尽了外交手段,剩下的一切都得靠北洋自己。但是北洋能否真正靠自己干办成大事,顾维钧就眼下的表现来看,也是心中没底。
  “少川,当下的事情你还有何高见?”酒过三巡,袁世凯笑眯眯的问道。
  顾维钧连忙说道:“大总统,我只是个书生。受命谈判还行,外交部之外的事情我是完全不懂,一切都听大总统安排。”
  “呵呵。”听了这恰如其分的话袁世凯笑了起来。他转向唐绍仪,“唐公,少川为人聪敏,不亚于你啊。”
  唐绍仪哈哈笑道:“长江后浪推前浪,有这孩子,外交部无忧了。”
  大家都是老江湖,唐绍仪可绝对不会说错什么。
  徐世昌笑道:“前几日严几道以身体有病为由辞了内阁总理,大总统已经应允了。唐公可否愿意屈尊副总理一职?”
  “看样子我借了少川的光,高升了。”唐绍仪笑的极为开心。这的确是件令人高兴的事情,外交部可不是什么肥差,还站在丧权辱国的最前线。有了成绩就归大总统和总理,出了问题就得被人唾骂。能够晋升内阁副总理是真正的晋升。当下北洋与英国日本达成协议,之后的协商援助还是有的,即便不刻意勒索,各种润笔冰炭孝敬什么的足够唐绍仪发一笔。而且外交部当下肯定会让顾维钧主持,唐绍仪在外交部的影响力根本没有受影响。他如何不高兴呢?
  见唐绍仪回答的爽快,徐世昌转向顾维钧,“少川,我本想让你立刻继任外交部大臣一职,但是大总统出于爱护的心意,让你以外交部副大臣负责外交部全权。这可不是大总统要刻意压你,完全是大总统对你的一片爱护之心。你可不能想岔。”
  顾维钧绝对不会想岔,他连忙答道:“我对大总统的安排绝对服从,大总统爱护之心我深深感激。”
第五十八章
四一二
  人民党对北洋的信息不够透明,北洋对人民党的信息几乎是透明的。例如现在就任陆军部情报室的郑文杰就再次与人民党接上头,几乎批发般的开始把通用信息传递给人民党。这些情报不算特别机密,却好在涵盖范围甚广,从军队编制到各种遇到的问题。人民党就喜欢这类情报,经过细节分析之后不仅能够得到北洋的很多军事安排,更能了解北洋的很多细节。
  郑文杰再次背叛北洋是他自愿的,通过自己的渠道得知《远东战事备忘录》签署,并且读了《远东战事备忘录》的条款之后,他就明白袁世凯要称帝了。郑文杰对此极为反感,反对袁世凯称帝的理由倒也简单,“袁家后人没一个看着成器的”。
  对郑文杰来说,袁世凯本人称帝根本不是任何问题,无论是能力、气量、或者是归属感,郑文杰都会支持袁世凯成为皇帝。不过皇帝这个称号代表的不仅仅是生杀大权,还代表了于袁氏家族将成为皇族。这就是郑文杰不能接受的。袁家的下一代从袁克定到袁克文,没有一个能被郑文杰看上眼的。想到这么一帮人成为太子,然后登上皇帝的宝座,郑文杰觉得一阵极端的厌恶。
  当然,继续开始与人民党合作之前郑文杰也有过心理上的挣扎,直到他想明白一件事之后才释然了。原本郑文杰觉得袁世凯冠上皇帝的尊号也没什么了不起的,如果皇帝只是一个尊号,而不牵扯继承的权力,那么当下的总统又有什么不同?即便是袁世凯总统连任,甚至当了终身大总统,郑文杰都不会有一句怨言。如果仅仅是袁世凯本人获得无限的权力,袁世凯又何必费尽心力去搞那么多幺蛾子出来。无论说什么袁世凯仅仅是为了得到更有效运用权力的大义名分,难道当下的袁世凯就没有拥有这样的大义名分么?难道大总统拥有的与皇帝等同的权力依旧不够么?既然要称帝,自然会出现皇族。有了皇族,就有血统继承。那么不管怎么讲,袁世凯都把他一家的兴衰至于北洋集团之上。郑文杰当然不可能支持。
  事实证明,郑文杰也不是无意义的瞎想。“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北洋里面已经有人在吆喝着支持袁世凯称帝。这年头明白人多得很呢。
  既然郑文杰已经确定自己绝对不支持袁世凯的儿子成为皇帝,那么郑文杰可以进行的选择就很有限,甚至只有一条,那就是绝对不能让袁世凯消灭人民党。对于这个选择郑文杰倒是非常迅速的得到了结果。袁世凯与人民党已经到了绝对不可能共存的局面,既然如此不是支持袁世凯就是支持人民党。以袁世凯的倒行逆施,以及人民党军事力量的强大。郑文杰很快就与人民党的北京情报部门接上了头。人民党从来不强迫郑文杰这类投诚者搞什么机密文件。只要郑文杰能够提供北洋的编制,驻军,各级指挥官的相关资料以及特点就行。
  这两年北洋扩军凶猛,郑文杰发现人民党其实也已经渗透进了北洋军当中。作为一名陆军部情报室的中级军官,郑文杰绝对不可能整日里抄抄写写。抄写工作就交给了一个新来的文书,这位文书就是人民党的情报人员。经过私下调查,郑文杰发现文书居然走的是徐世昌的路子,这让郑文杰彻底死了心。倒不是郑文杰认为徐世昌会背叛袁世凯,更不是徐世昌会勾结人民党。而是北洋整体的无能已经到了这个程度,总理一系的人也会被人民党渗透。发现了这个事实之后,郑文杰对北洋的未来更加不抱幻想。要知道,北洋的情报工作到现在也没有能够渗透进人民党里面去。而人民党已经开始进入北洋相当机要的部门来。
  把一份北洋新编部队军官花名册让文书抄写,郑文杰又瞄了文书一眼。这位二十多岁的青年沉默寡言,却又不显得不合群。每天让干什么就干什么,每个人即便不喜欢他也不会讨厌他。谁能想到这么一个老实人居然是人民党的间谍?文书接到任务后应了一声就开始工作,举止与普通的文
书毫无区别。这种专注听话郑文杰也很喜欢。
  坐回自己的办公室,郑文杰忍不住想,人民党现在肯定已经非常清楚时局的变化,他们到底会怎么应对这样的变化?未来的战争会残酷到什么样的程度?郑文杰作为文职人员不太可能会亲自上战场,他本人却不能不畏惧未来爆发的最终决战。
  人民党明显没有畏惧的情绪,或者说眼前局面没有留给人民党畏惧的空间。“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现实已经无须再费力考虑。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的结尾有过最明确的论述,“综上所述,可知一切勾结帝国主义的军阀、官僚、买办阶级、大地主阶级以及附属于他们的一部分反动知识界,是我们的敌人。工业无产阶级是我们革命的领导力量。一切半无产阶级、小资产阶级,是我们最接近的朋友。那动摇不定的中产阶级,其右翼可能是我们的敌人,其左翼可能是我们的朋友——但我们要时常提防他们,不要让他们扰乱了我们的阵线。”
  是否“勾结帝国主义”就是敌我划分的根本标准。北洋以及北洋的附庸毫无疑问已经勾结了帝国主义。一部分人民党党内的同志曾经对陈克的“预言”有过怀疑,事实已经证明了陈克的预言根本没错。北洋最终还是从自诩的中国领导者守护者变成了帝国主义的附庸,彻底站到了人民革命的对立面上去。
  陈克一直希望同志们能够解放思想,局势发展的确让同志们看到了事实真相,对陈克来说这是无上之喜。1915年1月16日,人民党在武汉召开了人民党第二届三中全会。全会上除了继续确定陈克主席在党内的领导地位,以及人民革命思想的指导性地位之外,陈克向人民党全体中央代表做了《新时代下全球视野内战略观》的报告。
  “……中国已经不可能继续孤立于全球之外,帝国主义来自全球各地,中国的人民革命如果没有全球化的战略眼光,注定会误判局势。北洋集团以及北洋集团的附庸在镇压中国人民革命的立场上与帝国主义的勾结,这是双方基于各自利益的必然选择。对此,全党上下要有深刻的认识。有背叛阶级的个人,但是没有背叛利益的阶级。只要北洋集团以及附庸集
团继续坚持维护压迫人民的旧秩序,他们就会不断的寻求同阶级的合作者,不断试图去镇压人民革命,对这样的一批敌人,我们没有妥协的可能。不管他们是对革命举刀相向,不管他们是试图对我们跪地哀求,这些人所要求的绝对是保存旧有的土地制度,要求保留他们在旧制度下拥有的特权地位……”
  陈克不止一次的发表过如此泾渭分明划分敌我的发言,但是这次对同志们的触动尤其之大。原本同志们没有想到曾经反对帝国主义的地主阶级居然和帝国主义真的联起手来了,不管有什么样的“苦衷”,与帝国主义联手都意味着对中国的背叛。如果以前一部分人民党党员还敢给地主说几句话,有一部分党员嘴上不说话,行事的时候还在制度允许的范围内对地主宽容一些。到了今天,没人再敢有什么反对。
  “同志们,我再强调一次。我们人民革命要确立的工业化社会主义制度与农业的土地私有制度之间是两种制度之间的竞争,是两种生存方式的竞争。在这样的制度竞争中,失败者必须退出历史舞台。这不以我们个人意志为转移,这是社会层面的终极利益竞争。在这样社会层面的竞争中,不管主动参与还是被动参与,不管是主动认识到还是茫然无知的状态,这种竞争就是非此即彼,不存在中立空间的。要么就是资本所有者万万岁,要么就是劳动者万万岁。根本没有第三条道路可走。”
  意味着决战号角吹响的声音尚且在会议厅中回荡的时候,已经有一批万分激动的同志站起身来热烈鼓掌。
  “打倒帝国主义!”
  “打倒北洋反动政权!”
  “打倒封建土地所有制!”
  “劳动者万万岁!劳动人民万万岁!”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35/62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