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色黎明(校对)第45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54/628

  既然北洋军认为工农革命军的飞机能够极为准确的观察到地面的情报,他们的行动就更加受限了。军官们一个个提心吊胆,生怕自己再暴露在士兵之外的话会被杀死。吴佩孚本来想鼓舞士气的行动反倒极大的打击了部队的士气。
  现在距离临漳县不过三十几里路,吴佩孚绝对不能接受大张旗鼓的出兵之后再灰溜溜的撤回邯郸去。莫说吴佩孚自己的自尊心不允许,在北京的袁世凯也不可能接受吴佩孚这样的行动。召部下商议的结果,部下提出了建议,“大人,我们不妨晚上行军吧。不点火把,夜里面想来没事的。到现在为止,从没见过人民党的飞机晚上出动的。”
  这个建议得到了大多数军官的认同,现在白天只要出动,不管是前进还是后退都会遭到空袭,与其这样,还不如晚上行军。距离临漳县这么近,只要一晚上就能赶到。
  吴佩孚随即表示了同意。作为一员悍将,吴佩孚并不认为自己正面与人民党作战的时候能够吃什么亏。所以入夜之后,北洋军只是稍作休息就继续开拔。
  工农革命军的侦察部队始终没有放弃过对北洋军的侦查,加上吴佩孚部队里面也有工农革命军部下的内应。北洋军准备夜间行军的消息很快就传到了工农革命军的司令部。柴庆国此时已经睡了一小觉,听到这个消息之后他也没有立刻做什么判断。先出去冲了个凉水澡,柴庆国湿漉漉的站在指挥部院子里面突然大笑起来,“这个吴佩孚可真有胆子!”
  十六字诀里面强调骚扰作战,工农革命军的基本科目之一就是夜间袭扰战斗,北洋军若是小部队行军倒也罢了。十万大军一路夜行,这是摆明了要挨打的。眼瞅着天色已经开始昏暗,柴庆国立刻命令召集所有部队高级指挥员前来开会。同时,柴庆国直接找来军直属的侦察营,命令这支精锐部
队立刻投入夜袭战斗。“你们不用考虑太多,什么战果啊,消灭多少敌人啊,统统不用考虑。如果北洋军夜间行军,今天晚上就别让北洋军睡觉,你们就是首功!”
  “保证完成任务!”侦察营营长兴奋的敬礼而去。
  指挥员们赶到的时候,侦察营已经出发了。听完柴庆国介绍的情况,指挥员们互相对视。他们都没想到战争到此居然有了如此之大的机会。
第九十五章
开始的结束(三)
  十万人手挽手,按照一人一米的距离,能排出去100公里,也就是200里地。如果是双臂伸直手拉手的话,这个数字能变到1.5倍之多。按道理说,吴佩孚无论如何也不可能三天里面只走40里地。不过大规模行军可不是列一条彻头彻尾的一字长蛇阵。大部队行军首先是以大的行军单位进行线路规划等一系列准备,每一支大的行军单位里面又要分为若干小行军单位。
  因为师从德国,所以线路规划,调度,物资运输本来该由参谋部负责。天气很热,吴佩孚的参谋长汗流浃背的挨着吴佩孚的怒骂,这怒骂理论上不冤枉。参谋长嘴上什么都不敢说,心里面则是暗骂吴佩孚。北洋军的参谋部虽然学习了德国的参谋本部制度,在现实执行中基本聊胜于无。各个部队的军事长官掌握着所有的权力。作为封建权力分封体系来说,这也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权自上出,那么上位者自然掌握了全部权力,所有下属都必须无条件的向上位者负责。可现代的军事指挥与这等权力体系可以说格格不入。北洋军只有六镇不到8万人的时候,这种模式或许还能一定程度维持营运,当北洋军扩编到百万之上的时候,旧有的传统模式就是一场灾难了。
  不过这些也不是理由,北洋军作为接受过正规西式军事教育的军队,行军这些最基本的知识还是能明白的。但是1915年的中国并没有21世纪中国那种铁路纵横,公路密集的基础条件。能提供大部队行军的道路就那几条。北洋大军刚出了邯郸,人民党空军立刻对几条干道实施轰炸,北洋军每遭到飞机轰炸扫射之后就开始乱套一次。前面一乱,就道路堵塞。重整队伍之后时间就耽搁了时间。可吴佩孚完全没有胆子派遣更小规模的军队单独进攻。一两万人对人民党发动进攻就是送肉上门,大部队才能实施有效战斗。
  这前所未见的情况让吴佩孚无比恼怒,恼怒归恼怒,部队无法展开还是无法展开。这一腔怨气就撒到了参谋长身上。
  参谋长当然感到冤枉,北洋军缺乏这种大兵团作战训练。更重要的是,北洋军的战争思路完全是会战模式。双方十几万乃至几十万军队沿着一条漫长的战线进行战争。北洋军对面的人民党根本不采用这种模式,战争完全呈现出随时随地展开的局面。原本的侦察兵剿杀战中,人民党就四处出击,游走不定,到处都能看到他们的存在。当下不仅仅是地面,战争甚至在天空中展开了。这些全新的情况连分析都没来得及分析,更别说找出相应的解决方法。至于吴佩孚还是老一套,大骂部下不服从命令,大骂参谋长无能。参谋长心想:服从命令的师长都一命呜呼,你吴佩孚继续这么吵吵有什么用?
  好地吴佩孚也不是什么无能之辈,他很清楚心情不爽大骂部下之后也解决不了实际问题。作为最高指挥官,吴佩孚对自己的部队还是有种赞赏的。能在反复的躲避以及重新集合中没有扎营崩溃,这已经是颇为了不起的军纪。不过这样几天折腾下来,吴佩孚的部下们军心浮动。不到百里的路程都走不到,对于吴佩孚来说这已经不仅仅是耻辱,而且是极大的笑话。吴佩孚坚信打仗最终士气,现在士气受挫,若是不能带着部队打到临漳,而是灰溜溜的撤回邯郸,那以后人民党的飞机出现之后北洋军还要不要打仗了?
  “彻夜行军也得到临漳县。”吴佩孚对参谋长吼道。
  参谋长本着最后的责任心说道:“大帅,今天晚上绝对不行。咱们行军计划都是为了白天准备的,如果派遣部队不多,根本就没用。派遣的部队多了,今天晚上准备不足。不如明天白天准备,明天晚上行军。”
  “晚上先派一个旅进军。”吴佩孚并没有失去理智。夜间大规模行军本来就是极为麻烦的事情,别说十万人,一个师两万人就是一场灾难。一个旅万把人也就是极限。不管参谋长到底愿意不愿意,吴佩孚命令自己直属的第四军第一师第一旅向临漳县进发。这是他最相信的部队。
  第一旅接到命令之后上下官兵并没有“为吴老总争光”的兴奋,旅长还能忍住,下面的官兵已经议论纷纷。
  “这不是让咱们去送死么?”有人直截了当的说道。
  “大黑天到跑几十里路到人民党那里,到了那里之后咱们怎么办?”这是比较含蓄的说法。
  “人民党要是设了埋伏呢?”有人对军事行动本身可能遇到的危险更加在乎。
  不过下层官兵是没办法反对旅长的命令,更别说反对吴佩孚吴老总的命令。不管乐意不乐意,部队总算是动员起来,晚上九点多钟的时候,不少军官士兵不得不在平日里喝酒赌钱的时间满腹牢骚的踏上了征程。
  夏天的晚上也不冷,风甚至能够称的上颇为凉爽。第一旅以营为单位开始出发。由于担心路上被人发现,部队只打了最小限度的火把。没有飞机的空袭,行军的确令人安心不少。道路上也出奇的平安,整个部队小心翼翼的走出去十几里地连个人影子都没遇到。不少原先忧心忡忡的北洋军士兵终于放下了心。想想看这里距离临漳县还有二十几里路,人民党这大半夜的肯定不会那么警觉。
  这想法当然是错误的,工农革命军的侦察营至少半个小时前就已经发现了这支北洋军,而且跟踪他们了好一阵。侦察营都是精锐,理论上他们并不是用来实施大规模攻击的。柴庆国也不希望这支部队用在毫无意义的消耗战上。
  “北洋没有大规模出动,就不要进攻了。”侦察营也不会傻到飞蛾扑火般向着十几倍于自己的部队发动进攻。但是侦察营对这支北洋军前锋的“勇敢”也感到极为不解。“北洋军就这么派了一支部队前来送死么?他们就没有后续部队么?”
  可人民党的野战电话传递的情报中,北洋军就是单纯派了一支部队过来。这支部队明显是北洋的精锐部队,尽管夜间行军速度虽然不快,他们居然走了十几里地还没有走散。人民党的夜间长途行军模式是靠后面的同志拽着前面同志的行军背包保持行军速度的,北洋军居然就这么走了过来。不过这并不是说北洋军的行军完美无缺,他们的军官几乎不停的吆喝着,这声音跟定位标志般把他们的行踪暴露的清清楚楚。
  “咱们总得拦一下吧?难道就让他们这么到临漳县么?没想到这帮敌人走的这么快。”侦察部队的同志们提出了一个问题,“看他们白天行军的模样,我还以为他们走不快呢。”
  “四五个小时才走了十几里地,这还叫快?换了咱们的部队,三十里地都走出去了。”侦察营营长觉得这个问题太蠢。
  “那咱们现在怎么办?”同志继续问。
  “等电话。”营长没好气的给出了标准答案。
  工农革命军的野战电话覆盖了临漳县周边三十几里的距离。既然情报已经传达到,剩下的工作就是等待。
  临漳县司令部里面再三确定北洋军只派了一个旅的部队前来,这好消息中也有不好的消息。这个旅行军队伍拉出来四五里远,想一举歼灭并不现实,华北平原上行军速度很快,一旦仗打到白天,倒也很难不让吴佩孚的援兵上来。
  “到底是歼灭战还是围点打援?”柴庆国对同志们问道。
  “北洋军还是有一定行军能力的。围点打援的话只怕没这么容易。不如就把这支北洋军放过来。天亮了再说。”
  “小刀不快慢慢割。苍蝇再小也是肉。更别说这苍蝇个头也没有那么小。”
  “或者现在咱们准备一个更大的口袋阵?等着把北洋军全部装进去。”
  各种建议都有,司令部里面议论纷纷。
  最后熊明杨发言了,“现在咱们不是不知己,而是不知彼。北洋军的表现太难预料。陈主席一直强调集中敌人四倍五倍的兵力,打快速歼灭战。既然如此,我建议歼灭这支北洋军,如果局面一定要随机应变,短时间内最大限度削弱北洋军才是关键。这法子虽然笨点,不过有用。”
  既然所有同志都选择了进攻,熊明杨的建议很容易就得到了支持。柴庆国也不反对这个计划,“同志们,咱们打仗都不如陈主席,所以贪多嚼不烂。咱们就在这里和北洋军耗上了。一点一点把他们干掉。”
  没人反对这个计划,北洋第四军第一师第一旅的命运就决定下来。
  但是这场歼灭战却不是从进攻开始的,工农革命军的战斗工兵部队先插到第一旅与北洋野战集团之间,在数条道路上实施布雷,并且用模仿洛阳铲的打孔器简单制造了一条障碍带,在障碍带后面布置了阻击阵地。阻击部队才静悄悄的进入阻击阵地,等北洋军先头部队计划插翅难飞后,歼灭战才宣布开始。
  这时候天色已经亮了,北洋军距离临漳县还有十几里地。走了一夜,他们也感到精疲力竭。而且军官和士兵们都发现了一件令他们瞠目结舌的事情。临漳县附近的农田全部收割完毕了。北洋军控制的邯郸附近,农田还没有收割,金色的麦田一片片的。这也是北洋军行军缓慢的一个原因,吴佩孚严令不许军队践踏农田,违者严惩。北洋军的高级军官都知道,没有今年的收成,邯郸的粮食供应十分紧张。这一路夜行军过来,大家又困又累,精神还颇为紧张,竟然没有注意到周围景色的变化。眼瞅着收割后的麦田,北洋军不能不感到吃惊,这可是人民党从未到达过的河北农村,初来乍到的人民党竟然完全控制了临漳县的农村。
  这惊讶并没有维持太久,远处传来了几声沉闷的爆炸声,声音来自北洋军后方。又过了片刻,传来了一阵枪声。同样是来自后方。北洋军再也不敢前进,旅长命令部队就地待命,接着命令侦察骑兵赶紧去看个究竟。侦察骑兵很快就带了先前出发的传令兵回来了。北洋军并非不注重后路,天微微亮,旅长就派遣了骑兵回去联系吴佩孚。去的时候是一个班的骑兵,带回来的只有两个人。
  “旅长,人民党截断了我们的后路。”传令兵的声音里面带着哭腔,“我们一个班过去,遇到了埋伏。这还亏得前面有爆炸,大家都加了小心。不然我都回不来了。”
  “前面怎么会爆炸了?”第一旅旅长追问道。
  传令兵惊魂未定的答道:“我们也不知道,就见远远的有北洋的兄弟被拦住了。可没见他们和谁交火。倒是我们,靠过去的时候,路边突然出现了不少人民党的人,靠前的兄弟没小心,都被打死了。”
  第一旅旅长听的心惊,他也不敢再继续攻打临漳县,他命道:“后队变前队,往回冲。”
  尽管一夜没睡,后路被截断的消息还是颇为振奋了北洋军的精神,他们本来还是行军队列,因为天亮了,部队队列还更加密集紧凑了些。旅长的命令很快得到了贯彻,部队迅速调头开始向着来路而去。
  柴庆国得到了这个消息之后到没继续下命令,军事计划已经开始执行,当下就得看前线指挥官们的表现了。他抬头问政委熊明杨,“老熊,你说咱们部队里面遇到这种情况,能不沿原路跑回去送死的能有几个?”
  这问题把熊明杨给问住了,他思忖一阵才苦笑着答道:“陈主席肯定不会干这种事。”
  柴庆国被熊明杨给逗乐了,“这不是废话么,我问你咱们里面到底有多少人不会犯这种傻。”
  “这不是犯傻,正常人都会这么干吧。”熊明杨答道,“敌情不明,肯定不能继续往前走,能找条近路绕回去的也算是动脑子了。”
  柴庆国摇摇头,“为什么不能前进,做出继续前进的姿态,然后突然转向斜前方,然后穿插出来再转向。这不才是最好的选择么?北洋军要是这么干,我们可就头疼了。”
  “你这个假设条件就不对,这是知己知彼的情况下会这么做。咱们知道可以一两个小时就布置完阵地,北洋军知道么?要是我被北洋军包围了,我也肯定要先试试看能不能闯出去。”熊明杨答道。
  “那要是你遇到咱们人民党这样的敌人呢?”柴庆国继续逼问道。
  对这个问题,熊明杨沉默了好一阵才答道:“若是对上咱们人民党这样的敌人,我第一坚决不会同意这么打。第二,若是被包围了,我只会就地建立防御阵地。我相信老柴你肯定会来救我的。”
  柴庆国深深点点头,“我想的和你一样。”
第九十六章
开始的结束(四)
  一宿行军根本没睡好的北洋军气喘吁吁的沿原路跑回,各级军官一个劲的催促着北洋军的士兵,六七里地跑了一个小时,对北洋军来说也算是高速。理论上原路撤退没有错,原路大家熟悉,原路距离北洋军大队最近。如果对手不是工农革命军的话,北洋军这个选择绝对是合理的。但是对手是工农革命军,除了战斗工兵之外,步兵们只要不采用轻装前进的行军方式,每个士兵都会携带工兵铲。华北平原是土质平原,易于建立防御阵地,加上华北平原上广大人民挖掘出来的纵横沟渠,大大降低了工农革命军的阵地布置难度。
  回撤的北洋军一头就撞上了工农革命军的防御阵地。身上穿着迷彩服,头上带着麦秸秆编织成的草帽,工农革命军的战士甚至等北洋军的先头部队距离自己不到三十距离的时候才从容开枪。最前面奔跑的北洋军在密集的火力下如同割麦子般纷纷倒地。
  遇到迎头痛击,北洋军后续部队立刻慌了。他们要么惊恐的停在原地,要么惊慌失措的向路边躲。路边倒是沟渠,他们纷纷蹦了进去,或者跳过沟渠,试图躲到更远一些的地方。
  专门挖掘的战壕与百姓们自发挖掘的沟还是有极大不同的,战壕方便作战,自发挖掘的沟渠或深或浅,或宽或窄。有些年久的沟一人多深,跳进去之后连步枪都露不出地面,别说作战了,想爬出来都难。最前面的北洋军遭遇到打击之后,顷刻间就变了一盘散沙,完全失去战斗力。
  后面的北洋军一看冲不过去,就集结成了一群,暂时等待军官们发号施令。军官命令还没有过来,工农革命军的炮弹就呼啸着飞来,炮弹在北洋军密集的人堆里面炸开,疯狂的迸射着弹片,如同死神挥舞的镰刀般纵情收割着北洋军的生命。在炮击的打击下,北洋军第二阵的部队丢下满地尸体四散奔逃,顷刻瓦解了。
  北洋的旅长根本没想到部队如此不经打,等他赶到前线的时候,蜿蜒一两里地的大路上堆满了北洋军的尸体与伤兵,没有受伤的北洋军或者趴在地上,或者躲在路边沟渠里面,只有极少数人向工农革命军的阵地方向开枪射击。对面工农革命军的阵地上如同死一般的沉寂。
  “人民党到底在哪里?”旅长拽出逃条性命的先头部队营长怒喝道。
  营长好歹是先锋营的,他颤抖的手指大概指出了方才交火的范围。工农革命军占据了附近平原上所有的土坡,尽管这些土坡并不高,却是极为优越的地形。
  “你们向东西两边打过去。”旅长紧皱着眉头对两名营长下了命令。前面遭遇阻击就从两边绕过去,这是最基本的战术。
  这个尝试很快就有了结果,两个营的北洋军越过收割完毕的麦田,向着东西两边前进了没多久,早已经布置在那里的工农革命军开始射击了。两个营在步枪、机枪、迫击炮的攻击下一触即溃,旅长在望远镜里面看得清楚,也不知道是躲藏还是被打死,努力试图维持队列进攻的北洋军成片的扑倒在地面上消失在麦田中。其速度之快就跟变戏法一样。
  福不双至祸不单行,喜剧往往会戛然而止,悲剧却总是连绵不断。向左右两边试探的行动刚失败,北洋军旅长的感受到了脚下大地的微微震动,随着后队方向密集的枪声,殿后的北洋军仿佛被人追赶般开始往前面跑。旅长举起望远镜,在地平线上出现了大队骑兵的身影。人民党使用骑兵对北洋军的后队发动了袭击。
  “你们快去给我顶住!现在就去给我顶住!”北洋军的旅长扯着喉咙对刚跑过来听命令的两名团长喊道。若是在大路上被骑兵冲杀起来,部队只会一哄而散。
  “赶紧列队!”旅长刚把两位团长撵去指挥部下,接着就冲身边的另一位营长吼道。
  “怎么列队?”营长已经被这一番变化给弄懵了,他糊里糊涂的问道。
  旅长再也忍耐不住,看到营长傻呆呆的模样,他再也忍不住,上去就抽了营长两个大嘴巴。营长本来就被局面急剧变化给吓得够呛,这两个嘴巴登时就把他给打懵了。而旅长也只是发泄自己的惶恐,打完之后见营长也没有反抗的意思,他拽住营长的脖领子,手指向前面大路怒吼道:“到前面那片坟头所在的地方给我列排开队列,人民党的骑兵要是冲过来你就给我用排枪顶住!”
  喊完之后,旅长猛地推了营长一把,顺道放开手。“你给我顶住,万一人民党的马队冲过来,咱们顶不住就得全部完蛋!”
  得到了明确的指示,加上两个耳光也行之有效的清醒了营长的头脑,营长跑向自己的部队,连吆喝带踢打的撵了自己的兵去将近两百米外的那片坟地附近开始布置排枪队列。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54/62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