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色黎明(校对)第47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77/628

  不仅是杜家屯,整个满铁沿线上都发生着这样的事情。工农革命军将满铁据点一个个拔掉,只要没有中国人同意某个或者某些日本人可以不死的话,被俘的人员统统被处决。
  在18军军部中,同志们对有些日本医生居然可以活下来感到颇为意外,“看样子陈主席说的还真对呢!难道抓一个杀一个,还真有冤枉的?”
  18军政委笑了一声,“哼哼!倒不是说他们可以不死。我们只是把决定他们生死的权力交给百姓来掌控。这说明我们中国的老百姓非常善良。一旦有拿出手的理由,大家还是不想多杀人的。”
  这个判断得到了同志们的一致赞成。
  政委说完了这个问题,接着说道:“咱们接下来的工作就是看看能不能坚持到明年春天。”
第一百三十三章
崩溃(二十一)
  1915年10月23日,也就是孙中山的中华共和国临时政府成立的第21天,汪精卫急匆匆的跑进了“大总统府”。孙中山正和他的日本老婆大月薰说话,此时大月薰已经怀上了第二胎了。
  见到汪精卫急匆匆的进来,大月薰扶着肚子站起身先是先汪精卫致意,然后退了出去。
  “大总统,人民党释放的大批日本俘虏到了城外。”汪精卫满脸焦急,开门见山的说道。
  孙中山毫无惊讶的表现,他只是简单的问了句,“是么?”
  汪精卫可没有这么好的涵养,他紧接着说道:“大总统,虽然不知道人民党传单上说的到底是不是真的,不过现在看他们也未必真的说瞎话。现在人民党很可能把奉天给包围了,日本第十九师团已经插翅难飞。”
  “那又能如何?”孙中山还是平静的答道。
  这次汪精卫有点看出来了,孙中山的表情未必是镇定,反倒有些破罐破摔的意思。
  “大总统,要么我们试探一下日本人,问问我们是不是可以按照计划先去天津?”汪精卫说道。这是孙中山原本的计划,等日本占据东北之后,孙中山就先去尚且在北洋残部控制的天津,尽可能得到更多国家的承认。只要各国都承认孙中山政府是中国的合法政府,孙中山就可以以这个名义要求现在尚且存在的南方北洋军与山西的北洋军归属到孙中山门下。
  在外国支持这件事情上,孙中山从来是很重视的。在私下里面,孙中山也曾经与汪精卫等人说过,现在即便是向外国许下很多条件。一旦孙中山当了真正的中国大总统,大可由国会否定这些条约么。外国政府都是议会制,无论如何也得尊重一下中国的民意。所以孙中山感到他当前的最大问题是无法成为中国的真正大总统。所以很多手段根本没有办法实施。所以不管要经历何等艰难险阻,孙中山的第一要务,首先是被各国承认他的大总统身份。
  不过当下的局面变化之快,孙中山也真的没有想到,曾经被以为在远东战无不胜的日军接连遭到重创,工农革命军在盘锦地区的飞机场建成之后,就开始向沈阳投掷传单。日军第二十师团被歼灭,鸭绿江大桥被封锁。这些坏消息一个个接踵而至。
  日军本来就不允许孙中山等人有丝毫介入,孙中山派人询问第二十师团的去向,日本方面冷冷的回答:“二十师团现在到了朝鲜。”
  不过人民党的传单上宣布,由于人民党没有收容能力,将10月20日释放二十师团的伤兵。日本随即对整个奉天实施了全面封锁。汪精卫是好不容易才弄到了一点消息。这消息恰恰证明了日本第二十师团的伤兵真的到了奉天。
  听了汪精卫提出的试探建议,孙中山脸色终于变了变。过了良久,他才说道:“我们要相信友邦!他们现在需要我们的支持。”
  汪精卫听了这话,真的不知道该说什么了。按道理说,这不是一个错误的选择。不过在这个时候,如果孙中山说出想办法先维护自己的利益,或许汪精卫会感觉更高兴。
  “孙先生,如果日军真的失败了呢?”汪精卫问道。
  “你相信日军会失败么?”孙中山反问道,“他们并没有把所有力量都用上。我和日本谈判的时候,日军说过要派遣十个师团到中国来。现在的局面下,他们马上就要派遣更多部队前来中国与人民党作战。那时候精卫你还相信人民党能够像现在一样?”
  听了这个内幕消息,汪精卫突然觉得心头的千斤重担全部放下了,不过他心中随即取代这个情绪的却是一种嫉妒。与日本谈判的代表里面的确有汪精卫。不过真正进行核心谈判的则是孙中山与陈其美。这些秘密消息同样只有孙中山与陈其美才知道。
  “怪不得陈其美始终没有反应!”汪精卫心里面想到。
  先前最关心的问题得到解决之后,新的问题就冒出来了,汪精卫问道:“日本的援军什么时候会到达?”
  “这个就只有日本人才知道了。我们着急也没用。”孙中山答道。
  日本驻东北的指挥部的确在着急这件事,在原本的战役设计中,日本原本是想突然杀进中国东北,消灭张作霖以及其他东北势力,扶植孙中山的政府。军事上则进军锦州和山海关,堵住人民党北上的道路,渡过这个冬天之后,日本就可以从容的安排军队在满铁的经济支持下完全控制中国东北。
  这个如意算盘被工农革命军迅即的行动给打乱了。东北军张作霖盘踞长春,虽然谈不上什么威胁,不过计划里面应该已经被消灭的这支军事力量依旧存在。现在不仅因为轻敌损失了第二十师团的全部步兵,鸭绿江大桥也被炸断了。查看损失的部门带来的消息是,想全部修复,最少得四个月。接下来,工农革命军开始以凶残的手段清洗满铁。这才是对占据奉天日军真正致命的打击。失去了满铁之后,日军再也没有办法实施铁道机动,日军的情报来源也被挖掉了。如果说人民党是初来乍到的外来户,现在奉天的日军也不比人民党好到哪里去。
  现在人民党把几千二十师团的伤兵释放,表面上看充满了人道主义,实际上更大的毒计。现在已经是十月底,天气颇冷。奉天城里面突然多出这么几千日本伤员,对于完全靠牲口实施长途运输的日军来说,这是不可承担的后勤压力。现在的日军又不是二战时候的那支日军,逼着伤员去死的事情,他们还真心干不出来。
  除了先赶紧派人把伤员给弄进奉天城之外,奉天日军也顾不上面子,向日本国内不停的传递消息,要求日本陆军部赶紧增派部队到东北来。
  此时的日本陆军部也快疯了,桂太郎好不容易才煽动起了对华作战的国内情绪,现在二十师团除了留在朝鲜的骑兵部队之外,步兵部队全军覆没。十九师团在奉天动弹不得。朝鲜也彻底空虚,原本的计划刚开始就完全走样。日本倒是曾经向孙中山说过,要派十个师团前去中国东北。不过对孙中山这么说的目的其实是想吓唬住孙中山,让他不要起什么异心。
  现在日本也没有能力一口吞下中国,更不用说英国根本不会同意。日本的打算也是先让孙中山政府得到各国的承认,然后尽可能扶植孙中山成为中国真正的统治者。那时候作为出了大力的日本,当然能够捞到东北的好处。至于孙中山与其他国家签署什么跳跃,只要不损害日本的利益,日本才没兴趣搭理。
  当下局面,奉天岌岌可危。若是孙中山政府在东北与日军一起被人民党干掉,日本的损失可就大了。他们在山东输给过人民党一次,如果在东北再输一次,就英法那个德行,别说现在正在进行欧洲战争,即便是战争结束,人民党与日本在朝鲜开战。英法也未必肯再借钱个日本。没有借来的军费,日本用什么打仗?
  原本桂太郎很看不起小厮出身的高桥是清,日本军队所向披靡,最大的矛盾是陆军部与海军部争功的问题。在面对强悍的对手,日本呈现出败势的当下。桂太郎突然彻底明白在日俄战争中,高桥是清到底完成什么样了不起的功业。
  派遣十个师团到中国东北完全不可能,日本紧急动员后只能派遣三个师团先到朝鲜。鸭绿江大桥被炸毁后,日军渡江需要使用船只,三个师团四五万人,靠运输船渡江就需要好几天,渡江后整顿还需要几天。按照满铁收集的东北气象资料,那时候只怕东北第一场雪都下来了。
  如果不能短期内彻底消灭工农革命军在东北的部队,那么日军就要在东北能下到一米多深的雪地里面进行战争!持续四五个月的低温严寒天气,极端点说,甚至手指破一个口子,就有可能要人命。这在这样的天气下作战,不就是扯淡么!
  “这群无能的东西!”想到日本陆军的丑态,桂太郎气的一面拍着榻榻米,一面大骂。
  桂太郎面前的陆军将领们听着桂太郎的怒骂,脸上都是羞涩尴尬的表情。如果对面是海军部的人,陆军部好对待还能以受侮辱为借口,直接与对方打架。桂太郎是自己人,他的痛骂陆军部的将官们连起来反抗的理由都没有。这些陆军部的将领大部分都参加过中日甲午战争,他们真的认为中国军队在日本军队面前是不堪一击的。事实也证明了这个想法,张作霖的东北军面对日军的确是一触即溃。
  即便是中国人中的另类人民党,日本陆军部认为工农革命军也就是在山东占了地利的便宜。他们万万没想到,即便在东北,日军面对工农革命军依旧不堪一击。其实不少日本将官私下讨论过,人民党这些另类中国人能够崛起的原因是不是中国北方军队的战斗力远远低于南方军队的战斗力。如果单单评价人民党,或许可以得到这个结论。不过日本将官又得面对一个悖论,北洋军打进浙江的时候,却是一路大胜。根本没有遭到任何真正的抵抗。从这个角度来看,南方也未必就比北方强。另外,歼灭日军的是工农革命军山东部队,与南方相比,山东可算是北方了。于是关于中国的安徽特殊论、湖北特殊论、甚至山东特殊论纷纷出笼。日本陆军面对海军的时候尚可算是团结一致。不过陆军内部本身也是派系林立,地域观念极强。关东关西之间的矛盾就是最大问题。
  1915年的日本陆军部当然不知道,就日本这个屁大点的国家,到了100年后的2015年,关东关西各自的电网居然电压都不同。
  不过此时陆军部将领们要做两件事,第一件事就是推卸与自己有关的责任,第二就是考虑怎么解决眼下的问题。于是在桂太郎面前,陆军部的将官们很快就把出兵的军事矛盾争吵成了派系矛盾,从派系矛盾有吵成了地域矛盾。
  看着这群不争气的东西,桂太郎只好再次狠狠的拍着榻榻米怒吼道:“你们都给我闭嘴!”
  最后在桂太郎的约束下,陆军部好歹在先派出三个师团的陆军部队稳定东北战局上达成了一致。但是陆军部将领们则要求桂太郎向国会争取到为陆军至少扩大六个师团部队编制的条件。陆军部的这些将领们认为,与人民党的这场战争不会短时间内结束,如果想达成制霸亚洲的战略,陆军最少需要26个师团,或者是至少维持上百万的陆军常备军。
  桂太郎是陆军部的首领,但是他并不是陆军部的天皇。他的地位是因为政见以及利益集团的一致性才得到当下的地位。陆军部希望扩大编制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这些要求他无法拒绝。不得已,他私下去了现任首相高桥是清的官邸,进行了私人拜访。
  听了桂太郎的请求,高桥是清没有立刻表示同意或者反对。当了这个首相之后,高桥是清接触了更多上层,以更加贴近的角度见识了主导日本政局的内部派系大斗争。他以前觉得同舟共济才是王道,对于党争政争十分厌恶。现在高桥是清反倒不这么想了。真心讲,无论是桂太郎还是西园寺公望,他们想达成的都是一个强大的日本,一个充满未来的日本。海军派与陆军派之间的争夺,有传统的原因,有派系利益的原因,甚至也有个人好恶的原因。但是归根结底都是日本现在贫弱的国力并不足以支撑这些日本政坛大佬的野心。从这个角度来看的话,桂太郎与西园寺公望同样没有任何区别。
  “桂先生,我并不是不能答应这个要求。”高桥是清终于说道。
  听到这个答复,桂太郎倒是吃了一惊。高桥是清作为海军部推选出来的首相,转而支持陆军部的要求,怎么听都觉得很是稀奇。桂太郎觉得高桥是清有着什么特别的索取,他认真的答道:“那么高桥君有什么要求呢?”
  “如果我答应了桂先生的要求,那么您可以保证大日本帝国无论如何都能够获取胜利,夺取到您所说的利益么?”高桥是清问。说完了这些,他又觉得需要补充,就继续说道:“我是指如果我满足了当下您方才提出的要求。然后您在执行过程中再也不提出任何新的补充要求的情况下。”
  桂太郎愣住了。高桥是清说这个条件桂太郎知道自己是绝对不可能做到的。如果他可以做到的,日俄战争中就不会数次发行战争债券。虽然陆军部的将官们拍着胸脯说,如果能够如何如何,陆军就能够如何如何。但是这种话桂太郎自己都不信。要是陆军部将官们的话真的算数,现在青岛早就打下来了,中国东北也早就占领了。
  看着桂太郎迟疑不定的神色,高桥是清说道:“桂先生,现在海军与陆军达成了对人民党作战的一致性态度。但是日本国力也就能支撑到这个程度。如果我满足了您的要求,咱们短期内也不是支撑不下去。不过一旦作战失败,我们都要面临一个结果。”
  说到这里,高桥是清停了片刻,他认真的看着桂太郎,然后一字一句的说道:“那个结果就是大日本帝国彻底崩溃。”
第一百三十四章
崩溃(二十二)
  “大日本帝国会崩溃?”桂太郎用锐利的目光盯着高桥是清,眼神以及表情中充满了恶意与愤怒。高桥是清的话明显是在暗示,桂太郎的政策将是大日本帝国崩溃的罪魁祸首。即便高桥是清态度温和诚恳,桂太郎也绝对不会因为这一点礼貌而对高桥是清的话视若无睹。
  高桥是清敢说出这话,自然就没什么顾虑以及畏惧了,他还是方才的语气和语调,“桂先生,甚至不用您的计划全盘失败,只要您的计划不能够顺利完成,大日本帝国的财政就会首先崩溃。即便这场财政崩溃不会迅速波及军队,军队能够继续完成战争目标的时间也不会很多。甚至有可能出现战争局面一片大好,但是却因为国内问题导致军队失败的可能。”
  从没有人敢这么直截了当的向桂太郎描述如此局面,桂太郎脸上肌肉扭动,那是咬牙切齿导致的效果。片刻后,桂太郎从牙缝里面挤出话来,“那就让军部彻底掌握国家好了。”
  对于桂太郎的表现,高桥是清一点都不意外,军部想独走的倾向一直很强烈,“明治维新之后,不就是军队武门掌握了这个国家么?结果呢,最后还不是因为各种无法解决的问题把问题交给了议会、政府与政党政治来处置么?桂先生,我相信您与军部的爱国心,但是首先有了国家才有维护国家的军队存在,让军队成为国家的统治者,这不是行不行的问题,而是这等局面一定会失败的。”
  听完这些话,桂太郎来见高桥是清之前那点子尊敬欣赏的心情此时早就飞到九霄云外,他指着高桥是清想大骂这个前小厮,不过桂太郎觉得这也未免太便宜高桥是清这个当下的帝国贵族院的男爵议员,最后桂太郎终于发出了怒喝,“你这个非国民!”
  面对67岁的桂太郎的怒骂,61岁的高桥是清忍不住笑出声来,“桂先生,我并非不愿意支持战争,就我现在看,如果不打倒中国,我们大日本帝国是没有任何前途的。但是,这场战争不容失败,如果失败了,我们大日本帝国这么多年来的努力就会化为泡影。您提出的扩充编制,扩大战争的要求我不是不能接受。但是,您也得证明这场战争一定能够胜利才行!”
  两个60多岁的老头子就这么互相对视着,桂太郎愤怒中有着难以完全隐藏的心虚,而高桥是清则是坦坦荡荡的端坐在自己的位置上。比地位、比声望、比影响力,甚至比年龄,桂太郎都凌驾在高桥是清之上,但是此时,高桥是清却完全占据了上风。
  过了良久,桂太郎终于恢复了常态,他问道:“那么高桥君希望达成什么样的胜利呢?”
  高桥是清坦然说道:“我即便是支持,要先看看您提出了什么样的军事计划。”
  这话说的极为直白,桂太郎也没有再多问就起身告辞了。回到官邸,桂太郎立刻召集陆军部的将校们,要求他们制定最终夺取东北的全面计划。这个倒不是太难办的事情,对如何彻底吞并中国东北,日本陆军部早就有了多方计划,而且这个计划前期的工作从日俄战争胜利之后就开始实施。
  不过到了1915年10月30日,或许是因为过于劳累的原因,也有说法是桂太郎对陆军部数次拿出的最终方案十分不满,大发雷霆,桂太郎突然病倒,捱到11月11日,67岁的桂太郎去世了。
  这个变数让整个日本政界都遭到了冲击,特别是日本陆军部。德富苏峰就说过过:“再建帝国陆军之殊勋,虽当首推山县有朋,但自1885年起,中经1890、1891年、对于改革帝国陆军之兵制、整顿行政机构,健全陆军之机能,其中功勋卓著者,当首推桂公。”
  在桂太郎时代,面对日本陆军部里面的派系纷争、编制问题,桂太郎大刀阔斧的实施了改革,1912年曾被陆军领导层推举为元帅,被桂太郎以自己是“现役政治家而不是现役军人”的理由拒绝。他是陆军派的真正大佬,桂太郎的死,让陆军部一时间群龙无首,乱作一团。
  与此同时,远在东北的工农革命军第18军并不知道日本发生了这等大事。为了剿杀纵横各五六百里之内的诸多满铁据点,工农革命军已经竭尽全力。到了11月中旬,剿杀行动才初步告一段落。
  “日本的反应太奇怪了。”穆虎三在军部会议上提出了这个问题。其实18军若是全面出击,剿杀活动到11月初就能完成。但是18军一来要监视困守沈阳的日军,还要防备增援的日军突然出现,部队出动效率并不高。
  军部的同志对此也是颇为疑惑,如果早知道日本的反应如此缓慢,18军甚至可以与14军汇集在一起进攻沈阳。参谋长提出了一个看法,“难道日本人准备在冬天发动进攻么?我们缴获的满铁情报中,关于东北的天气以及防寒、行军的资料很多。和日军相比,我们过冬的准备明显不足。”
  “零下三十几度的天气里面作战?小规模的奇袭战倒是可以考虑,但是大规模的战役,如果没有非打不可的理由,这大冬天根本不是打仗的时候。”军后勤处长刚忙完冬衣接收工作,听了参谋长的话之后,他就忍不住反驳起来。军委明显决定让18军在这个冬天留在盘锦地区,所以赶在冬天之前,开始大量运输过冬装备到东北前线。
  攻克河北之后,工农革命军遇到了一件或许能够称为幸运的事情。北洋政府的功绩之一,就是在河北实施了棉花商品化种植。而且还从美国进口了长绒棉种子。河北实施土改之后,为了提高农民购买力,河北省委大量收购河北的棉花,同时开办了多个服装厂。进军东北的部队出发时候还穿着夏装,好歹在气温降到无法抵挡之前,把内部粘了厚厚羊毛的胶底皮靴,秋衣秋裤、护膝,帽子、毛线头套、护腕、厚袜子,手套、棉大衣给运了上来。
  后勤部门是最后一批换上这些装备的,后勤处的必须懂得算术知识,所以大多数都是老根据地的同志。在故乡的时候,他们11月也就是单衣外面加个外衣,哪里经受过东北这等酷寒,想起在从所未见的酷寒下打仗,他实在是忍不住要发出异议。
  虽然不知道日本会不会不要命的在大冬天打仗,后勤处长忍不住又补充了一句,“咱们中国人是人,日本人也是人啊。”
  近期日本的军事表现实在是异样,参谋部的同志也猜不透日本人到底想做什么。面对后勤处长的质疑,参谋长干脆不再接腔。
  所有的目光于是都落在了军长穆虎三与政委身上。政委看上去不怎么有精神,大家猜不透到底发生了什么,政委自己倒是心知肚明。几天前,他和穆虎三讨论工作,起了争执。结果政委被穆虎三给训了,而且政委自己其实也承认自己的想法的确有问题。
  这次宣传炸毁鸭绿江大桥的两位特级战斗英雄,部队讲述的不是他们如何不畏惧死亡,而是把重点放在“不完成任务,就会让部队造到更大损失。所以对这两位战斗英雄而言,让他们做出那样无比勇敢行动的原因并不是要去送死,而是不顾一切代价去完成战斗任务。”
  部队里面也有同志提出,不顾生死的去完成战斗任务的不仅仅是这两位同志,为什么其他同志都是一级战斗英雄,而这两位同志却获得了特级战斗英雄的称号。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77/62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