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色黎明(校对)第52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27/628

  解放山区不是一件简单的工作,可以慢慢来。人民党从六月一日开始,以工农革命军为主,大量雇佣成都地方上的群众,对已经长期没有维护的都江堰进行了紧急修复工作。
  千百年来,四川都是用竹筋制成的竹笼中装入大量石头,用这样的材料维修都江堰。古代竹笼结构的堰体在岷江急流冲击之下并不稳固,而且内江河道尽管有排沙机制但仍不能避免淤积。因此需要定期对都江堰进行整修,以使其有效运作。宋朝时,订立了在每年冬春枯水、农闲时断流岁修的制度,称为“穿淘”。岁修时修整堰体,深淘河道。淘滩深度以挖到埋设在滩底的石马为准,堰体高度以与对岸岩壁上的水则相齐为准。
  人民党居然要在汛期将至的六月维护都江堰,成都地方上的群众认为人民党未免太莽撞。然而那些烟囱中喷涂着浓烟的钢铁大船运来的机械设备让成都地方上的群众大开眼界。钢板,钢筋,水泥,铁丝,从地方上购买的毛竹加工后制成的竹筋,还有发电机,蒸汽机,卷扬机。雇佣来的群众只是做些辅助工作,工农革命军承担起了最繁重最危险的工作。而这些工作中大部分工作量是由那些不停发出轰鸣的机器来完成的。
  到了六月十五日那天,都江堰紧急维修工作完工。新成立的共和国四川省政府主持了开闸防水的仪式。卷扬机将钢板铆接成的水闸缓缓拔起,岷江水滚滚而入,继续浇灌着程度平原上的万亩良田。
  七月一日,安澜桥经过钢柱以及钢筋加固,取消了昂贵的过桥费。同时在都江堰上利用飞沙堰的地理条件,用钢柱铁链等物资修建了一座简易的索桥,同样不收取任何过桥费。这一下成都附近的群众立刻就赞美起“新官府”来。
  甚至不用专门制定战略,中国历史上也早就记载过如果控制了巴蜀后下一步的扩张战略。那就是汉中。有句成语叫做得陇望蜀,那是曹操讨伐张鲁之后觉得战略上还无法完成进攻巴蜀,所说出的话。然而没多久,刘备就从巴蜀出兵夺取了汉中。夺取汉中之后,就可以从汉中出兵进军“关中”,也就是陕西。
  人民党此时已经拥有河南,控制了陕县。逃入山西的段祺瑞不仅控制山西,也一定程度控制着陕西、宁夏等地。对这个最后的敌人,军委现在甚至只用画地图就能指点江山了。
  “攻打山西甚至不用走太行八陉,从内蒙一路打过去也是办法。”
  “进攻陕西可以从陕县走潼关,而另一路走汉中,两边夹击的话,段祺瑞难顾两端,就是个瓮中捉鳖的局面。”
  “这可不是两路,最少也是五路。内蒙、河北、汉中这是三路,河南兵分两路进入山西和陕西。”
  段祺瑞如果听到人民党中央革命委员会的讨论,只怕鼻子都能气歪吧。讨论的要点居然是行军而非打仗。军委的同志们也的确是这样考虑的,要是能够确保进军,北洋残部在何处拦截袭击,工农革命军就在哪里击破他们,这是同志们的理所当然的考虑。
  陈克对怎么消灭段祺瑞并不是太在意,他考虑的问题更远一些,“西藏,新疆,外蒙。这些地区才是我们面临的最困难挑战。这些地区道路崎岖,补给困难,更牵扯到收回国土的问题。”
  地图开疆是很容易的,如果是坐在舒适的会议室中边喝茶边聊天,地图开疆甚至是一种极大的乐事。不过前线的部队就完全不同,西藏的高原气候,恶劣的补给情况,想去新疆就得经过兰州外的戈壁滩。至于外蒙是原先内蒙黄金家族流放罪犯的地方,要是真的气候怡人水草丰美,那地方说什么也不会被当作流放地。至于外兴安岭更靠北的尼布楚等地,比东北的气候更加恶劣。部队的战士们要面对的绝非是一次轻松光荣的行军。
  陈克把这些情况向同志们简单的说了一下,因为要收复中国主要地区而兴奋莫名的同志的脸色也都沉静下来。边疆之所以是边疆,因为那些地方的环境与中原相比的确是太恶劣了。
  人民党大修铁路,疏通航运,建造船只,通过“难于上青天”的蜀道阻力极小,这样的事实的确让同志们对困难的感受迟钝了不少。
  这次北方各大军区的司令员也都赶回来参加会议,柴庆国一开始没有说话,见大家暂时沉默下来,他建议道:“我觉得现在还不如充分利用京张扩展的京绥铁路,先解放内蒙,接着进军外蒙。”
  “那段祺瑞怎么办?”华雄茂问。
  柴庆国答道:“当年张良吹箫都能散了项羽的八千子弟兵,我觉得招降段祺瑞也不错。”
  “招降段祺瑞?我看难。”华雄茂对此很是怀疑。
  柴庆国微笑着答道:“段祺瑞不投降,他的部下可未必肯跟着段祺瑞一起送死。现在已经有不少跟着段祺瑞逃进山西的北洋军偷偷跑回来河北。只要宣传得力,我不认为北洋军的士兵就那么坚定。”
第二百二十二章
解放战争(七)
  “段祺瑞在山西祸害的也不轻,如果他投降了,我们好歹得保证段祺瑞的人身安全。还不如打进山西,抓了他之后杀头。那也算是对人民有一个交代,对以前义和拳起义的兄弟也算是有一个交代。”华雄茂对柴庆国说道。
  武星辰始终沉默不语,听华雄茂这么说,他忍不住开口了,“华部长,义和拳失败之后就完了,现在的革命与义和拳没什么关系。就算是我们不放过段祺瑞,那么多北洋军的河北籍士兵也只是听命吃饭。能让他们投降的话,对大家都好。即便消灭段祺瑞,也最好只消灭段祺瑞和他的那些死硬铁杆份子。”
  华雄茂其实是想打仗,他虽然名为国防部长,执掌军令。不过国防部的职权越来越被军委、总政治部、总参、总后勤处分走。国防部越来越变成了一个有名无实的机构。面对这样的变化,华雄茂是越来越着急,心里面一着急,自然是心浮气躁,说话失态的事情也变得越来越多。
  不过军委的意见很容易就统一起来,所有人都先询问陈克,北方的俄国内战什么时候大概会持续多久。陈克知道历史上1919年是列宁同志日子很难过的阶段,那时候他就向当时的北洋政府喊话,开始忽悠北洋政府。但是现在这个时空,陈克就没办法保证会发生什么。人民党这个参数变量太大,从小处讲。历史上俄国还有一支由在俄华工组成的军队,数量有好几万人。由于人民党的出现,并没有出现中国人大规模跑去俄国做工的事情。不用说,这支中国军团肯定不可能出现在联共布尔什维克的战斗序列当中了。
  看着陈克犹疑不决的样子,华雄茂干脆问道:“陈主席,你认为我们最晚什么时候必须到达边界线。”
  这下陈克不得不答道:“最晚一年后的今天。”
  “一年?”军委的同志们互相看了看,在明确的战略预期的基础上,进攻者们的意见是很容易达成了统一,“力求半年解决段祺瑞,半年时间控制边界线。并且把边界线向北推进到我们希望的位置。”
  “边疆的问题不在乎于打,而在乎于能否稳定住。”陈克已经放手让军委的同志们去做,他只管战略策划。现在实际战斗指挥中,陈克相信自己顶多能排进前一百位。
  “那就是说还得修铁路了?”对工农革命军来说,这甚至谈不上是想法,只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常识而已。
  会议中间休息的时候,华雄茂找到陈克,“陈主席,我觉得武星辰同志现在可以出任国防部长。”
  陈克能理解华雄茂的想法,在诸多高级指挥员中,华雄茂的军功可以说是最低的,“那你想做什么?”
  “我原先当上国防部长之前,也就顶多一个师长。我还可以当个师长。”华雄茂答道。
  “正岚,你可是够狡猾的。”陈克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我觉得你可以当个军长。”
  华雄茂见陈克同意了自己的想法,立刻兴奋的答道:“军长师长其实都行,不过得让我打打仗。不然我和大家坐在一起,我觉得丢人。”
  “去内蒙如何?”陈克问道。
  “没问题。”华雄茂一听终于有仗可打,立刻兴高采烈的表示同意。
  结果休息结束之后,华雄茂就把自己的想法给提出来了,军委的同志哪个不是聪明人,一听就明白怎么回事。武星辰也不想当这个国防部长,这么一个名气大,但是实际工作不多的岗位也真的没什么吸引力。他建议道:“要不咱们让蒲观水同志做这个国防部长吧?”
  蒲观水作为东北军区司令怎么可能会对国防部长有兴趣,他立刻谦让道:“我觉得武星辰同志或者柴庆国同志都很合适。我真的不合适。”
  一群人谁都不肯当国防部长,此时大家都想起了别人的好处,开始极力互相推荐。实在是推荐不能,七八个同志推荐了熊明杨之后,熊明杨情急之下干脆提出了一个扯淡的建议,“咱们抽签吧。”
  陈克差点气的上去踹熊明杨,就算是再不看重国防部长这个职位,也轮不到采用抽签来决定这个职位。这到底是众军头选代言人,还是有组织的革命军队在选干部?
  最后陈克突然想起了一个好人选,“咱们让严复同志当国防部长吧?”
  这个建议立刻得到军委所有人的赞同,严复此事正在福州整顿海军,没有参加这次会议。而且严复当上了国防部长,除了资历名望都足够之外,还能让北洋投奔过来的海军放心,也能对未来招降北洋军有相当正面的作用。
  华雄茂如愿以偿的当上了军长,负责沿京绥线进军内蒙的工作。穆虎三的则准备进军外蒙东部以及尼布楚一线的工作,柴庆国负责从东进军山西。在军事打击前,工农革命军则对北洋段祺瑞部实施最后的劝降。
  想劝降段祺瑞,最好的人选莫过于王士珍。段祺瑞或许对袁世凯都不能谈上有多么忠心,却对王士珍几乎是言听计从。至少遇到麻烦事的时候,他还是肯听王士珍的劝。军委立刻电令河北的同志开始劝说王士珍帮忙。
  现任河北代理省委书记的李润石立刻亲自登门拜访。
  北京现在也是大兴土木,全力建设住宅小区。以穷人为主的北京南部此时变成了一个大工地,而北边的那些有钱人的住宅区暂时还没动。王士珍家就在这一带住。
  虽然没有来得及搞社区建设,不过居委会以及业主委员会好歹也开始建设,李润石看到王士珍的时候,老头子正拎了一根大柱扫帚哗哗的扫街。根据居委会的建议,每家都要出劳力扫街。此时群众的生活水平还不高,明显还不到组建物业工业时候。一看王士珍扫地,李润石就相当佩服。王士珍扫的其实也没有非常干净,不过王士珍把街上每一个地方都给扫到了。
  李润石也不管那么多,拎起了旁边一个闲置的扫帚也加入了劳动的行列。两人明显对扫地的态度非常一致,胡同从这头扫到那头,没有一个死角,也没有任何一处扫的十分与众不同。扫完了第一遍,两人又很有默契的把一些需要再次打扫的地方又给补了一遍。
  王士珍收起扫帚,对李润石说道:“请问这位是……”
  李润石连忙答道:“在下李润石,是现在的河北省委书记。”
  “哦。”王士珍打量了李润石一番,才说道,“请到里面喝口水歇歇吧。”
  在屋里面坐定,李润石就把来意直接向王士珍说了,王士珍也没觉得惊讶,“陈克让老朽劝段祺瑞投降,陈克就不怕段祺瑞知道消息之后负隅顽抗么?”
  李润石解释道:“若是我们直接向段祺瑞劝降,他只怕倒是会负隅顽抗。若是王公肯出面,愿意战者自然还是会战,不过想投降者想来就会降了。”
  王士珍当然知道李润石话里面的意思,他很礼貌的说道:“你的来意我知道了,容我想三天,三天后我就会给你们一个答复。”
  李润石走后,王士珍关上大门坐在院子屋檐下,他其实已经很清楚段祺瑞若是不降,定然没有好下场。在王士珍劝段祺瑞撤到山西的时候,他一来是知道段祺瑞真的有并吞天下之心,二来王士珍也不认为人民党有多么强大的力量。
  不过和以前一样,王士珍还是错误判断了人民党的战略方向。他本以为人民党会对段祺瑞穷追不舍,没想到人民党竟然放过了段祺瑞,转而与日本人在东北大打出手,把日本撵出了中国东北。
  这一下,即便是依旧不喜欢人民党,王士珍也不得不承认,人民党的心胸的确是有帝王之相。同样,王士珍还看出陈克那一贯的奸诈狡猾。当年曹操在官渡打败了袁绍之后,却没有挥兵进军河北。而是等着袁绍集团内部发生了奋争,等袁绍死后河北大乱,曹操才轻易取得了河北。陈克无疑也是如此。
  人民党先是打败了日本,勾结美国,加入协约国。解决了最大的外部麻烦的同时,西北的段祺瑞部却已经陷入了极大的混乱之中。
  逃到山西之后,段祺瑞本以为人民党会乘胜追击,也只能大力扩军备战。结果人民党偏偏按兵不动,段祺瑞很快就陷入了财政危机之中。西北各省督军不仅没有团结起来,相反内部矛盾更加激化。好在段祺瑞还算是手腕强硬,他突然挥军进入陕西,夺取了陕西的控制权。以陕西山西两省之地,段祺瑞才能稳住自己的局面。
  王士珍看得明白,人民党与北洋的西北各省间的战争在没打之前已经分出了胜负。兵力、装备、训练,乃至对地方的控制,人民党全面压倒了段祺瑞。若是人民党真的劝降,对段祺瑞,对北洋的那些人倒也是个好机会。
  但是有些事情依旧让王士珍感到不能放心。杀蔡元培的事情已经轰动天下,段祺瑞手上可是也沾了不少百姓的血,人民党若是也按照对蔡元培那样追究起来,段祺瑞定然没有生还的道理。人民党到底会不会赦免段祺瑞的罪,王士珍很是担心。
第二百二十三章
解放战争(八)
  王士珍正在自己家为北洋的事情头痛,此时却又来了访客。前北洋内阁总理徐世昌登门拜访。人民党也不能总把北洋那群人给关在监狱里面,那未免太看得这帮人。
  正式建国之后,这些人也都被暂时解除监禁。像徐世昌这等级别的只是被告知,“未经申请不得离开北京城”,实际上逃离北京城的北洋高官也不是一个两个,人民党也没把他们当回事。正式申请离开北京的也有,例如前内阁副总理唐绍仪就申请到武汉看望女儿女婿,申请不仅得到通过,人民党还提供了火车票给唐绍仪一家。
  徐世昌自诩身份,不肯干私下逃跑的事情。因为做过翰林院,徐世昌还混了一个文史馆顾问的差事,每个月也能领份不算少的工资。所以除了在自己家之外,文史馆参与文史编辑之外,徐世昌倒也偶尔串门。
  王士珍请徐世昌坐下,倒上水。徐世昌就说道:“聘卿,人民党请我游说段祺瑞投降。他们可曾找你说过此事?”
  “已经找我说过了。”王士珍淡淡的答道。
  “那聘卿的意思呢?”徐世昌有些紧张的问。
  王士珍依旧是平淡的答道:“我还没想好,而且即便是我去劝说段祺瑞,只怕他也未必听我的。”
  徐世昌很认真的说道:“我觉得咱们随便写封信给段祺瑞就好。人民党做事素来阴狠,蔡元培才杀了多久?我怕北洋的人会步上蔡孑民的后尘。”
  到了此时,徐世昌还是以往那种对功名地位很是热衷,王士珍心里面一阵厌烦。若是徐世昌没有这么劝说,王士珍心里面还有些担心,这徐世昌一番劝说之后,王士珍反倒觉得不如认真劝说段祺瑞投降了事。段祺瑞本人固然有功名心,却是因为段祺瑞本人就是这么一个性子。但是段祺瑞身边却都是徐世昌这等人,被这等人包围,段祺瑞再能干也不过是徒然受累。
  想到这里,王士珍说道:“菊人兄,你和李鸿启先生比较熟,我们不妨去请教李先生吧。”
  徐世昌先是一愣,随即连连点头,“如此甚好!如此甚好!”
  李鸿启不在家,因为学校正在建校舍,他干脆就搬去学校住宿。对学校来说,校舍可是大事,加上施工紧急,一天三班倒的干活,李鸿启不亲眼看着总觉得心里面不踏实。
  在工地旁听完了两位前北洋大人物的问题,李鸿启觉得这两位也太有趣了,他笑道:“难道两位还觉得段祺瑞能赢么?”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27/62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