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色黎明(校对)第57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77/628

  工农革命军一直没有放弃解放台湾的努力,在控制了福建,并且有了能够避开日本巡逻舰艇的军用船只之后,就不断派遣小分队进入台湾试图建立抗日根据地。然而面积狭小的台湾缺乏空间,运动战根本打不起来,进入台湾山区的游击战同样会遭到日本的重兵围剿。日本陆军在其他地区面对中国军队伤亡惨重,在台湾的时候终于看到了胜利的可能,战斗意志极高。工农革命军与日军在台湾的战斗极为血腥残酷,日军抓到受伤的中国军人之后大多数是残酷折磨之后公开处死。而中国军队后面上台湾的小分队,对日军俘虏也一概实施了全部杀死的方式。工农革命军的作战方式也出现了很大的变化。
  根据日本战史记载,在21年之后登上台湾的中国小分队,“每人都携带光荣弹,遇到被俘局面的时候,拉响光荣弹自杀绝不迟疑。中国军人对日本军人以及百姓的杀戮袭击极为残酷……,日本人聚居区战斗结束后的凄惨之状难以描述。”
  日本人对强大的对手很尊重,日俄战争时期就相当重视“优待俘虏”政策。在台湾与中国小分队的交战前期,日本还敢残酷。然而交战比让日本人都感到难以承受,每杀死一个进入台湾的中国军人,日本就要赔上五到十名日本军民的命。工农革命军杀掉的“平民”基本上都是日本的科技人员,商人,官员。在小分队作战最激烈的时期,日本官员甚至想方设法拒绝去台湾就职。
  1924年日本被中国从朝鲜赶出去的时候,中国部队抓到了三万多日本战俘,近十万日本平民。日本私下与中国商量,请求中国把这些日本战俘与平民交给日本,而不要转交给朝鲜政府。日本人很清楚,这些日本军民一旦落到朝鲜人手中,下场到底是会是什么样。
  中国方面的要求是日本交出在台湾被俘战以及战死的中国军人遗骨。日本方面被迫答应了这个要求,前后分三批交出了被俘的中国军人以及战死军人的遗骨。其中就有古永年的哥哥古永乐的遗骨。绝大部分遗骨都是身首分离,日本斩下中国军人的头颅来恐吓台湾地方上的中国人。
  因为关东大地震损失极大,日本加大了对台湾的盘剥,激发了台湾群众的激烈反抗。中国随即加大了派部队的渗透行动,日本调集了十万军队到了台湾,付出了六千人战死的代价,才镇压了台湾的起义。其中大部分日本人都是被中国渗透部队杀死的。面对这么巨大的损失,日本人竟然放弃了报复性惩罚台湾当地居民的政策。
  台湾起义最终平息之后,日本不得不私下请英国人出面协调。英国对中国施压,中国也需要等待战略时机,最后中日达成了一个“不杀戮平民”的协议。中国小分队进入台湾,不以日本民间人士为目标。日本也只是“驱逐”被发现的中国军事力量,尽量避免军事冲突。也就是说中国方面的小分队没有被当即抓住的情况下,小分队成员只要不携带武器,装作是台湾本地人,是可以光明正大的买了船票坐船回大陆的。日本完全装作没看见。
  这事虽然滑稽,日本却也没办法。中国距离台湾太近,日本距离台湾太远。如果每年在台湾死上几万日本人,日本人也承受不了。特别是被杀的日本人绝大部分都是日本需要花很大精力培养的科技以及官僚成员,以及有钱商人的情况下。日本方面只能紧扎篱笆,全力防备中国的海上渗透。同时日本开始对台湾采取更多的怀柔政策,包括政治经济上的一定自治权。十年来,中国把台湾渗透的跟筛子一样,却好歹维持了没有战争的局面。
  古永年并不在乎台湾岛上的日本人有什么想法,自己的哥哥是在台湾战死的,部队接到了进攻台湾的命令。那么剩下的就只是全歼在台湾的日本军队。更不用说战前的动员会上,反复强调台湾是中国的国土。即便日本人宣称台湾已经归属日本,那也是中国战败后失去的土地。既然如此,只要获得战争的胜利,中国当然可以拿回台湾来。
  合上皮夹,古永年透过飞机的窗户向着已经露出朝霞的天边看了看,远处有一些小黑点以与运输机相同的速度在飞行,那应该是护航的战斗机机群。因为在空中,飞机上远比陆地上能够更早的看到天亮。霞光将本该是蔚蓝的海面染成了一种金红的颜色,仿佛是一片融化的金属液体一般。然而这海面要不了多久就会因为太阳升起再次呈现出蔚蓝的色彩。当然,在那个时候古永年已经降落在中国台湾的土地上,降落在他哥哥牺牲的土地上。
  5点15分,参谋从电台旁边站起身来,“团长,到了!”
  古永年走到机舱的舱门旁与另外的两名同志一起打开舱门,一阵剧烈的吸力从前面扑面而来,三名同志都绑着安全带,并没有被这股吸力拽出机舱去。向下看,几排篝火排成了五角型的形状,那是约定的降落信号。
  “准备跳伞!”古永年转回身对着机舱里面的同志喊道。
  人民空军的机群选择了高雄作为伞降地区,高雄除了是台南重要的军事基地之外,地形属于冲积平原地区,境内没有大型河流。伞降部队着陆后相对比较容易集中。在这里驻扎了日军的一个师团,干掉这里的敌人之后,在台湾的日本驻军就只剩了台北的另一个师团以及台中的一个旅团。以日本陆军的战斗力,工农革命军根本就没有把他们放到眼里面。
  高雄的百姓们在6月很早就起床下地劳动,很多人亲眼目睹了世界上第一次团级规模的空降作战。即便到他们老年的时候,依旧会经常谈起这次作战。那漫天的雪白降落伞遮蔽了整个天空。而所有亲眼目睹这一幕的人共同的感叹都是一句话“他们就从天上跳下来了!”
  不仅仅是伞兵从空中降落,还有装运了轻型火炮的滑翔机也降落在还算平坦的地面上。这些滑翔机都自带动力系统,除了没办法靠自己起飞之外,续航能力倒也不断太差。更不用说这次空降作战本来就是一次单程飞行。
  在农田或者别的地面上颠簸蹦跳的降落之后,部队立刻开打舱门,从里面拽出来各种火炮。附近降落的伞兵们冲上来帮助往外扛炮弹。地面上早就有那200多名突击队同志的引导。加上其他早就在台湾的人员,以及在台湾发展的地下抵抗组织。很快就凑齐了4000多人的一支队伍。
  高雄有岸防阵地,只是这些阵地都是为了抵御海上的进攻。并不是360度无死角的防御体系。工农革命军来的不仅仅是空降部队,轰炸机部队等空降部队着陆之后,就开始对着日军的防御阵地投下了密密麻麻的炸弹。日军的要塞,军营片刻间就被炸的火光冲天,硝烟弥漫。一个波次的轰炸过去,防空能力薄弱的日军就遭到了惨重的损失。甚至有不少日军是在毫无遮蔽的操场上傻愣愣的茫然不知所措的时候被炸上了天。
  空军的轰炸刚结束,早就详细研究过高雄防御体系的工农革命军按照预先的攻击路线向着敌人方向猛烈进攻。很快就突破了日军的外围的防线,直逼指挥要害区域。战斗甚至谈不上激烈,日军在这猛烈的打击下陷入了混乱。几次交火都是空降部队与没头苍蝇般乱闯的日军偶然相遇后引发的遭遇战。
  没等日军端枪射击,他们就看到工农革命军冲在前面的部队端起手中粗短的枪械,根本不瞄准就扣动了扳机。枪口中喷射着猛烈的火焰。片刻就把日军全部打倒在地。就这样,工农革命军靠着猛烈的近战火力,靠着猛冲猛打,拿下了一个又一个日军的要点。甚至还有一支部队占领了日军的炮兵阵地,彻底毁灭了日军用炮火对付这支从天而降的部队的打算。
  就在日军刚刚从措手不及的混乱中稍稍恢复,开始调集兵力进行防御,并且准备派部队实施反击的时候,另一个坏消息传来。海面上出现了人民海军特遣编队的身影,特遣编队开始用舰炮对高雄附近的海岸防御体系进行猛烈射击。
  日军指挥官冷汗顺着额头与背部直往下趟,他早就听说中国军队的战斗以种种奇谋为主,总是能攻敌不备。在做防御准备的时候也算是尽了心力,只是从天上发动攻击这已经不是奇谋了,而是超出了日本人的想象。
  也就在这个时候,一通紧急电话打进了司令部,观察员报告了另外一个可怕的消息,新一波的空降开始了。日军指挥官双腿一软,一屁股跌回了椅子上。天空已经变成了中国人的通道,他们从天空中展开进攻,还通过天空运输兵力。
  104空降师分四波降落,最后一波空投了大量的武器弹药。31式冲锋枪尽管威力大,消耗也大。有了这波弹药供应之后,部队就维持了连续战斗的能力。
  日军军营并没有永久性防御工事,日军火力点还是以重机枪为主。军官们知道如果军营失守,日军要么逃跑,要么就得“退到”正在被中国海军猛烈炮击的海岸防御阵地上。天知道到底有多少中国军队会从天而降,日本军人已经觉得中国人想从天上运多少部队,就能运多少部队。
  军官亲自督阵,命令机枪手猛烈射击。这些射击的确起到了些作用,密集的子弹把中国军队进攻的势头给遏止住了。看到中国军队都借助地形趴在那里躲避子弹,指挥火力点的日军上尉稍稍松了口气。天上能够降落人,总不至于连大炮都能降落吧。而且大炮运到这里也得一段时间。抵挡一阵是一阵!
  然而这位上尉突然看到前面被火力压制的中国军人中有一个人利用机枪射击的间隙猛的站起身来。这名军人手里没有拿枪,而是在肩头扛了一个奇怪的筒子。那名中国军人单膝跪地,上身挺的笔直,手臂以奇怪的姿势举着那个筒子。日军上尉正想命令机枪手向这名军人开火,却见那中国军人肩头的筒子猛的喷射出一道火光,然后一样玩意用目力尚可跟得上的速度直奔重机枪阵地飞来。片刻后,这东西狠狠撞在机枪阵地外围的沙包上,巨大的爆炸掀起的气浪将日本上尉掀翻在地。
  上尉的耳朵里面尖锐的响着什么声音,那并不是听到的声音,而是上尉的耳鼓在巨大冲击下出现的耳鸣。没多久上尉突然觉得脑袋上被什么撞了一下,然后就什么都不知道了。
  击毁了日军火力点之后,原本趴在地上的工农革命军战士们一跃而起,以最快速度冲进日军残破的火力点,也顾不得分辨敌人是死是活,在每个敌人脑袋上补了一梭子子弹后,部队向着后面的日军阵地猛扑而去。
  1933年6月6日下午,工农革命军104空降师配合海军一日内解决了高雄的日本守军,解放了高雄市。同日,人民海军进军澎湖列岛,消灭了解决了澎湖列岛的日军海军之后。运输船队在6月7日上午抵达高雄的港口,将陆军一个师运上了台湾岛。
  米丰司令员接到电报之后就确定,这场战役不可能失败。
第六十六章
螳螂捕蝉(八)
  “这就是一场现代战争的代价!”政治局会议上没有为解放台湾的军事行动顺利执行而欢呼雀跃,首先战争还没有全面胜利,其次数据表的数字很有些“触目惊心”的味道。
  工业国拥有很伟大的生产能力,而工业国的消耗也是可怕的天文数字。一艘战列舰开出去一天,就要用掉超过整个郑州市一天的油料。特遣编队以及空降部队这么一趟的作战,就干掉了整个郑州市一年的油料用量。当然,这也是因为现在汽车拖拉机数量并不多。
  “如果这样的战争打了半年一年,会是一个什么样的消耗。”陈克说道,“当然,这并不是说我反对应该打的战争。只是我想对大家介绍一下这个情况。”
  比较机敏的政治局同志已经想到了一个问题,中国的石油供应问题。开采出大庆油田之后,产量嗖嗖的往上涨。在劳动模仿王喜进同志为代表的石油工人努力之下,中国总算是有了一个真正的大油田,有了属于中国自己的石油基地。然而荷属东印度本身就产石油,打了日本之后,荷属东印度的态度又会是如何呢?掌握着中东原油的英国又是如何考虑未来中英关系呢?中国另一个石油供应商美国的态度又是如何?
  比较敏锐的同志已经嗅到了陈克话里面更加浓厚的战争味道。要么就做,要么就不做,不要去抱着半吊子的心态去尝试。这是人民党的做事态度。中国是不会放过荷兰的。
  外交部长李润石打破了政治局会议暂时的沉默,“我们要准备多久?”
  “三年!”陈克答道。
  这话在政治局引发了一阵轰动,即便不提特定的名字,大部分政治局的同志都清楚主语倒是是指谁,真正的对外战争现在就定下了调子。
  荷属东印度当局并不知道陈克已经定下了时间,他们6月8日才接到中国与日本在台湾发生军事冲突的消息。荷兰人并没有感到太讶异,他们两百多年前在台湾也遭到了同样的打击。荷兰人比较惊讶的是中国竟然真的出手了。他们感到畏惧的是中国这种果断的反应。
  这世界一百年前倒是说开战就开战,可那毕竟是一百年前。经历过惨烈的欧洲战争之后,欧洲人对战争的恐惧大大增加。同时,战争越来越昂贵,根本不是荷兰这样的小国家能够承担的支出。
  荷属东印度的海军只有两艘轻型巡洋舰,几艘驱逐舰与十来艘老旧的护卫舰。这么点子海军力量面对几个月前出现在荷属东印度边的中国特遣编队毫无抵抗的能力。荷兰人在海上这么多年怎么会不知道台湾的战略意义。日本、英国、荷兰构架不久的对中国海上包围圈,主要靠的是日本的海军力量。台湾被中国重新夺走之后,这个包围圈也就自行解散。
  6月10日晚,荷兰使者就赶到了新加坡求见英国新加坡总督。
  英国得到消息比荷兰早了一天,在6月7日就得到了消息。事态的变化让英国也懵了。作为功利实用的英国外交,他们没想到中国的反应会如此强硬。英国在西太平洋有自己的舰队,如果把印度洋舰队给调来,也能处于对中国的海军优势。
  问题在于英国与中国接壤,战争一旦开始,就不可能只在海上打。中国可不是日本,海军部与陆军部呈现出你死我活的斗争姿态。新加坡总督可没有挑起中英之间全面战争的权限。对于荷兰使者,英国方面只能敷衍了事。反正英国只是禁止中国在营属东南亚开展存款业务,并没有像荷兰一样干什么直接触怒中国的事情。中国知道英国是背后指使者又能如何?更何况英国还不是幕后指使者。
  荷兰代表也不傻,他建议道:“我们两国在西太平洋的舰队一起到台湾附近观战吧。”
  这法子也不能称为馊主意,荷兰人也已经想明白了,英国不可能真正参战。但是在“准盟友”遭到痛打的时候,英国人如果不出面,这也太说不过去。搅屎棍也是有义务的,那就是什么时候都要出现。在中国胖揍日本的时候英国袖手旁观,那等于是完全承认了中国对远东的主导权。作为世界的老大兼全世界范围内的什么都要插一脚的搅屎棍,英国如果这么做可就寒了兄弟们的心。
  此时英国好歹也得出现,如果日本万一占据了海上优势,两国“围观”的军舰立刻就能加入战团打打太平拳。即便是日本一败涂地,英国与荷兰也总算是出现了,存在了,有了“一定的影响力”。
  新加坡总督到没有拒绝这个建议,即便是荷兰不提这个建议,英国也在考虑要这么做。老大难当啊!越是收缩的时候就越要存在,袖手旁观等于是仓皇而逃。所以到了6月11日,英国与荷兰的舰队迅速集结,6月12日开始向着台湾方向北上。
  英国不是第一次围观中日之间的海战,甲午战争的时候他们就围观过一次,这次说起来已经是第二次。甲午战争中英国对中国北洋舰队评价并不太差,认为中国舰队其实完成了自己的任务。问题在于中国对战争的指挥就是渣。
  这次中国重建的舰队又会有什么样的表现呢?坐在1931年加强后的远东舰队旗舰厌战号上的英国海军司令考虑着这个问题。这次中日之间围绕台湾的战争与上次战争不同,上次战争中国是陆军崩溃了,才导致了全面失败。而人民党陆军近些年对日本的一系列战役都证明日本陆军不是中国陆军的对手。那么日本海军此时扮演的角色倒是与北洋舰队当年的角色比较一致。靠日本海军切断中国通向台湾的海上通道,然后运大量兵力登陆台湾,以优势兵力解决中国已经登陆台湾的陆军。
  那么双方的争夺焦点到底会是哪里?英国舰队司令的目光落在了台湾南部的高雄一带。根据英国驻日公使提供的内部消息,中国是在台湾南部登陆,这次战役是从南向北展开的。中日之间的海战也必然是在这一带展开。
  事实证明了英国舰队司令的正确,6月13日,英国舰队中竞技神号航母上起飞的侦察机报告说,中日两国的海军正在台湾岛方面进行着激战。而中国舰队貌似不敌日本舰队,正在向南边撤退。英国舰队司令心中一喜,自己竟然还赶上了这等好事?如果真的能够如此的话,英国这次“围观”可就太有价值了。
  果然,继续北向前进了一段,就看到了两只舰队一前一后正在从东北方向向着西南方向前进。在前头的是一艘中国战列舰为核心的舰队,在后面紧紧追赶的是日本舰队。中国战列舰还是从美国进口的改装货,就英国人知道的数据中,船速不超过26节,火炮也很一般。此时这艘战舰为核心的中国舰队正开足马力逃命。
  追在后面的是日本的三艘金刚级战列舰,根据英国空军的报告,应该是金刚号,比睿号,榛名号。英国海军此时就完全明白了,一对三根本不可能单挑胜利。中国舰队仓皇逃命的选择完全正确。不过英国空军还看到了一个奇怪的事情,榛名号的上层建筑明显挨了几炮,烟还没灭完,比睿号同样不是毫发无损,仔细观察的话舰体上也有痕迹。相对而言,中国的战列舰倒是没有任何受伤的迹象。只见中国的战列舰舰首破开海浪,从跑路的姿态来看,整个军舰状态极好。即便是发现了英国的舰队,中国军舰也没有任何停顿的迹象,还是按照原先的航路玩命狂奔。
  英国也不能直直的挡在中国舰队的航行道路上,这么做就等于是直接参战了。英国与荷兰的联合舰队开始调转方向跟随这次海上的追逐战。从观察到的结果来说,中国军舰并不是看到日本海军之后立刻就开始逃窜,而是进行了战斗,并且在战斗中取得了一定的战果。中国重新组成的海军够年轻,这样的年轻海军能够做到这样的程度实在是令人惊讶。
  海军军人们看到海战都忍不住热血沸腾,所有观察位上都站满了英国与荷兰的海军官兵。大家指指点点,猜测着这场追逐战的结果。有些比较轻浮的甚至还开了盘口。
  就在这帮家伙看热闹的时候,冲在最后的日本海军旗舰金刚号左侧侧舷猛然发生了剧烈的爆炸。爆炸还不是发生了一次,片刻后,金刚号的左侧又发生了一次剧烈的爆炸。金刚号的速度立刻就慢了下来。英国海军军官们立刻分析清楚,这是遭到了鱼雷攻击的结果。日本海军附近也没有任何军舰,那么就是潜艇发射的鱼雷。
  中国的战列舰同样观察到了这样的情况,原本是直线逃窜的战列舰很快打了右满舵,在海面上划开了一条漂亮的白色弧线,竟然是要转回去与日本海军作战。
  “好漂亮的轨迹!”桅杆上的观察军官忍不住赞道。战列舰这样的庞然大物都要进行这样的测试,非得形容的话就像是灵巧的大象一样的杂耍。蔚蓝的大海上,一道几十米宽的雪白弧线轨迹怎么看都有着说不出的美感,那是力量与机动的完美结合。
  冲在最前头的日本战列舰是比睿号,比睿号上的观察员同样看到了金刚号被击中,所以船速开始减慢。然而也就在这个时候,比睿号也遭到了近距离的鱼雷攻击。鱼雷是从侧后方发射的,直接命中了比睿号的螺旋桨,两股爆炸后引发的冲天水柱之后,比睿号失去了大部分动力,速度迅速降了下来。
  而这场灾难并没有到头,十分钟之后,比睿号左前方舰体的右部又连中几发鱼雷。这艘26000多吨的军舰在这样猛烈的打击之下舰体内连续传来爆炸声,整个舰体开始向着右侧倾斜。
  英国舰队司令被眼前的突变给惊呆了,他已经想到,中国肯定是埋伏了潜艇。佯装逃窜是为了把日本海军诱惑进潜艇的包围圈。但是潜艇速度很慢,追不上战列舰的速度。茫茫大海之上很难确定位置,中国人到底是怎么这么精确的确定了自己的航线呢?
  此时,三艘战列舰排在中间已经中弹的榛名号开始调转航向,并且因应中国战列舰的转弯方向前进。一来是要与中国战列舰迎战,二来则是要尽快躲开不知道在何方的中国潜艇。
  就在此时,榛名号也遭到了近距离的鱼雷攻击。舵手总算是表现出色,努力躲过了从左前方射来的两枚鱼雷,却没有能够躲过从后方射来的四枚鱼雷。一枚鱼雷从后方击中了榛名号的螺旋桨,比睿号随之失去了动力,靠着惯性与残存的螺旋桨还在继续前进,速度大大降低之外,航向也不再改变。
  战斗发生了如此突变,英国与荷兰联合舰队都被惊呆了。每一艘军舰都命令观察位努力搜索鱼雷潜望镜的所在。特别是方才有可能发生鱼雷的地方,更是两国舰队观察员们注重的焦点。可不管怎么看,海面上除了波涛与三艘日本军舰漏出的油料之外,根本没有可疑的迹象。
  三艘日本战列舰受伤,由中国战列舰带头,不久前还狼狈逃窜的中国舰队完成了转向,气势汹汹的向着日本舰队逼了过去。日本战列舰利用残存的动力,在做着最后的努力,不仅仅是不停炮击,日本战列舰开始释放烟幕,以降低自己被发现的可能。
  这本该是很明智的选择,不过英国舰队司令却未必这么判断。烟幕可以遮蔽日本舰队的身影,可同样能够遮蔽日本舰队的视线。现在对日本舰队最危险的未必是中国战列舰的舰炮,而是到现在还没有露出身影的中国潜艇部队。果然如同英国舰队司令所料想的那样,围观的英国舰队军官们中间大多数都面色凝重,他们紧紧抓住望远镜,努力向着开始烟雾弥漫的战场看。力图看清楚接下来的战况。
  只有一名上尉脸上有遏制不住的喜悦,他方才纯粹是吃饱了撑的,压了中国海军全歼日本舰队这个大冷门。除了他之外也没有别人压这个明显不靠谱的选项。现在看,上尉先生大捞一笔的可能性从0%直线上升,上尉心中满是期盼。希望中国潜艇部队能够再接再厉,发挥水平。要知道,想从1:500的赔率中赚到钱,一辈子也未必能遇上一次。
第六十七章
螳螂捕蝉(九)
  为了解决日本舰队,人民海军把所有36艘潜艇都给派了出来组成了狼群战术。为了能够最大程度的隐蔽,潜艇部队没用通气管,而是使用药品进行内循环。本来潜艇这个封闭空间空气就差,用了药剂之后味道就更糟糕。然而部队的指战员就是静静的忍耐着。
  英国与荷兰的联合舰队下面就有几艘中国潜艇,幸好部队还算是谨慎,没有直接发动攻击,用潜望镜看到声纳上的众多声援的军舰其实是英国与荷兰的军舰,部队的同志感到很讶异。原先计划里面并没有认为英国与荷兰会参战。此时不是自作主张的时候,潜艇部队做了随时战斗的准备,却没有发动攻击。仔细观察中,也没有看到英国与荷兰舰队有参战迹象,这让部队的同志都松了口气。
  水面上的战斗此时已经进入了收尾阶段,有射击雷达,人民海军战列舰炮击准确率大大提升。而日本三艘战列舰也知道局面已经极为危险,所有火炮都开始玩命射击。包括正在倾斜的比睿号,也放弃了继续航行的打算,在损管人员玩命控制进水的同时,比睿号的主炮以及副炮都在拼命射击。
  英国人对中国战列舰的炮击水平实在是大为惊讶,他们原以为中国海军的射击水平会比较有限,而看到的是中国的舰炮每一炮的方向精确度都大大超过英国人的想象。海战中双方的位置都在不停的变化,距离也相隔至少上万米。英国人观察到中国海军的每一炮落点都在敌人两百米以内,方向性上更有极佳的准确性,这根本不是一支建军十几年的海军的水平。
  能让英国人感到讶异的炮击水平对日本人就是灾难,逼近的中国战列舰集中火力打击失去动力的比睿号,第一发炮弹就击中了比睿号的桅杆。接下来八发炮弹中一发命中舰首,三发近失。在冲天的水柱和剧烈的爆炸中,比睿号前部的两座炮台都不吭声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77/62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