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2铁血中华(校对)第33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30/655

  好不容易才摆脱了那些意大利上层女性的包围,李新疲惫的坐回到中国人员聚集的位置上。秘书用羡慕的眼神看着李新,他说道:“李部长,法国方面已经给了回应。同意我们访问巴黎。”
  “哦。”李新应了一声。
  秘书接着汇报情况,“不过法国方面说,不是法国外长接待我们,而是外交委员会。外交委员会的人就很多了,我看他们这是要刁难我们一下的意思。”
  李新并没有感到意外,他语气中不经意的就流露出一些嘲讽的味道,“同样是丢失殖民地,俄国人就得到了黄金,法国人就一无所得。不刁难我们一下,法国人这口恶气只怕也出不去。”
  “那李部长的意思是法国人会开一场鸿门宴喽?”秘书也忍不住开起了玩笑。
  “鸿门宴倒是不至于,不过我觉得法国人估计是也想弄点黄金花花。呵呵。”李新冷笑道。
  “难道还要给法国人钱么?”秘书没笑,他认真的问道。
  李新看着秘书紧张的表情,他知道在这次大买卖中外交部到底承受了多大的压力。李新立刻向秘书解释道:“法国人想的美。俄国和我们是近邻,喜欢不喜欢俄国是一回事,可现阶段远没有闹到不死不休的必要。法国人能给我们什么威胁?派船打到我们中国来么?法国人真的这么干,估计德国和英国会高兴死的。”
  秘书听到李新并没有提出给法国人钱的建议,他大大松了口气。“那我们去还是不去?去的话法国人可不会对我们客气。”
  李新认真地说道:“法国人是不是客气是他们的选择,想让我们不爽是很容易的,但是想让我们代表的中国不爽,法国人得先有这个实力才行!”
第331章
外交推动(八)
  很多人喜欢用高卢鸡来称呼法国人,从高卢这个古地名来说,这么称呼或许有一定道理。但是从血统上讲,高卢人和法国人不是一码事。法国人的亲兄弟是德意志,罗马时代的高卢人与后来进入法国的法兰克人并没有直系亲属关系。
  李新外长并没有经历中国把法国人称为高卢人的经历,他是把这些知识当作出访法国的功课之一记在心里面而已。
  与奥斯曼帝国一样,意大利也是权贵当道,贵族阶层掌握了绝大的权力。与奥斯曼不同的是,意大利好歹有那么一点工业。想让工业体系能够营运起来,封建制度就得做出让步。工业体系营运的越好,画地为牢的封建制度就越虚弱。李新外长比较关注是问题在于意大利并不需要中国的工业品。英国、法国、德国的工业品随时可以满足意大利的需求,想打入意大利市场是非常困难的事情。
  外交部乘坐的中国客轮在马赛停泊下来,按照法国人的安排,中国外长一行乘坐火车从马赛抵达巴黎,与法国外交委员会的一众人等会面。讨论中国法国有关恢复互派大使的问题。外交部其实很想继续拖下去,以中国现在发展的速度而言,时间并不在法国那边。
  当法国开始制造万吨铁甲舰的时代,中国刚开始在一两千吨的船上安装厚度五厘米的铁甲。现在中国的军舰已经能够暴打英国舰队,法国人却普法战争失败后损失了大量的钱财。支付五十亿法郎的战争赔款,割让有大量铁矿的阿尔萨斯与洛林。这样的连续打击之下,法国与中国的差距迅速扩大。或许在中国开始建造万吨以上的战列舰时,法国还在搞那种木质基座的铁甲舰吧。从哪个角度来看,法国舰队都不存在大规模跑到西太平洋去挑战中国的可能。
  既然法国人已经没有对付中国的力量,中国也没有必要非得主动和法国恢复什么友好关系。等着法国遭到更多失败,等着法国人求到门上,这种应对大概是最好的选择了。李新其实还很希望法国外交委员会弄出什么幺蛾子事情来,攻击或者侮辱了中国外长,中国就能顺理成章的不再搭理法国。外长有这种图省事的想法或许不应该,可李新与外交部的同志就是讨论出了这么一个结果。
  第一次登上法兰西的土地,李新突然很有感慨。某种意义上,登上了法国的土地,才意味着真正到了欧洲的核心。欧洲工业水平不错的国家都在北大西洋沿岸。西欧与北欧才是真正的欧洲核心。
  意大利的工业实力远不如这些欧洲核心,至于在1865年才被欧洲承认为欧洲国家的奥斯曼帝国更是无法和这一带的欧洲国家相比。十几年前,这帮国家不仅能决定欧洲的命运,还能决定世界的命运。
  当时连中国都不得不与英国虚以委蛇,和法国勾搭连环瓜分越南。当时在法国开始入侵越南的时候,中国曾经试图独占在越南的利益,所以邀请越南联手一起对抗法国,中国开除的价码是越南把北方的交趾郡的实际控制权交给中国。越南朝廷恐惧中国更甚于恐惧法国。他们居然玩弄了一个小手段,把中国的情报泄露给法国,希望换取法国的支持。
  在这个列强才有真正话语权的时代,法国不仅没有和越南合作,返回头就与中国就瓜分越南进行了谈判。最终中法密约里面,中国认同法国占领越南南部,法国保证中国的暹罗与越南的大米航线安全,中国没有得到土地,只拿下了鸿基一带的实际控制权。
  那时候光复军上层还认为韦泽都督有点软弱,可海军实力不强,光复军又是打惯了有准备之仗,谁也不敢真的冒险进行一场无法控制的战争。
  现在光复军的看法就不同了,法国人在越南南部开疆辟土,还吞下了柬埔寨,与周边各国还签署了条约。现在法国一步步的把自己养成了大肥羊,中国若是不吃下这头肥羊,的确对不起自己。现在光复军里面已经完全明白“沉得住气”为什么是一种真正的美德。在力量对比激烈变化的时候,处于优势的一方反倒要格外能沉得住气。时间拖得越久,最后的收益就越大。如果中国早早的和法国摊牌,中国就要亲自动手吞下柬埔寨。李新其实认为,以中国的内部压力,中国只怕不肯费那么大的气力。
  在中国外长向前合作伙伴的首都前进的时候,与法国隔了一条海峡的英国也没闲着,英国海军部在伦敦德文港海军船厂召开了一次特别会议。会议讨论的内容当然不是中国外长跑到法国后要做什么。这次会议上要确定的是大英帝国皇家海军针对中国海军作战的军舰。
  不久前中国海军证明了自己拥有击败英国皇家海军的实力,这种英国新式战列舰的目的就是要拥有能够击败中国海军的实力。现在没人能确定最终会选出那些英国设计师的战列舰方案,然而新式战列舰的级别名称已经起好,为了伟大的维多利亚女皇,新的战列舰被命名为君权级。君权级战列舰的第一艘军舰舰名就叫做“复仇号”。
  即便是洋溢着复仇的决心,英国皇家海军仍旧没有失去理智。这次特别会议仅仅是第一次会议,海军部已经做好了开上一年两年的准备。过去的一年中,英国皇家海军设计师协会的所有成员都拼命的研究中国海军巡洋舰的各种资料。参加过三场海战的人员在设计师协会会议上认真的讲述了三次海战的经历,以及海战中对中国海军的亲自观察。
  收获最大的暂时不是造船人员,而是英国炮兵。中国的150炮对着英国军舰打了几千发炮弹,落入船体而没有爆炸的炮弹也是二十几发。这些炮弹拆除的时候爆炸了几颗,炸死炸伤了十几名拆单员与其他人员。可中国海军炮弹为何如此优异的原因也被英国人掌握了。
  干电池与电热丝组成的引信远比这时代的其他引信更加先进,这种划时代的化学技术令英国炮兵界赞叹不已。电引信解决了困扰英国炮兵多年的引信问题,也让英国海军对自己的军舰重获信心。
  中国军舰虽然灵活,但是吨位不大,雷管与诺贝尔的安全炸药也不是英国无法生产或者大量得到的产品。英国7寸、8寸、9寸、甚至是12寸火炮,用上了新式炮弹之后,哪一种火炮都能轻松的给中国军舰造成巨大的威胁。
  而且中国的双弹带,以及弹带上的纹路以及纹路磨损,也让英国明白了中国火炮的一些技术参数。那是12条膛线的火炮。铜质弹带上的纹路与膛线契合,增加了气密性与旋转稳定性。经过仿造之后,英国的火炮的穿透力大大降低,从穿甲弹来说完全不合格。而中国在海战中也没有使用穿甲弹,而是用的爆裂弹,可见中国也有这种问题。只是中国海军根本没有强求立刻突破,把这种技术用在了爆裂弹上。
  在火炮方面,英国暂且没有弄明白的就是中国超高速火炮的原理。但是英国火炮设计协会对此很有信心,他们相信这只是个时间问题而已。
  三涨式蒸汽机英国也有,不过中国已经率先用在了海军上。那种坚固的装甲,英国认为自己并不差。中国舰队的军舰吨位不过4000多吨,英国的军舰已经是万吨级别的。比装甲,英国绝不会弱于中国。
  大英帝国皇家海军是有着300多年悠久历史的海军,他们并没有因为自己军舰的吨位大,装甲厚,火炮粗,加上了解了一部分中国海军的装备技术,就小觑中国,认为可以立刻报仇。
  皇家海军上下都完全承认中国海军展现出来的武器系统全面优于英国,4000多吨的巡洋舰是诸多天才设计的完美结晶。装甲、动力、火炮,每一项的设计都思路清晰,目的明确,互相之间配合的非常完美。中国一定有一支极为优秀的舰艇设计队伍与火炮设计队伍。
  而这种认知让英国海军设计师协会与炮兵设计协会感到非常不解,英国用了几百年的时间才积累出现在的工程师队伍,而中国不过二十几年就全面超过了英国。联想到中国数千年的历史,英国设计师们不得不怀疑,难道中国人真的比欧洲人更优秀,更聪明么?不然的话,就完全没办法解释中国为何能够二十年就全面超过了英国。
  当然,关于人种的讨论是个私下讨论的问题。公开讨论的是如何吸收这些经验与教训,建造出全新的无敌战列舰。在与中国的三次海战中,皇家海军付出了上千条性命,其中大多数都是非常优秀的炮兵。除了人员的损失与军舰的损伤之外,大英帝国还损失了国威,被迫承认了中国在西太平洋上的霸权地位。这个仇一定要报,而且要非常稳妥的进行。
  从中国已经表现出来的工业与设计能力,他们绝不可能就此停步不前,在英国人努力设计新式战列舰的时候,中国人一定也在努力设计新式的军舰,搞不好这些新式军舰已经开始在船台上建造了。
  反正英国现在与中国只是停战,而不是签署了和平协议,中立国条约还是继续生效的。花上一两年时间设计,再用两三年建造与训练。五六年之后,等全新的英国大舰队造舰与训练完毕,再根据当时的情况做出下一步行动的判断就好。这中间的日子,英国让全世界孤立封锁中国就好。
  英国的舰炮已经有了新思路,即便是与中国进行海战或许无法获得压倒性的胜利,但是采取了新式舰炮之后,中国之外的那些海军在英国皇家海军面前已经是蝼蚁般的存在,绝对可以轻松碾碎。
  出乎英国海军部以及皇家海军设计师协会的意料之外,这次的会议上,一位叫做威廉·亨利·怀特的30岁设计师根据皇家海军提出的参数,拿出了一艘14000吨左右的高干舷战列舰。这个设计方案将坚固、均匀、可靠而高效结合在一起,得到了与会者的极高评价。
  经过相当长时间的讨论,威廉·亨利·怀特的设计方案通过了第一轮的选拔,开始进入更加细节化的验证阶段。
第332章
外交推动(九)
  英国人努力造舰试图报仇,这是很容易就能想象到的事情,李新一点都不怀疑英国人会这么做。战败的英国试图重夺优势,已经暂时占据优势的中国则希望能够保持自己的优势。新造舰计划不仅是在军舰方面有巨大的支出,还包括大量的基础研究,以及超大型设备的研究投资。韦泽虽然把100吨黄金的事情给揽到了自己身上,可批评外交部的人并不只有军委,几乎所有的部门都在批评外交部胆大妄为,提出了相当离谱的建议。
  李新出来了几个月,不用整日里见其他部门的臭脸,心情真的恢复了不少。在这件事情上,李新也有了新的看法。韦泽都督既然敢支付这100吨黄金,那一定有快速把钱赚回来的办法。而且雷虎作为掌管军令的军委副主席,也能主动夸一句外交部工作干的好,想来内里一定有玄机。
  所以李新也恢复了心情,就让时间来证明外交部的建议是正确的吧。李新最初的时候就相信,与其花几年的时间和俄国进行连绵不断的军事冲突,还不如快刀斩乱麻的用钱把问题解决了。这至少能向全世界证明,中国对于和平有自己的追求,并非是一个穷兵黩武的国家。仅仅一次购地并不能树立起这种形象,但是有了这次购地之后,中国好歹也开始树立起这种形象的基础。即便李新在这方面想错了,协议一签,阿拉斯加就成了中国的领土,在海陆两军都占据优势的这个阶段,中国完全可以避免外国的干涉。
  既然已经有了决断,李新也在这方面放下了心情,他此时的注意力都放在了对法国的观察之上。中国现在也是工业国,经济发展非常迅猛。法国此时的局面和中国大大不同,各地都有标语,各种画像也在街头巷尾贴了不少。从马赛到巴黎,沿途上李新听了很多次《马赛曲》的演唱,有单人演唱,有团体合唱。这首慷慨中不失优美的歌曲总是能让李新想起《中华革命歌》的曲调。
  不管是单人演唱或者团体合唱,那些演唱者们明显是在用这首歌曲在向法国大众们号召与召唤。
  “这一帮卖国贼和国王,都怀着什么鬼胎?
  试问这些该死的镣铐,究竟准备给谁戴?究竟准备给谁戴?
  法兰西人,给我们戴啊!
  奇耻大辱叫人愤慨!是可忍孰不可忍,要把人类推回奴隶时代!
  武装起来,同胞,把队伍组织好!
  前进!前进!
  敌人的肮血将成为肥田的粪料!”
  李新学过法语,却不精通。听到《马赛曲》之后,他经常忍不住打开笔记本,读着这段歌词。这是那些街头向法国大众宣传的人最爱唱的一段。
  “不愧是发生过法国大革命的国家!”李新已经称赞了好几次。从暹罗到法国的这趟外交之旅中,李新见识过开明君主国,见过绝对封建专制帝国,见过贵族们把持的王国。真正有发自民间的共和思想的,还真的只有法国。中国实际上也是个共和国,可是这共和制还是韦泽靠新制度强行推动的制度。以韦泽现在中国绝对领导的地位,他还只能暂时披上一件皇帝的外衣,暗地里推动中国的社会制度不断前进。而法国人民就开始努力从法国民众这个侧面奋力推进共和制度。被那些封建专制彻底恶心到的李新真的认为法国人民是非常值得敬佩的人民。至少在共和制上,他们的认识水平令人敬佩。
  这种感动是针对法国人民的共和制理念,对于法国上层,李新可没有丝毫敬佩。英国现在准备向中国报仇,法国人也有着同样的想法。李新知道法国人还有更加仇恨中国的理由。除了拿下了法术印度支那之外,中国夺取了荷属东印度之后,派遣海军夺取了法国在太平洋里的岛屿。
  以李新这个部级干部能知道的消息里面,中国真正看重的不是那些小岛,而是这些小岛里面的新喀里多尼亚。新喀里多尼亚盛产镍矿,中国就把这里给夺下了。反正已经与法国基本撕破了脸,虱多不痒债多不愁,再得罪一次法国也就得罪了。
  李新本来对这次访问就没抱什么幻想,如果法国人高抬贵手,把李新撵走,那可就太好啦。刚抵达巴黎,局面颇为类似李新的期待,包括警卫的十个代表团被安排到了一个由重重士兵“保卫”起来的旅馆。对这样的待遇,大家心情很轻松。只要法国人做出不逊的事情,中国代表团立刻就能走人。
  然而法国人并没有任何不逊的做法,板着脸归板着脸,该有的敬礼,护卫,引路,人家做的一丝不苟,甚至言语里面该有的敬语都一个词不少。好几年后,李新才直到,法国当时这么做,是因为他们没办法说出来中国购买的旧大使馆被法国人给摧毁了。按照外交公约,法国政府需要赔偿。当时的情况下,法国人不可能赔给中国一个苏。这件事就这么被强行掩盖下来。
  当时李新并不知道这件事,见面的时候,会议室里面居然出现了荷兰的驻法国大使。很明显,法国人与荷兰人这是要一起和中国好好谈谈大家的恩怨。
  “部长阁下,就现在的情况来看,中国好像并没有想和法国与荷兰进行任何外交谈判的意向。”法国外交部长提出了这么一个问题。
  法国人如此爽快,李新也爽快地答道:“那阁下认为我们还有什么好谈的?或者阁下认为,我们现在可以在哪方面可以进行谈判?”
  “我们并不赞成美国得到路易斯安那的方式,但是我认为从中法两国的外交关系来说,一些弥补的措施也是需要进行的。而且贵国也向俄国支付了购买费用,那么没理由拒绝和我们谈这个问题。”法国外长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荷兰大使接着说道:“中国利用对英国作战的借口进攻荷属东印度,我认为一点都不光彩。但是我国认为有些事情发生了,就需要结束。”
  李新很不爱听这话,他立刻反驳荷兰大使,“英国舰队装作西班牙舰队攻击我国舰队,还击沉了我国舰队的一艘铁甲舰。那次的事件里面荷属东印度充当的角色可一点都不光彩。至少我们现在是明刀明枪的进行了战争,没有伪装成别国舰队袭击。”
  遭到了李新的指责,荷兰大使立刻反驳道:“那部长阁下的意思是,你们是在为那件事报复喽?可当时你们就真的没有进攻荷属东印度的计划么?而且签订条约的时候,我们不认为中国在里面没有做一些手脚!”
  根据中国与英国人的条约,中国在西太平洋发动战争之前,必须通知英国人。当然了,这条约本来是为了保证中国不对荷属东印度与日本下手而签订的。所以西班牙人与法国人在签订的时候都被中国人给“遗忘”了。条约里面只有中国在主动进攻荷属东印度与日本之前,英国人才有调停权。法国与西班牙人并不享受这个待遇。
  英国大使接到中国的通告之后勃然大怒。不到一年之前,中国已经实实在在的威胁了荷属东印度一把,在英国人的调停下,双方最终修改了商业合同。把这个免费开采期缩短到8年。
  英国的海峡殖民地总督原本只觉得荷属东印度政府也实在有点小题大做,但是这十个月来,中国越来越多的运油船开到了荷属东印度的苏门答腊。为了提高采油效率,中国在荷属东印度建成了输油管与码头。
  荷属东印度方面所说的,中国早就垂涎荷兰的矿产,处心积虑的要掠夺荷兰的矿产。早在中国签订采矿协议之前,中国已经派遣了密探在荷属东印度进行了勘探工作。
  英国在广州与上海都有领事馆,根据领事馆搜集的情报以及英国商人提供的情报,中国造船厂疯狂的开造运油船,制造油桶。中国的炼油厂就修建在南京长江对面不太远的地方。每日里运送各种油品的船只往来不断。
  英国海峡殖民地总督原来并不相信荷属东印度当局的说法,直到得知了中国的行动之后,他不得不相信了。以这个时代的探矿水平,当年勘探,当年出矿,当年大规模运输。如果这不是有预谋的,那又有什么是没有预谋的呢?
  矛盾就是这么积累起来的,中国试图用和平的手段得到战争无法得到的利益,证明的是中国签署的协议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大骗局。英国佬当然不肯被骗,荷属东印度也不肯吃亏。他们唯一没想到的是,中国谋划的比这两国想象的更长远。当英国认为可以用军队狠狠教训中国的时候,已经准备停当的中国反手狠狠教训了英国。
  中国的看法可不一样,英国佬始终靠海军的优势骑在中国头上,中国不满了二十年。二十年后中国有机会报仇雪恨,准备了二十年的中国怎么可能不放手大打。
  外交人员就跟幼儿园的小孩子一样毫无意义的互相指责一通,等大家指责完了,喝了几口咖啡,就开始谈善后的事情。法国与荷兰的要求很简单,比照俄国来办。中国连续不断的揍了俄国好几年,打到俄国顶不住了,中国拿出好大一笔钱来购买了将近四百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法国与荷兰也挨了打,丢失了土地。中国无论如何都得出一笔钱才行。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30/65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