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寡失败以后(校对)第13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32/191

  他犀利地问道:“孙氏小儿方才其实所说不错,你若是拒绝孙氏之议,你这镇北都护府能有多少米粮!你可知,你若拒绝这些世家豪强的援奥,你这狗屁的都护府除了那纸圣旨,最后怕屁也不是!你想好了?你当真要回绝?”
  岳欣然笑道:“宿老先生,你不必对我使这激将之法,这亭州城中的小儿都知道,除了自己的父母,别人给的糖,必是有所要求。何况是世家豪强的粮仓?若真叫他们倾尽粮仓来赈灾,他们想的东西,其价值必定远远在这粮仓之上,镇北都护府不会,也绝不能付这种代价。”
  陆膺也是缓缓颔首,其余不说,他自幼出入宫闱,就从来没有听说哪地是靠捐赠度过灾荒的?若真是有这么好的办法,朝堂诸公难道是傻的不成?
  黄云龙与邓康不由有些尴尬的面红耳赤,呃,这样讲来,他们方才比小儿都不如。
  可是,捐粮赈灾……这种事情里,这些世家豪强能图得个什么呢?
  宿耕星瞥了他二人一眼,冷哼一声道:“你们当真以为捐粮赈灾?若真叫百姓遣回原籍,没有吃的,没有活路,哪怕只是一斗米,百姓也只能将自己贱卖了!届时,明面儿上捐点粮施个粥做个门面,背地里威逼利诱,叫百姓贱价做家奴,或赁他们的田地为生,不论哪一种,这百姓的一生便也只能拴在他们手上……一纸契约,生生世世逃脱不得……”
  黄云龙登时恍然:“先时有许多逃奴、逃农的案子……”
  宿耕星没好气地道:“不然你以为呢!若这些世家豪强当真那样心善,他们地界上还能有这许多流民宁肯背井离乡、来你们这不知是黑是白的都护府也不回去?”
  他面上流露一种悲凉:“就是那姓孙的,比之别姓,不过是能叫百姓多吃口粮,没打没骂不致叫他们饿死,却能叫他们感恩戴德……子子孙孙都搭了进去……”
  众人皆是沉默,奴仆之流自不必说,被主人主宰生死,要主人放籍几乎不可能,若是敢逃,依大魏律,处死不论,甚至收容逃奴都会判刑,在亭州这样民风剽悍的地界,人命本就不值钱,奴仆往往下场极惨。
  而佃农,听起来只是租赁土地的关系,事实上,也与奴仆无异,这租赁土地的协议中往往签订得极为苛刻,譬如七成上交佃主,三成佃农自行处置,一旦发生天灾人祸,佃农交不出佃租,按照协议往往需要支付极高的违约金,就更是永远还不清,只能生生世世、甚至将子孙也永远束缚在佃主的土地上。
  不只是要为佃主耕作,若是佃主要出征,其中的青壮迫不得已,也必须要作为族兵奋勇争先,否则,等待他们的惩罚不只是针对他们个人,而是会降临他们整个家庭头上。这些人,往往也就是亭州当地所谓族兵的由来。
  这些世族之中,似孙氏吃相好看一些的,比如明面上做些施粥,发生天灾时象征性免一些违约金,便足以令佃农们感恩戴德,称之为青天在世了。
  不是百姓愚钝,而是他们的处境实是太过恶劣,相比无数更差的选择,孙氏没有差到肆意草菅人命的地步而已。
  至于刘余陈赵这些边军出身的豪强,原是边军,却趁着这混乱局势,也收拢了一些地盘,积极向世家的做法看齐,也将那些无依无着的百姓束缚于他们圈禁的土地上,甚至,他们的做法还要更粗蛮一些,边军立家更重军兵,他们会将佃农连田地赏赐给营中的勇猛将士玩乐,相比于世代居此的世族,这些靠杀人军功出身的人更少束缚,所作所为有时更是无法无天,时有命案。
  有些案件,黄云龙看了数十年卷宗的人,都觉得不忍卒睹,但一纸契约之下
,什么都可以遮掩,更兼有他们上头的这些将领护着,有时候真是什么都无法追究。
  如果是为着争夺百姓,那刘靖宇今日那番表现,几乎全可以解释。一时间,黄云龙只觉得心中沉重,那些边军惯是无法无天,绝不可与这等豺狼为伍!
  岳欣然摇头道:“孙氏所谋,不只如此,不只是为了争夺百姓人口。若是采纳这提议,要不了多久,孙氏及诸世家仁义的名声会再上层楼。”
  捐粮赈灾,如果孙氏真的做了一个为了流民倾尽粮仓的架势出来,只怕要不了多久,整个亭州都会遍传孙氏的义举,而且,这还不能说是孙氏为搏名声擅自行动,这可是在镇北都护府倡议下的行动!而相应地,镇北都护府的权威只会更被削弱。届时,人人都会称赞孙氏,又有几人会知道镇北都护府的努力?
  这样的情景,也绝不是岳欣然的选择。
  她向宿耕星道:“宿老先生,不论是为了镇北都护府,还是为了百姓,我皆不会采纳孙氏的提议,你只管放心吧。”
  宿耕星瞥了她一眼,冷哼道:“你同那孙老儿,皆爱耍弄这些谋算功夫!”
  邓康:……
  老先生你口气是鄙夷的,眼神中却分明十分欣慰是怎么回事?
  邓康想了想,还是问道:“司州大人既不采纳孙大人的提议,可这数万灾民的口粮生计该如何是好?宿老先生可知该怎么办?”
  宿耕星一瞪眼睛:“俺怎么知道?!”
  邓康瞪大了眼睛,你老人家只管来阻拦,却不管阻拦之后该怎么的后续吗?!
  宿耕星一脸的理直气壮:“俺就是个种地的庄稼汉,俺怎么知道该怎么办!难道不是该问你们这些官儿吗!”
  说着,他毫不犹豫地看向岳欣然。
  陆膺不由哈哈大笑地拍桌。
  岳欣然无奈看他一眼,随即意味深长地笑道:“车到山前必有路,不必担忧。”
  邓康欲言又止,却听宿耕星直接道:“那许多百姓,你拉去修什么路!白瞎功夫!一年之计在于春!误了春时,到了秋收,你才要瞎!”
  黄云龙:……
  司州大人说不必担忧,你老人家还真不担忧啊,直接就开始操心春耕了……
  岳欣然却是没有半分恚怒,反倒认真问道:“正要求教老先生,这许多百姓,该种什么,该在何处种,何时种,该如何安排?”
  宿耕星便滔滔不绝地道:“亭州之地,其实与中原、益州之地皆不相同,春时较晚,一年只得一季,三条大水自西起贯穿而过,水过之地,乃有良田,余者皆是密林山地荒漠,不可图之,如今你既然拒了孙氏小儿,他那边的源水你便不能考虑了,如此便只有肃水、沙河……”
  岳欣然听得认真,甚至取过纸笔不时记录,宿耕星说到兴起,还抢过纸笔自己画起来,有时岳欣然说上一句什么,宿耕星有时暴怒反驳,有时又抱着脑门苦苦思索,一老一少竟是颇为投入,只叫黄云龙与邓康等人面面相觑。
  前面的衙役来催促:“大人,堂前围满了百姓,是否可以开审?”
  陆膺看着与宿耕星争辩的岳欣然,起身挥手笑了笑道:“春耕乃是大事,那头公审不必司州大人亲往,我去便可,走吧。”
  陆膺心中清楚,这位宿老先生,自今日起,便将是镇北都护府的常客,阿岳麾下,终多一力助,终于不必她一人独自支撑。
  在亭州百姓的围观之下,这一场公审就此开始,由黄云龙宣读李成勇与杨大福等人的罪证。
  ============================================================
  孙洵气急败坏地回到府邸,一贯跟着他的仆从晓得他的习惯,忙不迭地吩咐沐浴更衣。
  直到换了一身清爽,孙洵才吁了口气,恢复了一贯的儒雅风度:“都护府可有传信?”
  仆从摇头道:“并未有。”
  孙洵一拍桌案:“定是那宿老儿坏事!”若是陆膺与岳欣然二人同意他方才的提议,必然会召他相见,至少在他那样仓促离去之时,会有口信传来,给他一个台阶下,这才是合作的诚意,他洗沐到现下,却依旧杳无音信,这分明就是不祥的拒绝之兆!
  一个温柔的声音道:“那倒未见得。”
  孙洵挑眉:“哦?夫人何时归的家?”
  他对面,坐着一位端庄娴雅的妇人,她只饮了一口茶,以绸帕轻拭了拭唇角才缓缓道:“呈上来给老爷看看罢。”
  一个袅娜娉婷的婢女将一张窄小纸页托在掌心捧给孙洵,雪白掌心竟衬得那纸页黯然失色,叫孙洵无端有些心痒,他伸手取那东西的时候,忍不住轻挠了挠那掌心,婢女面泛红晕,连连后退,孙洵却有些心矜动摇,果真是豆蔻梢头,软暖柔嫩。
  林氏瞥见这一幕,却波澜不惊地道:“老爷,何妨瞧瞧那?”
  孙洵这才收回恋恋不舍的视线,举起来一看,发现这小小的纸张上印着不少文字,做工颇为精细,写着“大魏镇北都护府
景耀十六年”、“抵黍十两”等字样。
  “这是何物?”他不由疑惑道。
  “粮票。”
  孙洵愕然不解:“粮票又是何物。”
  林氏点头,一旁的婢女脆柔声音便娓娓道来:“听闻司州大人以工代赈,按工计酬,有的流民因作工努力,赚到的米粮非但自己吃不完,还能存下一些,但因无处可放,司州大人便发明了此物,可凭此物随时到都护府粮仓提取米粮。”
  孙洵再低头看向粮票时,神情不由多了凝重:“可知此物现下有多少发出去了?”
  婢女摇头:“夫人归家派人去探听的时候,随意一个流民都能拿出此物。”
  孙洵不由起身,来回踱步道:“好哇,难道这岳氏敢有这底气敢拖着不给消息!原来她用了这缓兵之计的法子!”
  用粮票代替发放的米粮,若是有些流民一边努力干活,一边又为了家人,忍着饥饿多存些粮票,虽说每日的口粮消耗不可避免,但无论如何,还是省了一部分下来!
  孙洵道:“不成,不能叫她拖延下去!今日我那提议,刘靖宇亦听到,若他背地里与都护府达成什么协议,此事将生变!”
  本来,此事当中,孙氏的声望乃是一等一的考量,这是孙老尚书的意思,他老于谋算,深知亭州地处偏僻,却在两国交战之地,他将自己在亭州一地的根基看得十分清楚,田地、人口、米粮、族兵皆是硬实力,可以仰赖经营之功,但家族在一地的口碑声望,却是个水磨功夫,似这等经营口碑的好买卖,却机遇难得,一次便抵孙氏做上一万次施粥。
  他对于孙氏的谋算,看得极远,并不只眼前这些。
  孙洵现在只担心,怕刘余陈赵那几族万一醒味过来此事背后孙氏的全盘考量,不论是争夺、还是坏事都很麻烦。
  林氏却是道:“我已经派人去了,夫君放心罢。”
  孙洵闻言,不由眼前一亮:“哦?”
  ============================================================
  李成勇枷号镣铐俱全,跪在堂前,默然听着黄云龙宣读一项又一项罪证,某年某月某日,杀人越货,某年某月某日,抢劫官粮……
  他心中一片木然,竟生不出半分抬头去看仇敌的心思。
  黄云龙好不容易念完所有人的长长罪状,底下围观的百姓已经是愤声四溢,烂菜叶子、石子不断朝李成勇砸来,他却是一动不动。
  直到陆膺的声音传来:“……罪证确凿,本官身为大魏镇北都护,依我大魏律法,着案犯李成勇,斩立决!即刻行刑!”
  若非身为镇北都护,手握一地兵权,兼之李成勇所犯之事罄竹难书,依大魏律法,是需要朝廷复核、秋后处决的。
  听到这样的宣判,即使是心狠手辣、杀人无算的李成勇,无数百姓的拍手叫好之中,他竟不由双腿颤抖,心中畏惧油然而生,他难道真要死在此地?他与二弟若身故……他们身后的家人呢?
  衙役毫不客气地将他一把提溜起来,然后,李成勇便听一个声音道:“想保住你那儿子的性命吗?”
  他不由身子一颤,他杀伐极重,子嗣单薄,只得一子,过往他极少在意,皆因他以为来日方长,他手下兵卒越来越多,未来女人只会越来越多,儿子定然会有,却没有想到这一日。
  “他现下已经被带到五里亭,是被扔到井里,还是托付到一户心地善良的农户家中,你自己决定!”
  李成勇蓦然抬头,对方已经在耳边迅速吩咐了什么。
  很快,他被拉上囚车,一路往刑场而去。
  陆膺上马,也往刑场前去监督行刑,忽然,身后传来骚乱,话唠极快来报:“都护!那李成勇坏事了!”
  陆膺眉头一皱,即将斩首的人,还能坏什么事?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32/19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