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寡失败以后(校对)第9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97/191

  便在此时,银甲铁骑拥着一骑越众而出,围观的将士一怔,待看清那神骏身上的明黄披挂之后,才发出雷鸣般的欢呼:“陛下!”“万岁!”“吾皇万岁万万岁!”
  景耀帝在马上疾驰间挥手致意,他纵马直到祭台之前,才下得马来,在再一闪的山呼海啸中登上高高的祭台,此乃是校阅的最后一个环节——勉励将士,祭告天地,誓破北狄!
  看着底下千千万万双期盼热烈的眼神,景耀帝胸中陡生豪情,未至亭州之时,对于北狄的胶着战局,朝堂诸公言论纷纷,甚至还有劝和的,可亲至此地,将封书海这样的耿介之官放在州牧之上,有安国公这样的强将将眼前所有将卒捏成一团,战胜北狄……景耀帝心中生出一种从来没有过的坚定自信,指日可待!
  他深吸一口气,朗声吐气道:“诸位将士……”
  便在此时,轰隆一声巨响,景耀帝只觉得脚下一晃,下一瞬间,大魏三军将士、亭州所有文武眼前,只见那高高的祭台竟忽然坍塌!
  看着那明皇身影消失在一片废墟之中,这一刹那,所有人俱是头脑一片空白。
  ========================================================================
  亭州北郊,秦大带着粮店的人扛来了米粮,所有百姓的眼睛猛然闪亮,若非都官领着人在此,恐怕他们已经迫不及待冲过来了!
  岳欣然神情凝重地向他们问道:“你们可知道那群贼人的其他消息,谁提供的消息最有用,谁就先领米粮!”
  “我知道!他们住在北面的十里铺!”“我听到他们叽叽咕咕说的好像是在挖什么!”“他们常常晚上爬到祭台上!”
  岳欣然吩咐治工从事留下的那几个小吏分发米粮,她对秦二吩咐道:“派人去瓮城将此间事通报给封大人吧!”她略一思忖,又面色阴沉地紧盯着秦二道:“记住!如果寻不到封大人……不论你付出什么代价!一定要将前因后果细细向安国公禀报!”
  秦二一擦脑门上的汗,凉津津,一股寒意怎么也擦不掉,他不敢耽误,领命就上马而去。
  岳欣然转头向黄都官道:“都官大人,现下你可知,真是要掉脑袋的事了么?走吧,速往十里铺……看你我是不是来得及救下这滚滚人头吧!”
第83章
祭台疑窦
  眼睁睁看着皇帝在自己眼前被活埋在坍塌的祭台之下,
安国公几乎是第一时间不顾自己安危冲过去,可那祭台的坍塌十分不讲道理,
不似是朝某一个方向偏移,
竟像是四周朝内的坍塌,安国公纵使抢上前去,
在轰然坍塌的一堆残渣之中,又哪里能捞得到什么!
  听着周遭巨大的惊恐哗然,安国公身形猛然一顿,
他视线回撤,看到一张张惊惶的面孔,所有将领与军士面容上都流露出真切的恐惧,眼前被埋住的乃是一国之君!
  安国公毕竟久经战阵,他几乎是在刹那间厉声约束住了周遭将领:“肃静!”
  不过瞬息间,
他已经思虑明白,
众目睽睽之下,
此事无论如何也不可能掩盖得住!当务之急,是军中不能生出哗变,立马着手营救圣上!
  也多亏了他是经验丰富的老将,
一条条命令流水般地传达下去,中军立时变阵,
牢牢将戍军与那些世族族兵隐隐看管起来,
戍军将领与世族家主当然心中不悦,可今日这情形,大魏的皇帝在所有人眼前发生这样的事故,
他们一时不便发作罢了。
  安国公抽调中军精锐与左卫军精锐迅速而小心地将碎裂的祭台碎片挪开,当看到隐约的血迹时,安国公心中便觉咯噔一声,当真的挖出一具血肉模糊、身着甲胄的尸体时,这一瞬间,饶是经历了再多死生一线,安国公也是大脑一片空白。
  大量的血迹浸透甲胄之下的明黄衣物,无比刺眼,韩铮与吕阿不奇再也掩不住心中悲痛,失声痛哭:“陛下!”
  山陵崩这样的大事,令整个文官系统皆是在震惊了一刹那之后,发出了嚎啕大哭,景耀帝还这般年轻,他才开始给自己修建陵寝,如今竟真的就要仓促用上了么?
  纵然可能在帝王之道上有许多不足,可归根到底,对于国家的稳定运转而言,是极其重要的,再者,忠诚于君王乃是臣子的本分……一个壮年的帝王死于这样的意外事故,无论是情感还是理智上,谁能接受?
  “陛下!陛下呜呜呜呜呜呜……”
  “陛下!”
  而军中将领虽不至于这般当场失声痛哭,刀口舔血之人,实在不会这样做作,可是,对于这位亲自到边关来激励将士的皇帝,大家终究还是有期望的,就这样死了……
  许多中低层将领心头更是哇凉,陛下是在要祭天之时祭台坍塌,这会否意味着极大的不祥——帝王横毙,无论如何北狄是再也打不下去了,还有比这更大的不祥吗!
  围拢在外围的世族们却是在极度的震惊之后,心思渐渐活络起来:大军在外,帝王驾崩,这接下来到底会发生什么,全要看领兵之将啊嘿嘿……
  杨氏家主小心翼翼地在外围喊话道:“国公,陛下驾崩,还请国公节哀顺便,为天下保重身体啊!”
  安国公自空空茫茫间回过神来,低头看到那血肉模糊的尸身,一阵悲凉痛意之后,清醒与理智彻底回笼。
  他毕竟不只是在边关杀伐,更是立足朝堂数十载,岂能不知杨氏家主那句“为天下保重身体”背后之意?
  景耀帝亡没,边关数十万大军皆在他宋远恒手中,但凡他有什么其他的想法,在国家接下来注定动荡不安的局势中,皆可以实现……
  但是,安国公只是冷冷看了那位杨氏家主一眼,这一刹那,安国公很快做出了决定:一,尽快传信回朝!朝中必须要有准备;二,将眼前局势稳住,不论文臣武将、不论哪一方的兵,都切不可生乱;三,如何应对北狄接下来亦废思量,发生这样的大事,必定军中人心惶惶,北狄却绝不会轻放过,如何应对,魏京的消息抵达之前,恐怕都要他来拿这个主意了;四,……
  安国公冰冷的目光落在一旁悲痛欲绝的封书海身上,声音阴沉:“来人,将他拿下!”
  所有文武登时恍然:“啊!祭台不正是亭州府修造!”“竟连累陛下身故,这封州牧百死莫赎!”
  封书海却双目通红又从容不迫地道:“我自己走,不必谁来拿。”
  自从祭台坍塌的那一刹那,为景耀帝安危牵心之时,他早已经猜到会是这般,毕竟,山陵崩,总是要有人出来背负这天大的罪责。
  封书海却是整肃了衣冠,向景耀帝的尸身叩首,心中无限悲痛,再度失声痛哭。
  然后,他才擦干眼泪,要随那兵士走之前,最后向安国公道:“国公,祭台坍塌,亭州督建,下官难推卸此责,可是,此事背后必有人密谋,还请国公彻查亭州治工从事!”
  这一刹那,即使是安国公,也对封书海心生敬意,大事之前,不为自己推托,先从大局出发……实是君子。
  只是,眼前这局面却由不得安国公为封书海开罪,帝王驾崩这样的滔天大罪,势必是要有一个有相应分量的人出来扛。
  政治现实面前,封书海恰好是有相应分量、却没有相应政治靠山的那一个。
  风骨从来难以以利益来衡量,却偏偏是在衡量利益的时候,最先牺牲的那一个。
  此时,秦二奉了岳欣然的命令抵达营外,但里头发生了这样的大事,他却哪里进得来?他急得额头直冒汗,大声叫嚷道:“我有要命的事情通知封大人!你们莫要拦我!你们耽搁不起!”
  他一时间哪想得到什么好办法,他也晓得里头阅兵必是大事,只能一声声叫嚷,可是里边封书海已经被拿下,为首的校尉一听,怒从心中起:“封书海都被扣下来了!你嚷嚷个屁!我看你也是从犯,给我拿下!”
  这一刹那,秦二就想到了岳欣然那冰冷的叮嘱:“……如若见不到封大人,你无论如何一定要见到安国公……”
  难道,小陆夫人那个时候就已经预见到了?
  秦二急出一身毛毛汗,登时嚷嚷着:“那你带我去见安国公!同祭台有关!这是天大的紧急要务!”
  祭台?!
  校尉打了个寒战,原本要将秦二随便投到哪个营中、一层层上报的心思登时止了,立时飞马前去通报。
  秦二见到安国公时,祭台之下已经收拾干净,他不敢去多想那摊血迹,只略一扣首,按照岳欣然的吩咐,老老实实将那头发生的事情一件不落地向安国公回禀:“……如今黄都官与小陆夫人前去十里铺追查那群贼人了。”
  安国公此时为稳定局面,早将那些世族、文臣寻个为陛下哀思的由头看管了起来,此时身边只有一众武将,听到竟是那修建祭台的治工从事跑路了,竟还有一群贼人牵连,登时个个明白过来:“好哇!北狄人竟敢弑君!”
  安国公先时一直思虑局势,没有分神细想前后,此时亦忽觉祭台之事疑窦重重,这祭台他亦先后数次亲自查探,稳固之处毋容置疑,哪里会这般轻易坍塌!
  念头闪动间,他霍然起身:“去祭台!”
  大军在畔,很快将祭台清理出来,根基与台面之处,果然隐约可见锯切的痕迹,可是最近三日瓮城戒严,又哪里能够轻易靠近?如果是一群收买了治工从事、从头到尾参与其中的贼人……
  忽然有兵士大叫:“将军!”
  沙尘掩盖之下,一道木门渐渐显露,长枪对准之后,小心翼翼地打开,一个漆黑的洞口露了出来,却是寂静无声。
  有兵士小心翼翼地跳上去查看,却是很快回来:“回禀国公,没有人,只有这个。”
  那是一小块明黄衣料。
  安国公捏着这一块柔和细致的丝绸,面色倏然难看:“派一队人马立时从这地道追过去!”
  然后,他自己脚步不停,直直向瓮城中央,临时搭建起来的白色大账而去,不顾文臣们的惊呼劝阻,他竟开始解起陛下“尸身”上的甲胄来!
  ==================================================
  十里铺,这是一个荒弃的小镇。
  从镇外的拴马桩数量,依稀可见昔日繁华,只可惜,现下只有凋敝的沙尘与深深的杂草。
  岳欣然与黄都官便是在此时下得马来。
第84章
景耀帝的下落
  一个捕快迅速来报:“大人,
丘边有处院子有车马痕迹!”
  黄都官好歹掌着一州刑狱,此次仓促被岳欣然找来,
身边却也有几个捕快与衙役,
俱是刑名老手,平素在州府破案亦是无数,
很快就发现了贼人的蛛丝马迹。
  黄都官紧张地追问道:“可有人声响动?”
  捕快摇头。
  到得现在,不论是黄都官和岳欣然都可以肯定,这伙贼人在祭台上动的手脚绝不会小,
否则,何以会叫一州治工从事携家潜逃?
  治工从事,这已经是从五品的官员,这已经进入了大魏中级官员的序列,在地方上,
算不得什么小官了,
而且管着诸多工事,
油水丰厚,竟着带上全家老小一起逃跑……除非,他犯下的事情已经可怕到了他知道留下来定会抄家夷族的程度!
  联想到那祭台,
黄都官的手心都在冒汗,说不得这便会是他这一生要办的最大要案。
  他深吸一口气,
道:“走!围上去!”
  原先被岳欣然叫到工棚之时,
他满心不耐烦,自然没有大张旗鼓搜罗人手,现在只恨自己所带之人太少,
就这么七八个人,若真遇上悍匪,生死当真难料。
  那是小镇边上、挨着小山丘的一处破旧小院,颇不起眼,黄都官这群人也曾抓捕过穷凶极恶的要犯,可这一次,又格外不同,敢打祭台主意的,不问而知会是何等心狠手辣之辈。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97/19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