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心家(校对)第11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10/238

  待谈过生意,周老板提出请客吃饭,褚亭推辞不过,便定在第二天晚上。
  这一场,褚韶华身为商行合伙人是要参加的。
  大家绝口不谈前事,更不谈褚韶华和闻知秋交往的事,周家父子完全就将关系定位在商业合作上头,带着客气与亲近,反是宾主尽欢。周家也算是摸准了褚韶华的脉,只要别在她跟前托大,褚韶华的生意是极公道的。何况,到底有闻家这层关系,虽没有明显偏颇,可就如闻太太所言,到底不会让周家吃亏。
  上海这么些呢料生意,也不是哪家都赚钱的。料子有这许多,有好销的也有难销的,全看眼光手段。褚韶华褚亭非但做了威利的总代理,还有路易斯的货也在褚氏商行卖,且如今路易斯叫褚韶华收拾的改了性子,再不敢如以前那般抠门傲倨了。褚亭如今与怡和商行都有联系,不是只有路易斯一家洋货商的时候了。
  可想而知如今褚氏商行的生意如何了。
  如今好言好语,褚韶华待周家父子也是客客气气,说笑言谈,还颇是风趣幽默,闹得周家父子都心下暗道,这要不是见识过褚韶华的厉害,真得当她是个和气人。
  转天,褚韶华接到潘玉的电话,潘玉说今冬要回老家过年,问褚韶华有没有要捎带的东西。褚韶华问他们回老家的时间,就心下有数了,倒是置办了好些东西,有给北京潘先生夫妇,有给北京魏家的,这是褚韶华的亲家,还有托邵初给王家兄弟的。另外还有几封信托夫妇二人捎带,潘玉问她,“没给孩子备些么?”
  褚韶华道,“嫂子不知我那婆家,最是贪心不过,我自来了上海,一分钱都没托人带过,平时与表兄也只是书信往来。倘我寄东西寄钱,他们必会扣着孩子做个长久营生,我明年想接孩子就要更费手段了。”
  潘玉当下不再多言,想褚韶华也是倒霉,遇着这样婆家。
  褚韶华笑问,“先前没听说你们要回老家?怎么突然要回了?”
  潘玉道,“是公公来信,说如今家里生意基本上都料理的差不离了,就留了些田地在乡下托给亲戚帮着照看,明年来上海后以后怕是回乡的日子少了,让我们回去过年,也跟族人亲戚的多亲近亲近。阿初想也是这个理,就着紧把公司的事交待给经理,我们提早定票,早些过去,也看看我爸妈。明年我爸打算回上海,北京的生意让我弟弟照管,他这几年也历练的差不离了。”
  “这可好,以后就都在上海团聚了。”
  “是啊。”潘玉说起来也很高兴,又拉着褚韶华道,“那天去你家吃安宅酒,我看闻秘书长待你不同,闻太太也是个和气长辈。闻秘书长这些日子,与阿初倒是不错。我说他是醉翁之意不在酒,你们是不是在谈恋爱?”
  褚韶华不好意思道,“我都这个年纪了,嫂子这样问我,我脸都觉着烫。”
  “什么年纪啊,你跟我一样大,叫你一说,咱们七老八十还是怎的?”潘玉很为褚韶华高兴,拉着她的手,眉眼带笑,“你自来了上海,就忙的很,一直忙着挣钱做生意,我知你是放不下孩子,可我也总想着,你正当年轻,现在都提倡过新生活,你能想通,这再好不过。阿初还寻人打听闻秘书长来着,我也找伯父问过,伯父说闻秘书长名声很不错,为人亦好,你若有意,不妨和他多些了解。哪怕觉着他不好,你现在年纪正轻,没合适的人还罢了,倘有合适的,千万别做那守寡的傻念头。”
  褚韶华叹,“终是我们情分不深。”
  潘玉没说什么,在潘玉看来,褚韶华这样才貌双全且品行端正,且自身这般能干上进的女子,以往囿于出身眼界还罢了,到上海,即便没有闻知秋也有李知秋张知秋,只要男人们不瞎心诚,褚韶华会有再嫁之意是难免的。
  何况,闻知秋的个人条件十分出众,就是褚韶华的安宅酒,连闻知秋的母亲闻太太都亲自过去帮忙张罗,言谈举止既和气又慈祥,肯定也是极满意褚韶华的。
  潘玉待褚韶华又有不同,褚韶华在上海,最亲近的就是邵家,潘玉也当她半个妹妹一样,悄声问褚韶华,“闻先生知不知道阿萱的事,他是什么个意思?”男女恋爱,褚韶华再嫁,孩子的事必要谈好的。
  褚韶华坦诚道,“他早就知道,前几天还送了好几件阿萱能穿的衣裳,说是给阿萱准备的。其实是闻伯母买的,叫他依自己的名儿送给我。”
  潘玉不禁笑道,“可见闻太太心里很中意你。”
  “闻伯母人很不错,称得上明事理了。就是她家闺女,你没见过,又蠢又笨。”褚韶华忍不住同潘玉吐槽。
  潘玉忍俊不禁,“闻先生不就一个妹妹,早就嫁了么。”
  “烦人的很。”褚韶华想到闻春华就大摇其头。
  “她一个出嫁的闺女,再烦人也有限。主要看闻先生人品,闻太太性情,也没哪家大嫂子要与小姑子同住的。”
  “还说不到这儿,我就是想到前些日子的事,觉着可笑可叹罢了。”褚韶华把田四算计她的事同潘玉说了,褚韶华道,“以往我还真不知道有这档子事,那位四小姐想嫁姐夫,既嫁不成,也不该拿我撒气,该寻她姐夫撒气才是。她倒真是九曲十八弯的想出这种手段来。”
  潘家在上海商界亦是有名人家,潘玉自是认得田四的,只是潘玉大学在国外读的,田四则是读的上海圣约翰,也是一等一的大学,所以,两人交情不深。潘玉陡然听褚韶华说这事,颇是震惊,摇头道,“真是岂有此理,以前在外头遇着,我还觉着她言语乖觉,没想到内里这般歹毒。亏得你没着她的道,闻小姐还好,那顶天就是寻你不痛快,可倘你真叫那南京商人坑了,岂不要倾家荡产!这人可忒歹毒了!”
  “谁说不是。田老爷活着时,听说名声极佳的,怎么儿女这般不成器?”
  潘玉叹道,“这就是商人之家了。听说前清时候,商人都是叫人瞧不起的,尤其是那些世家大族,多是嫌商贾之家暴发,没有家族底蕴。以前我小时候,颇是不服这口气,后来大些,却也觉着不是没有道理。如今天下,也不讲以前那些迂腐礼数,尤其在上海,有钱就有身份,可你瞧瞧田家,田家够不够有钱,田老爷在世时曾连任上海商会会长,他过世后,留下三个儿四女,听说田家分家,每个儿子光现银就各有两百万之巨,另外产业更是无数。可田家公子们这几年,外头花天酒地,奢侈无度,俱是叫人看笑话的事。他家那不成体统的事还多着哪,这样的人家,就是再有钱,不要说那有底蕴的人家,就是咱们也瞧不起的。”
  “田家的女儿倒没听说过什么不好的地方,这个田四,你要不说这事,我还真看不出她是这样的人。可见田家儿女教养,实没有半点田老爷的风范。这不要说富不过三代了,你等着瞧吧,能传两代就是幸事。”潘玉神色间既感慨又不屑,既厌田四为人,又为商贾之家感慨。
  褚韶华完全没此感叹,褚韶华道,“孩子生了就得管教好,不管生孩子做什么。可见田老爷自己虽能干,却是没将儿子教好。”
  潘玉不禁一乐,“这么说也不算错。”心下到底防范田四几分,又劝褚韶华以后经商小心,不怕贼偷就怕贼想,田四生了歹意,还是提防着些的好。
  褚韶华剥了个枇杷,长睫微眨,流波间泛起一抹波澜笑意,“她最好识趣收手,不然,再叫我知道一回,我就把她那只手剁了。”
  潘玉想,田四到底是在富贵窝里呆的久了,她这样有钱人家的大小姐在上海真不稀奇,约摸还瞧不起褚韶华出身寻常,还是寡女的身份,败给褚韶华,必会心下难平。可要潘玉说,田四最好识趣些,她这样的大小姐,还真不一定够褚韶华收拾的。田四不过是沾家里的光,做了大小姐。褚韶华全靠自己搏杀,就田四这样不识好歹自作聪明的,她若急了褚韶华,必要吃大苦头。
  不然,闻秘书长何等样眼光,放着姨妹不娶,偏生追着褚韶华不放。田四也不细思量,她要真比褚韶华好,闻秘书长估计早愿意与她的亲事了。人家鳏夫这好几年都没娶,就是没看上她。可见田四其人,内里怕是有更多见不得人的歹毒。
  潘玉忍不住又劝褚韶华一句,这样的小人,能远着还是远着些的好。
  褚韶华道,“要是能一辈子不与这等小人来往,才是最好。可嫂子你想想,我先前都与她不相识,她就能想出这样的主意害我。这样的人,不叫她知道个厉害,我就得时时祝祷她别再生害人之心了。”
  这话,亦是有理。潘玉干脆道,“那我就不劝你了。倘有拿不定主意的事,只管跟我说。帮得上帮不上的,我家在上海也这些年了。”
  褚韶华把剥好的枇杷递给潘玉,“真遇着难处,我定来找嫂子。”
  俩人说说笑笑的吃水果。
  褚韶华委实不比潘玉清闲,因与田四完全是两样交际圈子,也没空收拾此人。陆老太太叫了褚韶华去庙里烧香拜佛,褚韶华还奇怪这既不是月中也不是月初,怎么倒要去庙里烧香。不过,陆老太太特意打发人叫她第二天一道过去,褚韶华也应了。
第162章
大师多虑
  待第二天早上到了陆府,褚韶华方晓得,原来是上海佛界来了个高僧,如今在龙兴寺暂居,高僧说是自五台山来的,很有佛法。陆老太太是上海数一数二的佛界信众,这消息自早有人送了来,要不是当天有些晚了,陆老太太立刻就要过去见高僧。其实要四太太说,把高僧请家来就是,偏生老太太信的虔,直说那样对高僧不恭敬,非要亲自去庙里,还要叫上虔诚的信众褚韶华一道。
  褚韶华听说是五台山的高僧,也说,“以前就听人说,五台山是佛教盛地,既是那里来的大师,必是不差的。”
  “那是,这可是大德高僧。”陆老太太问褚韶华早上可用过饭了。
  褚韶华抚一抚身上的石青袄黑呢裙,知情识趣的表示,“吃过了,用的素斋。老夫人你该早些叫人告诉我,这原应提前三天沐浴薰香吃斋茹素才好。”
  “我也是昨儿才知道,无妨,咱们这不是急着去见大师么,吃素斋就很好了。”这也是陆老太太认为褚韶华虔诚的原因之一,褚韶华每次去庙里都是一整天都食素,而且,褚韶华有初一十五吃素的习惯,且熟谙佛家经典,能背一二佛经,说起因果来也头头是道。故,陆老太太平时烧香就很愿意带着她,其实,陆大太太也是每天烧香的,奈何陆大太太只会念阿弥陀佛,不会念经,这上头,就不如褚韶华心虔了。说来就是陆老太太这积年的老信徒,会的经文也只是比褚韶华略多那么一星半点罢了。
  四太太一身雪白呢料的毛领大氅,见大太太带着丫环出来,笑道,“人齐了,老太太,已经在外等了,咱们这就去吧。”
  陆老太太点头,大太太四太太一左一右的搀着婆婆,后头还有二太太三太太以及陆家的几位少奶奶、褚韶华与各人的丫环,忽拉拉的都跟着一起往外走。陆家是上海的土皇帝,门外已有汽车在等了,大太太随陆老太太坐一辆,四太太一拉褚韶华,让褚韶华与她坐去,余下太太奶奶各有坐驾不提。
  褚韶华都有些奇怪,“以往老太太去礼佛,也不是个个儿都去的,今儿个人真齐。”
  四太太笑,“这一回的和尚不同,是五台山的高僧,道行极深,能观过去未来。”
  褚韶华心说,这不是遇着骗子了吧。
  “怎么,你不信?”四太太何其敏锐,挑眉问褚韶华。
  褚韶华一幅愁眉苦脸的模样,“不是不信,只是太太奶奶你们去问过去未来,这哪里还需问,定是过去积德行善,未来荣华富贵。我这样儿的,就是问,怕上辈子也没积够德行,不然怎地今生这般命苦。”
  四太太这般灵巧之人,都叫褚韶华这话逗的花枝乱颤。四太太白玉般的手指轻抚早上刚收拾好的手推波式的烫发,指间一粒黄豆大小的火油钻闪闪发亮,四太太唇际仍留有一抹笑,“怪道老太太什么好事都忘不了你,光这份讨人高兴的本事,寻常人便都不及你。”
  “太太们是锦绣丛里呆的久了,乍见我这样儿的觉着稀罕,其实外头都是我这种为生计奔波的。”褚韶华完全没有半点骄狂,依旧客气谦逊。
  四太太很喜欢褚韶华的伶俐,与褚韶华道,“我想筹办一所学校,你觉着如何?”
  四太太是个极摩登的人物,说来也是四十几岁的人了,因保养极好,如今瞧着仍三十仿佛,眉眼秀丽。此时,秀丽的眉眼里盛着浅浅的笑,望向褚韶华。褚韶华立刻道,“这可是大功德。”
  四太太笑意渐深,她道,“我也是受了你的启发,想着做些善事,一则能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二则也是我的一点心意。”
  “太太您的学校叫什么名字?”
  “还没想好,我姓柳,督军姓陆,是以姓命名,还是另请人起个名字,我还没想好。”四太太道,“你有什么主意没?”
  褚韶华道,“与其以姓为名,不如就用名字命名。用太太您的名字,或是督军的名字都好。不然,一个姓儿的太多了,以姓儿做学校的名字,容易闹乱。”
  “用名字做校名,会不会太直接了?”
  “要的就是这份儿直接,为善就需人知。虽然很多人喜欢默默行善,并不求人报答,我却一直主张要明明白白的行善。做善事,非但要让人知道,还要让更多人知道,这样才能感染更多的人来做善事。太太您要筹办慈善学校,这更是大善,为什么不让人知道呢?”褚韶华眼中满是敬佩,提议道,“要我说,非但要让人知道,还要请一位最有名的学者,为您的学校题名。到时学校举办一场热闹的开学仪式,这样才好。”
  四太太想真不怪老太太都这么喜欢褚韶华,只要与褚韶华说话,没一回不是往人心坎儿里说的。四太太眉目舒展,显然心情极好,拍着褚韶华的手说道,“还是你们年轻人,心思更活络。”
  “我这也是跟人学的。”
  褚韶华望一眼车外道路,不禁道,“这不是往龙兴寺去的路么?”
  “不是龙兴寺,大师住在宝华寺。”
  “宝华寺那里我去过一回,庙宇倾圮,仅存西偏禅房的几间屋子。上海有名的寺庙不少,大师怎么不去龙兴寺、静安寺这些地寺庙,屋宇也好些。”
  “高僧有高僧的道理吧。是老三昨儿特特跟老太太说的,灵验的很,就与老三打了个照面儿,便将老三说了个通透。”
  褚韶华越发觉着像骗子了。
  “你是不是不信这个?”四太太轻笑着问。
  “倒不是不信。我生来命苦,六亲不靠,若是信了我这命,越想越觉活着无趣了。”褚韶华叹口气。四太太道,“别说这丧气话,我看你是个有后福的。”
  待到宝华寺残址,真的是残址,正殿悉倒塌,好在尚有几株梅树老松点缀,今梅花正盛,掩映间的一溜儿的破瓦旧屋倒多了几许出尘气质。褚韶华对算命毫无兴趣,也很有奉承自觉的伴在陆老太太身边不远的地方,听着那位面目雅致的青年和尚同陆老太太说因道果。
  真的太有高僧作派了,这和尚望之不过四十许人,眉目俊雅出尘,一身雪白裟衣,盘腿坐在半旧蒲围之上,身后的泥土墙上高挂一幅释迦传法图,什么叫蓬荜生辉,这就是了。
  这位大师符合所有人对高僧的所有想像,便是褚韶华都忍不住多望了几眼高僧。褚韶华突然就愣住了,高僧那双垂下的眼眸从未睁开过,听人说话时总会微微侧耳,褚韶华立刻明白,这位大师怕是位盲人。
  陆老太太想问问运道,高僧只一搭陆老太太的手,摇头道,“女施主先苦少甜,福泽深厚,不需再问。”
  众女眷无不面露惊容,陆老太太更觉遇到高人,更是啰啰嗦嗦的请教了高僧不少问题,高僧无有不答,所答者,无有不中。待陆老太太问完,大太太立刻去请教了高僧许多命理之事。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10/23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