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心家(校对)第11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11/238

  待二太太问过,三太太没轮上,高僧一天只看三人,三太太想问,得明儿赶早。
  尽管这位高僧十分神奇,褚韶华也没有去找高僧算命的意思。倒是高僧没几日便有偌大名声传扬开去,褚太太整日里催着褚亭去拿号牌,她要去找高僧算命。
  是的,如今高僧已在上海有偌大名声,找他算命,得取号牌约时间方成。
  与褚太太有同样愿望的是闻太太闻春华母女,而且,这母女俩是行动派,号牌已是取好了的。闻太太现下有什么好事都不忘褚韶华一份,也替褚韶华取了一个,到时带褚韶华一起去。
  褚韶华道,“我从不信这个。”
  闻太太笑呵呵地,“以往我也不信,可听说这神仙可灵了,正好咱们排的还是星期天,到时让阿秋和咱们一道去。”
  褚韶华推辞不掉,只得答应一起去,私下同闻知秋说,“看不出伯母还这么迷信啊。”
  “信,以前特爱烧香。”闻知秋道,“我常说,这爱好还不如去戏园子听戏哪,妈又不爱听戏。到时早上去算命,中午去城隍庙吃饭,那边儿最热闹。”
  褚韶华卷了手里的书,眼睛盯着闻知秋道,“中午饭我请客,到时算命时你替我,你去算吧,我真不爱算那玩意儿。”
  “说的好像我爱算似的,我也不爱算。”闻知秋见褚韶华一个劲儿看他,只得道,“好吧,到时我替你算。”
  褚韶华把手边儿一碟子刘嫂子剥好的椒盐味儿的核桃仁推到闻知秋跟前,笑眯眯的关怀着,“吃核桃,书上说核桃补脑,你这每天到衙门当差,也累的。”
  闻知秋只是瞅着她笑,啧啧两声,也不吃核桃,收回视线继续看书。
  待到算命的日子,闻知秋借了辆车,开车载着母亲妹妹,再过来接褚韶华。闻春华是第一次来褚韶华的家,伴在母亲兄长身边,免不了多看几眼,心下又暗暗咂舌,以往常听母亲说褚韶华置了处不错的宅子,没想到是这样好的小洋楼。
  褚韶华从客厅的落地窗见是闻家人来了,起身迎了出去,进屋后又招呼刘嫂子倒茶。闻春华说,“你这屋子真不赖,怪洋气的。”
  “原就是从洋人手里买的,里头的家俱摆设还是原来的,没大动。”褚韶华分倒了几盏茶,先递给闻太太一盏,对闻春华道,“喝茶吧,我这里没咖啡。”
  闻春华不用褚韶华递,她自己取了杯茶,说,“这洋人的摆设怪好看的,现在都是时兴西式的家俱摆设了,就我婆家还是那老样式的桌子椅子,土的不成。坐的那硬枣木的椅子,哪里有这皮沙发舒坦?”闻春华天生一张大嘴,不必人问,就絮叨起婆家的种种不是来。
  闻太太头疼,替闺女圆话,“你公婆都是老派人,老派人,多是爱老物的。”
  “妈你年纪不比他俩还大哪,跟妈你一比,我公公还好些,我婆婆就仿佛刚从前清古墓里爬出来的一般。”
  褚韶华听这话嘴角直抽抽。
  闻知秋先训妹妹,“你这也是做媳妇说的话,给我闭嘴,哪里能这样说长辈?”
  “哥你不知道,我这旗袍略收的窄些她就嘀咕个没完,现在谁还似她一般穿裙袄的。总是说我们穿的旗袍窄了,非叫做那傻乎乎的直筒子棉袍,难看的要命。”闻春华哼唧着掰开个豆沙饼说。
  “就你这身材,也就能穿直筒了,太紧的勒出肉来,倒不如直筒好看。”闻知秋瞥一眼正在吃豆沙饼的妹妹,忍不住刻薄了两句。
  闻春华气的,险把豆沙饼拍她哥脸上。闻太太忙道,“别闹别闹,叫褚小姐笑话。”
  “闻先生闻小姐感情真好。”褚韶华客气的说。
  “好什么呀,我自小挨欺负。”闻春华说。
  闻太太笑,“你哥也是好意,褚小姐不是外人,你口无遮拦倒罢了,在外处可不能这样随口就来。我虽年长你公婆几岁,却爱些新鲜事物。你婆婆呢,爱些古旧老物,这也没什么不好,那古董,就得老的才值钱。老人家,虽难免絮叨,却也是一片好心。年轻人有年轻人的天地,这个谁都明白,我们老人家也是打年轻时过来的。”
  褚韶华真不能想像早去的闻老爷是个什么素质,不然,就凭闻太太这素质,得是怎么样的遗传才能养出闻知秋这样又呆又直的性子来。
  大家说一回话,褚韶华拿件外套,就与闻家人一道往宝华寺算命去了。
  闻知秋是司机,褚韶华就坐了副驾驶,闻家母女坐后排。在路上,闻春华就说了好几处中午吃饭的地点,褚韶华想,这人也不是没好处,有闻春华在,便省得冷清。
  闻春华问,“韶华姐,你知道那高僧么?”
  “知道,见过一回。”
  “你都算过了?”
  “没有,我是陪陆老太太去的,人家一天只算三人。没算过,倒是见过大师。”
  “我听说,大师眼睛看不到,是不是?”闻春华扒着前面座椅,几乎要凑到褚韶华耳边。褚韶华点头,“的确没见大师睁开过眼睛。”
  “这可真奇了,看都看不到,要怎么算?”
  “握手,一握手,大师就能说的七七八八。”
  闻春华更觉惊奇。
  待到了宝华寺,褚韶华小半月前刚刚来过,如今再见,却见这残寺破庙已是另一番光景。当然,破庙还是破庙,断壁颓圮也不是一时能清理的,但,通往宝华寺的道路已被收拾的干净平整,由西禅房引出的一小段路甚至铺上了崭新的青砖。待到大师住的屋子,窗纸换了采光更好的玻璃,破旧剥落的墙壁已经整平刷白。不过,依旧是一榻一案一画一僧,旁边还有个侍立的小沙弥。
  闻知秋同大师打过招呼,闻太太闻春华非常虔诚的双手合什念了声佛。小沙弥问哪位要算,褚韶华已是与闻知秋说好的,同闻知秋使了个眼色。不想,闻太太已是同小沙弥道,“我这儿子、侄女、女儿。”闻太太竟是把自己的名额让给了儿子,闻太太想的清楚,她虽然也很想算,可她已是这个年纪了,以后好赖全看儿子,只要儿子好,她以后日子必然好过。
  褚韶华未料闻太太做的如此打算,颇是意外,闻太太已道,“阿秋,过来给大师看看。”
  闻知秋,“妈,不是说好你算的么。”
  “我都这把年纪了,还算什么。你来算算前程。”闻太太一把就将儿子拉到跟前,让儿子先算,悄悄同褚韶华眨眨眼,示意褚韶华一会儿也这么算。
  这是闻太太的小聪明,前程两字包含的就广了,婚姻前程,事业前程,就都包函进去了。
  奈何闻太太一派好心,却是媚眼抛给了瞎子看,褚韶华完全没兴趣算命好不好。
  这位大师依旧神奇,将手一搭闻知秋的手便说,“幼少多坎坷,青年显峥嵘,父缘不深,妻运坎坷,原配不能白头,再娶方能比翼。”
  闻太太一听大喜,立刻道,“大师,还想问问子嗣。”
  大师道,“有三子送终。”
  闻太太立刻喜的双眼弯成一线,两眼只往褚韶华这里瞧,欢天喜地的又同大师谢了一回。闻太太本想让褚韶华第二个算的,褚韶华连忙让闻春华先了,闻春华问的很简单,她问财运。大师一搭闻春华的手,道,“在家从父,出嫁从夫,而后从子。”
  闻春华瞪圆了眼,“这是三从啊?”
  大师继而道,“嗯,一生衣食不愁,福禄星都在的。”
  闻春华顿时喜笑颜开。
  闻家兄妹算好后,闻太太拉着褚韶华上前,亲自同大师道,“劳大师在给我这侄女算算。”
  褚韶华将手放到案上,大师一搭,指尖微凉。大师微微皱眉,半晌方道,“有血光之灾。”闻太太母女皆脸色大变,闻知秋微一挑眉,褚韶华眉毛都未动一下,问,“这话怎么说?”
  “小姐命如出鞘之剑,征战杀伐,鲜有匹敌。”
  褚韶华问,“说完了?”
  闻太太忙道,“那血光之灾是怎么回事,大师细说说,可有解。”
  “剑乃凶器,近之不祥。”大师叹出一口怜悯,“小姐若有意,进庵中为尼,修身养性,以赎罪孽。”
  褚韶华抽回手,冷冷一句,“大师多虑了。”
第163章
礼数
  闻太太闻春华母女都忧心忡忡的,觉着褚韶华这命有些吓人,告辞时都忘了往积善箱里放几块大洋。褚韶华和闻知秋都是一幅波澜不惊的面孔,礼貌的与大师告辞。闻知秋看向褚韶华的眼神中带着安慰,褚韶华离开时倒是自手包里取出三块大洋,随手往那红漆的积善箱一掷,叮叮当当,大师仍是垂眸敛目的宁静之姿,只是听到声响后对着积善箱的方位微微颌首,便继续打座念佛了。
  出了禅房正迎一阵兜头凉风,闻春华忙把围巾拉高掩住口鼻,转身要去扶母亲。母亲正在同褚韶华说话,“不要信这些有的没的,这就是闲了没事,又是个星期天,过来逛逛。”
  “伯母放心,我并不放在心上。”
  闻春华凑过去说褚韶华,“那和尚连句好话都不会讲,你怎么还给他钱啊。”
  “也是辛苦大师一趟。”褚韶华笑睨闻春华一眼,扶了闻太太上车。褚韶华仍是坐副驾的位子,闻知秋看她非但不忧,反是眉宇间有些喜意,心下转了两圈儿,问,“去哪里吃饭?”
  褚韶华说,“我在荣顺馆定了位子。”
  闻春华道,“荣顺馆也不错,星期天位子都不大好定的,韶华姐你怎么定到的?”
  “兴许是运气好,打电话问时就有位子。”褚韶华笑,“上海这里各地的美食都有,倒是打出上海菜招牌的不多。这家吃过一次,说是上海菜,我觉着味道还不错。”
  “嗯,老荣顺是前清同治年间开的,上海菜里出类拔萃。”闻知秋在政界,上海的馆子知道的最清楚,一些典故或是名菜都能说得上来。
  窗外车水马龙,褚韶华道,“说来,宣统逊位都这好几年了,怎么上海这样的地方竟还有人留辫子的?”
  “这也不稀奇,当初我留学,登船时还带着辫子,在船上才把辫子剪了。”闻知秋道,“我留学回国,妈见我竟然没辫子了,还怕的不成,怕我被拉去杀头。立刻给我去辫子铺买了个假辫让我戴。”
  闻太太笑,“那会儿咱们族里你是第一个剪辫子,可不就吓人的很么。”
  “小时候觉着男人不留辫子挺怪,如今就瞧着,留辫子的不好看。想想以前那叫什么发型啊,前头剃个大光脑门儿,后头拖着条辫子。”闻春华说,“韶华姐,你以后就能见着了,现在族里还有些老派的叔伯不肯剪辫子哪。”
  褚韶华道,“苏州我去过一趟,要论风气,的确不比上海开放。”
  老荣顺的菜自然是可口的,待用过饭,下午看场电影,闻知秋就先送母女二人回家,再送褚韶华去学德语。待两人时,闻知秋方道,“要不要我帮你查一查那个大师。”
  “不用,有的是人会查。”褚韶华忽然笑了起来,微侧些身与闻知秋道,“要知道大师这么会批命,我早来了。”
  “心里有数了?”
  褚韶华伸出手来数,“这位大师来上海未久,便有这偌大名声,纵有人下功夫经营,但若没点真本事,也不敢来上海讨生活。陆老太太那边,是陆家三公子亲自引荐给陆老太太知道的。而且,据我所知,如今大师是上午批命,下午讲经,信众颇多。这位大师发愿重建宝华寺。找这样的一个人,又能让陆三亲自出面把大师介绍给陆家女眷,能办成这两件事的人,在上海寥寥可数。”
  闻知秋继续褚韶华的话,“再有,能办成这两件事且与你颇为不睦的,也就一家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11/23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