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心家(校对)第6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6/238

  邵东家也没去过上海,事实上,邵东家连北京去的时候都有限。不过,邵东家想了想,道,“人之贤不尚譬如鼠矣,在所自处耳。”
  段所长听的牙疼,“知道我没念几本书,倒哪我吊起书袋来。”
  “这是秦丞相李斯的话。李斯原是楚国上蔡的一名小吏,有次上茅房,看到茅房的老鼠吃脏东西,每当有人或狗来时就吓的那老鼠四处乱跑;但后来李斯到粮仓时,却发现粮仓里的仓鼠,吃粟米,住大屋子,见到人也并不害怕。他就说了这句话,意思是,一个人有没有出息,如同老鼠,是由所处环境决定的。”邵东家道,“陈大奶奶要去上海,也是一样的道理。在咱们县里,最威风的不过县长,再挣钱的买卖,一年又能挣多少钱呢?可上海那样的地方,自然是机会更多的。”
  “她一个妇道人家,又不似初儿浩儿正经念过书的,有文凭的,怕是不易,除非去走偏门。”段所长道,“可我瞧陈大奶奶这股子气性,可不像能走偏门的。”
  “她这般烈性之人,若肯走偏门,早非今日气象。”邵东家正色道,“再说,若她是那等样人,我还能请你亲至。”
  段所长说一句,“这小小妇人,要说能干,一年能在县里赚一百多大洋,自是能干。可要说可怜,今日瞧着也真可怜。”
  邵东家段所长两位连襟儿在车里闲话一二,待回了县里,二人各自回家。邵太太服侍着压住去了外头的狐狸皮的大袄,又扶他坐炕上去,端上热茶水,问,“怎么个了局?”
  邵东家大致说了,邵太太叹道,“这也说不上怪哪个不怪哪个?各有各的难处。”
  “哎,别提这个了。明儿个陈大奶奶就去上海,我看她精神不大好,你给她备些路上吃用的东西。”邵东家捧着新式的搪瓷缸的热茶,慢慢的呷了一口,又说了一遍。
  “明儿个就走?这也忒急了些。这么大冷的天儿,可怎么去呢。”
  “对了,把初儿在上海的地址找出来,我给陈大奶奶写上去。等她去了上海,一个妇道人家,也是不好立足的。我给初儿写专封信,能帮衬的,可别袖手。”邵东家说着又要来笔墨纸砚。邵太太道,“这可急什么,先喝口水歇一歇,晌午还没吃吧?我给你留了饭。”
  邵太太正说叫丫环去厨下端来饭菜,却是县里酒楼送了一席酒菜过来,邵太太还奇怪,“家里没定酒席啊。”待酒楼的伙计过来才晓得是褚韶华定的,那伙计道,“陈大奶奶说,今儿个原该她做东谢东家援手,只是委实匆忙,便令小的将酒席送到家来了。”
  邵东家这样老于人情事故的都不知要说什么好了。邵太太打发了伙计,都忍不住叹一声,“哎,陈大奶奶这样的人,哎。”
  段家那里自也有褚韶华令酒楼送去的饭食,段所长正好饿了,便摆下开吃,想了想,交待妻子一句,“听说陈大奶奶明早就要去上海,你准备份儿仪程。”
  段太太是早知道褚韶华与陈家的事的,问,“究竟怎么着了。”
  “能怎么着,陈家死活不肯撒手孩子。”段所长含糊说两句,就开始吃饭了。
  段太太感慨一回,又说,“上海那老远的地方,我听初儿说,坐了火车又换大船的,可远了。她一个妇道人家,去那老远的地方做什么,还不如继续在县里开铺子,以后见闺女也便宜。陈大奶奶不是舍不得孩子么?”
  “人家有人家的想头儿。”段所长夹一筷子酱肘子,道,“不说别个,她要在县里开铺子,陈家有孩子在手,还不是情等着那一家子来勒索的。倒不如这一走,也还干净。”段所长因职司所在,见识了不少人性黑暗,根本没觉着陈家是舍不得孩子,一个丫头,又不是小子,有什么舍不得的。无非就是瞧着陈大奶奶手里有钱,怕钱不到手,拿这孩子弄钱罢了。
  段太太听丈夫这一说,叹口气,“你说的倒也未尝没有道理。”
  叹一回气,段太太想着褚韶华平日里为人没的说,如今还记得到酒楼订酒席送过来,只是偏生这样的命苦,早早的死了男人,如今闺女也叫婆家夺了去……叹一回褚韶华,段太太就去准备明儿个给褚韶华的仪程去了。
  这倒不是两家交情如何深厚,丈夫这样特意吩咐了,段太太家里殷实,也不在乎这一星半点儿的东西。
  ——
  褚韶华与王家兄弟回县城的时间稍晚些,她依旧是回了铺子,早王大力就劝她,不如去王二力的铺子里住罢了,褚韶华却依旧住在这裁缝铺里。这铺子得明春才到租期,如今依然算是褚韶华的,她住着并无妨碍。
  褚韶华说回去歇一歇,让三个表兄先回了。
  褚韶华开门回了屋,屋子干净又空旷,铺子散了,人也就散了。褚韶华望着空空的柜台,挂衣裳的半旧衣撑,裁衣裳的大桌大案,桌角放着针线笸箩,里头是还有剪刀针线,一个红色的毛线球,这是褚韶华给萱姐儿扎的玩具,小姑娘家爱美,时常捏在手里玩儿。褚韶华不禁心中酸楚,她捏了捏那毛线球,眼泪再也忍耐不住,一滴一滴的打在这毛团儿之上,转眼便洇湿一片。
  ——
  王二嫂子记挂着褚韶华,晚上特意带了俩人的饭,与褚韶华一道吃的,晚上也没走,把炕烧的暖暖的,她陪褚韶华住了一宿。无非就是劝褚韶华的话,“凡事往开处想,先时我不想你去那老远的地界儿,总是有些不放心。可后来想想,这做大事的人,都是往大地方去的。你这去了,过个三年五载的回来,咱们再把孩子要回来,是一样的。”
  如果褚韶华是个爱钻牛角尖的,她怕是撑不到这会儿。褚韶华打叠起精神,道,“眼下萱姐儿那里并无大碍,我就担心我去的时间久了,人心难测。旁人我是指望不上的,就得托付给兄嫂了。若以后我有命回来,你们就是我和萱姐儿的恩人。”
  “什么恩人不恩人的,咱们原就不是外人。就是你不说,我也得叫你二力哥时常过去瞧着些,别叫孩子受委屈。”王二嫂子道。
  褚韶华点点头。
  姑嫂俩又说些别个话,夜深便歇了。
  倒是第二天一大早,天色微熹,便有人来叫门。听声音还不是外人,因为叫的就是褚韶华的名字,王二嫂子边儿穿袄子边说,“这谁呀这么一大早的,听着也不是大嫂的声音。”
  褚韶华已是俐落的把俩的铺盖都收拾整齐,听着外头还有男人声音,侧耳细听,眼中闪过一抹讽刺,“不管谁,咱们也得收拾俐落了再出去,不然乱首垢面的,也不体面。”
  王二嫂子原想穿好衣裳就去开门的,听褚韶华这样一说,想着褚韶华惯常是个讲究的,她也就不急着开门了,待俩人穿好衣裳梳好头,屋里的窗子都打开来散散夜里的气味儿,屋子也略收拾一二,王二嫂子方去开门,一开门不要紧,竟是婆婆和二姨一家来了。
  王大姨见开门的是自己的二儿媳,立刻问,“华儿呢?”
  不待王二嫂子说话,王大姨就推开她,带着褚家一家子进去了。褚韶华根本没出去,就端坐在炕沿儿,待王大姨一行挑帘子进屋,正对上褚韶华一双冰雪样的眼睛。
  王大姨在褚韶华这里吃过亏,因着褚韶华的事,王大姨还被儿子们埋怨过,甚至王燕儿还挨过大哥的揍。今骤然一见褚韶华,王大姨气焰先减了三分,心知褚韶华性情刚烈,来强的怕是不成。王大姨便立码换了脸,眉毛一垂,唇角一拉,便哭将起来,拍着大腿,拉着调子哭唱,“华儿啊,我可怜的丫头哟——大姨来晚了哟——”
  王大姨仿佛是褚家人的指挥,她这一哭唱,褚家人个个面露哀容,褚母更是泪水长流,王燕儿一径拿帕子拭泪,褚父褚韶中父子个个哀声叹气。
  褚韶华不发一言。
  待王大力几人过来时,王大姨口沫横飞的大发议论,“不成!这事儿不成!咱家的外甥女儿,凭什么叫陈家人抢了去!不要说你爹你娘,我就不能答应!世上没这样欺负人的事!”
  一见儿子们过来,王大姨愈发连儿子们都抱怨上了,“你们是怎么做哥哥的,怎么就任陈家这样欺负你们妹妹!没天理了!孩子她们要!华儿挣的钱他们还要!好大的脸!竟叫华儿净身出户,世上没这样的便宜事!”
  褚韶华根本没理会王大姨一行,看向王大力,问,“大力哥,这就走吗?”
  王大力是要往北京送粮,褚韶华着王大力的车队,先去北京,再坐车去上海。王大力道,“还得一会儿,粮食已经在装车了。”他是被王二嫂子叫来的。现下,王大姨在家里已是众叛亲离,三个儿子都搬出老屋自己起了新宅过日子,所以,儿媳妇们也不怎么惧怕她这做婆婆的。王二嫂子怕她过来生意,一见婆婆来了,立刻就托人去把大伯子和自家男人叫了来。
  褚韶华道,“大力哥你去瞧着些吧,一会儿车队过来,喊我一声就成。”
  王大力看向他娘和他二姨一家,王燕儿已是撤了脸上的帕子,露出一双哽咽半日也未有半点泪水的眼睛,灵敏非常的问,“华儿,你要去哪儿?”
  褚韶华的脸色是一种事不关己的平静,平静的说,“去北京,再坐车到上海。”
  “华儿你真要走?”王燕儿一脸的惊愕,话却说的愚蠢透顶,如果事先不知道褚韶华要走,如何会说出“你真要走”这样的话。如若不知褚韶华要走,又如何会一大早上的过来叫门。
  褚韶华静静的看向她,王燕儿道,“那爹娘怎么办?”
  “爹娘打算怎么办?”褚韶华反问。
  王燕儿便甩着帕子哭诉起来,无非是日子穷日子苦,家无余粮,眼瞅一家子就要饿死了。褚韶华自袖中拿出一个布包,全部倒出来也只有十块大洋,听着大洋叮叮落于小炕桌儿桌面的声音,褚家人连带王大姨个个眼神灼热。褚韶华道,“我也只这十块大洋,路费,到北京的吃喝,全在这里头。爹娘,你们打算怎么办?你们要是拿了这钱,我立刻就要断了生计的。”
  褚父轻咳一声,眼睛盯了大洋片刻,别开头,望着一畔的白墙道,“华儿,你不知道,家里现下就断了生计的。”
  “是啊,连小宝儿的吃食也不周全了。”褚韶中补充一句,依旧望着小炕桌儿上的有些发乌的大洋。
  王燕儿手里紧紧攥着帕子,朝褚韶华讨好的笑笑,“妹妹,你看这样成不成,就当家里借你的。先周转一二,待家里富余了,立刻还你。”
  褚韶华的视线落在一直哭泣的褚母身上,王燕儿轻轻的拽拽婆婆的衣袖,褚母眼睛红肿,哭道,“华儿,你这么能干……爹娘养你一场不容易。”
  王大力几兄弟连带王二嫂子都觉难堪了,褚韶华却仿佛一无所觉,她站起身,自柜中拿出早收拾好的包袱,一言不发的走了出去。褚家人连忙去拿桌上的大洋,王大姨手快的抢了两块,褚韶中直道,“大姨,这是华儿给我爹娘的钱,你拿这钱可不地道!”
  屋内又是一番言语撕扯。
  褚韶华却是未曾理会,径自走了出去。
  ——
  这是一段并不漫长的时光,褚韶华不是个没有决断的人,哪怕是这样的结果,她也会有一个决断,而不使自己成为一个求女不得的怨妇一样的母亲,或是一个无娘家可依的可怜的寡妇。甚至,在许多人看来,褚韶华还是一个心硬的人。如陈三婶就说,“这一走,连头都不曾回,也没去看孩子,心也够硬的。”,如王燕儿说,“华儿身上定不止这十块大洋,她那么精,哪里会真将钱全都给了陈家,说不得身上还有不少钱呢。哎,要知道她肯出这许多钱给陈家养孩子,咱们该替她养着那丫头的。”
  可是,这些人,这些人又懂什么呢?
  在褚韶华那璀璨的一生中,往后那许多的光鲜的记忆与成功的荣耀,却犹不若这一段岁月在她人生中留下的深刻痕迹。由此,终褚韶华一生,她都永远记得这一年冷彻骨髓的寒冬。
第102章
北京之一
  做为一个即将远行的寡妇,褚韶华离开家乡时绝对不冷清,有如邵家段家这样的人家送上仪程,也有王家表兄表嫂给她收拾的路上吃用的东西,陈家虽与褚韶华折腾拉扯了一个月,今日做事颇是漂亮,陈太太与陈三叔陈三婶都来了,说的话也与褚家有异曲同工之妙。陈太太说的是,“要是外头不好过就回来。咱家还是咱家,萱姐儿还是你的闺女。”褚家人说的是,“华儿别忘了回家,家里还有爹娘。”
  倘不知底理,怕得说何其融洽的一家人了。
  情已尽,义已绝。
  褚韶华裹着件羊皮大袄,上了雇来的棚子大车里,车外那些喧嚣扰攘,以后,便都与她无关了。
  ——
  老家离北京不远不近,坐大车也就两三天的路程。邵家为了便宜来往京城的粮食生意,在外城租了处院子,供过来送粮的伙计歇脚。褚韶华没住这院子,一则院子小,住的都是男人,她一个女眷,住着也不便宜。二则她就要往上海去,可到上海要怎么走,褚韶华尚不知路程,还要去打听。二则,她也有自己的事要做。
  褚韶华在城内的饭店安顿下来,她当年跟着陈家在北京城好几年,北京城里哪些饭店可靠,她是知道的。要按王大力的意思,可过去暂居魏家,毕竟魏家不是外处,正是褚韶华的亲家。褚韶华却是道,“不用麻烦魏家了,我此去上海,福祸难知,倒叫亲家担忧。”
  褚韶华在饭店住下,收拾一番后先去了潘家。潘太太见到褚韶华,既惊且喜,忙拉她坐下,“如何这会儿来北京了?”原潘太太想问褚韶华是不是准备来北京开店做生意的,毕竟先时收到褚韶华的信时,褚韶华信中颇有此意,说是待攒些银钱就来北京讨生活。只是,潘太太是极细致之人,见褚韶华面容消瘦,穿在身上的深色呢料大衣都显的空荡荡,露在外面的一双手也干瘦非常,薄薄的皮肤下,有极细的青紫色血管显露出来。
  褚韶华并没有瞒着自己这事,大致与潘太太说了,实在难堪之处,便一语带过。潘太太见她说的语焉不详,只是说在乡下与二房小叔相处不来,心知里头必有不可方说的内情。毕竟,褚韶华是个极聪明极擅与人交际的性情,再者,自来只听说妯娌间有摩擦的,如何会有寡嫂与小叔难相处之事。潘太太也不再问,便说,“出来好,乡下地方到底地方太小,机会也少,你这样的才干,在城中比在乡下好。”
  褚韶华默然翘了翘唇角,露出一个笑意,感激潘太太的善解人意,未再追问。
  潘太太知褚韶华是来拿钱的,问褚韶华,“金子虽则保值,可现在外头花用都是用洋元,要不要换些洋元带在身上。”
  褚韶华道,“有劳伯母了。我还有事想同伯母打听。”便说了想去上海之事。
  “你不留在北京吗?”潘太太也是好意,与褚韶华说,“咱们都在北京,你在这里,想做买卖还是有别个打算,也能一起商议。”
  褚韶华摇头,“我听许多人说,上海较之北京繁华太多。我出来,就是为了权力富贵。现在,女人能做官的是凤毛麟角,我没正经读过书,也没家族背景,还是挣钱最实在。要挣钱,就要往钱多的地方去。我若有命,做也只做人上人。若无命,我这一辈子,也不算白活。”
  潘太太突然发现褚韶华变了,以往的褚韶华,也会向往繁华富贵之所,可那时的褚韶华是内敛的,对财富虽有向往,却也只是出于小乡绅之家的女眷很克制的向往。潘太太不知道在褚韶华的家乡发生了什么,褚韶华此时的眼神,谈吐,无不赤裸裸的召示着一种强烈的野心,就如褚韶华说的,若有命,做也只做人上人。
  这种孤掷的悍勇,潘太太相信褚韶华不是在说笑,也不是在说什么大话,她是真的这样想,这样打算,也是以此为目标,才会准备去上海一搏。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6/23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