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吃相(校对)第100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005/1072

  而眼前就坐了一个法家门徒的大BOSS。
第1499章
良心被狗吃了
  陈旭虽然被民间冠上了数十个开派祖师的头衔,但新法家学派却是陈旭自己亲口承认的名称,法术治国,也是陈旭一直秉持的理念,而陈旭改革最喜欢的就是改革和推行各种各样的法令。
  如今的大秦,法律数量要比李斯当政时期的法律多好几倍,不光是多,而且还更加仔细严格,力求让朝廷的每一道谕令,每一件工作,每一个官员,当然包括民间士农工商的行为皆都在各种新律法的框架之内。
  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这是大秦都市报律法板块一直宣扬的一句话,自始至终这么多年都没消失过。
  而这句话的倡导者,就是陈旭。
  法,就是大秦一切政治生活的基础,除开皇帝外的任何人,都囊括其中无一例外。
  因此推荐扶苏上台,几乎在陈旭这里便通不过。
  至于如今咸阳剩下的十多为公子,其实在蒙毅看来都差不多,而在满朝文物看来,也没太大区别。
  主要是大秦经过上百年的法术治国之后,大量皇族都被排斥在朝堂之外,这既是为了限制皇族争权夺势,不让其他诸侯国有机可乘,也是为了避免皇族权势太大有篡位之心,过去诸侯国君防自己的族人都跟防贼似的,一旦某个王族有能力,会打仗有谋略,权势太大的时候,基本上就会发生争斗。
  信陵君魏无忌就是如此,因为太厉害了被魏王忌惮,直接夺了军权最后抑郁而终,而信陵君一死,魏国便再也没有了可以抵抗秦国的顶梁柱,很快便在秦国的攻击下不断败退,十多年之后曾经威震天下的大魏武卒也不能挽救魏国的颓势,被秦国彻底踩死。
  而这个故事若是说远一些,那就会让蒙毅都感觉到脸上无光,因为功勋卓著的蒙氏,第一次惨烈的败仗标签就是被信陵君一巴掌糊在脸上的。
  第一次五国合纵抗秦,信陵君便是最高统帅,在黄河边将蒙骜率领的秦军打的落花流水,随后更是一鼓作气追到函谷关,秦军最后还是凭借函谷关地利之险才最终挡住五国大军。
  而那一年,刚好秦庄襄王崩驾,年仅十三岁的太子政登基称秦王。
  而秦国为了摆脱五国合纵带来的巨大压力,摄政的吕不韦再次施展黄金诱惑,派人带万金去魏国离间魏王和信陵君的关系,同时也派使者大摇大摆的去魏国恭贺魏无忌当上魏王,于是魏王对魏无忌的猜忌达到了顶峰,将其军权剥夺,魏无忌离开,五国合纵大军也很快分崩离析,秦国的压力也就彻底消失,吕不韦也有了充足的时间和精力来和赵太后私通并且营造自己的势力。
  因此对于蒙毅这些外臣来说,自然也不希望皇族太过强势,在权利蛋糕不变的情况下,遵照古法传统最好,皇族没有功劳不得封爵,这既是大秦的传统,也是能够保证皇权安稳的比较好的方法。
  民间能人太多了,打仗立功这种事并不需要皇族人去做。
  其实在满朝文武看来,皇族最好就是全都休闲养老比较好,没有皇族,外臣也能将大秦治理的井井有条。
  比如眼下这种状况一直持续下去就最好。
  但眼下,蒙毅不得不面临一个棘手的问题,那便是陈旭的问题,一旦始皇帝崩驾,而又没有立下太子,那么即便是破坏了胡亥赵亥等人谋朝篡位的企图,那么到底谁来当皇帝呢?
  “岳丈如此纠结,难倒心中真没一个人选?”陈旭脸色平静的慢慢喝茶。
  “难!”蒙毅郁闷的摇头,“非是没有,而是皆都名不正言不顺,陛下不立诏书,任何一位公子登基皆都同样结局,除非你能同意辅佐长公子……”
  “扶苏……”陈旭也慢慢陷入了很长时间的沉默,然后微微叹口气,“非是小婿不想,而是恐怕扶苏登基之后会与我的治国方略有冲突!”
  “莫非你还想学那吕不韦一手遮天?”蒙毅脸皮抽搐几下冷冰冰的开口。
  “吕不韦自然不好学,而一旦扶苏登基,为了推行儒家那一套君臣父子和仁德礼仪的理论,首先就要把你这监察文武百官的职位去掉,这样你还不如投靠胡亥呢!”
  “哼,那是以后的事,老夫担心的是眼下,既然你不支持扶苏,那么总得扶持一位公子,家不可一日无主,国不可一日无君,一旦大秦没有皇帝,必然会更加混乱,如若这般,老夫还不如投靠胡亥来的名正言顺!”
  “哇,岳丈你的狐狸尾巴果然露出来了!”陈旭指着蒙毅的鼻子惊呼。
  蒙毅冷哼:“老夫不过是就事论事,胡亥手上怎么说也还有一卷诏书可用,要比你这样空手无凭强得多,而且现在还将我蒙氏拉下水,跟着你一起做这提心吊胆毫无由头之事,若非不是你说此乃天书警示,老夫一定参你十七八本祸乱朝纲之罪!”
  陈旭翻个白眼儿继续喝茶思考。
  与老丈人聊天从来都没有愉快过。
  一个浸淫朝堂十多年的老狐狸,思想非常顽固,有许多事本来很简单,但若是拿出来讨论,就会变得比较复杂,因为其中的利益纠缠和恩怨纠葛太多了。
  半个时辰之后,陈旭乘车离开三味茶舍。
  今天这番谈话基本上没有得到太多有用的内容,只不过是将蒙氏需要执行的一些事情安排的更加仔细一些,免得到时候乱了阵脚。
  而陈旭本来一句试探没想到竟然也被蒙毅瞬间看破。
  撺掇蒙毅投靠胡亥是假,而且根据蒙氏兄弟在历史上的表现来看,也不会投靠胡亥,然而蒙毅这个人这么多年接触下来,陈旭发现这个人算得上是聪明绝顶而且也很正直,但却眼界狭窄,思想境界不高,一直都拘泥于维护皇权至高无上的地位,眼中从来都没有平民百姓和天下安危的大局观,这是一种近乎于愚忠的表现。
  愚忠的表现便是一根筋,认死理而不知变通。
  而陈旭的改革,却需要大量眼界很高而且思想开放的人来执行,未来的民生改革和政治改革才是主调,大秦不是皇族的大秦,也不是王侯公卿的大秦,而是整个天下百姓的大秦,就像后世的汉朝一样,要让统一起来的华夏百姓达到一个高度统一的认同感,那便是大秦人这个种族概念。
  要凝聚整个华夏的力量,最后形成一种统一的思想,以大秦为国,以大秦为家,以身为秦人而自豪,而不是各自称呼自己为赵人韩人楚人等等,这就需要极大的力量来破除七国百姓之间的思想上的不平等,破除七国地域间的歧视和差别对待,让所有人都感受到朝廷一视同仁的待遇,但在蒙毅这种实权大臣看来,这种事一点儿意义都没有,法自君出,君主独断,君权至上,在他的眼中,只有君王,没有百姓。
  蒙毅如今真的是春秋鼎盛,而且身为上卿和监察省一把手,位高权重,一旦共同参与了推举新皇登基的过程,未来必然还会继续蹲在这个位置上,可能数十年一直蹲到死。
  而只要这些思想顽固的老家伙霸占了朝堂中枢,越往后改革越发艰难。
  因为改革深化到最后,必然要触动这些卿侯重臣集团的利益。
  而这个利益的核心,便是君权。
  君权必须受到约束,而臣权也必须受到监督,只有提升民权,才能有足够监督的力量。
  而要破除君权至上的信仰,蒙毅这些老顽固就不能继续待在朝堂之上掌权。
  这就是新旧理论的冲突,也是新旧利益集团的冲突,这些巨大的冲突如果不能化解,大秦帝国的未来,依旧如同后世两千余年的封建王朝一般起起伏伏,并不会有什么万世传承的基业。
  站在茶室门口,负手看着陈旭离去,蒙毅脸上的神情慢慢变得极其严肃,而且脸皮也慢慢发黑。
  “小狐狸,竟然想要将老夫从朝堂赶下去,良心都被狗吃了,哼!”
  ……
第1500章
热闹的春天
  始皇帝的劫难,陈旭和胡亥集团等人暗中的较量,和普通老百姓没有丝毫关系,甚至是除开双方核心集团的几个人外,甚至大部分王侯公卿对此事一无所知。
  春色渐浓,天气一日比一日暖和,而咸阳在这个春天也变的越来越热闹。
  征讨安息的谕令已经发出近月,在兵部的调配下,各种粮草军械兵员都在有条不紊的往陇西大营集结,李左車和李雄李戴叔侄三人召集了部分从赵地投奔而来的游侠义士,组织了自己的亲卫队伍,拿到兵部的兵函之后出发去陇西,这件引起整个大秦六国激烈反应的安排终于尘埃落定,使得六国之地的百姓对始皇帝和大秦朝廷的态度更加平和许多。
  毕竟这是一个良好的开端,表明大秦并不曾歧视六国旧地的百姓,因此聚集在咸阳的来自全国各地的百家门徒和当初被迁徙而来的六国富豪,对朝廷的做法也更加心悦诚服度。
  二月底,始皇帝正式在朝廷发布了又一次巡游的安排,这件事在民间并未引起太大的议论,毕竟这件事早已被消息灵通人士提前一个多月就散发出来了。
  除开皇帝的巡游消息之外,朝堂很快还颁布了新勋爵法案之后的第一批新勋爵名单,不过这些勋爵只是将以前二十级军功授爵的爵位对应转换成为了当前的五级十五等勋爵而已。
  已经分封的公子高、公子昆、公子将闾、公子修四人虽然已经有了诸侯国君的名义,但因为无爵,因此也一直没有正式的诸侯等级,在勋爵法案推行之后,始皇帝经过慎重考虑,决定封参与征讨朝鲜的辽王公子将闾、封镇守月氏的凉王公子高、镇守匈奴的代王公子昆为一等亲王爵,至于分封还未多久的宁王公子修则暂缓封王爵,决定按照新的勋爵法案进行为期五年的考察之后再做决断。
  这三个亲王爵的封赏诏书发布之后,礼部重新制定了新的印信和诸侯国君之国书安排使臣前去授爵,同时也将这个消息登载于大秦都市报上通行天下于全国百姓知晓,至此辽代凉三国正式确认为大秦附属一等王国的地位,有了延续商周传统的正式名分和地位,这个消息传出,民间百姓纷纷举手欢庆,恭贺大秦有了正式的诸侯国。
  而等这个消息传到大宛,公子修自然只能更加谨慎小心的配合始皇帝治理大宛不敢有半分的懈怠。
  因为根据新勋爵法案和始皇帝的打算来看,并非分封诸侯就能万事大吉开始在封国作威作福,若是治理成绩不好,对于大秦的命令推三阻四阳奉阴违,怕是一道诏书送来,这个王便当不成了。
  反抗自然是可以,但下场估计非常凄惨。
  大秦帝国眼下的实力,这个世间怕是没有任何国家可以抗衡,何况威服四海的始皇帝就如同一座大山压在每个公子的心头不说,如今还有一个超级挂逼、仙家弟子清河侯坐镇大秦,光是想想这两个人,就令任何人生不出来半分多余的想法,想多了便会像怀孕一样浑身难受,吃啥吐啥。
  封王也好,不封王也好,总归只能乖乖听话,不然就不能从大秦弄到那么多精致奢华的物品,甚至连报纸都看不上。
  至于剩下的十多位公子和其他皇族,始皇帝并没有轻易就封赏王爵,而是决定慢慢进行考察之后再做打算。
  王爵是一把双刃剑,封的好,就能保证征服之地的长治久安,也能辅助大秦治理天下,若是封的不好,将来就会造成大秦的内乱,这些都是商周有过的经验教训,始皇帝自然清晰明白,当初之所以力排众议采用李斯的方法废弃分封,就是始皇帝不想复蹈大周的后辙。
  不过眼下大秦面对的世界格局又让始皇帝不得不重新启用分封制度,自然也非常谨慎。
  但无论怎么说,陈旭推行的分封政策和新勋爵法案改变了许多皇族的未来,给了大部分皇族巨大的希望,至少被分封出去的几个公子都对陈旭感激莫名,若是当初没有陈旭拿出世界地图,让始皇帝看到整个世界的格局,然后建言重启分封制度,他们一群整日在咸阳混吃等死的公子永远都可能没机会当一国君王,因此这些年来,每到过年过节,辽代凉三国都会给陈旭送来大量的礼物表达感激之情。
  随着新勋爵法案的继续推行,随着大秦征服世界的步伐加快,未来还会有更多的公子和皇族得到封赏当上郡王或者当上诸侯国君,这样陈旭就为自己营造了一张巨大的政治保护网。
  以后无论发生什么事,这些亲王郡王都对陈旭抱有一种感激之情,这份天然的好感会让陈旭收获更多皇族的支持,而不是因为权势太大让所有的皇族感到忌惮和排斥。
  而除开一群公子的授爵之外,王侯公卿和新老勋贵侯爵以上的新爵等级也已经被礼部重新拟定颁布,因此随着朝堂各种新封爵诏书不断发放,这段时间整个咸阳热闹无比,大大小小获得新侯爵封号的侯爷都开始请客吃酒表达对于恢复这个古老贵族头衔的兴奋激动之情,甚至蒙毅都还特意设下家宴,大宴宾客表达自己的兴奋。
  不过陈旭对此嗤之以鼻,一个小小的七等侯爵而已,既没增加食邑又没增加田地房产,改个名字还要请客吃饭,明显貔貅老丈人只是借机敛财。
  果然一顿所谓的豪宴吃的清汤寡水,陈旭郁闷的回家之后还吃了两根鸡腿半只烤鸭才将油水填起来,但为了这顿改名酒宴,陈旭整整拉去了两车礼物,价值不下五万钱。
  出兵,巡游,封爵这三件事几乎挤在一起,让始皇帝三十七年的仲春变得热闹非凡。
  但其实让咸阳更加期盼和热闹的却是另外三件事。
  第一,京师大学开学。
  第二,图书馆正式开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005/107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