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吃相(校对)第100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006/1072

  第三,第二届春季大宗商品交易会。
  这三件事几乎就在二月底到三月初接连开始,而为了这三件举国欢庆之事,全国的百家门徒、民间学子、商贾游客甚至辽代凉越巴蜀西域等地的使者商团,早在一月甚至去年便已经开始踏上了通往京师咸阳的路途,到如今,根据中尉府的预测,二月底的咸阳游客比平日要多至少四五万人,而这些人的到来,直接将咸阳的脚舍驿站和大小酒楼挤得满满当当,就连咸阳城附近的农户家中,都接待了不少来自全国各地甚至附属藩国的游客。
  为了赶在始皇帝离京巡游之前搞定这些事,因此到了二月底之后,咸阳越发的忙碌热闹,无论是朝堂还是民间,大大小小扯眼球的事一桩接一桩,热闹一场接一场。
  清河侯在的咸阳,这个春季已经热闹的仿佛一锅沸水,噗噗啦啦热气四溅,已经到快按不住锅盖的地步。
  二月二十八日,京师大学正式开学。
  从建设到筹备完毕,总共耗时两年零六个月。
  而新建成的京师大学也将成为大秦最高学府,第一期招生虽然只有一千,但大部分都是从民间经过各地名士推荐而来后严格考核的优秀学员,这些学员将分成行政、文化、外交、统计、财经、律法六个专业进行学习,学校的教师队伍也都是从各个领域招聘而来的名士,甚至还有华夏钱庄和三省六部以及五大学院聘请来的客座教授定期授课,正规学制两年,第三年为实习期,实习完毕之后考核合格便会直接安排到三省六部、少府、内史府等朝廷署衙或者郡县当官,最低就是八品的实职。
  根据眼下官职考核升迁考评制度,无论是朝廷署衙还是地方郡县,都有严格的年龄规定。
  七八九品的低阶官员和吏职,最大任职年龄不能超过六十岁,也就是说县令以下的官吏,达到六十岁就必须按律退休,退休之后可以担任地方三老和学校教习等职,每年会发放一些钱粮当做养老金,但只是鼓励,并不强求。
  四五六品的中级官员,正常退休年龄一样是六十岁,但根据执政和考评成绩特别优异者可以延长至六十五岁,这个由吏部进行核定,退休会被授予一定的粮田房产甚至是子爵男爵以为奖励,房产田产可以继承,但爵位在死后都会被朝廷收回。
  至于一二三品的高级官员,并没有规定退休年龄,至少都是卿大夫级别,地方郡守以上职务,朝堂三省六部等府署衙门的主官都在其列,这些官员同样接受吏部的考核,但任免都由皇帝决定,只要没有重大失误考评成绩还行可以一直当官当到死,无论是退休还是病死在任上,最后基本上都会有一个伯爵的封爵,至少可以世袭三代,执政非常好的,死后被追封一个国公郡公也有可能,真正是可以荫蔽和家族后代子孙数百年。
  因此在如今的官员升职考核评定体系以及新勋爵法案推行之后,大秦的官僚阶层已经彻底摆脱了以往全靠军功授爵的束缚,只要努力当官,当好官,有政绩,有官声,那么朝廷就会通过考核来评定退休之后的勋爵,这样将极大的刺激大量士族和百家门徒投身报效朝廷,而且考核制度也将让大秦的官僚体系变的更加升迁有序,将那些尸位素餐清除去去,而年龄限制也将使得官僚阶层变得更加年轻有活力。
  当初清河镇上的那个老里典,就是一个抱残守缺占着茅坑不拉屎的典型,对民间的创新视而不见,对时代的认识已经严重落伍,而在当时,这种情形在大秦全国到处可见,这几年经过大力改革指挥,情形才得到极大的扭转,发展民生和鼓励耕织才慢慢成为主流意识。
第1501章
开学典礼
  京师大学成立,通过系统的理论学习,三年之后大量具备专业知识的官员将陆续进入官僚体系之中。
  这些人在咸阳学习生活几年之后,熟悉了咸阳的舒适生活,习惯了便捷的出行,习惯了方便的医疗,习惯了从报纸和各种杂志上获取信息,习惯了遍布大街小巷的各种商铺食舍等商业设施,更加习惯了在陈旭影响下的各种改革和层出不穷的新鲜事物,一旦他们去郡县任职,必然施政都会向咸阳靠拢,才会把咸阳模式推行到全国。
  这便是潜移默化的作用。
  五大学院立足于培养大量工业、建筑、医疗、农业、教育等领域的专业人才,而京师大学立足于培养具有新时代理论的官员。
  因此京师大学的成立,也可以看做是陈旭对大秦未来改革推动的最重大战略成果,将彻底改变过去靠举荐和从勋贵家族子弟中选拔人才的制度,极大激活普通百姓的上升渠道,为大秦的未来官僚体系不断注入新鲜血液。
  再加上新勋爵法案的推行,将来还会有一些影响力巨大的商贾豪绅也会获得相应的勋贵身份,能够将家族子弟送入学校或者推选进入官僚体系,这样大秦的官员将不再局限于有名望的士族和旧勋贵,而是还会再多一些不同的理念和声音,代表另一股民间势力站在朝堂之上,进一步削弱士族的话语权,不让大秦官僚体系被士族门阀彻底把持。
  总之,大秦要想持久繁荣,那就需要朝堂充满活力,而大秦想要长治久安,就需要凝聚各个阶层的精英人士,让各阶层能够都有对应的话语权,这样才能保证社会长期稳定。
  大礼堂,或许将来就是不同阶层角力的地方,只是眼下还为时过早而已。
  京师大学的开业是整个二月咸阳最热闹而且也是最为隆重的一次活动,始皇帝亲自带领所有在京师的公子莅临视察,三省六部所有三品以上的主官全都到场,除此之外,百家门徒和咸阳百姓近十万人围观了京师大学开业典礼。
  在万民欢呼声中,始皇帝亲自向陈平颁发了京师大学副院长的诏书,陈旭、冯去疾、蒙毅以及安鱼梁等举世公认的几位名士大贤受邀与始皇帝一起剪彩,剪彩结束,始皇帝和陈平二人一起揭开遮盖在京师大学巨大石碑上的布幔。
  随着布幔落地,京师大学四个古拙的篆书大字从两丈余高的玄武石碑上显露出来之时,早已准备好的神雷焰火和数十万响的鞭炮同时点燃,噼噼啪啪和轰隆不断的爆炸声中,旌旗招展锣鼓喧天,几支舞狮队伍随着铿锵激烈的锣鼓声开始围绕整个京师大学翻腾表演,将这次京师大学的开业典礼推向了最为隆重热闹的高潮。
  京师大学开学,同时也是首期学生的入学典礼。
  因此在规模宏大而热闹的欢庆结束之后,首批一千名新生穿着整齐的校服,按照东西校区和各自不同的专业列队接受了始皇帝和三省六部主要官员的检阅,这些学生着装整齐统一,蓝黑色的服装看起来庄重无比,每个人胸口除开挂着京师大学的校徽铭牌之外,还挂着一朵红色的丝绸花朵,看起来多了一丝鲜活和热闹。
  在开学典礼上,始皇帝做了一番简单的致辞,然后副院长陈平严肃认真的带领所有学生举拳向始皇帝以及高高飘扬的大秦龙旗宣誓,保证会努力学习,用毕生的信念和热情报效始皇帝和大秦帝国,为大秦的繁荣富强奉献自己的一生。
  这个庄严而肃穆的特殊宣誓不在开幕式计划之列,因此不光让所有随行官员和围观的百姓惊讶喧哗,而始皇帝听完之后更加激动,竟然即兴发挥发表一番热情洋溢的讲话,除开勉励所有学生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之外,更是决定再次从少府每年拨付一百万钱改善学生的日常生活,这个决定立刻引起了上千学子的热烈欢呼,让严肃的开学典礼变得热闹不少。
  开学典礼结束,学子开始按照专业和班级正式进入教室开始第一节正规课程,而始皇帝在陈平等学院几个领导陪同下,带着三省六部的主官视察了整个学校并且旁听了一堂课之后,做出了一个匪夷所思的决定,让随同而来的十多位公子自己选择一个专业上学,在学校与所有学生一视同仁,每日按时到校点卯参加各种活动和学习,按时完成教授和教习的学习任务。
  始皇帝的这个决定让陈平有些措手不及,跟随陪同的官员卿侯也都面面相觑,面对陈平求助的眼神,陈旭也不过是微微点头表示先收下来再说。
  于是陈平只能忐忑不安的答应收下这一批特殊学生,让随行的学校领导赶紧安排诸位公子学习的一切准备工作。
  始皇帝的这个安排很快就传播出去,民间自然也是议论纷纷,但却也并没引起太大的波澜,因为马上接踵而至的还有一项令整个咸阳更加激动的事件。
  京师大学开学典礼之后第三天,也就是三月初一。
  这一天还没天亮,咸阳四门便已经堵满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士子和诸生,而咸阳城内更是喧闹无比,百家门徒全都早早起床洗漱,换上干净整洁的衣服,挂上自己最好的玉佩,然后梳妆打扮结束之后,成群结队的往京师大学而去。
  他们不是去上学,而是今天图书馆开业。
  从当初清河侯倡议全国集资开始,时间同样过去了整整两年零六个月。
  而为了这一刻,不光咸阳的文士阶层每天都等的焦虑不安,来自全国各地的士子诸生也都激动的彻夜难眠。
  眼看着图书馆一日比一日高大,然后又一日比一日丰满,当看到那密密麻麻脚手架拆除的那一天,当看到大秦皇家图书馆几个金色的青铜大字悬在十余丈高的楼顶上在阳光下熠熠生辉的时候,所有人心中都有一股按捺不住要冲进去一睹为快的冲动。
  但无论如何激动冲动,图书馆就在那里不紧不慢的建设装修着,外面每天都有禁军严格守卫,除开图书馆招募的工作人员之外,任何人都不许入内,而从上个月开始,每天都有大车大车的各种书籍进入图书馆,也预示着图书馆已经快到了对外开放的日子。
  而在京师大学开学典礼之后,图书馆开业的正式消息也终于从朝廷流传出来,文学院副院长安鱼梁上奏皇家图书馆一切都准备就绪,可以开业,于是始皇帝将开业典礼定在了三月初一。
  三月季春,已经渐渐有了一丝初夏的气息。
  而在这个草长莺飞万物峥嵘的季节,这个万众苦苦期待消息也彻底点燃了整个咸阳近十万读书识字阶层的热情,天色蒙蒙亮的时候,数万人已经将京师大学门前的街道堵的水泄不通,而且四周的大街小巷,还有源源不断有衣着整齐的文士急匆匆而来。
  五大学院的学生教习教授几乎一个不落全部到齐,大秦都市报以及下属的所有杂志编辑部同样几乎人去楼空。
  寅时末刻,随着皇宫之中的钟声传出,咸阳四门徐徐开启,等候在城门外的大量文士和诸生一起呐喊着狂奔入城,而同时,京师大学的大门也同样打开,围堵在门口的人群瞬间如同潮水一般涌入,顺着还未完工的圣贤大道直奔图书馆大门而去。
  十层百阶的圣贤大道,就是一条通往文学圣殿的通道,两边插满了各色旌旗,在晨风和天边的微曦之中猎猎飘扬,矗立遮盖的先贤诸子的雕像,也如同神秘的神祗一般在冥冥中俯视这些激动到脸皮涨红而且撸袖子不断狂奔的青年学子。
  不跑快点儿不行,因为今天图书馆、出版社和报馆都在搞活动。
  前一百名进入图书馆并签名登记的,将会获得各种不同的大礼包。
  而跑的最快的前十名更是会得到为期五年的免费阅读超级贵宾待遇,而且还会获得报馆一年免费的报纸供应,同时还将获得免费赠送的十种最新期刊的首发本,礼包总价值超过千钱,而出版社同样会赠送一张VIP卡,以后所有出版社的图书都可以打八折购买,对于喜欢读书的人来说,绝对诱惑巨大。
  于是,就在大门打开的瞬间,那超过两百丈长的圣贤大道上,数万人爆发出山呼海啸般的呐喊汹涌而动,你争我抢如同脱缰的野狗一般嗷嗷叫嚷着奔向图书馆大门,楼顶上那在晨曦之中金光微闪的皇家图书馆几个大字如同曲园那些脱光了衣服的小娘子一般充满了诱惑。
  为了拔得头筹拿到那十个珍贵的名额,昨天晚上有人便把今天的早饭都吃了,若不是有禁军宵夜巡逻,肯定有许多人会卷着铺盖睡在京师大学的门口。
  看似不起眼的圣贤大道,虽然只有两百丈,但算下来也接近一里的长度,加上地面凭空抬升十丈高,就是一条长长的斜坡,于是那些昨晚就吃了今天早饭的人明显后劲不足,路程过半,渐渐的就有许多人出现颓势,奔跑的人群开始逐渐拉开,跑在最前面的就是一群最年高壮的学子,胸前挂的大部分都是工学院和农学院的铭牌。
  这些人不光近水楼台先得月,而且经常参加各种工程建设和野外耕种,一个个黝黑体壮不说,跑起路来也是速度飞快,而且还一路互相拉扯叫骂,入你娘子入你老娘这些热情的招呼声此起彼伏。
第1502章
不是想买就能买
  近了,更近了,气喘吁吁之中,图书馆大门已经近在眼前。
  除开大门两边热烈鼓掌的图书馆工作人员之外,还有一些花枝招展的美丽小娘子挥舞着彩带在不断的召唤,瞬息之间,已经跑的上气不接下气的年轻学子们,终于又凭空生出来一股力气,嚷嚷着终于冲到了图书馆门口。
  “恭喜恭喜,你得到第一名。”
  站在门口发放号码牌的是一身锦袍的青年侯爷,正是鼎鼎大名的清河侯。
  陈旭笑着将一枚写着0001号码的纸片递给第一个冲到面前的工学院学生手中,并且指着旁边的工作台,“先去那边登记签名,凭借这个号码牌可以领取开业大礼包!”
  “哈哈,哇哈哈哈,多谢侯爷!”
  工学院学生笑的后槽牙都露出来,拿着纸片手舞足蹈的去旁边的工作人员处签名登记,然后鬼狐狼嚎一般扑向图书馆大门。
  “站住,此乃文学殿堂,岂能如此喧哗,再有吵闹者逐出图书馆!”
  大门口,站着一个皓首银发的耄耋老者,一身粗麻布衣看似普通,但神态庄重不怒自威,此老正是文学院副院长安鱼梁,而眼下也是图书馆首任馆长,今日开业,自然要前来接待和维持秩序。
  “嘎~”拔得头筹的理工学院学子顿时脖子入同被人一把掐住的大鹅,脸皮通红的赶紧拱手恭恭敬敬的行礼,“鱼梁公恕罪!”
  “嗯,孺子可教也!”安鱼梁微微点头,指着摆放在进门当中的仓颉雕像和一块肃穆安静的警示牌说,“圣贤在此,行礼进去吧,切记不可吵闹喧哗!”
  “是是,多谢鱼梁公教诲!”理工男连连道谢之后走到仓颉雕像前毕恭毕敬的一躬到底,然后才擦了一下额头汗水蹑手蹑脚的正式踏进图书馆的大厅之中。
  “卧槽,太壮观了,哇哈哈哈哈,爷来了……”
  听着一声粗鄙的怪笑声从大门里面传出来,鱼梁公雪白的胡须眉毛使劲儿抖抖几下之后用手中的戒尺拦下了后面汹涌而来的人群。
  清河侯亲自发放号码牌,馆长鱼梁公亲自接待,面对这两位文学界的大佬,无论跑得快的还是跑的慢,无论是五大学院甚至京师大学的学子还是报馆和百家门徒平民学子,一个个都只能毕恭毕敬的排队领取进入的号码牌。
  图书馆场地有限,整个阅读席位只有两千,即便是加上楼道走廊和中央庭院,最多也只能容纳三千余人,而且今天是第一天开馆,为了安全计,暂时只发放两千个号码牌,发完之后,随着这些人兴高采烈的进入图书馆参观,剩下的人全部都被阻挡在图书馆外。
  而随着天色越来越亮,等到太阳完全升起的时候,整个京师大学和外面的大街上早已人山人海,喧哗之声响彻整个咸阳,而且站在图书馆门口居高临下四周一览无余,附近的大街小巷还能清晰的看到有大量的人员往图书馆聚集。
  “侯爷,如此下去不是办法,人太多恐引起拥挤踩踏!”陈平等一群人站在旁边看紧张不已。
  因为此时不光是圣贤大道上已经全部挤满,就连京师大学的校区内同样到处都是人,而京师大学门口还有人不断如同潮水般涌进来,前来维持秩序的数百禁军已经几乎被人群淹没下去了。
  这个场景自然让陈旭也有些皱眉头,于是转头和安鱼梁陈平等一群人商量片刻之后做出决定,将图书馆平日供员工进出的通道打开,让工作人员在里面挨着通知进入图书馆的观众,观赏游览时间限定半个时辰之后从员工通道离开。
  今天怎么多人要进来参观,安逸的坐在里面看书肯定是不太现实了,只能改造成图书馆一小时游,尽量让更多的人进来参观这个被全国百家门徒和士子誉为最高文学殿堂的地方,不然恐怕后面的人因为高兴而来失望而归,最后因为愤怒闹出不可预知的群体事件来。
  何况这也是全国捐资修建的图书馆,里面大量竹木简牍都是民间人士不计回报捐献的,等待了两年半,开业首发式只允许两千人进入也非常不公平。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006/107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