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吃相(校对)第101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019/1072

  青铜令牌上一面写着一个篆书的秦字,背后写着天下大同四个字。
  几本书都是大秦推行的律法书,一本海外殖民法,一本海外拓展法,一本海外救助法,一本新勋爵法案。
  最后韩信从箱底拿出来一块制作精良的布帛展开,竟然是一面黑色的大秦龙旗,上面一条金线织绣的金龙鳞爪飞扬睥睨霸气,抖开的刹那金光四射,跃然而出的龙影让整个宴席上的宾客都惊呼不已。
  “兄长说虽然你们对大秦灭六国之事耿耿于怀,但陛下仁慈,没有对六国贵族斩尽杀绝,你们必须认清楚这个事实,而兄长也认为,同为华夏百姓,理应一体同心,即便是你们以后远居海外立国发展,但依旧是华夏儿女、炎黄血脉,理应与大秦同气连枝,为世界大同做一份自己的贡献,切莫忘记了自己的身份……”
  “你们根在大秦,魂在华夏,只要你们一日不与大秦为敌,则大秦永远视你们为同胞,这几本大秦律法,就是你们的护身符,如果遇到灾难或者无法抵抗的异族攻击,则大秦永远都会是你们的坚强后盾,当然,遵守这些法案,也希望你们能够对于所有悬挂大秦龙旗的商船舰队给予紧急救援和必要的帮助,你们所做的一切,都会被大秦民众铭记在心……”
  韩信将龙旗仔细叠好之后放在公孙北雁手中,然后将沉甸甸的令牌也放在龙旗之上。
  “这枚令牌,是兄长对你的期望,也是对你的承诺,日后只要你想回大秦,任何时候都可以拿这枚令牌去找他,必然会让你得到想要的结果,你太祖公孙衍的坟冢,兄长已经命人重新修葺而且让你公孙族后人妥善照看,让你一切放心……”
  公孙北雁再也抑制不住泪水,双手捧着龙旗和令牌坐到地板上嚎啕大哭,满座宾客无不唏嘘掩面,就连盖聂都动容不已,而陈馀张耳这两个大魏国的丞相更是相顾无言。
  只要不是蠢到无可救药之辈,都能看出陈旭这一些所谓的礼物代表的意义和目的。
  再加上韩信带来的这一番话,大秦对他们的态度依然明了,那就是朝廷已经默认了他们海外建国的事实,同时也提醒和告诫只要不与大秦为敌,则永远都能得到大秦的庇佑,天下大同,就是大秦唯一的目标,只要拥护大秦宗主国的地位,则大魏便能够长存。
  “魏王妃请起,此次能够在此处相遇,的确算是天大的机缘,不然一旦错过,这些礼物韩某一样也送不到你手上……”
  韩信将公孙北雁从地上扶起来。
  “这些礼物既然韩某已经送到,也算是不负大嫂和兄长的一番重托,还请收好,韩某也多谢诸位的盛情款待,等他日韩某从西方回来路过此处,再与诸位把酒言欢!”
  眼下吃饱喝足,这个地方的地理情况也已经打听清楚,特别是本来只是碰运气的礼物也已经送到主人手中,韩信也告辞离开去做出发的准备。
  接下来的三天,大秦海师庞大的舰队就一直停靠在梁城海岸附近修整。
  公孙北雁安排魏国官员为舰队准备了许多当地的干果特产,新收获的稻米也准备了数百石,当然还有一些海中打捞的珍珠珊瑚等珍贵海产等,表达对于大秦舰队的支持。
  而舰队随行的几个商行也把各自带来的玻璃瓷器茶叶红糖红酒还有笔墨纸砚香皂火柴等当地稀缺之物与魏国进行交易。
  对于这些东西,公孙北雁和魏国官员简直喜出望外,拿出大箱大箱当年瀛洲弄到的金银珠宝交换,于是各取所需皆大欢喜,这些大秦商行还没到西方便就首先赚了一大笔。
  而公孙北雁等人也非常高兴,眼下金银对他们来说完全没有任何用处,在这个蛮荒的地方,钱币的功能几乎为零,能够换到这些大秦工业品,绝对是一个很好的机会,一旦错过,此后可能数年都再也买不到了。
  这里已经非常靠近赤道,一年四季炎热多雨,而且眼下又是夏天,白天时长更是长达七八个时辰。
  三千大秦海师将士和跟随而来的商队和近两千船工船员,一下子就让这个刚刚在蛮荒之地建立起来的临时都城热闹非凡,白天黑夜都能看到来来往往的海师官兵和身穿大秦服饰的男子在梁城游荡。
  这些人身上带来不少大秦物品,哪怕是一颗糖果一张报纸,都能让当地人眼红眼热,因此许多当地人都成群结队的热情挽留这些大秦人在自己家过夜留宿,自然就免不得有一些年轻女人会自荐枕席,海师官兵们或多或少都会留下一些铜钱或者自己的随身物品算是补偿或者信物。
  一旦离开,又不知何时才能回转,就只能留下这些女人在这里空落落的等待,或许十个月之后,这里便会诞生许多大秦水手的后代,至此开枝散叶成为大秦海外第一代遗民。
  这是大航海时代的必然经过,既是代价,也是成果,文明的传播,大多都是依靠商业和侵略,但文化的认同,大多都是不同种族之间交流之后繁衍生息带来的血缘关系。
  三日的欢腾热闹之后,大秦海师舰队和十多艘商船再次启航,沿着新阳郡和东来郡之间的狭窄海道乘风破浪往西而去,舰队后方,十多艘悬挂着大秦龙旗的魏国海船鸣号相送,此起彼伏的号角声中,舰队渐行渐远,很快便消失在莽莽海峡之中。
  此去就是天高地阔的西方世界。
  东方文明,首次将以不可战胜的威武姿势出现在西方诸国的面前。
  大秦海师旗舰甲板的指挥室内,一个年轻将军用铅笔在地图上一条狭窄的通道上写下通西海峡几个字,而在外面船头的甲板上,一个长裙曳地身姿绝美的年轻女子,正手持单筒望远镜,不停的眺望前方碧波翻滚的茫茫大海。
  穿过这条海峡,家园已经在望。
  虽然她心中依旧对一个年轻的恶魔气愤难消,但此去经年,或许将会是永远的再见。
  若是没有他的帮助,只怕家园也是永远的记忆罢了。
  眼下距离祖国越来越近,她对那个恶魔的恨意似乎也在一点一点儿的消减。
  但是,他为什么能够对公孙北雁那么好,却对我如此苛刻,甚至她还听说,这个公孙北雁当初还在他的婚礼上劫走了新婚妻子水轻柔。
  我在他心目中竟然连一个敌人都不如么?
  瞬息之间,阿西娅美丽的脸颊上显现出来一股怒气,方才快要消失的一点恨意再次浓郁起来,咬牙切齿的收起望远镜转身,就看到一个戎装笔挺的年轻将军站在身后。
  “呃,你慢慢看海!”面对这个情绪阴阳不定的美丽女人,韩信脸皮抽抽着转头大步而去。
  “神不歆非类,民不祀非族。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此去千万小心,一切以大秦利益为重,万不可被金钱美色迷惑双眼,切记切记!”
  这是离开京师之前兄长的敦敦告诫,韩信也深以为然。
  “兄长还有何告诫?”
  “唔,为了保证苏萨国以后的长治久安,你最好把她睡了!”
  “啊?!兄长此话岂不是互相矛盾?”
  “不矛盾不矛盾,睡的时候保持头脑清醒便是,一旦她为你生下一个儿子,以后苏萨国说不定就改姓韩了!”
  “咦,兄长此话深谋远虑呀!”
  “那是自然,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如若你不下手,等别人爬上了她的床,你后悔都来不及了,忙活辛苦几年却为别人做了嫁衣,岂不伤心透顶,去吧,好好干!”
  “好,我尽量!”
  颠簸起伏的旗舰之上,大步走到楼舱入口的韩信又脸皮抽抽着站住,回头,对着脸色错愕的阿西娅露出一个比哭还难看的笑容。
  “阿西娅,甲板上风大,眼下距离苏萨越来越近,我们还是去舱房讨论一下详细的复国计划吧!”
  ……
第1520章
西方局势
  就在庞大的大秦舰船正在劈波斩浪往西方而去的时候。
  在另一个方向,同样有一支全部骑兵的大军正在日夜兼程,穿越茫茫不断的草原和戈壁荒野,以奔雷之势直奔西方而去。
  大秦征讨安息的六千大军和两万匹战马,备齐粮草军械在二月底齐聚陇西军营,经过简单的整编之后,三月初,这支每人都至少携带了两个月混合军粮的精锐大军正式出兵征讨安息。
  大军统帅是一个不到二十岁的年轻将军,左右副将也都是英姿勃勃之辈。
  六千大军虽然装束不已,但武器弓箭皆都配备精良,除开主帅和两个副将之外,整支大军一共分成四个不同的阵营,旗帜也各自不同,三千黑盔黑甲的阵营是从北部战区大营精选的马卒,全都是弓马娴熟训练有素的大秦精锐,另外三支分别是辽代凉三国精选的仆从军,皆都是精通骑射的精锐战士。
  为了在两个月之内赶到大宛,这支大军几乎昼夜不停的急行军,虽然路途遥远,但好在通往西域的路途如今十分安全,几乎都是在凉国的地盘之上,而且朝廷谕令早已通传凉国和西域诸部,因此这支大军突然而至,并没有引起太多人的惊慌,甚至沿途诸国早已安排官员设置好驻扎点和补给区,在良好的后勤保障下,大军在三月底到达玉门关,四月下旬到达疏勒,在疏勒军营进行短暂的修整之后开始翻阅葱岭,十日之后大军顺利翻越葱岭进入大宛境内,此时早已得到朝廷消息的宁王已经派遣官员在必经的山口等待了。
  实际上这支征讨安息的大军只比宁王赢修到达大宛的时间晚了三个月,不过运气可要好多了。
  公子修去岁十月从咸阳出发,当时关中已经入冬,西域等地早已进入寒冬时节,葱岭更是风雪怒吼根本就无法通行。
  公子修带领数千人到达玉门关之后,在李信的建议下绕天山北麓的荒漠边缘而行,走当初大月氏西迁的路线,虽然这条路要远上千里,但胜在地势平坦,即便是寒冬大雪之中也还勉强能够通行。
  于是公子修从十月从咸阳出发,等到达大宛的时候已经是开春之后的二月了,而且一路还冻死了十多个人,丢失的牲口货物不计其数。
  当公子修来到极东城的时候,整个队伍仿佛丐帮降世,若不是仪仗和随行的朝廷官员和谕令文书还在,镇守大宛的江琥就有可能将公子修赶走了。
  公子修封宁王的事让江琥松了一大口气。
  朝廷的这个安排在他看来是最明智的选择。
  彻底占领大宛,就会成为大秦征讨西方最好的兵营,这里不光有良马,还能种植粟麦等粮食,而且附近还有一个巨大的半游牧国度康居,只要将康居征服,则大秦就能获得源源不断的牛马牲畜和大量奴隶,这样大秦便能够在西方站稳脚跟。
  初到大宛的公子修带来了大量客卿和各种人才,很快便占据大宛王宫开朝建衙,根本就不给大宛人任何反抗和反驳的机会,按照大秦皇帝的谕令分置郡县委任官员,同时接管大宛军队推行新的军队制度。
  而不再需要操心治理大宛民政的江琥也终于是轻松了一大截,除开派兵配合宁王的各项朝廷任务之外,便是按照朝廷谕令进行军队的军制改革。
  首先是对达到退役条件的将士进行妥善安排,愿意回大秦的便返回疏勒军营接受朝廷官员的统一安排,按照军功大小该回去种田的种田,该当官的当官,该封赏的封赏,一些已经在大宛娶妻甚至生子不想回去的将士就近安置,按照谕令上最优厚的条件分派房产田产,立下大功的由宁王负责分配官职,三省六部和郡县警尉很快也多了一大批熟悉大宛的武将和官员,这批人的加入对于宁王朝廷稳定大宛增加了极大的助力。
  总之,这一批从当初新式马卒筹备开始到现在已经八年多的大秦精锐,先后参加过征讨匈奴、月氏和西域诸国的将士,到如今终于都有了妥善的安排,基本上都能够得到一个非常满意的安置结果。
  而镇守大宛的这五千将士,也是新军制改革后几乎是主力部队中最后改制的一批。
  旧的去,新的来。
  三月底,已经升任上校的英布带领五千新兵到达大宛,接替退役的将士镇守大宛,而江琥此时的身份已经是征讨西方大军的最高统帅,军职虽然依旧还是中将,但地位已经不可同日而语,以后所有朝廷派遣而来的秦军和征召的仆从军,都将接受江琥的节制,真正成为了一方统帅。
  前后两个月下来,就在大宛军政两方的改革都差不多捋顺之后。
  四月初,有信使从咸阳日夜兼程而来,通知他们将会有一支征讨安息的大军将很快到达宁国,吩咐宁王加紧筹备粮草和筹建马车、兵器、马卒装备等的修理制造厂。
  于是整个大宛瞬间再次动员,大量粮食牲畜被征缴,大量工匠被征召,按照大秦朝廷计划开始快速筹备粮草和物资,而江琥也开始整顿兵马,只等这支朝廷大军已到,就可以开始将大宛四周的不安定因素进行清理。
  征讨康居,就是他设想的第一步。
  从去年五月接管大宛以来,这一天他等了快一年了。
  而从当初陈旭忽悠他和蒋步了解西域和西方开始,这个时间更是足足过去了八年。
  虽然这八年时间他的身份也从当时一个武爵十四级的右更校尉爬升到如今的武侯中将,但这些年在西域吃沙子的经历却让他郁闷的恨不得把葱岭挖个窟窿透透气。
  不过,揪心等待的这一刻终于要来了,大秦终于准备好,陛下终于按捺不住要对西方诸国下手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019/107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