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吃相(校对)第10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09/1072

  上次麻杆支支吾吾说出来古山剽窃改良铜锯的事情之后,陈旭却并没有怪他,甚至提都没有再提过一次。
  因为在陈旭看来,改良一把铜锯这种技能完全就是渣渣,他的目标是炼出钢铁制造火药,提前几千年将大秦帝国推入工业和火器时代,自然不会把这件事放在心上。
  因此麻杆对陈旭可以说是感激涕零,每次看到他都想要磕头感谢一下。
  “不必多礼,这里有几样工具,你最近抽空帮我打造出来,还要打磨锋利!”陈旭把两张图纸递给麻杆。
  “里典放心,我一定会尽快完成!”麻杆恭恭敬敬的双手接过图纸看了一下之后回答。
  “嗯,上次让你打造的密齿镰刀打造出来没有?”陈旭走进铁匠铺问。
  “打造出来两把样品,但刃口的密齿很难制作,您先看看!”麻杆赶紧从木架上取下两把长约两尺的弯月形刀具双手递给陈旭。
  这两把镰刀和后世割麦子的镰刀样式看起来差不多,但因为缺少高强度的设备开锋,因此刃口的锯齿做的很粗很大,看起来和锯子差不多,用来收割麦粟肯定不太合适。
  陈旭脑海中突然冒出一把熊熊燃烧的火炬和手握红宝书身强体壮的工农代表的巨大雕塑。
  没有镰刀,那么镰刀斧头照耀大地的工农武装革命看来暂时也不会出现了吧!陈旭脸皮抽抽了一下说:“镰刀之事慢慢弄,不着急,先帮我把这套刻刀篆刀打造出来,记得用最好的铜锭。”
  “是!”麻杆赶紧答应。
  接下来,陈旭又骑马一颠一颠的往制墨坊而去。
  为了尽快把清河镇的工业发展起来,如今各种能够展开的工作他都需要铺开挨着试验,所有能够验证出来的东西也都要提前储备技能,而且清河镇这个地方人口不多,也不复杂,自己刚好可以毫无顾忌的来做,一旦离开了清河镇,很多东西都有掣肘,特别是哪天蹦到了咸阳,那朝堂之上蹲着一排大神,有些事情就不是想象的那么容易展开,必须拿的出来令人信服的东西才行,要用雷霆之势让所有人对自己刮目相看,不然一样一样口说无凭,没有多余的精力来验证这些东西。
  书到用时方恨少啊!
  陈旭忍不住叹口气,早知道闯红灯会被撞死穿越到这个时代,应该多看看百科全书的。
第191章
不可言说的部位
  制墨坊熏了几天的浓烟之后,昨天就已经熄灭灶火,陈旭去的时候,几个帮工正在里面清扫碳灰,全身裹的密不透风只露出一双眼睛,浑身黑漆漆的如同几个黑色的雕像。
  “里典大人!”负责制墨坊的一个中年人赶紧行礼。
  “产量如何?”陈旭跳下马背问。
  “三天时间,烧了近一千斤松柏树枝,大约能够扫出来五斗碳灰!”中年人赶紧说。
  “我看看!”陈旭走到一个沾满黑炭灰的瓦盆前面看了一下,里面果然已经堆了小半盆漆黑的碳灰,因为松柏树枝都含有一定的油脂,因此这些碳灰看起来并不是如同锅底灰一般的粉尘状,而是有些像略微潮湿的灰泥,陈旭用手指捻了一下,连根手指头瞬间漆黑,用麻布擦都擦不掉,就像油墨一般。
  “不错不错!”陈旭很高兴,这油烟墨颜色非常黑,比之木炭灰粉末要黑多了,而且颜色也很正,几乎后后世的墨汁一模一样。
  “里典,这碳粉该如何处理?”中年人问。
  “弄些树胶,加少许桐油、加水熬制成浓汤状,可以为墨汁,如果加入一些香料灰粉一起熬干捣成胶泥,可以制成墨条,以后加水研磨就能直接写字!”陈旭稍微解释了一下。
  制墨之法在中国应用的很早,秦汉时期就已经有了,后世在睡虎地秦墓的发掘中,不光发现了价值巨大的睡虎地秦简,还同时发现有墨块,而其实关于墨的应用,可以往前推到春秋时期,《庄子》一书中就有“添笔和墨”的说法,也就是说在春秋时期,墨和毛笔就已经开始推广引用了,因此到了秦朝,墨这种东西已经非常普遍,只不过制墨的工艺还很原始和粗糙,有用松烟的,有用桐煤的,更多用的是石墨,还并没有系统的制作方法。
  而直到北魏时期出现的《齐民要术》之中才系统的记载了制墨方法,唐宋时期的制墨已经非常发达,各种各样的墨逐渐不光用来写字,还是一种珍贵的礼物,而且因为制作不易,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和上好的松树,因此价值巨大,一方好的墨锭比黄金还贵,而文人雅士也以得到一方好墨而欣喜异常,而墨也成为了一种身份的象征,如果能够的到一方御赐的贡墨,所有的大臣都会觉得特别激动。
  特别是到了明朝,宋应星编著的《天工开物》更是将制墨之术详细无比的记录下来,让文房四宝中的墨彻底成为了一种文化的象征,开始出现了大量其他颜色的墨,不光有金银红青紫五彩之色,里面还会掺杂麝香、珍珠、紫草、苏合香等香料,制成的墨锭还要描画十二生肖或者鱼鸟花草等各种图案,彻底进化成了一种珍贵的艺术品。
  后世清朝四大制墨名家中曹素功、胡开文都是许多书画爱好者耳熟能详的人物,陈旭甚至记得小学书法课上写毛笔字买的就是胡开文牌子的墨条,不过那些墨已经不是松烟墨了,而是石油制作的化工墨,价格也不过一块钱一块。
  而因为纸的出现,墨作为一种必需品必须要加以改进,无论是写字还是画画,墨都是除开纸以外最重要的东西,文房四宝墨排在第一位,所以后世将名人的字画称为墨宝,而不是笔宝砚台宝,特别是水墨国画,更是把墨的重要性诠释无疑,立于超绝地位,无墨不成宝也。
  其实如果有可能,研发出钢笔来最好,那样会省下大量的墨,要知道伐木烧墨几千年之后,到了明清时代,几乎中国国内的古松都被砍伐一空,造成了非常大的生态破坏。
  不过眼下无论任何技术都达不到,连纸张都无法达到钢笔书写的要求,更别说钢笔的结构了,那需要非常高的金属制造工艺,估计大秦不倒的话,二三十年之后或许能够做出来。
  而关于制墨之法,陈旭也是这几天想出来的,毕竟前些天熬制过桐油墨,眼下有了松烟碳粉,用来制作印刷用的油墨肯定没有任何问题,但关于墨条的制作,完全是凭想象,后世墨这种东西和算盘一样,已经几乎彻底从普通老百姓的生活中消失了,可能只有书法爱好者才会买,而且产量也极低。
  “前天让你们找的树胶找到没有?”陈旭问。
  “弄了一些构树汁,还找到几棵野桃树,树干上采回来一些胶粒,您看行不行?”中年人从凉棚下面拿出来两个小竹筒,其中一个里面有些白色的汁液,另一个里面装着一些仿似QQ糖类似的软胶颗粒。
  “将就用一下试试就知道了!”
  陈旭也不知道这些东西能不能用,但构树汁这种东西滴在衣服上和汽车上很难弄掉,属于粘性很强的东西,至于桃树胶,嗯,传说吃了可以美容,但是犹豫许久之后他还是放弃了吃一口的打算,这东西来历不明,何况采胶的帮工手也可能摸过其他不可言说的部位,或者拉屎后根本就没有洗手,不过这也很正常,山村野夫拉屎后不洗手才是常态,洗了反而会不正常,绝逼是穿越过来的,比如自己。
  “帮我架个小土灶,安排一个人去木器坊弄半碗桐油过来,再去陶器坊帮我要两个小罐子!”陈旭吩咐。
  于是几个帮工便开始干活儿,两个搬来几块石头垒起一个小土灶,一个骑着一匹老马去了木器坊,另一个去不远处的陶器作坊拿罐子。
  不过等这个帮工回来的时候,还带了四个人,正是王翦、白震和两个护卫。
  “咦,几位如何也来了?”陈旭略有些惊讶。
  “我等听闻孩童说陶器作坊有一个能够快速制作陶器的拉坯机,一时好奇就来观看一番,果然神奇无比,听说那拉坯机也是里典发明制作出来的!”王翦说。
  “呵呵,一时突发奇想而已,做的比较粗糙,不过用来制作规整的陶坯的确不错,诸位是不是觉得很轻便快捷?”陈旭笑着问。
  “的确,方才忍不住试了一下,的确快捷无比,而且结构精巧绝伦,老夫从未见过也!”王翦忍不住夸赞。
  “几位是从远方来的,可能不知道,我们里典大人还发明了手摇式脱粒机,如今这清河镇家家户户都有一台,那才是收获粮食的利器,听说雉县乃至整个南阳郡都已经到处在用了,除此之外,我们里典还改良过铜锯,打造过篾刀,犁田的曲辕犁,酿酒,造纸,制药,还有这马上要做的油墨……”中年人掰着手指头开始向外人显摆陈旭的功劳。
  “如此多话,小心我罚你做俯卧撑,赶紧帮我生火!”陈旭黑着脸打断了中年人的话。
  但这些话听在王翦耳中,脸色瞬间变的怪异无比,拈着胡须说:“脱粒机我在咸阳就已经见过,的确是神奇无比,但那改良的铜锯也是里典发明的?”
  “嘿嘿~”中年人不敢再说话,只能憨笑着去拿柴火。
  陈旭奇怪的问:“改良铜锯只不过是顺手而为,当初我在镇上让工匠打造之后,他便私自去县衙报功,或许就传播出去了,难道咸阳也有人知道此事?”
  “呵呵,老夫略有耳闻,不过听闻那工匠古山因为铜锯之事欺瞒陛下,已经被下入廷尉府大牢!”王翦点头说。
  “啊?”不光陈旭呆住了,中年人和几个帮工也都目瞪口呆。
  “老先生到底是何人?如何连咸阳朝堂之事也知晓的如此清楚?”陈旭回过神来问。
  “怎么,莫非里典还有怀疑,之前老夫已经说过了,吾乃大将军是也!”王翦神情平静的说。
  陈旭再次上下左右把王翦打量了一番拱手说:“老先生确勇武过人,但我大秦将军何其多哉,敢问您的名讳……”
  “哈哈哈哈~”王翦大笑,摆手说:“老夫的名字就不说了,如今大秦几无战事,老夫也一直闲赋在家养老,只是听闻这伏牛山中有仙家弟子出没,耐不住好奇这才带着家仆来清河镇玩耍,你也无需打听的如此清楚,老夫略微好奇之事,就是你弄这么多黑色灰泥是用来干什么的?”
  “哦,这是用来制作油墨的!”
  看见老头儿不愿意透露身份来历,陈旭也就懒得打听了,这个老头儿气势威武,敢带着几个手下刷老虎,肯定是有几把刷子的,可能的确是个将军,但到底是个什么将军还值得商榷,而且还是个退休的,更加不用在意了。
  陈旭从陶盆里用一个陶碗舀出来小半碗松烟灰倒进小瓦罐中,又加进去两碗水,将构树汁也倒了一些进去,然后放到土灶上熬起来,一边煮还用一根木棍不断轻轻搅动。
  看陈旭满脸严肃认真的样子,王翦也没打扰,看了几分钟后就在附近兴致勃勃的围着制取松烟的大烟囱转起来,甚至还专门猫着腰钻进烟囱里面仔细观察。
  不一会儿,去木器作坊取桐油的帮工回来,陈旭接过一小罐桐油,从里面倒了大约半两到瓦罐里一起煮。
第192章
撸老虎和撸大熊猫
  小半个时辰过去,王翦把这个简陋的制墨坊从内到外已经看得一清二楚,而陈旭的墨汁也熬的差不多了,空气中飘荡着一股浓浓的松烟和桐油的味道,和后世的墨汁味道有了那么几分相似。
  “陈里典,你这样熬煮出来的油墨可是用来写字的?”王翦好奇的蹲在旁边问。
  “写字也可以,最主要的是用来印刷!”陈旭把木棍取出来在瓦罐表面画了几下,发现墨汁颜色漆黑,比先前用木炭粉熬制的墨汁要浓郁的多,于是这才吩咐帮工把土灶的火熄灭。
  “印刷是何物?”王翦更加好奇。
  “印刷就是……呃,这个有些难以解释,还需要准备一些别的东西才行,这样吧,过几日我给您展示一下如何印刷您就明白了!”陈旭想了一下说。
  “好,那老夫就期待看到里典的印刷!听孩童说你这清河镇还有许多有趣的物事,老夫就不打搅里典了,我再去四下里逛逛!”王翦笑着说。
  “好,老先生请便,不过镇上如果挂有禁止通行木牌的地方就不要去了,还有,为了表达老先生和几位壮士为清河镇除去野狼和虎害,申时我请诸位在河滩上吃烧烤,美酒管够,到时候莫忘记了!”
  “烧烤是何物?”一听见吃,而且又是一个陌生的名词,王翦又忍不住问。
  “呵呵,那个就是烤肉,只不过用的是独特的伏牛山特色配方,到时候大家一吃便知!”
  陈旭也懒得解释,撸串这种活动,在后世是一种时尚,无论穷人富人都好这一口,而且中国作为地球上历史最为悠久的吃货国度,对于吃已经完全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基因传承下来,煎炒烹炸、蒸煮炖烤、烧卤熏泡无所不用其极,天上飞的地上爬的水里游的土里钻的,只要能够入口,中国人都非常有好好研究来吃一下的冲动,于是几千年传承下来,自然界的一切东西在中国人的眼中只分为两种,好吃的叫菜,不好吃的叫中药,不存在不能吃的东西,砒霜都可以入药起到以毒攻毒的作用。
  而陈旭也的确准备好好感谢这个老头儿和他的几个随从,要知道野狼谷的野狼一直就是镇上的一大祸患,本来野狼谷那边原本有一个村庄,二三十户人家,而且谷口也有一大片肥沃的农田非常适合种麻,后来野狼繁殖的越来越多,那个村庄就慢慢荒废,人全部都搬到镇上来了,但即便如此,野狼还是会成群结队的到镇上来打秋风,不光会丢失鸡鸭猪羊和牛马小崽,连小孩子大白天被叼走的事都发生过好几次了,因此野狼谷那边便一年比一年荒废,如今都已经快走不进去了。
  除此之外,还有那头候鸟一样春去秋来的老虎,更是一个大患,曾经大白天的就下山扑杀过镇上的牛马,至于请求县尉派人来杀老虎这种事,基本就是白说,每次去报告丢失牲畜,县尉直接就会一口拒绝,县尉的确有辑盗和维护治安的责任,但对于大型野兽这种祸患秦律却并没有强制规定县尉必须负责,而且即便是去了,要想在茫茫大山之中找到一头老虎然后还彻底刚死,那完全就和开玩笑一样,一不小心便会死伤惨重。
  小河村的村民八年前弄死了一头受伤的老虎,甚至还抬到宛城郡守大人府上报过功,并且雉县的前任县令还因此获得了咸阳的好评,考评成绩上添了一个大大的优,然后升官去别处发财去了,雉县这种穷地方,没有哪个官员能够呆下去,离开便算是升官。
  因此对于这头老虎,整个清河镇每年到了秋冬季节都是战战兢兢的,不过今年运气不错,刚入秋被一个喝醉耍酒疯的老头儿带人推了,顺便还刷了十多头狼,将两个祸患几乎同时都解决了。
  所以陈旭早上忙了一个多时辰,除开一大盆老虎肉,同时还仔细处理了肠肠肚肚和蹄筋这些后世撸串必备的东西,都切好用调料盐巴腌制。
  撸虎肉,撸虎肠,撸虎心、撸虎筋……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09/107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