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吃相(校对)第24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42/1072

  “五妹,看来你要多多去清河侯府上跟随清河侯学习麻将,不然下次清河侯没在,你就玩不成了!”扶苏一边打牌一边笑着说。
  “兄长说的是,清河侯打麻将神乎其技,我等只能甘拜下风!”公子高也面带笑容附和着说。
  “两位兄长说的是,小妹也希望能够得到清河侯的指点,可是就怕清河侯平日忙碌没时间呢!”华玉公主脸颊羞红的轻声说。
  “公主想学,臣自然会倾囊相授,再忙都能抽出时间!”陈旭脸上带着和煦的笑容回答。
  “真的?那诗嫚过几日就去府上拜访,希望清河侯不要拒绝!”华玉公主一点儿都不矜持的转头看着陈旭,双眼中露出企盼的光芒。
  “公主驾临,寒舍自然蓬荜生辉!”
  “蓬荜生辉,好词,清河侯府可不是寒舍,诗嫚去过一次,可是喜欢之至!”华玉公主脸颊滚烫的说。
  “嘻嘻~”旁边看牌的几个公主都忍不住捂着嘴嗤嗤笑起来,一起打趣说,“五姐姐,清河侯府那么好,你去了就不回来了呗,那样我们也好有机会去清河侯的寒舍去看看,顺便找你玩耍!”
  陈旭:……
第379章
分化百万降卒
  “昆儿过来帮朕打几圈!”一牌打完之后,秦始皇站了起来,旁边一个十五六岁与陈旭年纪差不多的公子施礼之后兴奋的坐下来。
  “清河侯,陪朕出去走走!”秦始皇邀请陈旭。
  “是,陛下!”陈旭松了一口气,随着秦始皇走出寝殿,门外还未化的积雪寒气突然迎面扑来,精神下清醒了许多。
  君臣两人一前一后走到院子里面,看着几颗种植的苍松翠柏和上面的白色积雪,秦始皇微笑着说:“清河侯来咸阳短短两个月,便已经为朕完成了新式马卒装备的设计,又用约法三章让朕一钱不费就平白得到一万套马卒装备,只要等开春之后,估计月余就能收复河南之地,这份大礼让朕感激不尽!”
  “陛下何须感激,臣只不过做了力所能及之事,即便是没有这些装备,陛下扫平河南之地也是易如反掌之事。”陈旭笑着说。
  “非是清河侯说的这么轻松,不然朕也就不会一拖再拖,大秦虽然已经扫平六合,但内忧外患一直让朕忧心忡忡,蒙恬将军率领三十万大军镇守西北,除开抵御匈胡之外,其实还有一个重要任务,那就是监视百万六国降卒,不让他们留在中原之地祸乱生事,朕想听听你的意见,扫平河南之后,这百万降卒朕该如何处置,留不得又杀不得,就像清河侯在朝堂所说,这些人平白消耗粮食,对我大秦百姓来说也是一个极大的负担,满朝文武大臣都知道,但却都不能替朕想到一个好方法,还请教朕一个两全其美的方法!”
  陈旭郁闷的差点儿哭了,如果他有胡须的话,估计瞬间能够撸光。
  百万降奴可以说就是秦始皇的一块心病,也是大秦眼下一个极大极沉重的负担。
  从攻入邯郸开始就陆续将降卒派往西北修筑长城,如今十多年过去,降卒越来越多,长城也差不多修完了,秦始皇因为对于征讨河南之地并无太多把握,因此只能又让蒙恬监督百万降卒修建直道,希望打通一条强大的补给线来为将来扫平匈奴做准备,但在这持续不断的高强度压迫下,六国降卒死伤惨重,积累的怨恨也越来越大,时常都有消息从西北诸郡传来,某处某处的降卒又发生了暴乱,杀死兵卒和监军,有逃散者,也有逃出长城之外加入匈奴者,许多次匈奴的小股入侵就是这些逃卒做向导,他们将亡国之恨,将自己所承受的苦难全部都算在秦国头上,用这种方法来宣泄自己的仇恨。
  虽然每次降卒暴乱很快都被镇压,逃出去的也只是很少一部分人,但这些消息却一直从未断绝过。
  因此秦始皇对六国降卒的担心也日甚一日,一旦扫平河南,这百万人几乎就成了一个累赘,但要让他将这百万人全部杀死,他做不到,全部释放更加不可能,而在河南就地屯戍,照样需要驻守大军监视。
  秦始皇并不喜欢杀降卒和降奴,他连六国的王孙贵族都没杀,除非是谋逆之罪,被他杀死的大臣屈指可数,比起后世与他并肩的汉武帝来说,他几乎称得上是一位仁君,唯一让他背上一个残暴罪名的就是修建驰道、陵寝、长城和直道消耗的大量民力,导致民生疾苦不堪,老了之后,又开始修建阿房宫,消耗的民力更甚,也就是说,秦始皇是搞建设把自己搞成的一个暴君。
  如果眼下不征讨河南,那么这百万降卒就放在蒙恬的眼皮子底下想造反也不容易,但如果能够很快平定河南,那么百万降卒就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陈旭内心苦笑的同时脑海中也不断的寻找一个解决百万降卒的方法,好或者不好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要有。
  秦始皇也没有催促,而是脸色平静的四周欣赏雪景。
  思考了足足两分钟之后陈旭拱手说:“陛下,百万降卒数量巨大,而且都是身强体壮的成年男子,为农,则可为大秦耕种十万顷粮田,为卒,则可为百万大军,为奴,则可替百万民夫役卒,而且来历复杂,非是突然之间可以处置完毕,臣建议分而化之!”
  “如何分而化之?”秦始皇目露疑惑。
  “这百万降卒,从时间上来说最长的已经在西北服役十多年,其中许多早已老迈不堪,加上长期负重折磨,早已不具有任何威胁,这些人,臣建议陛下特赦之,当初诸侯征战各自为主,战争并不是他们的过错,这十多年的折磨已经然他们付出了足够的代价,陛下可以将这些老弱病残者特赦还家,甚至还可以分发粮食衣物等让其安心,这些人必然对陛下感激涕零。”
  秦始皇听完后点点头:“清河侯此言有理,百万降卒中老弱病残者数量不少,既无法做工又徒耗钱粮,释之无虞,朕准了!”
  “陛下仁义!”陈旭拍了一句马屁然后接着说,“百万降卒中,还有许多老实本分者,任劳任怨并无二心,为修建长城抵御匈奴立下功劳,这部分人也可以特赦之,有家有室者允许还家耕种,无家无室者分发钱粮工具,允许其择地耕种,以三年为观察期限,如若勤恳本分,可以许以平民身份。”
  “嗯,清河侯此言有理,这些人对我大秦并无威胁,可以释之!”秦始皇再次点头。
  “第三,在降卒中择体质强壮而又顺服者,组建一支辅兵,随同大军出征,许以利诱,杀死一个成年的匈奴男子,赏田五亩,杀死五个以上许以平民身份,杀死十个以上许以勋爵,可以为士,今后身份与我大秦将卒一视同仁!”
  秦始皇默然许久未曾说话。
  “臣以前说过,今六国之地皆为陛下之地,六国之民也皆是陛下之民,皆可善待之。陛下只有对六国之人一视同仁,才会慢慢化解六国百姓的仇恨,这百万降卒就如同一股湍急的暗流,臣以为堵不如疏,要给他一个可以看见的希望,让他们也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来获取军功勋爵,让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最后真正融入大秦,成为一个荣耀的大秦子民,在这种利诱之下,他们必然奋勇杀敌,在扫平匈奴的战斗之中爆发出无与伦比的力量,只要军功兑现,就会激发他们更大的热情,将来进攻河北彻底击溃匈奴或许就是轻而易举之事。”
  “堵不如疏……”秦始皇低头沉思,最后脸上露出一丝凝重点头,“清河侯此言也有理,当初大禹治水,便是采用疏导之法才让洪水消退,朕虽然平定六国,但六国百姓却心有怨愤,实则就像洪水一般动荡不安,朕也曾数次在朝堂之上讨论过,但文武百官却都未曾给朕一个满意的方法,今日清河侯一言才让朕有所明悟,此策朕会甚重考虑!那剩下之人如何处置?”
  “剩下的降卒情况更加复杂,才是需要谨慎处置的核心所在,处置不好可能会有祸乱,但也可以徐徐分化之,可以就地在西北诸郡分散垦荒,也可以发卖给商贾作为工奴挖矿修路,还可以在河南之地筑城,与匈奴杂居畜牧戍边,而且有了前面的特赦和军功刺激,许多人看到希望之后也会转变敌对心思,然后同样许以各种利诱并且加强监控,慢慢数年分化下来,百万降卒自然烟消云散,而对于六国之民,同样可以采用这种措施,利诱其心,恩威并重,假以时日这些不安的因素自然慢慢平息,如若再轻徭薄赋让民众衣食安稳无忧,数年之后恐怕即便是六国贵族暗中推波助澜,也必然再无祸患也!”
  陈旭慢慢说出自己的想法,最后对着秦始皇拱手行礼:“陛下,一切都在于一个疏字,如若大禹治水,因地制宜因势利导,疏通河道才能够让水势畅通平复,又譬如医士治病,因情施策因病施治,只有疏通经脉才能气血顺畅让病情缓解,老子有云:治大国,若烹小鲜。大秦天下就如同一条鲜鱼已在案上,士农工商为油盐酱醋,文武百官如葱姜蒜芥,以法为炉,以仁德礼义为鼎,而陛下就是厨工,执法度而调五味,因此这条鲜鱼做出来好不好吃全在陛下掌控之中。旭之所以愿意来辅佐陛下,皆是感激陛下之莫大功劳,平六国止战乱,天下百姓再无受年复一年征战之苦,使得耕有其田,居有其屋,士农工商各有其所,言功盖三皇五帝绝不为过,但九州轶志有云:天下可马上得之,不可马上治之也,治理天下不是临阵杀敌,治理百姓也不是可以通过军令就能强迫,只能如同烹制鲜鱼一般,掌控火候,调和五味,最终方得一美味也!”
  “治大国,若烹小鲜……以法为炉,以仁德礼义为鼎……九州轶志……”
  陈旭这番话说出来,秦始皇再也无法保持自己的平静,特别是陈旭搬出来太乙仙尊传授的天书之后,他眼睛望着面前积雪皑皑的青松翠柏,嘴里反复念叨着陈旭方才说出的一些话,许久之后脸色才慢慢恢复,然后微笑着换了话题,“朕一直听说清河侯喜爱在府中烹制一些美食,最近可有新作好吃的美味!”
  陈旭终于松了一口气,赶紧拱手笑着回答:“臣刚刚大病初愈,口味寡淡无味,也想做一些好吃的美味,可惜眼下寒冬时节,连鱼虾都弄不到,今日我还吩咐管家帮我去买一条狗,准备晚上吃狗肉火锅……”
  “唔,狗肉火锅的确美味,昨日朕才吃过,鲜香无比,吃起来令人胃口大开,而且在这寒冬吃起来浑身发热,最近这月余朕感觉身体健康多了!”秦始皇笑着点头说。
  “狗肉乃是温补之物,陛下切记不可多食,吃火锅可以搭配一些鲜藕芦菔和菘菜等时蔬调和一下。”陈旭提醒说。
  “徐福和御厨也都提醒过,朕一定注意,既然清河侯府上缺食材,明日朕让御膳房给清河侯送去一些!”
  “多谢陛下!”陈旭大喜,御膳房的食材可比大街上卖的东西要好多了,估计山珍海味都不缺。
  “呵呵,勿用谢朕,御膳房的御厨制作菜肴不如清河侯做的美味,朕也是希望能够多吃到一些清河侯制作的菜肴而已!”秦始皇摆摆手。
  “陛下放心,等臣做出来之后一定让府上的厨工去御厨传授制作方法!”
  “大善!”秦始皇脸上笑容绽开。
  而就在陈旭和皇帝站在园中交谈之时,一个身穿宦官服饰的青年远远出现在宫墙的大门之后,看着陈旭侃侃而谈的样子,苍白的脸颊略微有些狰狞和扭曲,双眼阴毒无比,偷偷的观看半晌之后,对着站在门口的两个宦者低声吩咐几句之后匆匆离去。
第380章
吊塔和滑轮
  ……
  因为黑火药彻底研制成功,陈旭对于制作瓦罐手雷已经没有了什么兴趣。
  这种土制手雷在眼下大秦这种原始的冲阵战中用处并不大,而且瓦罐易碎,也丢不远,手雷这种东西主要是用来突击敌方固守的阵地才有用,但对于匈奴这种骑在马上来去如风的原始部落来说,还不如用弓箭来的爽快,在战场上乱丢手雷吓坏自己战马的可能性比较大,就算没吓到,炸到花花草草也不好!
  何况眼下大秦有了新式装备,在战场之上可以玩命的追逐砍杀,匈奴马快的这种优势被迅速拉低了差距。
  因此眼下陈旭最想的自然是制做出来真正的火枪和火炮,不过眼下火药严重不足,火炮就算了,几十百八斤的火药几炮就没了,于是他自然先把注意打到了土铳上。
  花了大半天时间,陈旭躲在科学院自己专属的巨大实验室中,根据自己小时候见过的土铳样式,然后参照一些记忆中网络图片以及电视电影中的情节,画出来一把步枪样式的土铳。
  为了加大射击距离,枪管自然要设计的很长,这样才能在并不密闭的枪膛之中产生足够大的动能推动弹丸飞的够远,因此陈旭设计的枪管足有一米二,加上枪托等部件,整把火铳的长度超过一米五。
  后世的土铳都是鸭嘴式击锤击发方式,引火也是专用的火泡,俗称底火。
  火泡估计许多零零后的朋友没见过,但在八九十年代还属于儿童的玩具,就是两层纸叠压在一起,中间就像塑料气泡包装袋一样,上面密密麻麻都是鼓起的小泡,里面装着定量的易燃火药,撕下一个火泡放在土铳的引火位置,然后扣下扳机的瞬间,击锤重重的撞在火泡上,火泡中的火药就会燃烧,火星通过引火孔溅入枪膛之中引燃火药,弹丸就会被发射出去。
  火泡的火药要求易燃易爆的属性非常敏锐,类似于火柴药头,轻微摩擦就能点燃,稳定性比火药差很多,用加大剂量的硝石和硫磺等物混合估计也能成功,因为即便是两块铁块速撞击都能产生火星,只要瞬时温度足够高就能点燃,因此这些都不是陈旭马上要考虑的,眼下要考虑的是要先验证出土铳的威力。
  而且即便是弄不出来火泡,用燧石激发方式也基本可以替代,明朝后期全球开始盛行,西方首先发明,明朝中国也开始出现,因此明朝也有不输于西方文明的强大火力,但然并卵,清军因为在和明军的战斗中吃够了火器的苦头,入关之后强制废弃火枪火炮的研发,决定用他们最擅长的弓马技术,民间更是连火药都不能制造生产,于是整个大清朝两百多年下来,西方火器发展日新月异,各种坚船利炮甚至机枪都开始出现,全世界的大国唯独我们的大清还在骑马射箭,而八里桥一战,更是世界战争史上的一个恐怖绝伦的笑话,清军三万人进攻八千英法联军,以伤亡过半的英勇代价干掉了对手五个人……五个人……五个人……
  因此从战场的胜负数据来看,以火药为驱动的热武器就是冷兵器的终结者,从清朝开始,燧发火枪和火炮就成为了战场的主力,冷兵器时代从此一去不复返,而八里桥一战也彻底把闭关锁国的清朝统治者打醒了,决定开始发展火器,奈何大清帝国已经腐朽到了骨头里面,空有一个帝国的架子,而没有了帝国的灵魂,在八国联军的打击下,皮囊都千疮百孔,很快连底裤都没有了。
  相对于后世的火铳,燧发方式就要简单多了,就是一块固定在鸭嘴式击锤上的燧石,激发之后燧石撞击火药巢,普通火药也能点燃。
  但眼下这些都不是重点,重点是激发的方式,没有弹簧什么自动激发装置都是个屁,因此眼下最主要的是先制作出来一根强度很高的弹簧。
  但要制作出来一根合格的弹簧……
  陈旭的牙又开始痛了。
  于是他把费力设计了半天的激发装置彻底抛弃,改成了火绳枪。
  火绳枪就太特么简单了,就是一根铜管或者铁管上,在尾部有一个小孔,先插进去一截引火线,然后再从枪口装入火药和弹丸,原理就和陶罐手雷差不多。
  这下简单多了,陈旭看着改完之后的图纸,其实就是一根管子加了一个木头把子而已。
  拿上几张图纸出门,唤来马夫和护卫出城。
  虽然弹簧眼下没有,但碳钢已经有了,可以让公输胜和麻杆两人精炼一炉高碳钢拉出细钢丝制作弹簧试试看,毕竟要真的应用到战场之上,火绳枪这种垃圾是不行的,遇到大风雨雪天气就和烧火棍差不多。
  几乎半个月没来工厂,如今工厂变得井井有条多了。
  自从上次出现过火灾之后,皇帝加派了两百卫尉府的禁军驻守工厂,不光是工厂里面,外面也不断有禁军骑马巡逻,工厂围墙外一百丈距离不允许任何人靠近,围墙上还修建了箭塔,厂区里面还有瞭望塔,大门也进行了改建,驻守了一屯兵卒检查进出的所有人员,管事、监工、工匠、帮工等都在检查之列,没有工厂的腰牌都要被缉拿审问。
  不过陈旭不在检查的范围内,马车嘚嘚还隔大门一里远,就有巡逻的兵卒迎上来,然后有人进厂通知迎接,很快工厂的安全部主管英布骑着一匹装配了新式马鞍马镫,身着黑甲腰跨马刀,头上扎着皮质护额,一身戎装看起来英姿勃勃,顾盼之间和往日截然不同,很有几分意气风发的味道。
  “属下参见侯爷!”英布下马恭恭敬敬的抱拳行礼。
  “免礼,工厂最近情况如何?”陈旭坐在马车上微笑点头。
  “回侯爷,一切尚好!”英布上马之后跟在马车旁边说。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42/107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