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吃相(校对)第27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76/1072

  在如此大的动静之下,正在皇宫休息顺便吃些零食的秦始皇早已接到无数禁军和玄武卫通传进来的情报。
第427章
要与你同归于尽
  “放肆,反了反了!”秦始皇大怒,把手中一个精美的瓷杯狠狠的砸在地上摔成粉碎。
  “陛下,中书省丞相李斯大人在宫外求见!”一个宫人急匆匆而来在殿外禀报。
  “宣~”秦始皇深深的呼吸了几次之后让情绪平静下来,但坐在椅子上脸色依旧犹若寒冰。
  片刻之后,随着一阵急匆匆的脚步声,李斯跟着宫人疾步而来,在门外求见之后走进大殿。
  看着地上碎裂的瓷杯和茶水,李斯行礼之后说:“陛下,臣所来,还是请陛下通过焚书之令,百书不焚,日后必生祸乱……”
  “报,陛下,博士仆射周青臣求见!”门外再次响起禀报。
  “宣~”秦始皇点头。
  不一会儿一个三十多岁身穿蓝色长袍头戴玉冠的中年文士大袖翩翩随着宫人而来。
  “臣参见陛下!”中年入殿之后对着秦始皇恭恭敬敬行礼,但却对李斯视而不见,甚至嘴里还轻轻冷哼了一声。
  “周博士所来何事?”秦始皇面沉如水。
  “陛下,臣所来,就是为李相在朝堂妄言焚书而来,诗书和百家书籍皆是我华夏先贤呕心沥血传承之经典,臣身为博士仆射,有掌天下文书之责,如若焚毁,当是断我华夏万年传承,臣请求陛下万万不可答应!”
  “报~,陛下,尚书省丞相冯去疾大人求见!”殿外再次传来宫人的禀报。
  “宣!”
  “陛下,咸阳百家门徒汹汹而动,诸生皆往咸阳宫汇聚而来,请陛下下发谕令严厉整饬!”冯去疾进殿之后对着李斯微微点头之后对着皇帝行礼说。
  “陛下不可,眼下所乱者,皆都是李相焚书之策引起的变故,只要陛下宣旨不会焚烧百家书籍,诸生自然散去!”周青臣大声疾呼。
  “陛下,五帝不相复,三代不相袭,各以治,非其相反,时变异也。今陛下创大业,建万世之功,固非愚儒所知。异时诸侯并争,厚招游学。今天下已定,法令出一,百姓当家则力农工,士则学习法令辟禁。今诸生不师今而学古,以非当世,惑乱黔首。臣斯昧死言:古者天下散乱,莫之能一,是以诸侯并作,语皆道古以害今,饰虚言以乱实,人善其所私学,以非上之所建立。今皇帝并有天下,别黑白而定一尊。私学而相与非法教,人闻令下,则各以其学议之,入则心非,出则巷议,夸主以为名,异取以为高,率群下以造谤。如此弗禁,则主势降乎上,党与成乎下,禁之便。臣请史官非秦记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以古非今者族,吏见知不举者与同罪。”
  李斯抬出三皇五帝非是世袭传承来对照,说如今大秦格局已经不同往事往日,诸侯争斗,皆是因为百家蛊惑诸王,因此才有天下诸侯不断的征战,如今天下一统,要想天下安定,就需要把这些持有不同政见的百家理论统统消除,免得这些百家门徒造谣诽谤皇帝,结党抗拒法令,因此必须将这些乱七八糟的书都烧掉,用法令统一思想,这样大秦才能更加稳固。
  “李相所言不错,朕不能让诸生继续祸乱生事,焚书之策,朕准了!”秦始皇脸色阴沉的点头,就在他准备传唤谒者签发谕令的时候,殿外再次传来禀报。
  “报~,陛下,清河侯求见!”
  “宣!”秦始皇愣了一下摆手让谒者离开。
  不一会儿,陈旭跟着宫人急匆匆而来,进入紫宸殿之后看着地上碎裂的茶杯心脏砰砰乱跳了几下,不过脸色并没变化,疾步走到秦始皇面前拱手行礼说:“陛下,臣闻因为焚书之事传出,咸阳百家门徒皆都群情激愤围堵皇宫和朝议大殿,时日拖久了恐会造成混乱,因此臣特来拜见陛下,希望能够为陛下分忧!”
  “此事朕已知晓,两位丞相和博士仆射也都是为此事而来,李相焚书之策朕认为有理,正准备签发焚书谕令,既然清河侯到来,朕还想听听你的建议!”秦始皇对陈旭的身份还是颇为敬重,因此说话之时脸色平静下来,语气也变的温和许多。
  “陛下,焚书之举臣以为不可,传有仓颉造字,我华夏始有文字记载,历经三皇五帝至今,传承已过万载,悠悠万世方才铸就我华夏如今之风华物茂,而历代先贤观日月星辰,涉山川大河,睹盛世兴衰,品人间百态,呕心沥血终于编写出诸多美不胜收的诗词歌赋,教化出万民尊礼守德,方有今日我华夏气象!”
  “陛下雄才大略体恤万民疾苦,扫六合平八荒,十年苦战方才让天下归一,此德泽被天地,必将开创我华夏万世辉煌之基业,今天下安定,正是让天下百姓收心之时,如若焚书,必将令天下士子寒心,以为陛下是数典忘祖之君!”
  “臣以前与陛下奏对之时也曾提到,治民犹若治水,堵不如疏也,大秦三十六郡八百余县,两千余万民,百家门徒无法计数,况且还有王孙贵族,富豪商贾,读书识字之辈多如牛毛,藏书又何止百万,更有战乱躲避偏僻山野者,天下诗书又可焚烧的尽?”
  “而且书籍乃是人所做,熟读百家典籍者不可尽数,尽皆记于脑海之中,今日烧,明日写,难道还能把所有读书人的脑袋也用法令禁锢起来?陛下可焚诗书,可禁笔墨,可拘拿违令者,但绝对无法堵住天下人之口,磨灭百家门徒之心!”
  “况且眼下百家门徒齐聚咸阳,所来为何?其实皆是想用自己所学报效陛下,希望能够为大秦之繁荣昌盛出一份力而已,只不过因为言论或偏颇,或偏激,或不合时宜,因此不能被陛下所用而已,这才整日在咸阳无所事事,开馆讲学,授徒传教,目的也是想发扬各自的理论得到陛下的认可,因此陛下此令一出,只会让百家门徒离心离德……”
  陈旭洋洋洒洒一篇长篇大论,然后转身看着李斯,脸色虽然平静,但双眼却直勾勾的盯着李斯的眼睛:“旭闻李相昔日向陛下献谏逐客书,劝解陛下勿要驱逐客卿要招贤纳士,陛下欣然接纳,因此才有四方贤士投奔秦国,而后才有我大秦蒸蒸日上的气象,收士族得民心,最后横扫六合平定天下,这才有如今百家士族纷纷来投咸阳,但今日李相所言,已经再无昔日之胸襟,再无初来大秦之情怀,上书焚诗书经义,断士族之根基,坏百家之言论,弃祖宗之精神,李相岂非不知此乃恶法乎,防民之口甚于防川,但天下人之口,李相又岂防能的住,况且……”
  “况且什么?”李斯脸色阴沉的问。
  “况且只要此此令一出,李丞相必然离死不远矣!”陈旭冷然说。
  “清河侯,你此话何意?”李斯忍不住脸色大变。
  “旭方才被数百方士堵在科学院,请求我赐一颗太乙神雷,具都要和你同归于尽!”
  “啊?~”
  陈旭此言一出,紫宸殿中接连响起惊恐的惊呼,不仅冯去疾周青臣吓的差点儿一屁股坐到地上,就连秦始皇都身体一个哆嗦差点儿从椅子上掉下来。
  李斯更是不堪,直接蹬蹬后退数步脸色及其惊恐的看着陈旭。
  “呵呵,李相放心,旭是不会把太乙神雷送给那些百家门徒的,妄动神雷必受天谴,但李相可知此时咸阳宫外有多少方家术士?这些人虽然大多数手无缚鸡之力,但俗话说蚁多咬死大象,李相虽然出入皆有侍卫护佑,但如若数千人具都如此想法,要与李相同归于尽,难道李相还能将天下士族屠杀殆净乎?更何况李相乃是我大秦中流砥柱般的重臣,六国余孽也欲将李相除之而后快,因此李相此时已经命悬一线岌岌可危,此非是旭危言耸听,陛下贵为天子威服华夏,但在巡游东南之时一路还遭遇数次匪徒袭扰,莫非李相忘记了宛城之变乎?莫非李相忘记了博浪沙之变乎?李相自信能够与天下士族相抗乎?”
  陈旭每说一句,李斯的脸色便苍白一分,等陈旭说完,李斯已经浑身颤抖,平日的严肃稳重尽皆不存。
  “陛下,焚书之令切不可意气用事,要收天下之心,必先要安抚天下士族,而天下士族,皆都出自百家门徒,臣还是那句话,堵不如疏,咸阳这些百家方士必须要让他们一身所学能够有施展之地,让他们感受到陛下的重视和重用,只要学有所用,他们自然会慢慢安定下来!”陈旭转身对着秦始皇拱手行礼说。
  “清河侯还请详说,这聚集咸阳宫外诸生如何才能疏导,如何才能让他们学有所用,我大秦如今各府署衙包括郡县皆都官吏充足,恐怕无法安置!”
  冯去疾此时从震惊中回过神来,方才陈旭所说的确把他也吓的不轻,但仔细想一下,那些百家门徒要炸死的只是李斯而已,而李斯死不死和他冯去疾没有半钱的关系,说不定李斯死了他在朝堂混的更加如鱼得水不亦乐乎,所以冯去疾心里竟然还略微有些遗憾。
第428章
三大门派
  “冯相不急,眼下急需要处理的是外面聚集的百家门徒,需要尽快安抚让其散去,至于疏导之法,旭自然也有一些,但需要从长计议!”
  陈旭说完后看着秦始皇:“臣请陛下亲自出宫安抚这些百家方士,待散去之后臣再细说疏导方略!”
  秦始皇沉默许久之后点点头站起来:“清河侯方才所说句句在理,既然有疏导之策,朕就亲自去接见诸生安抚一二!”
  “陛下圣明!”陈旭赶紧躬身行礼,长长的松了一口气暗自抹了一下额头暗叫一声好险。
  因为案桌上的一份谕令方才已经写完,只等盖上大印通传下去,焚书之令便几乎再无更改余地。
  半个小时之后,随着数千卫尉禁军从咸阳宫中如潮水般涌出,弩上弦剑出鞘,林立的长戈密密麻麻如同森林一般迅速在朝议大殿外的广场上绵延开来,呼喝怒骂中,聚集的上万百家门徒全部都拥挤后退,广场之上很快就空出来一大片空地。
  紧随卫尉禁军之后,是三百身负大剑的黑衣蒙面的玄武卫,皆都骑着高头大马簇拥着一辆六马拉乘的天子车驾慢慢从咸阳宫驶出来。
  “快看,皇帝出来了!”混乱后退的人群中顿时惊呼不断。
  “莫非是要杀我等?”有人惊恐不已的嚷嚷。
  “哼,死何惧哉,如若皇帝真要焚我等先贤书籍,某宁愿一死!”
  “不错,书在人在,书焚人亡,某虽微末小派,也必然告诫后人不可事秦也!”
  看着皇帝车驾出来,聚集的方士更加群情激愤,虽然有不少人害怕退出人群准备离去,但大多数还是义无反顾的往前涌,很有一种英勇就义的勇气和精神。
  站在皇帝的天子车驾上,看着被禁军阻拦在十丈外密密麻麻喧嚣怒骂的方家术士,陈旭也不由眼角使劲儿跳了几下。
  自己这只穿越过来的小蝴蝶扑扇了一下小翅膀,因一份报纸便提前数年引出了李斯的焚书想法,而如果不是自己往皇宫赶的及时,此时这些人已经被禁军抓捕驱赶,而且挨家挨户要查抄诗书经义,然后付之一炬,由此带来的是民间更加剧烈的动荡,因为一旦法令通传整个大秦,那时反对的可不仅仅是咸阳一地,而是全国三十六郡八百余县,群情激愤的士族又岂会只有眼前的万余人,而由焚书带来的,还有一场残酷的坑杀镇压。
  后世人大多猜测是儒家在往秦始皇头上扣屎盆子,但这个屎盆子也并非就扣的绝对冤枉,坑杀的百家方士皆都是保护自己门派传承的死硬分子,也都是各派的精英人士,儒、墨、名、杂各派均都遭受打击,非是儒家一派而已,只不过儒家门徒最多,反抗最激烈,因此死的人也最多。
  既比如今日在朝堂之上,李斯上奏焚书,第一个跳出来反对的便是博士淳于越。
  淳于越是儒家门徒,也是前齐国名士,虽然投奔来秦,但一直反对李斯的郡县制度,数次上书皇帝师法商周采用分封制,认为皇子没有封地便如同平民是为匹夫,这不符合天家血统尊贵的古礼,与儒家倡导的上下尊卑和礼仪有巨大的冲突,而治国理念的不和也必然导致双方的不断冲突,只不过李斯势大淳于越无法抗衡,但今天李斯的焚书奏书一出来,淳于越自然再也忍无可忍,在朝堂之上就要和李斯同归于尽,不过依旧胳膊拧不过大腿,被秦始皇革去职务赶出了咸阳。
  随着禁军越来越多,朝议大殿前面的广场四周全都是身穿黑色皮甲手持长戈的禁军。
  “呜呜~~”低沉的牛角号响起,吵闹喧嚣的声音直接被压了下去。
  看着场面已经被控制,秦始皇慢慢从马车上站起来,一身玄色龙袍,头戴玉冕,面色威严,眼神慢慢掠过整个广场,瞬间场面变得极其安静。
  “朕非是糊涂帝王,今日朝议之事也非正式谕令,诸位都是饱读诗书之人,崇德明理,何故今日聚集在此扰乱京师耶,朕自称王以来,聚兵以扫六合,任贤安抚天下,而朕也夙夜理政不敢懈怠,只为我华夏从此再无刀兵之苦,万民能够安居乐业。诗书礼乐皆都是先贤所著,朕未尝有焚书之念,因此诸位无需惊慌,数日之后朕会邀请一些名家贤士上朝参议重大事务,同时也希望诸位勿要相信讹言,朕再明言,绝无焚书之念,速速散去勿要惊扰民众!”
  “呼,原来焚书是讹传,把某吓的不轻!”
  秦始皇说完之后,人头攒动的百家门徒瞬间都松了一口气。
  “陛下能够亲自出来分说,比谕令更加可信,看来某不用和李斯同归于尽了!”一个年轻文士抹着额头的虚汗说。
  “既然陛下说不会焚书,我等还是速速离去为好,不然那些兵卒可不是好相与的!”
  “然,今日被打伤的可不少,这些兵卒无法与之理喻!”
  “陛下能够出来当面安抚我等,此乃破天荒第一次,我等最好还是礼貌些!”
  “不错,陛下仁义,看来是我等太过冲动!”
  “多谢陛下,我等即刻散去!”
  人群之中有不少人都开始对着秦始皇的马车躬身行礼,然后开始结伴离开广场。
  这些人来的快去的也快,从秦始皇出来到人群全部离去,前后也就不到半个小时,等广场上再也看不到方家术士的身影之后,秦始皇这才整理了一下衣服坐下来,转头看着站在旁边的陈旭说:“清河侯随朕回宫,朕还想听听疏导之法!”
  “是,陛下!”陈旭躬身行礼。
  半个小时之后,依旧是紫宸殿。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76/107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