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吃相(校对)第27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78/1072

  房间里很安静,静的只能听见几道沉重的呼吸。
  秦始皇、李斯和冯去疾三人都听的目瞪口呆,全都直勾勾的看着陈旭不断开合的嘴巴。
  陈旭说完之后足足过了两分钟,秦始皇才猛的拍了一下案桌脸色激动的站起来:“清河侯果然思虑与众不同,这些计策如果都安排妥善,整日扰乱的百家方士必然安稳下来,堵不如疏,此策必然奏效!”
  “清河侯,某还有一个疑问!”冯去疾此时也回过神来。
  “冯相请说!”陈旭点点头。
  “某也认同清河侯的分化之策,但这些一旦安排下去,必然还要修建大量的楼堂馆舍和发放官秩,这是一笔极大的开销,如今我大秦粮食到处捉襟见肘,恐怕承受不起!”冯去疾脸色严肃而认真,他如今管理六部,一旦皇帝同意陈旭的策略,后面的安排到时候还得他去亲自搞定,也就是说陈旭只是动动嘴,但跑腿的都是他。
  “呵呵,的确,但冯相其实不必太担心钱粮问题,因为这些事情可以分为几步慢慢去安排,而且冯相不要忘了,我大秦有数十万商贾,这些人可是很有钱的!”陈旭笑着说。
  秦始皇和冯去疾两人眼睛同时一亮。
  尝到了一万套马卒装备的好处,秦始皇如今对于不花钱捡装备已经有些上瘾了,因此迫不及待的说:“莫非清河侯也能通过商贾来安排这些事情?”
  陈旭点点头说:“官秩可能不行,但至少楼堂馆舍这些可以让商贾来筹备,还是如同上次约法三章一样,鼓励各郡县的商贾筹办学校,然后每年给予这些商贾的家族一些学生名额,允许他们家族后辈入学校学习,毕业之后和普通学子一样可以委任官吏,这其实还是借鸡生蛋的策略,我想即便是没有直接的利益好处,他们还是会比较踊跃参加的。”
  “非是踊跃参加,他们一定会打起来!”冯去疾冒出一句。
  “清河侯,你为何要如此为商贾正名?”李斯突然站起来。
  “李相何出此言?商贾如何?”陈旭冷冷的看着李斯,虽然年幼但气势却毫不示弱。
  “商贾从来都是低贱之民,不事生产,不事劳作,买入卖出鱼利百姓,从上次筹办马卒装备开始,你便一直不断为其善言,你可知商贾历来只重金钱利益而忽略律令,时常投机取利,一旦允许这些商贾后辈进入朝堂,我天下士族还有何地位脸面可言?”李斯疾言厉色的说。
  “是脸面重要还是我大秦江山社稷重要,商贾固然重利,但历来却是最为安分之人,相反只有李相口中的士族,才是我大秦如今动荡的原因,百家方士整日在咸阳上蹿下跳,才使得朝堂民间混乱不堪,不然李相又何必今日出焚书之策,我陈旭出山辅佐陛下从未有过半分私心私利,相反李相你撺掇陛下焚书,难道真的是为了大秦社稷和江山安稳?我大秦重法日久,法令律条严苛无比,三皇五帝传承下来的仁德,商周士族秉承的礼义,在李相眼中皆都不如一条法令重要,天下百姓具都是炎黄子孙,如豆生田亩开枝散叶,百姓商贾,士族公卿本应同气连枝,但律法却如此森严压制商贾百姓,请问李相有何脸面去祭拜祖宗,难道你要告诉我华夏历代先祖,你把自己的族人都打压的喘不过气来吗?而一旦焚书令一出,毁灭先贤典籍这种大逆不道之事,必将让陛下背上千古骂名,你李斯又有何脸面身居左相之职,位居公卿之首!”
  陈旭最后几句话如同寒冰,近乎于一种怒斥。
  今时今日,因为焚书的原因,他已经再也不想隐忍下去。
  “你……你……清河侯,你太过分了!”李斯也忍不住大吼。
  “哈哈,某过分么?今日诸生扰乱咸阳,就是你一手造成的,你为一己之私却让陛下陷入不义之地,当初你还是吕不韦府中一员小吏,给陛下上谏逐客书之时是何等的意气风发,如今身具高位,便打压天下寒门士子,幸亏陛下未曾受你蛊惑,不然谕令一出,天下必然大乱,方才你还要陛下再下一道谕令,斩杀所有不愿焚书之人,如今南北未靖,六国之地依旧动荡不安,不愿事秦者大有人在,莫非你听见看见却自当未见,如那掩耳盗铃之徒乎……”
  “清河侯息怒,此乃紫宸殿,莫要大声喧哗!”冯去疾也看出陈旭是动了真火,赶紧站起来劝解。
  俗话说神仙打架凡人遭殃,冯去疾平日低调隐忍,虽然与李斯并不和,但也却从来都不会撕破脸皮,但陈旭却不同,此时看起来就像一个二愣子,要是左相和如今在朝野都名声如日中天的清河侯在皇帝面前打起来,这个消息传出去,也必然生出许多祸患来。
  而看着两人如此大发雷霆的争吵,秦始皇坐在椅子上反而脸色平静下来。
  “陛下恕罪,臣失礼了!”陈旭拱手行礼之后坐下来不再说话。
  李斯也默然坐下去,面孔扭曲胡须和眉毛不停的颤抖,看得出来被陈旭这一通乱骂已经有些魂不附体。
  “三位爱卿暂且退去,朕想安静一下!”沉默许久之后秦始皇发话。
  “臣告退!”
  三人一起站起来躬身行礼之后退出紫宸殿,在宫人的引导下走出皇宫,而在皇宫门口,李斯和陈旭两人对视一眼,然后各自冷哼一声拂袖而去。
  而落在最后的冯去疾目送陈旭和李斯上车离开之后,这才悠悠的长吐一口气,然后慢条斯理的走向自己的马车。
  ……
第431章
历史的搅屎棍
  焚书的动荡虽然在皇帝亲自出面解释之后暂时消停下去。
  但后遗症却并未完全消失。
  所有散去的百家方士皆都聚集在曲园杂舍之中暗中猜测,同时也在等待皇帝所说的要邀请名士入朝参议重大政务的事情。
  后世有句话叫秀才造反三年不成。
  其实历朝历代读书人造反就从来没有成功过。
  但是文人造反不行,祸乱国家确是一把好手。
  后世好多如日中天的朝代都是被文人祸祸倒塌的。
  比如眼下的情况,李斯要打压百家门派让法家势力一家独大,而百家门徒自然不甘就此引颈受戮,因此必然要反抗。
  曾经的江湖三大门派,儒家不受重用,墨家已经分崩离析,黄老门徒本就一盘散沙无法形成统一的格局。
  因此就没有任何人来遏制法家的不断壮大和崛起。
  如若此次焚书令真的成功,大秦将再无百家门徒的立锥之地,就像陈旭所知的结局,诸子百家的许多代表人物被坑杀,被逮捕,被流放边荒之地,诸生四散而逃远离咸阳,由此一个盛世帝国开始走下坡路。
  但不过这次的焚书令和历史上的记录出入很大,至少时间上提前了好几年,而且还出现了一个转折,因为秦始皇遇见了陈旭。
  除开陈旭这个历史的搅屎棍凭空出现之外,秦始皇也还没有追求长生不老到疯狂的地步,也还并没有昏聩到被李斯一说便同意的地步,最主要的是,这次没有那些骗子术士的出现,让秦始皇的怒火还未达到抑制不住的地步,而陈旭赶去皇宫还算及时,阻止了焚书令的发出。
  而因为陈旭在朝堂之上反驳李斯焚书的事情,也让陈旭在方家术士中的地位突然间就拔高了许多,由此也都猜测今日皇帝能够出宫来破天荒的亲自现身解释不会焚书也和清河侯有关,因此聚在一起很多也在不断的讨论清河侯。
  陈旭坐着马车回到报馆,此时报馆的一群人也都引颈待望了许久,看见陈旭回来,陈平和丘乘等人一窝蜂的涌上来打听情况。
  陈旭却什么都没说,只是让人把荀子的《劝学》和《臣道》两篇找出来,然后尽快排版之后放置在百家言论的板块之中。
  “侯爷,要把《辩土》和《申时》两篇农家策论撤掉吗?”陈平小心翼翼的对坐在椅子上发呆的陈旭拱手问。
  “嗯,关于焚书之事闹的太厉害,如果继续闹下去对谁都没有好处,李斯乃是荀况门徒,我们便把荀况的文章发出去,他不是要焚书么,那么百家著作也包括荀况的书籍,这种欺师灭祖之事必然会受到激烈的抨击,同时在头版发出征集抵制言论,要有理有据,我们要阻止此事,最好的方法就是以子之矛攻子之盾,要让李斯承受不住这种压力!”
  “侯爷,李斯权势滔天,如果百家抨击的太厉害会不会适得其反?”陈平略有些担心。
  “哼,他自然是不会轻易罢手,只要李斯在位一天,法家的地位便稳固如山,朝堂上有一大群的法家门徒在不断为其摇旗呐喊,我如今势弱,只能另辟蹊径来对抗,只有将李斯彻底搬倒,我许多的改革措施才能逐渐推行,如今陛下已经明确说不会焚书,因此我们占据绝大优势,赶紧去做吧,明早之前报纸要印刷出来散发出去,对了,前些天让你安排人找的小报童找了多少?”
  “回侯爷,已经找到了三十多个,全部都是十岁左右的乞童,统一的背包、马甲和胸牌也都制作完成,保证明天不会耽误报纸的售卖。”陈平赶紧说。
  “那就好,这些乞童五人一组,每组安排一个帮工负责照看和收钱,不要被人抢劫钱财和受伤!”
  “侯爷放心,只要挂上科学院的胸牌,恐怕咸阳还没有人有这么大的胆子抢劫!”陈平倒是很轻松的笑着说。
  “去吧,报纸排版完成就开始印刷,今夜都不要休息,还有,注意火烛和安全……”
  陈旭叮嘱几句之后返回科学院,叮嘱所有人不能靠近办公室,然后拿出纸笔开冥思苦想。
  而此时的皇宫之中,秦始皇脸色平静的依旧坐在紫宸殿中。
  方才陈旭对着李斯一顿臭骂,看得出来陈旭在焚书之事上的确反应激烈,也就是说清河侯是在用这种激烈的方式表达对李斯的不满,而且秦始皇也明白,陈旭大部分是故意做给他看的。
  “焚书令一出,毁灭先贤典籍这种大逆不道之事,必将让陛下背上千古骂名……”
  陈旭的厉声呵斥之声犹言在耳,依旧还在秦始皇的脑海中回荡。
  “李卿啊李卿,此事让朕该如何处置!”独坐许久之后秦始皇叹了一口气站起来,神情略有些郁闷的走出大殿,准备去后宫散散心。
  李斯作为他的左膀右臂,辅佐他足有二十年,从吕不韦府中的书吏变成郎职开始,然后上谏逐客书之后提拔为长史,再到廷尉,再到丞相,这些年一直兢兢业业,提出的许多建议都符合他才的胃口,也因此逐渐得到重用,可以说在统一六国的过程中,李斯功不可没。
  今日陈旭当面大骂李斯,明言李斯已经不能位居左相之位和上卿的尊爵,这简直就是赤裸裸的打脸,而且是当着皇帝和冯去疾的面,这明显是已经撕破脸面,如果此事一旦传出去,两人日后必势成水火根本无法平静相处。
  作为新崛起的贵族,陈旭第一次怒火的发泄对象,竟然是当朝左相,这是秦始皇万万没有想到的。
  而陈旭如此做法秦始皇也大致能够猜到几分,那就是陈旭在用这种态度表明他的立场,而且也在向他这个皇帝做出一种姿态,新旧两个贵族之间皇帝必须选一个。
  罢李斯的丞相职,秦始皇眼下肯定是无法做出决定的,除非李斯突然老死或者病死了,那另当别论。
  但在这件事上如果沉默置之不理,陈旭也必然不会满意,而一想起陈旭的身份,秦始皇更加的郁闷,一路走一路使劲儿揪胡须。
  自从陈旭两年前突然因为紫云仙茶而名声鹊起,犹如一阵狂风瞬间便名声传播整个大秦,而巡游东南一趟,无论是太乙神雷还是陈旭给他的书信亦或是那个锦囊,都让秦始皇确认陈旭就是仙家弟子无疑。
  而陈旭入咸阳以来,所作所为都奠定了他与众不同的身份和地位,无论是炼制钢铁改良马具兵器,还是上书三省六部的策略改制朝堂,加上货币改革、钱庄、报纸、活字印刷、瓷器、酒楼,桩桩件件皆都是前所未有的新奇事物,短短几个月就改变了无数人的生活,甚至还包括皇帝自己,自从三省六部改制以来,他猛然发现自己轻松了许多,再也不会为朝堂之上那些鸡毛蒜皮的小事而感到愤怒和无奈。
  因此陈旭必须要好好安抚,一旦陈旭不满意回伏牛山隐居去了,皇帝期待的一切就会戛然而止。
  秦始皇一路沉思,进入后宫遇到正带着妃子和儿子在后院赏花踏青的公子扶苏,看见秦始皇面沉如水一脸不高兴的走进来,顿时都停下嬉闹,宫女内侍都跪满一地迎接。
  扶苏赶紧带着家人上前行礼。
  “儿媳拜见父皇!”扶苏的妃子也是一个风华正茂的美貌女子,身边还跟着一个六左右的孩童,长的眉清目秀。
  “孙儿拜见爷爷!”小孩儿也很有礼貌恭恭敬敬的行礼,不过脸上身上到处都是泥土,刚才还在地上和几个身穿内侍服侍的少年宫人正趴在地上不知道在玩啥。
  “你们怎会在此?”秦始皇此时心中郁闷,语气也略有些生硬。
  “今日天气晴朗,儿臣带着子婴来陪母妃踏青赏花,母妃因为有些困乏就提前回寝宫休息去了,儿臣也正准备回宫!”扶苏赶紧拱手说。
  “嗯,你们继续玩乐吧,朕去看看你母妃!”秦始皇点点头准备离开。
  “父皇为何看起来如此闷闷不乐?”扶苏犹豫了一下问。
  秦始皇捋着胡须微微沉吟一下说:“今日诸生扰乱之事你可知道?”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78/107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