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吃相(校对)第36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65/1072

  自从朝廷约法三章之后,河南大捷导致参加了约法三章的商贾赚的盆满钵满,就光是咸阳一地,先后就有商队驱赶来上千匹匈奴骏马,每匹八千钱,其中更有难得一见的宝马售出上万钱,最近这段时间,距离咸阳城不远的泾阳县成为了一个庞大的马匹交易市场,每日人群汹汹不绝,南来北往的富豪商贾汇聚此处,成群成群的北地骏马在此交易,各地的马贩子每天都像在过年一样。
  这些骏马普通人去了河南买不到,根据当初约法三章的协议,获得战利品优先供应这些参与打造马卒装备的商贾,而这些当初参加约法三章的商贾就没有一个蠢人,既然拥有优先购买权,那自然是砸锅卖铁也一定要先抢到手,而且太特么便宜了,一头羊算下来不到三十钱,一匹马驹子才两百钱,完全就和捡钱一样,这些马驹子安排匈奴奴隶养两年之后又是一匹健马,弄到中原转手就是八千钱,则完全是一本万利的买卖,在这个农耕为基础的文明国度,牛马这种大型牲畜永远都不愁卖,老百姓买不起,那些王侯公卿达官贵人却需求非常大。
  普通前置双驱和四驱的马车如果换上匈奴马,逼格瞬间提高十倍不止,坐在雄壮的匈奴骏马拉乘的马车上,瞬间就有一种傲视群雄的感觉,那是坐在悍马H1上看QQ车的既视感,油然而生吾可碾压之的豪情壮志。
  因此约法三章不仅仅是让大秦获得了一场史无前例的大胜,而且也迅速造就了一大批靠牛马暴富的巨商,而如今河南之地其他商人近乎于已经无法染指。
  当初约法三章就是清河侯提出来的。
  而听了清河侯话的人都跟着发财了,而且是横财,是许多商贾一辈子做梦都无法积累的财富。
  一个小商人,一年挣一两千钱,那就能让一家人衣食无忧,算是小富之家;如果一年挣三五千钱,基本算得上是中富之家,可以养几匹普通牛马,而如果年收入上万钱,那就算是大富之家,购买奴仆出入车马。但这些说的都是小商人,还有富商和巨商,每年的收入都是几万甚至十几万钱,但约法三章造成的这一批商人,年收入至少都在百万往上,完全控制了河南和中原的牛马牲口的交易,而且这个过程会一直持续下去,最后形成一批垄断中原大型牲畜和羊毛皮货交易的超级巨商。
  只要大秦不倒,这些商人把持河南驯养牛马,这个市场就不会有人再挤得进去。
  而同时,这批人又垄断了中原的钢铁冶炼和马鞍制作,垄断了大秦朝堂对马卒装备的采购渠道,由此形成一个和朝堂紧密联系的利益集团,而这些人必然也会投靠一些王侯公卿作为大树,听闻南阳郡的一大批商人全都和清河侯关系密切,上次清河侯回南阳娶亲,南阳郡数百商贾为其抬车,此事传出来之后引起巨大的轰动,而南阳郡的商贾现在也在大秦混的如鱼得水,鲁阳钢铁厂,舞阳钢铁厂,宛城马鞍厂,阳城兵械厂,这些以新式马卒发展起来的工厂皆都名声响彻大秦,每天还有源源不断的马卒装备被朝廷的监吏验收合格之后交给兵部运送到西北军营,装备三万新式马卒,这些军备照样全都是白送朝廷。
  民间早有猜测,今年入秋之后,陛下将会再次发布征伐谕令,匈奴东胡皆是目标,到时候的战利品将还是这些钢铁马鞍商人锅里的菜,外人无法抢食,以补偿这些商人免费为大秦做出的贡献。
  今天都市报发出这个邀请商贾帮忙运送衣物的信息虽然只有一句话看不起眼,而且也没说钱粮报酬,但提到了广告一词。
  因此齐姓商人便略微有些意动,更何况他还是前齐贵族,田齐代姜,姜氏改姓为齐,但却自始至终不曾忘记自己的祖国,如今他早无复国的念头,但面对昔日太公和姜氏祖先开创出来的故土,他还是想为家乡受灾的同胞尽一份力量。
  大秦都市报馆这些和齐地没有丝毫关系的人都会征集旧衣物运送齐鲁赈济灾民,他们齐地人自然也不想落后,何况他本来也有七八条商船,常年来往于齐鲁和大河沿岸经商,贩卖粮食布匹以及其他乱七八糟的商品,这次也打算趁着夏粮收获之时去齐鲁两地收购粮食,也算是顺路。
  何况报馆乃是清河侯创办,绝对不会无缘无故写上毫无意义的几个字在报纸上。
  这广告两个字必然还有其他的意义,就和约法三章一样,说不定是个一举成名从而发家致富的大好机会。
  齐姓商人来到报馆的时候,报馆外面的大街上已经人满为患。
  大量的咸阳民众踊跃前来捐献衣物,有的一件两件,有的三件五件,还有的王侯公卿府上更是直接用马车大车大车的将旧衣物被褥拉过来,而报馆也雇了上百个帮工帮忙搬运,还请了数十个妇女帮忙整理这些旧衣物,渭河学院的一群学子和许多自发前来帮忙的文士都冒着酷暑登记记录和帮忙清点衣物,沿街一字排开二十多个捐赠点都人来人往,大量的旧衣物被挑选折叠打包之后安排马车拉到库房,剩下实在太破旧的也没有丢弃,照样打包之后安排人送到城外的造纸厂,这些衣服全都是麻线制作,还是制作麻浆纸的上好材料,一点儿都不浪费。
  看着这热闹踊跃的场景,齐姓商人竟然莫名其妙感觉眼睛有些发酸。
  这些人不计报酬,为的就是帮助他曾经的父老乡亲。
  而这些受灾的人当中,可能还有他的族亲。
  就在他打定主意即便是在这次真的一石钱粮的报酬也没有也要帮忙运送这些衣物的时候,却被另一个文士一把拉住,把手里的毛笔纸张塞进他的手里说:“不用进去了打招呼了,就在这里帮忙,反正他们也只是登记一个姓名罢了,不过等会儿会有免费的饭食……”
  齐姓商人哭笑不得,本来准备解释一番的时候,接连几辆马车驶过来停在面前,上面竟然跳下来几个宫人和内侍,其中一个宫人指着几辆马车上堆放的衣物说:“这些是淑妃安排从寝宫的仓房之中搜集出来宫人宫女不用的衣物,让我等送来,你们整理一下看看那些合用就一起送去灾区……”
  宫人说完之后吩咐几个内侍将马车上的衣物都全部搬下来之后就转身离去。
  这些衣物足有数百件,有衣服也有鞋帽还有被褥等,基本上都还是全新的。
  咸阳所有人都知道,淑妃本来是齐国人,貌美温柔,曾是齐王建的爱妃,而来咸阳之后听闻也深受皇帝喜欢,宫中用度奢华,听闻家乡遭遇水患,自然也想尽一份力罢了。
  齐姓商人因此也不打算解释了,在帮工和几个妇女的清点下开始登记,等清点完毕折叠整齐之后,将一张登记的麻浆纸一起附在上面,好便于到时候分发,同时还要附上捐赠人的名字,齐姓商人很恭敬的在上面写上了淑妃两个字。
  淑妃捐赠的衣物被很快整理送走,接下来又有无数民众抱着衣物涌上来,于是齐姓商人也就专心开始帮忙,而这一忙就是接近了两个时辰,临近午时,报馆的食堂帮工用马车和木桶运送来好大几桶饭食,有馒头、腌菜、米粥、丝瓜鸡子汤,虽然并不丰盛,但对于许多帮工来说,这已经是非常难得的美味。
  齐姓商人也终于是松了一口气,此时浑身早已汗透,他接过帮工递来的馒头,和几个渭河学员的学生以及另外几个帮忙的文士聚在一起就着米粥咸菜大口大口的吃起来。
第558章
后悔还来得及
  “这位兄台师从哪位名士?以后可以多亲近一下!”吃喝之间一个三十余岁的文士笑着问。
  “某非文士,乃是商贾!”齐姓商人略有些尴尬和脸红的说。
  一圈人都惊异的停了下来,其中一个点点头说:“原来是商贾,难得你也有这份心,不过看你也书写流利,想来也是读过不少书!”
  看见几个人并未看轻自己,齐姓商人也没隐瞒,把自己来的目的说了一下,一下把开始拉他帮忙的文士弄的有些脸红,片刻之后小声提示说:“我听闻这广告就是清河侯提出来的,只要愿意帮忙运送这些衣物去齐东两郡的商贾,到时候他可以将商贾的名字、地址和经营的物品在报纸上登载出来……”
  啪嗒~
  文士还没解释完,齐姓商人丢下馒头就往报馆里面跑。
  方才寥寥几句话中,他便听出了其中的玄机。
  作为一个商人,最重要的是什么,那就是名声。
  有了名声干什么买卖都是一帆风顺,籍籍无名之辈干什么都困难重重。
  如若能够把自己的名字在报纸上登载出来,并且还注明地址和收售的货物,随着报纸通传天下,自己岂不是也会很快名满天下,那样以后自己无论做什么生意都会有人蜂拥找上门来。
  报馆内也是人满为患,运送纸张和报纸的马车进进出出。
  报馆的总务室,陈平和付安等几个主编拿着馒头就着咸菜稀饭一边吃一边大眼儿瞪小眼儿的叹气。
  新一期的报纸已经提前散发出去,而且报馆和城外的印刷厂还在赶制印刷,每天足可以印刷上万份,如今临近中午,售卖出去的报纸已经接近两万份了,但竟然一个愿意来帮忙的商贾都没有。
  这大大出乎所有人的意料。
  “商贾果然就是一群见钱眼开的势利之徒,活该受歧视!”其中一个咬着馒头说狠狠地说。
  “就是,商人皆是见利忘义之辈,古人诚不欺我也!”另一个也用勺子使劲儿搅着稀饭嘀咕。
  一个挂着后勤管事铭牌的中年人匆匆走进来,把一本账册递给陈平说:“陈秘书,上午的捐赠统计已经出来了,共计获得捐赠衣物共计二万七千余件,仓库已经快堆放不下了,需要尽快找车船开始往灾区运送!”
  “啥?这么多?”陈平手一抖账册差点儿掉到稀饭里面。
  旁边的付安和计通等几个主编也都脸色呆滞,谁都没想到咸阳民众捐赠会如此踊跃热情。
  “还不止,眼下外面捐赠的民众如流水不断,随着报纸的继续售卖和消息的不断扩散,到傍晚估计今日一天的捐赠数量会突破五万件……”负责统计捐赠数量的管事苦笑着说。
  “不行不行,陈兄赶紧想个法子,这些衣物都是布帛不能淋水,如若堆在露天下雨可就麻烦了!”付安焦急的馒头也吃不下了,站起来在房间里走来走去。
  “为今之计只能去找侯爷,只有他才能想到办法,我等区区一个郎职,无权无势!”
  “不错,陈平兄,你赶紧亲自跑一趟侯爷府上把详情秉明,这接下来几日的捐赠恐怕也不会是小数目,必须尽快运往灾区,不然最后浪费民众一番善心也!”
  计通和庞雀等人也吃不下饭了,一去催促陈平赶紧去找陈旭。
  “诸位所说不错,平这就去找侯爷!”陈平站起来丢下馒头就走。
  这时一个瘦高的男子在报馆问了一圈人之后,终于也是匆匆走到总务室外面,刚好与准备出门的陈平差点儿了撞个满怀。
  “你有何事?”陈平脸色很不爽的问。
  此时报馆忙成一团,竟然还有闲人四周乱窜,顿时让他脸色很不好。
  看着眼前这个身穿郎职官服,但胸口上却挂着大秦都市报总务秘书字样胸牌的年轻男子,瘦高男子赶紧拱手道歉,略微踌躇之后说:“听闻报馆要请商贾帮忙运送衣物至齐东灾区,某便是……”
  “你是来帮忙的商人?”陈平大喜。
  “是,齐某想……”
  “别想了,快随我进来!”陈平瞬间笑的后槽牙都露出来了,一把抓住齐姓男子的手转身走进总务室满脸畅快的笑着说,“哈哈,诸位,时来运转,有鱼……有义商上门,运送衣物之事有解也!”
  呼啦一声,房间内七八个人一下围过来把齐姓商人围在中间。
  “你有几条商船?”
  “一次能运送多少?”
  “几日能到?”
  七嘴八舌的逼迫下,齐姓商人感觉自己就像掉进了狼窝之中,战战兢兢的把几个问题都回答了一遍,房间里顿时欢声而起,后勤管事直接拉着齐姓商人的手说:“快跟我走,即刻安排人装船起运!”
  “诸位大人稍等,某乃是齐郡人氏,很感谢报馆为某家乡父老所做的义举,帮忙没有丝毫问题,某就是想知道那个广告……”
  “放心放心,广告自然让你满意,等你归来我报请侯爷不定期免费为你做几期广告,并且还将把你的义举写成文章登载在报纸之上……”陈平畅快的摆手。
  “好,既然大人如此说,这次运送衣物的事情就包在齐某身上!”齐姓男子作为一个眼光很好的商人,自然也不是优柔寡断之辈,直接拍着胸口一口将所有衣物的运送应承下来。
  “你只有八条船恐怕不够,此事紧急……”
  “大人放心,某常年在大河沿岸来往行商,认识的同伴不少,征集二十条船不难,陆续分作几日起运,顺风顺水最多三四日就能到达齐东二郡!”齐姓男子略微有些得意的说。
  “那好,这次运送捐赠衣物之事就全部交给你了,路上小心在意勿要倾覆失落,等全部运送完毕,我必定奏请侯爷在报纸上为你登载广告,对了,把合同拿过来!”陈平一伸手,一个文吏赶紧把几张麻浆纸递过来。
  这是印刷出来的制式合同,格式和内容与后世的合同没有太大区别,上面有签订合同的甲乙双方的留白,下面分作几条列举了此次运送货物的内容。
  陈平代表报馆签下名字,齐姓男子草草看了一遍,也很快签下了自己的名字和时间。
  合同现在在大秦已经并不陌生,是从南阳商界慢慢流传出来的一种合作条款,其实以前也过这种合同类似的东西,比如借据,比如欠条等,不过不像现在的合同这样规范,加上有了麻浆纸,书写极为方便,因此签订合同几乎成为了商贾之间的一种非常常见的合作手段。
  合同签订完毕,一式三份,一份陈平存留,一份齐姓男子存留,一份送往后勤部备存。
  将齐姓男子送走,陈平和报馆的一群人终于是长长的吐了一口气,总务室的气氛也瞬间变得欢快起来。
  很快,堆积在报馆仓库的两万多件衣物开始运往城南门外的码头,一车一车络绎不绝,而同时还有大量的咸阳民众继续拿着旧衣物赶往报馆街捐赠,这来来去去车水马龙的盛况,只让整个咸阳都跟着喧闹欢腾起来。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65/107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