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吃相(校对)第38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83/1072

  本来被所有人誉为咸阳最美小娘子的她被水轻柔邀请来清河别院玩耍,虽然知道水轻柔是清河侯的正妻,将来若是同伺一夫必然在身份上要落后水轻柔,而且在家父母兄长也曾告诫过不要争宠,但小女孩争强好胜的心性却让她急切的表现自己的与众不同,总想用自己最擅长的歌舞来得到清河侯的青睐,于是才有了陈旭看到她绝美的舞姿和稚嫩而婉转悠扬的歌声。
  但今日一场看似随意的家庭歌舞,无论是杏儿两个小丫头的歌还是陈旭和虞无涯的歌,都让他感受到了自己的歌声似乎并不出色。
  而当水轻柔那一首仙气十足的歌曲和飘渺若仙的舞蹈出场之后,直接就让她自惭行秽,初时争强好胜的心思一下被击的破碎不堪。
  不过争宠也好,羞愧也好,似乎自己的一切表现都不是清河侯关注的重点。
  自始至终,清河侯每次看她的时候,眼神总是不由自主的会盯在她的胸脯上。
  都说女人舞跳得好胸小,陈旭以前不相信,现在差不多信了。
  陈旭对同样十二三岁的两位小公主时若不见,因为那些不是他的菜,秦始皇绝对不会把一群女儿都嫁给他,满朝文武大臣那么多需要去拉拢,他的女儿不太够分配。
  但蒙婉注定会嫁给他当老婆,小姑娘哪儿都好,长的倾国倾城一副标准的美人坯子,而且能歌善舞,但就是两个旺仔小馒头让陈旭郁闷不已。
  这么小还要养好多年才能用。
  而且这么爱跳舞,小馒头不知道能不能长大。
  如果长不大……陈旭瞬间眼泪就要流出来了。
  “水姐姐,我们明日再来!”
  车驾陆续启动,几个少女都一起回头使劲儿招手呼喊。
  看着招展的仪仗和七八辆车马沿着乡村的土路颠簸着离开,车上还有人在不断回头张望,陈旭脸上的笑容慢慢凝固,然后脸皮抽抽了几下。
  如果以后天天是这种日子,简直就没法过了。
  一整天就听着一群少女满院子的热闹,游泳、唱歌、吃喝玩乐、遛熊猫、逗猴子、玩水龙头,甚至还对浴缸和马桶感兴趣,嬴丽嫚把厕所的冲水马桶开关都玩坏了。
  冰粉吃了几盆,冰棍吃了数十根,前几天养的几盆用来当宵夜的田螺竟然全部吃光了,果醋零食简直就像流水一样的消耗,这还不包括两顿饭吃掉的鸡鸭鱼肉和各种菜肴。
  这就是王侯公卿家的奢侈生活。
  就光是这一天,陈旭家消耗掉的数十户平民几年的收入。
  而且看样子明天还会来。
  最主要的是陈旭担心明天的人还会更多。
  因为秦始皇未出阁的女儿可不止他们三个,而是有六七个,最小的也已经八岁了,和杏儿差不多大小,正是最喜欢吃喝玩乐的年龄。
  如果就是这些公主来玩就算了,每个人还要带一群侍卫宫女,吃喝拉撒全部都要陈旭解决。
  一想到明日可能满院子都是人,要吃掉更多的食物,陈旭便感觉有些头晕缺氧,决定赶紧回去躺一下回回血。
  陈旭的猜测没有错。
  第二天还不到巳时,正坐在房间担心的陈旭就听见一阵马蹄声传来,很快门卫管事来报,:“侯爷快出门迎接,一共有六位公主来访,还有婉娘也来了!”
  陈旭站起来踉跄了一下,眼前有些发黑的整理衣服出门迎接。
  而他刚走到院子,一群公主就已经轻车熟路的全部都坐车进入了侯府之中,十多辆马车停好之后莺莺燕燕下来一群公主,从高到矮一字排开,大的十五岁,小的七八岁,一起提着裙摆给他福身行礼。
  “陈旭见过众位公主,天气炎热,里面请!”挨着行礼问候的同时邀请所有的公主进府歇息。
  “清河侯,我们要去游泳池戏水!”
  “清河侯,我要吃冰棍!”
  “清河侯,我要吃果肉冰粉!”
  “清河侯……”
  几个公主围着陈旭一边走一边叽叽喳喳的叫嚷,陈旭头昏眼花,而且还不敢得罪,似乎每个公主背后都隐隐约约龙气翻腾,似乎凝聚成秦始皇的法相在严肃的凝视着他。
  “来人,带几位公主去游泳池,准备泳衣!”
  “来人,去拿冰棍!”
  “来人,准备果肉冰粉……”
  六位公主加一个蒙婉,随身的侍卫宫女和宫人加起来数百人,整个清河别院瞬间就差点儿炸锅了。
  闹哄哄之中侯府的管家管事都忙的跳起来。
  本来昨天听歌还笑容满面的陈姜氏在一群侍女的陪伴下,站在一丛竹林后面都没上来打招呼,脸色颇为心痛,今天侯府又要破费了。
  被一群小公主簇拥在中间,几双小手在衣服上东扯西拉,只有八岁的华真公主嬴秋嫚直接就往抱着陈旭的胳膊使劲儿拽,嘴里还嚷嚷:“姐夫抱,秋嫚不想走路!”
  陈旭满头大汗,赢诗嫚脸颊通红的牵着嬴秋嫚连连给陈旭道歉,就在陈旭被吵的六神无主的时候,水轻柔带着杏儿和虞姬还有几个贴身侍女匆匆而来,在两个小丫头的召唤下,一群小公主顿时都跟着跑了,于是一大群宫女也跟着跑,一只猴子也不知从何处跳出来跟着一起连蹦带跳的凑热闹,两头熊猫也在树林里嗷嗷叫唤,顿时整个别院鸡飞狗跳。
  “夫君,您去歇息一会儿,几位公主和婉娘我来照顾!”看着陈旭手忙脚乱的样子,水轻柔轻轻的握着陈旭的手安慰。
  “嗯,戏水的时候特别小心!”陈旭松了一口气叮嘱说。
  “夫君放心,轻柔定然会照顾好,如若嫌吵闹就去书房,我让春香和秋香去服侍您……”
  “禀侯爷,门外有报馆送来今日出版的报纸!”就在水轻柔说话之时,守门的侍卫手里拿着一份报纸大步进来禀报。
  “拿来看看!”陈旭伸手接过报纸展开看了几眼之后合上报纸,和水轻柔说了几句话准备去书房,但却听见院子外面一阵急促的马蹄声由远及近,很快就看见门卫管事带着一个宫人急匆匆而来。
  “侯爷,陛下请您去城南外的码头一趟!”
第587章
皇帝视察
  宫人手上并没有拿圣旨,应该只是通传皇帝的一个口信,而且还是去城南码头,陈旭虽然有些莫名其妙,但还是只能赶紧让人准备车马,同时也叮嘱水轻柔照顾好几位公主和蒙婉,临走之前又把管家和几位管事叫过来仔细叮嘱了一番,这才坐上马车一路颠簸着往咸阳城南而去。
  虞无涯带着墨镜提着铁剑策马紧跟在旁边,一群侍卫也都穿着黑色的皮甲腰跨长刀前呼后拥,一路经过,封地上的许多挑担背筐的农户都恭恭敬敬站在路边行礼,然后目送侯爷的车马离去之后这才行路。
  自从侯爷搬到清河别院之后,光是最近几天收集制作凉粉的薜荔籽就让附近的村民获利不少,而且清河别院中数百人每天都要消耗大量的粮食菜蔬和肉食,眼下这路上行走的农户,大部分都是背着薜荔籽或者蔬菜鱼肉等物去卖给清河别院,都是付钱购买,而不是像别的侯爵封地上需要庄户免费提供,这让封地上的所有庄户感激的热泪盈眶,都异常感激和敬重清河侯。
  而陈旭自从搬到别院之后,不光亲自视察过封地上的情况,还安排管事带队摸底调查了封地上所有的庄户,根据家庭情况制定不同的税收政策,特别困难的家庭还送钱粮接济,安排医士诊治病患,对于老幼孤寡给予特别照顾,这种无微不至的关怀让所有庄户够感恩戴德,甚至还有人在家供着陈旭的牌位摆放瓜果香烛供奉祭拜。
  因为早有传闻,自家侯爷是太乙仙尊的弟子。
  前些日子咸阳城中那美丽的神雷焰火就是侯爷释放的仙家法术,封地有仙家弟子保佑,一定会五谷丰登六畜兴旺。
  陈旭坐在嘎吱摇晃的马车上看着刚刚送来的大秦都市报。
  这是六月最后一份报纸,再过几天就入秋了。
  今天的报纸上头版关于赈灾的新闻少了很多,因为随着赈灾物资和钱粮陆续分发下去,灾区的情况已经安抚平静下去,灾民已经开始生产自救,从驿卒传回来的情形看来,报馆的记者已经准备撤出灾区,后续关于灾情的报道会不断减少,不过许多的记者已经开始往其他郡县前行,准备进行一次东南诸郡的大范围民间采风,以此充实自己的阅历,这是陈旭的要求,同时也是报馆记者都很感兴趣的行动。
  报社记者所有在外的开销都是报馆出钱,钱粮衣物车马费用全都包括,甚至陈旭还说了,去园子睡小娘子也报销,但唯一的要求就是每个人必须要写出来翔实而且生动具体的采访稿件,以此让咸阳的民众和皇帝能够了解东南诸郡的真正情况。
  虽然这些采风的内容还没有登载一篇,但估计下一期就会或多或少的有一些。
  今日这期报纸在咸阳城卖的非常火爆,只不过陈旭不知道而已。
  此时虽然已经临近中午,但平日几个报纸流动售卖点和十多个报亭依旧人满为患,被无数的方家术士挤得水泄不通,一个个面色涨红的举着钱币嚷嚷着要买报纸,但即便是报馆早有准备,首批印刷了足足两万份但还是不够卖。
  咸阳百家方士和士族公卿多如牛毛,识字的人足有十万余,几乎全国读书识字的人有接近三分之一聚集在咸阳城中,平日两万份报纸固然也会不够卖,但总归还是需要差不多一天时间才会被消化掉,因为许多人买一份互相传着看,对于许多本来就不宽裕落魄士族来说这样还省钱。
  但今日这份报纸不抢不行,因为报纸上登载了筹备许久的撰史馆和书局终于完成,要对外正式征召贤士名家,所有买到报纸的人都回家躲起来研究去了。
  “撰史馆署衙修建完毕,现诚邀熟悉太古史志的编辑五人,组建古史编撰小组;诚招夏史主编一位,责编二位,编辑五位组建夏史编撰小组;诚招商史主编一位,责编三位,编辑十位组建商史编撰小组;诚招周史主编五位,责编二十位,编辑一百位组建周史编撰小组。另招收熟悉史志的爱好者三百人担任撰史馆文书笔吏,同时向天下之民征集所有古籍史料,不分地域,不分年代,不分真伪,金石竹木凡所载有文字记录者皆在其列。”
  “泱泱华夏万年传承,历远古而至三皇五帝,经禹夏而至我煌煌大秦,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金英雄,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逝者已逝,英雄作古,但我们要用笔墨记载先祖们的历程,让后人永远铭记他们的传说,撰史馆诚邀各界名士加盟,与历史同行,著万世传承,七月初一,清河侯将在撰史馆亲自欢迎诸君到来!”
  “书局署衙修建完毕,现诚邀各家名士加盟,从武王伐纣,文王改易始,八百年大周孕育出华夏灿烂文明,百家昌盛诞生出无数先贤,黄老孔墨,儒法名杂,诗书礼乐,观星占卜,畜牧耕织……”
  “我等读书识字继承先贤典籍,当有风骨正气,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书局诚邀天下名士加盟,为您心目中的圣贤著书立传,整理诗书经义子集汇编成册,用笔墨铸就我华夏辉煌……天下风云出我辈,书局现诚招百家名士编撰百家子集,征召各家名士三百人,征召文笔书吏五百人,汇编整理诗书经义礼乐等任何先贤记录,不分地域、不分年代、不分传承、不分真伪……”
  “特别注明,所有希望加入撰史馆和书局者请书写一份自身简历和附带一份自己的策论,投稿地址:大秦都市报馆,策论通过者的名单将会张榜公布在报馆街外,后持身份牌到所属府衙报道!”
  这注定会是一篇让百家门徒激动莫名的消息。
  撰史馆和书局两所府衙虽然只征召了一千余人,但透露的信息非常明确,那就是只招百家名士,所有自认为都是名士的人自然不肯放弃这个机会而甘于人后,自然拿到报纸的第一时间就赶紧躲起来仔细推敲其中的信息,然后开始绞尽脑汁的准备策论。
  这份策论就是一块敲门砖,写得好自然会得到清河侯的青睐,也自然会得到进入两所府衙的机会,不仅能够弘扬学派的理论,又还能青史留名,何乐而不为。
  而且这些编撰的书籍最后都要送给皇帝观看过目,如若自家的理论被皇帝看上,编撰者有可能也会被委以大夫和博士之官,从此平步青云。
  报纸上除开为撰史馆和书局征召人手之外,还登载有报馆总务秘书陈平写的一篇《内需论》的文章。
  二十里路的距离,大半个时辰,等马车到达咸阳城南门外的时候,陈旭也差不多把这一期报纸的内容看完。
  此时从城门到渭河边的码头上,全部都被密密麻麻的黑甲禁军防卫的水泄不通。
  烈日之下,黑色的旌旗呼啦啦迎风招展。
  林立的长戈密密麻麻如同竹林一般,在阳光下闪烁着冰寒的光芒。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83/107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