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吃相(校对)第40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08/1072

  “哇~~”嬴秋嫚抹着眼泪转身抱着赢诗嫚的胳膊摇晃,“姐姐,姐夫欺负我,秋嫚要上学,要坐校车……”
  陈旭:……
  闹闹嚷嚷中,一群小公主被赢诗嫚强行带进教室上课去了,很快外院的院子里就只剩下了陈旭和学校的几个管事,还有杨堃和公交公司的十多个人。
  负责校车接送的管事把十多个车夫都召集过来询问了一下之后,杨堃和公交公司的一群人各自登上校车,十辆校车再次出发沿着方才的线路再次出发,正式开始公交车对咸阳民众开放运营测试。
第624章
公交试运营
  这十辆校车制作花费了巨大的代价,每辆马车加上两匹马,投入资金一万多钱,还有每个车夫每月有三石粮食的开销,算下来也是一百多钱,如果仅仅用来接送学生大部分时间都是停在学校的话,实在是一个巨大的浪费,因此这些车白天还可以对外营业,按照陈旭的推算,一个月下来不说盈利多少,但至少保证这些车夫和马匹的开销以及马车的维修费用没有太大问题。
  而且城外筹备的马车建造和修理厂还正在加班加点的打造公交车,至少还需要七八天才能提供下一批十辆车,这期间就可以通过校车的对外运营来测算收入和费用以及运营之中遇到的各种情况,一次为公交公司大量公交车的运营提供足够多的经验,也可以对一些策划不到位的地方进行整改。
  古人信奉神仙鬼神和各种天象,因此咸阳城的格局就是依照天上的星宿和星象进行修建的,各个宫殿都有各自的位置,形状也和天上的星象符合。
  咸阳宫,也就是皇宫所在位置,即为中宫,是为紫微星所在,皇帝平日理政的地方也称之为紫宸殿。
  而渭河穿南而过,是为星汉,也就是对应天上的银河,将咸阳城牢牢的隔离在渭河北岸,虽然地势看起来很安全,但实际上对出行不利,因为中原在河对岸,所有的事情几乎都要过河,非常不方便,这也是大秦倒塌之后汉朝要把京城迁移到对岸新修一座长安城的原因。
  眼下咸阳人满为患,咸阳城已经快装不下了,越来越多的人只能住在对岸,办公经商办事每天通过木桥来往于渭河两岸,因此公交车一旦开通,实际上最为方便的应该是每天来往于两岸的群体,不过眼下还需要等到渭河水泥大桥修好之后才能开通。
  “一路公交一路公交,从北门到南门,一钱就可以乘坐,轻松又快捷,……”
  “二路二路,从东门到西门,半程一钱,全程两钱……”
  “三路公交车开通,今日体验,只需一钱就可以乘坐八站……”
  随着十辆校车出发,很快东南西北各个站点都开始有公交公司的员工坐在马车上打开车门大声吆喝,就如同后世小县城的公交车一样,气氛相当热烈。
  十辆校车民营的线路不是接送学生的线路,而是按照公交公司规划的首批十条线路运行,经过的都是人流密集区域,短的七八站,长的从东门到西门足有二十站。
  这些奇怪的四轮马车早上许多咸阳民众都已经见过了,此时竟然看见公交公司的人大声吆喝呼喊,许多人好奇之余上前询问,得知这宽敞巨大的马车是用来载客的,上车一钱最少都可以做七八里地,而且经过的都是热闹繁华之地。
  “真的只需一钱就能到南门?”一个衣饰不错的中年人惊异的问。
  “骗你干什么?公交车是清河侯专门用来方便民众来往的,不为挣钱,只为大伙儿行路方便,上来便是,半个时辰便到南门……”一个穿着公交公司统一制服的男子坐在车夫旁边的专属座位上说。
  “半个时辰?的确比走路快多了,某就信你一回!”中年人爬上车,掏出一钱递给男子,男子却指着车门旁边的一个封闭上锁的木箱上面一个小孔说:“钱币投进钱箱即可!”
  “呃,这个收钱的方式新鲜!”中年人虽然诧异,但还是言听计从的把手中的一枚铜钱从小孔之中丢了进去,里面传来啪嗒一声,明显钱箱还是空的!
  “投币后请找位置坐好勿要乱动!”男子叮嘱一声然后又开始对着站台四周的一群好奇的人大声招呼。
  “我不到南门,一钱坐三里略贵,但天气炎热,也罢,某也上去体验一下!”一个明显识字而且衣着不错的文士也爬上车,在男子的指导下往投币箱投了一枚铜钱,也很快找了一个靠窗的座位坐好,脑袋旁边就钉着一块木牌,上面写着车厢内禁制吐痰。
  “干净舒适,看来物有所值!”文士一边打量车内的装饰一边啧啧称奇。
  在男子的吆喝下,这个站台一共上来四个人,基本上都好奇上来的,看着其他人没有乘车的意思,于是吩咐车夫出发,身材魁梧的车夫一甩马鞭,马车很快启动沿街而去。
  “不错不错,这车不仅宽敞,而且行驶平稳快捷!”
  “好神奇,竟然转弯如履平地,一点儿都不卡顿!”
  四个首批公交体验者非常激动,看着窗外掠过的街景和人群,都忍不住大声交谈起来。
  “切,这是自然,此车是清河侯发明制作的!”公交公司的男子得意洋洋的回答。
  “难怪,不过敢问兄台,你们这个公交公司到底是个什么府衙?”
  “对对,一钱一人,怕是你们忙碌一天连马料钱都挣不回来!”
  “这车能够灵活转弯,怕是以后两轮马车要被淘汰了!”
  车一路前行,上车的人七嘴八舌询问,公交公司的男子也大致把公交公司简单介绍了一遍,对于挣不挣钱的事避而不谈,还是说是为了方便民众出行提供方便,也自然没有人怀疑,毕竟这车一看就投资不菲,这么大的车,还需要两匹马和一个马夫一个负责招呼乘客的管事,每日的开销必然不小,一钱一钱的收入在普通人看来决然是挣不到钱的。
  “聿~”几分钟之后,马车停靠在下一个站台,公交公司的男子打开车门又开始吆喝宣传,然后又上来两个人之后往下一站形式。
  这辆车沿着从北门到南门,总共十余里路程,沿途在繁华地段设置了十个公交车站点,一路走走停停,车上的男子吆喝一路,不断有人上车下车,甚至在几个比较热闹的站点上来的人太多只能站在车厢里面,好在车厢中间也设置有木质的横杆和扶手,而且按照当初测试的承载人数尽量乘坐更多的人,也是为了测试四轮马车的最大载客量,以收集更多的数据。
  不到一个小时,马车停靠在南门附近的最后一个公交车站牌处,还在车上的人全部下车,这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公共交通体验之旅宣告正式结束。
  “不错不错,这一钱花的值当!”第一个上车的中年人下车之后非常欣喜不停夸奖。
  十多里路花费一钱,在穷人来说那是划不来,他们宁愿走上一个时辰,但对于有钱人来说,时间和舒适度远比钱财更加重要,这公交车非常平稳,而且还能听闻不少南来北往的乘客交谈各种有趣的话题,实在是一趟非常开心的旅程。
  “诸位慢走,欢迎下次乘坐一路公交!”
  在男子的招呼声中,一群人四散而去,于是男子又开始大声吆喝:“一路公交一路公交,从南门到北门,方便快捷,只需一钱……”
  而南门是商贾聚集之地,也是咸阳最为繁华之地,这个公交车站牌立在这里好几天了,每天都有人询问打听,但都不知道公交车是个什么鬼,因此随着男子的吆喝,瞬间就围上来一大群人询问,加上方才下车的一群人的解释,很快就有十多人上车,许多人都是好奇想体验一下这个公交车的神秘。
  “够了够了,不能再上了!”男子看见车上已经挤满了近二十个人,也害怕把马车压坏,赶紧把后面的人拦住把车门关上之后,马车迅速启程往原路返回。
  十辆变身为公交车的女子学院的校车在十条路线上试运行,短短不过一个时辰,便彻底引爆了咸阳民众的热情,乘坐者商贾平民,文士官吏皆都有,许多人坐了一趟不过瘾,又来回刷公交,两三趟之后把线路上的车站位置都牢牢记住,而这些乘客之中,还有许多报馆的外围记者,兴奋的开始策划新闻稿,还有头脑灵活的直接就跑到公交公司的办公地点和城外公交车制造修理厂打听情况。
  而这个热闹的情况,也很快就被通报进咸阳宫紫宸殿。
  上午陈旭在女子学院呆了一个时辰,然后就去了报馆,让陈平等人和杨堃接触一下,准备在下一期报纸中详细的为公交公司做一个广告,并且把运行的线路也登载出来。
  “侯爷,有宫人前来传旨!”报馆的一个管事带着一个宫人走进报馆的总务室禀报。
  “清河侯,陛下请您参加下午的朝议!”宫人恭恭敬敬把一封帛书双手递给陈旭,陈旭展开看了一眼,大致猜到是因为公交车的原因,因此便将帛书收好。
  未时,陈旭坐车去上朝,满朝文武讨论的都是关于公交公司和四轮马车的事情,果然上朝之后第一件事,皇帝问的也是这件事。
  关于公交公司的事陈旭已经在前几天专门上朝上奏,皇帝已经同意,而且冯去疾也提请减免公交公司的税收,内史府也同意了这个提议,只是所有人都没想到陈旭会突然搞出这么大的阵仗,在咸阳掀起如此大的波澜。
  如果公交公司用的只是普通马车,或许文武百官和皇帝都不会这么大动干戈,但正是这种超级大而且灵活的四轮马车横空出世,一下就让所有人按捺不住的激动起来。
  平日两轮马车最多也就坐三五个人,这是因为车体平衡的限制,还有就是要考虑马的承受能力,因为马除开拉车之外马车上的重量会通过车辕压在马背上。
  但四轮马车不一样,本身就是平衡的,因此公交公司的四轮马车解决了灵活的转弯问题之后,一下子就把马车的载货量提高了数倍,从不同渠道获得的消息来开,在公交车竟然最多能够载送近二十人,这个数量一下把皇帝都震惊的揪掉了好几根胡须,因此虽然知道陈旭创办了公交公司,但还是迫不及待的让他上朝来给满朝文武解惑。
第625章
商律之争
  “陛下,四轮马车的转向问题臣也是刚解决不久,包括载重等问题也都还在测试阶段,等科学院把所有数据都收集出来之后就可以编制制作手册让工部开始大范围推广,这样必然会极大提高货物的运送效率。”
  “爱卿果然天纵之才,这四轮马车虽然自古有之,但转向问题却一直是一个巨大的难题,无数工匠都不曾解决,眼下爱卿解决了这个难题,四轮马车日后必然大行其道,爱卿当居首功!”秦始皇很高兴。
  “谢陛下夸奖,研制四轮马车也并非臣一个人的功劳,有少府的造车令和四位工匠,有科学院工厂的炼铁坊和打铁坊的管事和工匠,而且公交公司能够运营将这些马车打造出来为咸阳民众提供便利,还有几位联合投资的商贾,上次臣说过,这公交公司投资数百万钱,将会极大的拉动配套的各种商业的发展,将会为内史府带来大量的税收和为数千人提供一个赖以维持生计的工作,只有朝廷给予宽松政策,商贾才能放心大胆的把存在手上的钱币拿出来投资更多的商业,促进钢铁冶炼,农具制造,货物流通,我大秦的百业才能欣欣向荣,昔日齐国富甲天下,正是因为商贾活跃,今日之大秦囊括四海八荒,继续苛法压制商贾犹若自缚臂膀,因此臣提请陛下松解压制商贾的律法,废《金布律》中歧视商业等末法,许以平民百姓自由经商之权利,并且减少课税刺激商业发展,以此带动更多产业发展,这样我大秦将会获得更加广泛的税收来源……”
  关于减免商税和松解压制商贾的苛法,陈旭曾经和秦始皇提到过几次,不过都不是在朝议这种正式场合,而皇帝也从未在朝堂上讨论过这个话题。
  而这件事陈旭必须用全力去推动。
  随着钢铁水泥的出现并且开始普及使用,无论是修路修桥还是修建水渠水库等大量基础建设都需要投入巨大的财力物力,光靠搜刮百姓这种手段永远都无法满足,而捉襟见肘的朝廷收入也肯定无法支撑,必须大量引入民间的力量才行,而解放商贾发展商业就是最好而且见效最快的途径,没有之一,只有大量的投资进来,水泥厂钢铁厂等才能大量修建起来,虽然在发展的过程中肯定后乱七八糟残剥平民百姓的事情发生,也会有大量官商勾结的事发生。
  但所大善若伪,至善若恶,国家的强大必然伴随有各种不尽人意的地方,但至少陈旭扪心自问绝无半分私心。
  就像后世中国改革开放一样,乱七八糟的事情必然层出不穷,对社会对人的陈旧观念也必然产生巨大冲击,甚至政体都差点儿摇摇欲坠,但这种改革的好处也显而易见,若是不改革只会是死路一条,而改革才会获得洗经伐髓一般的新生。
  至少在这个时代,没有摸石头过河的盲目。
  而且高度集权的皇权之下,所有的混乱都会被很快压制下去。
  更何况眼下大秦士农工商各个阶层需要的就是更加开明和放松的法令,残酷的秦法六国百姓皆都不习惯,自然也从心里产生巨大的抵触情绪,一旦稍有风吹草动便会有人借机生乱,如果百业兴旺,农商匠卒皆都自由自在安居乐业,谁特么有闲心来造反。
  大秦在经历了十多年的统一之战后,严苛法律早已不再是大秦强盛的保障,反而成为了一种作茧自缚的巨大包袱,发展民生才是让大秦能够稳定强大的最好手段。
  不过这些后世各个朝代总结出来的规律,实际上就是因为大秦的倒塌才明悟出来的。
  比如汉朝,知道大秦亡于苛法,而且参与造反的人也知道秦法的强大弊端,因此汉朝继承了秦朝的各种制度,但却大大削弱法术治国的方略,采用了无为而治的黄老之术,使得大汉迅速繁荣强大起来。
  这些事陈旭知道,但皇帝和满朝文武大臣都不知道。
  因此陈旭就需要不断的通过自己的所作所为来让满朝文武和皇帝看到这些事情的效果。
  而且时间不等人,几年时间一晃而过,陈旭来大秦转眼已经三年多了,但对于法律的改变微乎其微,都是在周边挠痒痒,从未触动过任何法术治国的根本核心和利益所在。
  而今天,陈旭第一次在朝堂之上提出了废除商律中的抑商条款,将被法家门徒视为末作的商业解放出来。
  商业兴才会有百业兴,一个不会做生意的国家只会越来越穷。
  陈旭的话还在朝堂之上回荡,满朝文武皆都沉默不语,有人皱眉有人愤怒,还有人激动有人脸色平静。
  皇帝高坐龙椅,脸色平静看不出来任何情绪。
  “陛下,商业乃是末作,商贾自来投机取利,若不是商律束囿,我大秦恐遍地奸商与民争利甚至与朝廷争利,何来百业兴旺!”一个中年大臣站起来,脸色看起来颇为愤怒,但也略微有些忐忑。
  愤怒是因为陈旭废除压制商贾的律法,忐忑是因为陈旭的身份。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08/107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