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吃相(校对)第40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09/1072

  特么的仙家弟子啊,不知道晚上会不会用太乙神雷炸死他。
  但李斯给他的眼色他却又不能无动于衷,作为法家门徒,必然还是要和大佬李斯站在一起,同穿一条裤子,不然日后地位不保。
  李斯的小动作陈旭都懒得去看。
  一旦触及律法这种法家门徒的核心利益,李斯不可能不反击。
  “陛下,臣曾熟读内需论,认为清河侯所言有理,商贾把存留在库房中的钱财投资商业,朝廷便会收获许多连带的商业税收,这些钱不会凭空而来,如果解除压制商贾的法令并且减少税收,必然会带动更多商贾把钱财活用起来,百业才能兴旺发达!”工部一个四品官员站起来为自己的顶头上司陈旭顶贴。
  “陛下,东门外正在修建的渭河大桥投入几何您可知晓?”
  陈旭也懒得继续等李斯的人跳出来打擂台了,因为这种事如果皇帝不表态,双方可以唇枪舌战几个月,实际上到最后一点儿意义都没有,反而只会降低他的身份和地位。
  大秦天下秦始皇就是最大的BOSS,只要搞定他一切都OK,搞不定秦大大一切都白搭,废除压制农商的法令和发展商业的事情陈旭已经明里暗里和秦始皇说过许多次了,如果秦始皇不愿意,那么就没有半分的希望,但秦始皇却从未正面拒绝过陈旭的提议,而且眼下的态度也莫零两可,这种态度就表明秦始皇还在犹豫,需要给他一个更加实锤的理由。
  “哪位爱卿告诉朕渭河大桥投入几何?”秦始皇显然不知道陈旭的问题答案,眼神落在户部令高腾身上。
  “陛下,臣来回答清河侯的问题!”高腾身后一个四十余岁的黑须户部官员站起来。
  “讲!”
  “科学院和工部策划修建的东门渭河大桥长六十丈,共计需要消耗钢材五十万斤,水泥一百万斤,木材一千余丈,另有竹石麻绳不计其数,烧制水泥,挖掘河沙,筛选卵石,砍伐竹木,修建桥体,共计动用兵卒匠工一千余人,刑徒奴隶近万人……”
  “朕只想知道大桥修好花费几何?”秦始皇脸色威严的打断户部官员的话。
  户部官员用袖子擦了一下额头的虚汗赶紧说:“回陛下,按照工程指挥部的测算和眼下每日的消耗,大桥修好至少需要耗费五十万石钱粮……”
  “哗~”
  朝堂之上瞬间一阵惊呼和骚动,许多大臣都互相看见了同僚脸上的惊恐,就连一直脸色平静的李斯都忍不住保护脸皮抽动了一下。
  而端坐龙椅的皇帝略胖的身体都跟着抽筋一样抖了一下,嘴巴略微张开愣了几秒钟才皱着眉头说:“五十万石,我咸阳仓也不过存粮三百万石,这座桥竟然耗费如此巨大?”
  “是,陛下当日谕令无论多大代价都要将桥修好,因此臣等便没有再另行汇报!”户部令高腾苦笑着站起来说。
  “陛下,根据测算的确要这么多花费,科学院和工部户部的测算明细臣已经看过!”右相冯去疾赶紧站起来为自己的属下顶住,“其中大部分消耗是在水泥和钢铁,水泥厂开山凿石,运送煤石,采掘黏土和灰石、磨制生料,钢铁厂的大量铁锭都是从河东和南阳运送过来,车马耗费巨大……”
  “陛下,钢铁水泥虽是修路筑桥的利器,但开销也同样巨大,如果从咸阳至齐郡东海之滨修筑一条水泥公路,光是大小桥梁就有十余座,整条路若是要修建完成,全部投入不下千万石钱粮,这笔开销朝廷绝对无法支撑,除非引入商业投资,让大量商贾投入巨资建造水泥厂、钢铁厂、挖掘砂石石料,运送竹木等物资,否则光是这条路就会拖垮我大秦,何况今秋关中秋旱粮食减产约一成,加上齐东两郡的水灾之患需要官仓大量补贴,这些越发让朝廷开支捉襟见肘,但若是不修路,道路不畅则货运不畅,但若是修路,这必然沿途的郡县无法支撑这么巨大的开销,何况强征民力加重税负,只会让百姓更加疾苦怨愤,臣以前说过,朝廷之事皆可付诸于商事,若是把这条路交给商贾来修建,朝廷必然不会背负如此大的压力!”冯去疾说完之后,陈旭再次进言。
第626章
不一样的变化
  “清河侯,莫非要再次仿照约法三章乎?”高腾扭头看着陈旭。
  “不错,唯有如此,才能解这个两难的局面!”陈旭点头。
  “可是……可是朝廷拿什么来给商贾兑现钱粮,修路修桥可没有任何战利品?”高腾感觉到自己脑袋有些浆糊。
  而其他许多官员也跟着一起点看着陈旭。
  所有人都知道陈旭的神奇属性,大部分人甚至都完全认同陈旭真的就是仙家弟子。
  但仙家弟子也只是一个凡人而已,并非真正的神仙,难道陈旭还能将这条路变出战利品来么?
  “自然有可以兑现的方略,只不过这个时间比较长,而且还需要许多针对商贾的特殊优惠政策,也就是我方才所说,必须彻底废弃压制商贾的法令,让天下商贾看到朝廷的确是要对商贾与平民一视同仁,他们才有足够的勇气参与其中,不然这么大的投资却得不到等同于付出的回报,只怕谁都不会出手……”
  “何况天下大势无时无刻不在变化,世间也从未有过一成不变的事物,商贾自古有之,但却从未有如我大秦眼下如此苛刻之法令,有诗曰: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投我以木李,报之以琼玖。匪报也,永以为好也!男女尚且有匪报之情,况利国利民之重器,许商贾以自由,得之以国利,许其以税利,大秦平添遍布天下的坦途大道,与国与民皆都有利,岂非两全其美乎?而朝廷所付出者,只不过废止一条法令耳,孰轻孰重一看便知,如若诸位还紧抱迂腐之法令置国家社稷于不顾,岂非若那掩耳盗铃之辈,自欺欺人耶!”
  “于国,陈某没有半分私心,于商,陈某只求问心无愧!”
  陈旭说完之后负手而立,眼神扫视整个大殿。
  今天这番话,陈旭虽然早有打算,但却没想到今日会说出来,他本来想的是等到公交公司完全走上正轨,等东门外的渭河大桥修好之后,让这两件咸阳民众皆都每日谈论的热门话题都完全成功,让所有人都看到成果之后,他才会写一份详细的奏章正式在朝堂之上提出来,但没想到公交车刚刚出现,皇帝便有如此大的兴趣喊他来朝堂解释。
  而这个机会陈旭自然也不愿意放过,何况这种事情越早解决越好,早早的捅破这层纸,即便是今天解决不了,也会在满朝文武的心中提前种下一颗种子,其中必然会有人认同这个观念,而且朝堂的事必然很快也会传播出去,然后咸阳的商贾绝对不会没有丝毫表示。
  有清河侯为他们撑腰,如果还不行动的话,商贾就真的没有翻身解放的机会了。
  满朝文武大臣皆都脸色凝重没有任何声音。
  陈旭在这番话听起来异常犀利,而且丝毫不留情面。
  但的确字字句句皆都没有半分私心。
  而且这条路投资达到千万石钱粮,给所有人都是一个巨大的压力,特别是户部和内史府这两个替皇帝掌控钱财的署衙。
  东方大道这条水泥路皇帝必须修筑,这个事情上次在南门外就已经说过了,但皇帝一道谕令下来,承受这个压力的还是六部官员,筹措钱粮、征召役夫、还要调集大量的刑徒和奴隶,每一样都是巨大的压力,而且还不能出错,粮食供应不上,最后必然会酿出祸端,一千万石粮食啊,六国之战没有哪一场战争有如此大的消耗,这已经不是简单的压力,而是要命的差事。
  然而,陈旭期待的事情并没有解决。
  皇帝和满朝文武大臣一样沉默许久之后脸色平静的说:“清河候言之有理,但法术乃是国策,需慎而决之。”
  皇帝发话,而且明显还有犹豫,因此也没有大臣站出来继续为陈旭顶贴,因为眼下顶了也没用。
  散朝之后,陈旭去了科学院,召集农工匠吏和文吏开始整理资料编撰一本齐民要术,他准备把他所有的发明都整理成册印刷出来,从三角板量角器到石磨耧车,从炒茶造纸到轴承四轮马车,从板凳桌椅到马镫马鞍,他这两年发明出来的东西都要尽可能的通行天下。
  既然皇帝还在犹豫,但种子已经挖坑种下,只等后续事情的继续发酵。
  咸阳城内,公交车的出现引起的咸阳民众的热情还在继续高涨,乘坐体验的人越来越多,十条公交线路每日热闹喧嚣。
  而女子学院的十辆校车也成为了咸阳城一道亮丽的风景,特别是早晚女子学院放学的时候,一车一车花枝招展的小娘子乘坐校车在大街上奔驰,无数小手小脸对着窗外招手嬉笑的场景,令无数民众侧目并且久久无法忘怀。
  而且最近咸阳民众突然发现咸阳城的大街小巷之中很多地方都突然多出来一些公交站牌,有好事者打听之下,这批站牌又增加了十条公交线路,覆盖了更多繁华区域,有些甚至就在自己的家门口,顿时咸阳城又开始热闹起来。
  果然,几天之后,又有一批和女子学院的校车同样款式的加长四轮马车投入运营,马车上写的却是咸阳公交公司,除此以外就是车厢内饰更加简单,拆除了大部分座椅,将中间的过道加宽增加了站立的位置,同时车厢中还多了一个醒目的木牌,上面写着:尊礼守法,尊老爱幼,请给妇孺老幼让座。
  而最新一期的报纸上也登载了许多关于公交公司的介绍和关于乘车的须知事项以及新开设的新公交线路图和停靠站点的名称。
  随着这些公交车的投入运行,的确大大缓解了民众的出行,许多有条件的人出门都不再乘车马,而是选择了坐公交,而对公交车最为喜欢的是那些经常出门跑腿办事的文吏和商贾。
  而公交车站台附近,也开始出现了许多推着独轮小车和挑担摆摊设点的小商贩,售卖一些包子馒头或者茶水小吃等,使得咸阳城因为这些公交车和公交站点的出现,似乎一下子热闹的数倍不止。
  咸阳城的这些变化,文武百官自然感同身受,每天上朝下朝都能看到大街上的喧嚣和繁华,人来人往到处都是喜笑颜开的民众,而因为这些售卖饮食的商贩出现,还解决了许多大臣和官吏吃饭的问题,许多官员早上特别喜欢就在家门口附近的公交站牌附近买上倆包子和一碗豆浆边吃边喝,同时还能听到附近食客的交流,天南海北都有,实在是一桩乐事,就连李斯蒙毅这些上卿,到午时散朝耐不住饥饿,有时候也会在路边的摊点买一份煎饼果子或者春卷充饥。
  因此朝堂之上,因为最近这些变化官员们争吵的比较厉害。
  有人非常认同内需论的说法,认为松解商律可以刺激商业的投资和发展,以消费带动经济,这样下去咸阳就会越来越繁华,而不是像以前那样大街上都是死气沉沉的状态。
  因为这半年来,从清河园开业起,咸阳有了与以往不一样的变化,在清河侯的建议下不仅延缓了半个时辰的宵禁时间,而且还提议允许平民摆摊经营,这些小政策皇帝看在清河侯的面子上丝毫没有犹豫的就答应下来,但自从实施之后,咸阳的大街小巷便越来越热闹,而且在清河园的模式影响下,大量的商贾开始装修比较宽敞的商铺和杂舍,售卖的物品也开始变得琳琅满目起来,不仅有牙膏牙刷、茶叶瓷器、美酒果醋这种高端的消费品,油盐酱醋、成衣鞋帽、折扇雨伞、竹木家具等也都比以前多了许多,所有人也都感觉到了巨大的方便。
  这些变化有目共睹,谁都无法抹杀清河侯带来的功劳。
  但也还是有许多官员对于这种变化越来越警惕,认为允许平民经营会让许多人不再专心务工和种植庄稼养殖牲畜,对大秦的农业稳定不利。
  但无论如何吵嚷,皇帝都没有发表任何表态。
  李斯和冯去疾蒙毅这些位居顶端的官员也基本不参与这些话题的讨论。
  因为这些事已经既成事实,如果再次严令取消这些经营,必然会造成生活中的许多不便,也会引起咸阳民众的不满,而且还会得罪清河侯,殊为不智。
  而咸阳城这种近乎于润物细无声的变化,一切都瞧在皇帝的眼中,因为几乎每日都会有大量消息通报到宫中,皇帝也从其中慢慢体味到了这种变化带来的好处。
  只是废除压制商贾的律法是祖宗传下来的国策,从商鞅开始一直到现在,虽然其中有过一些松解,但却并未触及根本。
  一旦完全废除这些律法,带来的后果皇帝还无法估量,因此在反复犹豫之中时常会召集三省六部的官员和一些王侯公卿、士族大夫进宫商讨此事,但结局依然是吵嚷不休,立场各自不同。
第627章
水车磨坊
  咸阳城内公交公司带来的变化虽然很大,但远不如城外的变化大,上到皇帝下到贩夫走卒,最让人关心和每天都要讨论的都是渭河大桥的进展速度。
  半个月过去,大河两边的引桥已经初具规模,挖开的河堤用青石砌出来宽大的石墙,这些石头都用水泥砂浆粘合在一起,干透之后宛若钢铁一般坚固。
  两岸堆放的建桥用的水泥砂石钢筋宛若小山一样。
  河中心的沙洲已经成为了工地的中心位置,照样堆砌着大量的木竹石料,两座桥墩已经浇筑即将完工,河水之中用粗木和竹子搭建的脚手架已经即将连成一体,看起来密密麻麻如同一座竹木搭建的墙壁一样将渭河两岸连接在一起,看起来非常壮观。
  下方七八里外的水坝已经早已修好,磨坊也已经修好,今天是安放大铁磨的日子,因此陈旭一大早便乘车到了大水车的位置。
  这个消息前几天就已经被好事的围观者透露出去,因此一大早水坝附近便围堵了上万民众,骑马的,乘车,骑驴的,推车挑担的,上到王侯公卿,下到贩夫走卒,熙熙攘攘把水坝附近围的水泄不通,喧嚣之声沸反盈天,吵嚷喧哗之声咸阳城都听的见。
  “快,让开让开,侯爷来了!”人群吵嚷喧哗之中让开一条路。
  陈旭的马车在一群护卫的护送下从人群散开的通道中行驶到河边。
  “参见侯爷!”陈旭下车之后,赵擎胡宽史禄麻杆公输胜等人带着一大群管事和匠工一起拱手迎接。
  “免礼!”陈旭摆手下车,看着已经运送到河边的一副巨大铁磨,走上去挨着转了一圈观看了一遍。
  这幅大铁磨的直径和工厂的那副大铁磨直径差不多,重量五千余斤,底下的一扇稍薄一些,上面一扇稍厚一些,而且扇体四周还有一圈均匀分布二十根圆形铁齿。
  有了上次的经验,这次的大铁磨浇筑非常顺利,从制模到浇筑完成只用了六天时间,中间没有出现任何意外,然后动用了一辆特制的铁轮铁轴的四轮马车,用五头犍牛和上百刑徒才将这副大铁磨运送到河边。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09/107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