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吃相(校对)第49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94/1072

  但秦始皇知道了西域之外还有另一番天地,必然不会置之不理,他要实现陈旭所言的帝王之道,就需要不断的开拓进取。
  但面对西域和西方诸国,大秦心有余而力不足,强行采用郡县制并不是良策,因此陈旭提出的分封诸位皇子的建议刚好可以化解这个难题,因此秦始皇便特别上心,拉着陈旭在紫宸殿足足聊了一个时辰,茶水喝了两大壶。
  巳时末,陈旭从皇宫出来。
  一边走路一边不断的摸着肚皮打着茶水嗝。
  他感觉肚皮都在晃荡。
  但今日收效显著,只要大秦按照他的计划慢慢发展下去,十数年之后,大秦自然又是另一番不亚于盛唐的繁华盛世。
第743章
警察系统
  ……
  裁军之事已成定局。
  皇帝谕令一下,顿时三省六部全都如同一架巨大的机器瞬间开动起来,无数命令从三省六部的府衙派发出去,大量通传文书的军卒手持令牌从咸阳四门呼啸而出将政令通传天下。
  同时作为朝堂喉舌的咸阳都市报也在三天之后最新一期的报纸上刊登了裁军之事,并且还把详细的裁军细节和裁撤将卒的安置情况也写的一清二楚。
  陈旭这三天也没闲着,因为被刑部令阴戊抓了壮丁。
  裁军之事几乎是陈旭一手策划和推动的。
  普通官员不清楚,但李斯冯去疾蒙毅这些老狐狸肯定知道,虽然不能当面指出来,但彼此却心照不宣。
  从西北三十万大军之中再次遴选三万年轻勇武的兵卒组建部队,采用同样的马卒装备和训练方式,负责镇守长城沿途的边关,数十个关口分配下来也只不过数百上千人而已,这些人马西北郡县就能供养,一下子就让朝堂的压力减少了一大半,这件事兵部已经妥善安排下去,谕令已经送往西北军营。
  还有就是遴选有军爵在身的将卒,这些人将转变成为地方警察,这件事最为复杂,全国三十八郡九百余县都要设置警察署衙,单独组建一个陌生的系统繁杂无比,千头万绪都要刑部去负责,作为刑部令的阴戊直接把自己满脑袋头发都差点儿揪光了,最后苦着脸去找冯去疾,冯去疾自然撂盘子让他去求陈旭。
  因此陈旭只好在刑部署衙上了三天的班,从刑部设置警察署,郡城设置警察厅,县城设置警察局到乡镇设置派出所,一条龙的帮助阴戊梳理清楚。
  警察不同于军卒,主要不是打仗,因此配备的武器也简单的多,最多只能配备刀剑和轻驽,马匹也主要是军队淘汰下来的战马,但这些西北军营都有大量的储备,按照郡县乡镇分配下去,大致能够保证分配。
  基层乡镇派出所设置所长一名,由游缴担任,按照百户一人配备基层警察,将以前归属于亭长的亭父、求盗两个职务收归派出所,而亭长则作为乡镇干部彻底变成了乡吏不再负责安全事务,派出所照样听从里典或者啬夫的领导,但直接的顶头上司不再是县尉,而变成了县城的警察局长。
  县衙设置警察局,局长一名(武爵六级以上),官职八品,副局长一名(武爵五级以上),捕头一名(武爵四级以上),典狱一名,各自负责警务、缉捕和监狱的管理,将以前的狱掾、狱吏、狱卒皆都纳入警察局管理。
  郡丞设置警察厅,设置一名厅长和数名副厅长,负责管理全郡的警务和侦缉抓捕以及监狱和刑犯的管理。
  刑部下属的警察署同样设置一套新的领导班子,根据裁撤的将卒军爵高低进行调配。
  根据户部统计,整个大秦眼下登记约有两千七百万人口,这个人口是登记在册的成年人口,没有计算未成年的孩童,共计八百余万户,按照百户分配一名基层警察,安置裁撤的兵卒将近九万余人,实际上这个数量是不止的,因为像动辄数万数十万户的繁华郡城来说,基层警察的数量还要翻倍,因此光是基层警察就能安置下去十余万,这对于当地郡县来说是一个巨大的压力。
  为了减少钱粮开支,减轻当地郡县突然多出来的这些警察俸禄的压力,冯去疾专门还组织刑部、户部和吏部的官员进行了商讨,因为警察相当于普通官吏,不再是将卒,因此在待遇方面要降低到和同等级官吏的官秩水平,一级军爵担任基层警察,年俸从五十石降低到三十石,但会根据军爵分配田产和房产,其他各个级别俸禄都有不同的削减。
  这是强制性的削减,反对无效,如果不愿意服从分配将会被剥夺军爵赶回家种地。
  因为以前当兵的俸禄都一直是拖欠状态,朝廷根本就无法兑现,眼下既然可以打折兑现,所有的军卒不可能不接受,而且军令严苛,一旦不服从调配就是违背军令,谁都不愿意在这种机会面前犯二,至少接受了回去还是官吏,有粮饷可以吃,远比耕田种地强的多。
  对于警察系统的组建陈旭还是非常用心的。
  毕竟这是他穿越到秦朝之后第一个参与建设的国家统治机关,警察将会成为以后大秦稳定的核心体制,将把整个大秦从乡村到京师都监控管辖起来,所有不轨之徒都将在警察的管控之中。
  而且裁军也是陈旭暗中主导的,安置裁撤下来的将卒也是陈旭一手策划的,他必须把这件事帮忙安排到尽善尽美的地步,不光要让皇帝满意,还要让所有裁撤下来的将卒满意。
  根据陈旭提供的裁军三策,基本上西北三十万大军都能够安排妥当。
  “警察署衙的策划基本上就是如此,余下的就该尚书省去筹备完成,冯相安排的任务旭也算是圆满完成了!”
  紫英殿尚书省府衙内,陈旭喝着茶笑着对冯去疾说。
  “此事多亏清河侯帮忙,如此复杂的署衙构建,若是让老夫和六部来策划筹办,不知道又要浪费多少时日,没想到清河侯短短三日便将其归纳的清晰明白,而且还对各层署衙的管理制度也整理的井井有条,眼下只要刑部按照清河侯这份策划安排下去,半年之内警察署衙必然能够走上正轨,老夫多谢了!”冯去疾拱手对陈旭行礼。
  “冯相谬赞,警察署衙筹备完毕,必将成为我大秦稳定的一块重要基石,职责重要不亚于一支数十万的大军,再辅以郡县尉卒,大秦民众必然会得到安宁的生活环境!”陈旭笑着拱手还礼。
  “的确如此,裁撤西北三十万大军,重新设置警察署衙,不光不会让我大秦混乱,反而更加安稳,此策是老夫任右相以来感悟最深的一次革新,此为千古未有之谋划,必将对后世影响深远,特别是捕快这个职务让老夫感悟最深,精选武功高强善于跟踪追捕之人专门缉捕重犯,必然让那些杀人越货者无处遁行,大秦治安将不同以往混乱也!”
  “捕快职务的确重要,但眼下刑案侦缉之术还很薄弱,冯相可以在刑部筹措成立一个警察学院,专门收集一些对刀创剑伤以及内外伤势精通的医士以及对毒药有特别研究的术士参与对于伤者或者尸体的判断剖析,这样可以快速的分析判断凶手的身份来历,同时也增加审讯方面的训导,免得有屈打成招导致冤假错案发生!”陈旭提醒。
  “嗯,清河侯提醒的很有道理,此事我会让阴府令去办!”
  “对了,关于警察安置之事旭还有一点建议!”陈旭想起一件事。
  “清河侯请讲!”
  “如今东方道已经开始修建而且进展顺利,一旦修好必然会成为我大秦连通东西的主干道,每日来往的商旅不计其数,运送的货物也将堆积成山,必然会发生许多偷盗抢劫甚至杀人越货之事,因此需要加强防范,旭建议成立一支东方道特别警察,在沿途的物流市场和服务站设置派出所,安置一批警察专门巡逻和维持东方道来往商旅和货物的安全,同时也可以辅助缉捕重要案犯!”
  “不错不错,清河侯此言大有道理,东方道如今修筑如火如荼,老夫已经听说有工程队和民工遭遇流民抢夺财物之事,老夫马上就让阴府令去筹办此事!”
  “那旭就不打扰冯相办公了,告辞!”
  陈旭站起来告辞,冯去疾把陈旭送出紫英殿之后转身让人去刑部把阴戊叫过来安排东方道特别警署的事情。
  ……
  二月翻过进入三月,天气越发的温暖。
  几场春雨之后,山川大地尽皆绿意盎然。
  巍峨的太乙山脉在蒙蒙烟雨之中翠绿如黛,仿若苍龙一般俯卧中原大地。
  东方道上依旧喧嚣热闹,来来往往的民夫和刑徒工奴光着膀子推车挑担,驱赶着牛马来回奔忙运送砂石水泥和建筑材料。
  从东到西绵延两千余里的道路上,到处都是筑路大军在挥汗如雨的忙碌。
  挂着东方道筹备总署和大秦都市报记者吊牌的人骑马乘车时有来往,作为撬动大秦经济发展的大动脉,作为一项史无前例的巨大工程,作为清河侯陈旭与左相李斯两人亘古未有的赌约,整个大秦天下的人的眼光都被这条路吸引,每一期的报纸上,都有大量记者撰写大量新闻稿件报道各段的修建进度和期间发生的一些事情。
  某处的桥修好了,某处的山岭被用太乙神雷炸开了,某处的水泥厂投产了,某处因为争抢砂石发生械斗等等。
  反正整个东方道上发生的事情事无巨细都会被报道出来,而且天下百姓也喜闻乐见津津有味的去品读传播这些鸡毛蒜皮的事情和变化。
  而一个月过去,陈旭家播种的胡椒苗已经长到了一尺高。
  趁着一场淅淅沥沥的春雨之后,陈旭带着府上一群家仆和几个庄户正在移栽胡椒苗。
  而为了栽种这些来之不易的宝贝香料,陈旭让人平整了足足三亩最肥沃的粮田,而且还下足了肥料。
  三月到九月深秋,还有六个月的时间,希望这些晚播的异域作物能够生长成熟。
第744章
锤一下就好
  “侯爷,侯爷~~”
  远处一匹快马疾驰而来,很快冲到田边,麻杆满脸兴奋的从马上跳了下来。
  陈旭甩了几下满手的湿泥站起来满脸不爽的说:“别让马把我的胡椒苗吃了,何事这般兴奋?”
  麻杆赶紧把马拉着往后退了一丈远才激动的说:“侯爷,我们找到了一种制作轴承的好方法,装好之后弹珠再也不会掉出来了!”
  “真的?”陈旭顿时也激动起来。
  “真的真的,一个工匠偶然发现的方法,竟然可以把大小合适的钢弹子刚好装进内外套环之中,转动的时候竟然没有丝毫间隙……”
  “走,去工厂看看!”陈旭把手里的铁铲递给旁边一个家仆,然后在水塘里把手洗干净之后翻身上马,带着几个侍卫跟着麻杆去工厂。
  眼下的试验工厂和以前已经有了很大的区别,管理依旧严格,但里面规划的更加井井有条,除开打铁坊和炼铁厂之外,多出来一个玻璃厂和一个轴承厂,还多了一个综合实验室。
  玻璃厂已经开始大规模的制作玻璃器皿,杯碗盏碟和火烛油灯的灯罩,这些制作好的器物都会摆放到清河商店专门售卖,价格昂贵,比瓷器还贵,主要还是因为对于纯净石英砂的筛选目前存在很大难度,再就是所有的玻璃器皿都是采用蜡范法铸造,效率低下不说成品率也不高。
  即便是最简单的平板玻璃,制造照样困难,目前玻璃厂最大只能够浇筑尺余见方的玻璃,先用最细的泥浆自然平流成为平整泥范,然后充入石蜡合范,最后浇入融化的玻璃汁液,冷却开范,因为冷热不均或者保温措施以及其他原因,一般十块能够成功四五块的样子,代价巨大,一个学徒带一个帮工一天也就能够成功做出来一两块,整个玻璃厂一共不到二十个学徒,光是满足马车厂的需求都不够。
  不过玻璃这种东西和瓷器一样,属于奢侈消费品,产量低可以价格卖高一些,而且也不是生活必需品,因此陈旭也并没有特别在意,即便是做多了普通百姓还是消费不起,而且玻璃制品运输困难,眼下销售范围也仅限于咸阳城,别处的清河商店都没供货,也供应不上。
  综合实验室一个单独的厂房,目的是把科学院研究的一些东西在这里制造出来,比如改良的脱粒机和拉坯机都是在这里首先制作出来的,而且还在改进和设计不同大小的水车和水磨,科学院的一群工匠几乎一天到晚泡在里面,叮叮当当敲打的声音不断传出来,链条齿轮转轮连杆等机械传动都在这里做研究。
  陈旭来看过两次,也指导过两次,看起来很热闹,各种齿轮看起来有模有样,但其实效果惨不忍睹,没有深厚的几何功底,没有抛物线理论,没有精密的加工仪器和车床,齿轮制造出来也只是看起来像而已,两个用同样的模范铸造出来的齿轮之间配合都会出现极大的误差,也就是说轮齿的大小和距离无法做到完全一样。
  至于自行车,陈旭已经短时间内不报太大希望了。
  至少通过一根链条让大小两个不同的齿轮完美无误的联动不出现错误,这个难度不是一般的大,远远超出了这个时代的工业设计和制造能力,光是一根链条就足足折磨的一群工匠嗷嗷叫,几个负责链条的工匠面前的工作台上,摆满了各种大大小小的铁片、插销和滚轴等东西,一点到晚红着眼睛坐在桌前叮叮当当的敲打。
  不是为了陈旭那一万钱的奖励。
  而是这些人都已经陷入了对于齿轮和链条这些高端机械设备的狂热之中。
  这是另一番天地。
  一番和以往所见完全不同的机械天地。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94/107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