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吃相(校对)第55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50/1072


第820章
传授兵法
  ……
  一月转瞬就将过去,天气变得越来越暖和。
  渭河两岸的冬麦已经长出尺余高,沿河两岸的花草也破土发芽,一些不惧寒冷的树木也开始吐蕊开花,许多爱美的大小娘子也都已经迫不及待的换上了薄薄的春裙。
  春天在不知不觉中已经再次来临。
  这段时间,陈旭除开在清河别院陪伴已经怀孕的嬴诗嫚之外,也抽空召集蒙云等一群纨绔和张苍胡宽还有内史府、户部的官员工匠考察了渭河两岸好几个地方,最后敲定了蹴鞠商业广场的修建位置。
  渭河北岸的咸阳城已经人满为患,而且还有一些宫殿正在陆续修建,早已没有一个合适的地方,虽然东门之外的渭河大桥附近的河滩地方足够开阔,但因为地势比较低,不适合修建超大型的建筑,因此经过数次考察之后,陈旭和内史府的官员经过商议决定把这个蹴鞠场修建在渭河南岸。
  华阳宫和兴乐宫之间有一大片空地,有农田也有农户,还有一些没有规划修建的民房,这些房子大多都是夯土木石结构,大部分还是茅草屋,稀稀拉拉连成一片看起来非常杂乱无章。
  最主要的是这个位置靠近河岸,距离渭河大桥并不远,修建之后几乎处在咸阳宫和长安宫的中间地带,按照内史府和皇帝长远的规划以及陈旭对于未来咸阳的发展来看,这里绝对会发展成为一座新城,以后绝对是最繁华的位置,提前在这里修建一座综合性的商场,加上蹴鞠场带来的效应,很快就会聚拢大量的人气,只要好好规划一下,几年之后这里就会形成一个非常繁华的区域,大量在咸阳城内找不到商铺和位置的商贾都会往这里聚集。
  地方找好之后,内史府的动作非常快,两天之后,陈旭专门上朝向皇帝提请修建这座工模宏大的商业建筑,内史令齐宕也在朝堂之上提交了蹴鞠场的规划方案,三省六部当朝讨论之后皇帝大袖一挥决策完毕,下发谕令修建蹴鞠商业广场。
  至此从去年蹴鞠大赛结束之后陈旭打算修建蹴鞠场的事情终于算是正式启动。
  而随着皇帝谕令的发布和消息的传开,这个投资超过一亿的大项目一下让整个咸阳再次躁动起来,无数商贾络绎不绝的到科学院来打听工程的事情,都想在其中分到一杯羹。
  因为根据华夏都市报上登载的蹴鞠场规划和招商广告,这个综合商业广场将消耗超过渭河大桥数倍的水泥砂石钢铁以及各种配套的竹木脚手架和框架等物资。
  光是这些材料,就足以让许多参与修建了东方道的工程队赚的盆满钵满。
  而最为高兴的还是开设水泥厂的商人。
  只要这个项目开工,大量的水泥又有了销路。
  不过这些事和陈旭没有了多大关系,资金到位,蹴鞠场项目立项,杨堃再次摇身一变成为了咸阳蹴鞠商业广场开发公司的主管,开始招兵买马筹备原材料,胡宽也召集了科学院的匠工开始组建工程队,张苍也带着一群匠吏开始测量和规划这个商业广场的具体修建方案。
  而为了加快这个项目的建设速度,陈旭也提出了可以用混凝土预制板材和空心水泥砖,这些都由工程队负责去试验。
  而随着新商律的推出,短短一个月过去,咸阳城突然之间就开始涌现了大量的商铺,因为粮食布匹不能再作为钱币结算,因此粮食布匹的地位很快开始衰落变成了日常消耗的商品,光是粮店和布店整个咸阳城就多出来上百家,同时还有大量的成衣店、饭店、药店、糖酒糕点、笔墨纸砚、曲园杂舍等也都雨后春笋般的出现,各种竹木陶器茶叶瓷器的供应也变得越来越充足,南来北往的商人将大秦各地的商品和特产都运来咸阳。
  因此这个春天,咸阳比往年更加热闹繁华。
  来往的商旅几乎将渭河大桥堵的水泄不通,长长的货车如同蚂蚁一样从桥上通过,然后分流到渭河两岸。
  除开咸阳之外,全国各地的商贾几乎突然一夜之间就活跃起来,都从以前那种战战兢兢蛰伏的状态开始大摇大摆的经营买卖,各个郡城县城甚至乡镇,都突然热闹无比,大量的平民都跳着担子背着背篓推着独轮车把冬天采挖的药材山货运送到集市上售卖,而且再也不用担心被官吏兵卒打骂驱赶甚至没收财物了,而且这些小买卖还不用缴纳税款。
  而集市上,商人工匠也把大量的竹木陶器甚至还有珍贵的瓷器红酒摆放出来售卖。
  只要合法经营,合法纳税,只要不是售卖违禁的弓箭刀枪和以次充好等行为,官吏也不会太过苛刻。
  商贾的春天,在始皇帝三十一年的这个春天同时来临。
  秦律重农抑商的格局终于被打破,大秦开始进入了商业的蓬勃发展时期。
  粮食连续三年增产,商业开始井喷,大秦的繁华已经展露苗头。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虽然这一切是为利字驱动,所谓无利不起早。
  利之所在,商人便将无处不在。
  哪怕最为遥远的巴蜀黔中和西北边郡,也到处都能看到商贾活跃的身影。
  而正是有了这些商贾,大秦东南西北的物产才能源源不断的运送到不同的地方,物流因此也成为了一个巨大的市场。
  东方道已经全线通行,就像当初陈旭策划展望的一样,这条坦道通途完全将阻挡货物来往的梗阻打通,来往于东西两地的货物如流水一般沿着这条大路运送,然后依托五个巨大的物流市场进行储存转运,带动了沿途的郡县乡镇也瞬息之间繁华起来。
  二月底,皇帝在朝堂颁布谕令,将在上巳节之后再次巡游东南。
  而这一次巡游的主要线路就是东方道。
  王贲、李斯、蒙毅、陈旭皆都要随同皇帝巡游,冯去疾照样留守咸阳主持朝堂政务,公子扶苏协同理政。
  而在这个谕令下发之后,李斯专门入皇宫一趟,但不知道和皇帝说了什么。
  当然李斯作为皇帝最为倚重的上卿,三天两头进宫和皇帝奏对,也没什么人在意和关注这件事。
  在跟着皇帝巡游之前,陈旭做了一些列的安排,先把十个已经熟悉了火铳和手雷操作的少年和做好的几百条火铳还有火药手榴弹送回清河镇,让老爹在家开始教那五百少年训练火枪的射击训练。
  然后针对侯府和别院的安全,也留下了二十个少年每天要背着火铳巡逻,不过在这些都是以防万一,侯府家仆护卫数百人,加上又在咸阳,安全还是有拥有足够的保障,因此陈旭也叮嘱这些少年不到迫不得已不要动用火铳和手雷。
  剩下的二十个少年将会跟着他去东南巡游贴身保护自己的安全。
  而在离开之前的重点还是已经开始开挖地基的蹴鞠商业广场,陈旭几乎隔一天就要去巡视一趟,根据不同的情况提出一些后世建筑的格局和经验,以保证这个投资上亿的工程能够顺利完成。
  韩信本来也想跟着陈旭去东南玩耍,但被陈旭拒绝了,经过一年多的学习,韩信如今也有了很大的变化,虽然依旧贪玩,但学习却深得安鱼梁赞赏,数次提到韩信是他教过的最聪明灵慧的学生,将来一定会有出相入将的机会,这种夸奖也让韩信非常得意。
  “兄长此去可能要到数月时间,你在家要照顾好两位嫂嫂和妹妹,学业也不要荒废,你以前一直想当一个匡扶社稷的大将军,我这里有一卷兵书,你拿去好好参研,但切记不能外传!”
  陈旭把当初黄石公留下来的太公兵法送给韩信。
  “太公兵法?”韩信看着竹简上的几个古篆惊喜不已。
  “你听闻过?”陈旭好奇的问。
  “我是听英布说起过一次,这一册兵书还是兄长数年前去下邳所得,听闻来历神秘莫测,没想到兄长竟然把他传给我!”韩信兴奋的点头。
  “嗯,英布如今去了西域大营,他武功高强,几年下来必然得封侯之功,你虽然年幼,但今年也已经快十五岁了,等我巡游回来之后,安排你也去蒙将军麾下效力,因此你要熟读这册兵书,对你将来会有莫大的帮助,说不定将来也能封侯拜爵位列朝堂,成就不会比兄长低!”
  “我……我如何敢跟兄长比,不过我一定会好好学习这卷兵书,将来不给兄长丢脸!”韩信脸皮涨红的摇头。
  “呵呵,何来丢脸,你我兄弟荣辱一体,将来你功成名就,你娘也会高兴,你先去吧,我稍后还要给子婴殿下上课!”
  “是,兄长,弟告退!”韩信施礼之后抱着一卷兵书兴奋的离开。
  坐在书房看了一会儿书之后,门卫管事来报,公子扶苏带着子婴前来拜访,于是陈旭整理衣服头发出门迎接。
第821章
扶苏的焦虑
  一年多过去,子婴断断续续也跟着陈旭上了十多节课,随着子婴的年龄增大,也变得更懂事,今年已经八岁,性格虽然有些腼腆,但行事有模有样而且彬彬有礼,是一个非常好的帝王坯子。
  至少在陈旭看来是这样。
  作为皇族,作为将来陈旭要支持踏上皇帝宝座的大秦继承人,首先要求不能是个暴君,通过一年多的观察,子婴的性格非常温和,学习也非常认真,每次都能很好的完成陈旭教授的看课程,最主要的是对陈旭每次提出的一些拐弯抹角的奇怪问题都有一些自己的想法,虽然这些想法每次都让扶苏很生气,但却深得陈旭喜欢。
  大秦未来的发展会日新月异,许多后世的治国方略和理论陈旭都会慢慢引导,那些东西非常具有颠覆性,眼下是绝对不能够说出来的,不然可能会被秦始皇关进大牢之中养起来,但在潜移默化之下,子婴可能就不会排斥陈旭的这些理论,不过这些事情言说尚早,只等几年之后那次所谓的大劫来临,陈旭才能做出最后的决定。
  如果皇帝真的不能扛过那到坎,那么所有的安排就会如同风暴一般展现出来,李斯胡亥之流都不能翻盘,除非他死!
  至于扶苏能不能上台,陈旭还有诸多犹豫,就像秦始皇的担心一样,扶苏从小接受儒学的熏陶,虽然眼下也在不断的学习荀子的治国理论,但已经形成的根深蒂固的思维习惯是很难改变的,最主要的是扶苏上台陈旭也无法掌控其后大秦的发展,如果推倒一切法术治国的方略而大力弘扬儒学,恐怕中国会再次走上后世的道路,这是陈旭绝对不想看到的。
  儒学治国不是不好,而是儒学会不断湮灭开拓创新的思想,只要儒家学派占据朝堂,遵循各种周朝古礼,各种条条框框还是会慢慢出现,这就像一棵果树一样,种子已经决定了这棵树将来会大致长成什么样子,因此治国最好的方法就是在法术治国的根基上,不断嫁接百家理论,让这棵树长成一棵硕果累累的样子,而不是让其长成一棵参天大树但结出来的果实又苦又涩。
  差不多一个时辰之后,陈旭给子婴上完课,这才再次来到客厅和扶苏喝茶聊天。
  “扶苏殿下,因为上巳节之后旭就要陪同陛下去巡游东南,可能几个月不能给子婴上课,因此今日教的课程略微有些复杂,请回去之后请督促子婴好好完成学业!”
  “有劳少师,回去之后我一定好好督促!”扶苏赶紧拱手行礼。
  “其实也不用太过苛求,子婴毕竟还年幼,正是喜欢玩耍的年龄,我送了他一套最新出版的《诗》经,让他抽空诵读即便,腹有诗书气自华,大秦之未来,繁华盛世可期,子婴作为皇长孙,将来必然会有大作为,因此既要懂治国之策,还要有人文之思想,我华夏先贤留下灿烂典籍,皆都可以择优诵读,学术自由,思想自由,华夏才能正真立足天地传承万世!”
  “少师字字珠玑,扶苏受教!”扶苏再次拱手。
  对于陈旭,他现在是越来越佩服甚至是敬仰,无论是陈旭天马行空般的想法还是迥异常人的所作所为,都让扶苏感觉到陈旭的深不可测。
  而作为一直碌碌无为的大皇子,他现在几乎把一切都寄托在陈旭身上,他能不能当皇帝不太抱有指望,但如果有陈旭的支持,将来子婴登上皇位的可能性非常大,至少在能够影响皇帝决策的满朝文武公卿来说,陈旭是当仁不让排在第一位的,现在即便是李斯在气势上都要若上几分,朝堂之上,已经不是以前李斯一人独揽朝政左右皇帝决策的唯一局面。
  虽然对于当皇帝扶苏还有很大的希冀。
  但只要皇帝一天不立储君,他便一天不能安下心来,何况储君之位也并非非他莫属,因为前几天,他便在宫中隐隐听到一个不太好的消息。
  看着扶苏满腹心事的模样,陈旭好奇的放下茶杯笑着说:“殿下似乎有心事,可否说出来让旭帮忙参详一二?”
  扶苏沉默片刻之后微微点头:“前几日左相曾经入宫面见皇帝,事后我从宫人口中听得一个消息,似乎皇帝有意立下储君!”
  “什么?”陈旭豁然站了起来,然后很快又神情恢复坐下说,“此消息是否属实?殿下可曾打听到陛下欲立哪位公子为储君?”
  扶苏摇头:“此事并不曾明晰,我只听宫人言说听见李相和陛下隐隐提到了胡亥!”
  “咔嚓~~”
  陈旭仿佛听见一道惊天霹雳从天而落砸在他的灵魂之上,一下将他劈的神魂都在颤抖。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50/107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