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吃相(校对)第64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41/1072

  如果有相机的话,陈平一定会拍下几张陈旭亲自劳动的画面一起刊登,可惜没有,不过这也不妨碍陈旭因为一次小小的劳动场面再次成为整个咸阳民众关注和热论讨论的话题,引得一些王侯公卿纷纷效仿还专门请个记者来写几句,就连皇帝在朝堂之上还开口询问胡蒜是何物,在得知是一味堪比胡椒的重要美食作料之后,还特地安排兵部在来往于陇西军营的兵函之中提到要从西域大量收集胡蒜种子带回来培育种植。
  因为光是一个胡椒如今便搅动咸阳美食界,无数王侯公卿达官贵人都以能够在清河酒店吃到一块鲜香美味的胡椒牛排为荣,吃一块会津津乐道好几天。
  不过胡椒珍贵,陈旭去年种植的几乎都拿去做了种子,今年虽然农庄依旧栽种了不少,也收获了不少,但在陈旭看来还是不够吃,大部分还是安排人送到南方栽种去了,因此要想购买非常困难,价值依旧堪比黄金。
  按照陈旭的安排,胡椒要想成为餐桌上的日常佐菜香料,起码也是十多年之后了,而且产量很低种植成本却很高,即便是农业发达的后世,胡椒和花椒一样,还是论两售卖的高档香料,优质的胡椒还是数十上百元一斤,普通老百姓吃不起。
  而在大秦这种百分之九十九的人还为果腹而斗争的苦难时代,每家每户都有几十几百亩的农田庄稼要伺候,更加没有心情来种植了,而且胡椒种子贵重,普通百姓卖不起,一两种子就是一两黄金的价格,陈旭只能期待那些买得起的富豪商贾和达官贵人买回去之后在自己的农庄安排家仆种植一些,这样推广的就更加缓慢了。
  不过这件事倒是不急,因为普通老百姓吃肉的机会少,吃牛羊肉的机会更少,胡椒也用不上,吃得起的还是那些有钱人,产量和销量不大也不影响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繁荣。
  除开大蒜之外,让陈旭惊喜的自然就是芝麻了。
  虽然这些芝麻黑白黄褐颜色杂乱无比,但的确和后世的芝麻没有太大区别,唯独就是品相太差。
  芝麻啊,这可是好东西,有了芝麻就可以大规模种植然后炼制香油,这样就可以摆脱如今大秦民众食物中油脂不足的困境,眼下虽然陈旭开发出来了茶树油,但茶树籽产量稀少,油茶栽培也需要很长时间才能挂果,而且产量也并不高,不适合大面积的种植和推广,但芝麻就不同了,这就是一种典型的油料作物,一年一季和其他五谷差不多,产量虽然同样不高,但农耕文明的优势是什么,那就是勤劳和稳定,只要种下之后总能收获一些,即便是不用来榨油,捣制成芝麻酱也是一样极好的调味作料。
  因此在拿到这些芝麻之后,陈旭便迫不及待的让人制作了一把细密的网筛对芝麻过滤,将筛选出来的饱满颗粒让管家收好,等到开春之后选择一块通风阳光充足的良田种植,至于剩下的一些颗粒弱小的干瘪芝麻,则炒熟之后熬了一些果糖混合着米花做了一大块芝麻米花糕,这种带着浓香味道的美食让品尝过的人都赞不绝口。
  至于产自月氏的核桃,样式倒是和中原的山核桃差不多,不过个头要大上许多,皮薄仁大,油头十足,用来榨油肯定也可以,但毕竟是一种坚果,不适合像农作物一样每年一季的种植,只能选择一下个头大的送去农学院,让开春之后选择一片山坡种下去,等上个十年八年或许就能吃到薄皮大馅儿的西域核桃了。
  就在陈旭陪着三个老婆在家吃着香喷喷的芝麻米花糖的时候,宫中内侍前来传旨让他进宫,他只好洗漱换衣收拾一下进宫面圣,同时还带去了一些新做的芝麻米花糖。
  等入宫之后陈旭才知道,竟然是熊山侯屠睢已经挂了,而且同样是身中毒箭而亡,带去的六千兵马也被项氏叛军杀的稀里哗啦。
第944章
大秦的内忧
  “爱卿是不是早就推算出熊山侯要遭遇不测?”
  紫宸殿中,君臣二人相对而坐,说完东南传来的急报之后秦始皇郁闷的看着陈旭。
  陈旭摇摇头,“臣只是觉得项氏乃是将门之后不好对付,因此才提醒陛下,看来臣的推测还是正确的,不然若是等到眼下再做安排就来不及了!”
  “幸亏爱卿提醒的早啊,不然东南诸郡真的会混乱不堪,如今通武侯应该已经到达会稽郡和叛军接触,不然再拖上月余后果不堪设想,朕真的没想到,短短不到三个月,项氏竟然就攻占五座县城,匪徒竟然上万,实在是朕太大意了,朕害怕通武侯复蹈熊山侯后辙……”秦始皇脸色极度难看的摇头。
  “陛下无需忧虑,通武侯非是熊山侯可比,短则月余,长则三个月,通武侯必然有好消息传来……”陈旭说到这里停了一下,然后又接着说,“其实项氏反叛也是一件好事?”
  “爱卿何出此言?”秦始皇有些发愣。
  “陛下扫六国一统华夏,铸大秦根基,但却内忧外患不断,内有六国王孙贵族犹在,这是一股极其不稳定的因素,而外则有匈奴东胡袭扰西北边境,也让大秦不得不耗费无数钱粮维持西北三十万大军和百万降卒时刻提防,加之还要防范岭南的越族,这许多的压力让新生的大秦有若孩童般负重前行,内忧外患之下大秦决然无法坚持太久,眼下西北匈胡皆平,百万降卒和三十万大军也都裁撤安置,岭南诸地也已经在蚕食之策下收复大片疆域,大秦各处郡县府库税粮充足,正好是可以开始平息内患之时,项氏造反,时势皆都恰到好处!”
  “爱卿还请详言,项氏造反如何就是平息内患之时?”秦始皇并没有转过弯来。
  “陛下,臣问您一个问题,但您要如实回答臣?否则这个问题臣也不太好回答?”陈旭满脸严肃的对着皇帝拱手。
  “爱卿请问,朕知无不言绝不搪塞!”秦始皇脸色认真的点头。
  这是他认识陈旭以来陈旭第一次用这么严肃认真的态度向他提问。
  “关于六国王孙贵族,陛下以前可曾有过杀心?”陈旭问。
  秦始皇沉默了足足半分钟,神情犹豫不定似乎不知道该如何回答。
  “对于六国王孙贵族的处置,陛下心存仁慈之心,在杀与不杀之间难以抉择,臣说的是否正确?”看皇帝沉默,陈旭接着问。
  “不错!”秦始皇叹了口气微微摇头,“六国贵族王孙与大秦之间牵绊甚深,诸侯之间相互通婚维持王侯血脉,周室虽朽,但周礼尚存,朕一统华夏殊为不易,几乎是殚尽竭虑倾举国之力才有今日之局面,六国的王孙公侯皆都在各地根深蒂固牵连甚广,也得当地民众的敬重,朕若擅杀之,必然民心动荡,但若是不杀,这些人却并不服朝堂统治,一直在民间蛊惑百姓,朕思虑许久,只能把六国的王孙富豪迁居咸阳看管,但项氏这种名门之后,既无王侯之位,又无卿相之名,只能任其在民间发展,天下初定民心混乱,朕实在是管不了那么多!”
  陈旭点头,秦始皇的心态他可以猜到大概,这些贵族太多,杀不得又管不了,慢慢在民间就会越养越大。
  虽然皇帝处置的也算是周全,将大量的王孙富豪都迁到咸阳来看管,但这却也只是权宜之计,只要有项氏这种心存反志的家族存在,大秦又不能尽快的解决内忧外患,造反这种事迟早都要发生。
  而且民间还有一股极大的势力存在,这些人不事耕种整日游手好闲,打架斗殴如同家常便饭,一言不合便会拔刀相向,而且自认重诺守信侠肝义胆,这群人就是侠士。
  季布兄弟,彭越英布韩信龙且等等,甚至还包括沛县的一群流氓,虽然不像季布兄弟这样任侠豪勇打架斗恨,但也在当地欺压平民,乃是当地匪霸,让当地民众甚至官员都敢怒不敢言,惹不起也躲不起,只能任由欺凌。
  “对待这些散落民间的六国贵族陛下左右为难,满朝文武也皆都不愿去触碰,再加上游侠之风盛行,这些因素交织在一起,才会有项氏今日反叛的局面,臣说项氏反叛是好事,就是觉得这是陛下平息内患的一个极好时机!”陈旭说。
  “爱卿是说让朕借这个机会搜捕六国贵族余孽全部杀死?”秦始皇神情有些紧张。
  陈旭摇头:“臣以前就说过,六国贵族其实并无太大威胁,有威胁的乃是他们在民间的声望和根基,只要斩断六国王孙贵族的根基,则其有若无根之萍,很快就会没有支撑渐渐枯死,臣提出过两条建议,一条是轻徭薄赋,一条是松解苛法,双管齐下我大秦必然很快民心安定。此次巡游东南,陛下应该已经见识到了松解商律之后各地的变化非常巨大,这便是一个非常好的开端,实际上按照臣的推测,六国余孽有人反叛之事应该还会往后推移数年,但没想到因为谶书现世,项氏这么快就忍不住造反,在臣看来,这是六国贵族已经感觉到了陛下的不断改革正在阻断他们在民间的根基,让他们感觉到恐慌,无奈之下只能仓促起兵反叛,而这个时机对他们来说并不成熟,实际上他们也已经等不到时机成熟,只要陛下支持臣的改革措施,数年之后大秦必然还会比现在更加繁荣十倍不止,六国贵族在民间的地位和声望则只会更加削弱,如今朝廷的所作所为已是民心所向,支持反叛的也只是那些任侠之辈,这次项氏叛乱虽然看似声势浩大,但东南诸郡却并无太多混乱,朝廷大军一到迅速土崩瓦解,因此臣说的是陛下可以借这个机会进行一次全国郡县的严打……”
  “何为严打?”对于陈旭嘴里蹦出来的这个新词,秦始皇疑惑的问。
  “所谓严打,就是严厉打击那些平日不事耕作游手好闲作奸犯科的地痞闲汉流氓和不遵法令的任侠之辈,彻底压制和铲除这股霍乱民间的黑恶势力,只有如此,普通民众才能安心耕种劳作,许多朝堂政令也才能顺利通达,就如同季氏兄弟一般,竟然能够在关中之地聚集数百人伏击臣,这件事令臣都感觉匪夷所思……因此臣觉得陛下莫要再过姑息,而是需要借助项氏造反的契机在民间用雷霆之势进行一次全国的整治,这样各地官员为了各自治下的安危必然会尽力而为,由此才能彻底铲除这些祸乱国家的群体,不然此事一过,恐怕各地官吏又开始懈怠……”
  秦始皇听的脸皮不停跳动,特别是陈旭提到季氏兄弟,犹如给了他狠狠一个耳光,让他感觉到痛的时候一还有莫名的羞愧和抑制不住的愤怒。
  他愤怒之下谕令大索天下,但如今三个月过去了,匪首季布毛都没抓到。
  “爱卿所言不错,朕明日就会在朝堂之上妥善安排下去进行一次全国郡县的严厉打击,借此机会彻底铲除这些在民间为非作歹作奸犯科之辈!”秦始皇脸色平静下来之后点头。
  “陛下圣明,此乃顺天时应民心之举,天下百姓必定感激陛下的仁义之举!”陈旭不着痕迹的拍了一句马屁之后把带来的一个点心盒打开,露出里面的芝麻米花糖,拿出一块一边吃一边笑着说,“陛下,项氏匪乱不值一提,陛下也无需忧虑,今日臣在家闲的无事做了一样点心,今日顺便带来陛下品尝!”
  “此非米花糕乎?”秦始皇拿起一块端详。
  “陛下切莫品尝,等太官令和御膳房检查之后……”门口一个内侍的话还没说完就被秦始皇瞪眼打断,“聒噪,少师岂能害朕!”说完之后秦始皇把米花糖塞进嘴里细细品尝了一下脸色舒展的连连点头,“虽然是米花糖,但却酥脆浓香无比,爱卿应该是加入了别的配料?”
  “呵呵,正是,上次李顺出使月氏,不光带回来胡蒜,还带回来一种胡麻,就是米花糖中的那些细小籽粒,此物是一种特殊的农作物,可以大面积的播种和收获,不过可惜月氏人不懂耕种之法,都是采摘的野生籽粒,捣烂之后配以牛羊肉佐餐,不过食不得法也,这胡麻不仅可以入菜,也可入药,还可以炼油,制作出来的油脂浓香无比,最适合铁锅炒菜或者凉拌菜品,即便是普通青菜用其炒制也是一道难得的美味!”
  “哈哈,月氏乃是胡蛮,如何懂得播种耕种之法,如今落在爱卿手中,我大秦必然再添许多美食,朕期待之至到时候用麻油烹制的菜肴!”秦始皇一边吃芝麻米花糕一边兴奋感慨,心情舒畅之极,方才心中的焦虑也几乎瞬间一扫而空。
第945章
严打
  ……
  第二天一早朝堂议政,秦始皇没有先行过问东南叛军的情形和朝堂政务,而是发布了一个令满朝文武惊呆的命令,那就是要进行一次全国范围的严厉打击和清剿,目标就是民间那些整日无所事事作奸犯科的地痞流氓和不服法令的侠士。
  此令一出,朝堂哗然,不过此事得到了李斯的第一个响应和支持。
  自古以来违法乱纪者皆都是这些任侠之辈,侠以武乱禁,就是法家给这些喜欢到处打架斗殴践踏法令的阶层的醒目标签,而已侠义自居的墨家就是第一个被打击的对象。
  如今墨家虽然已经土崩瓦解,但由于墨家在民间极大的声望和根基,由此带来的就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侠义之风盛行,而这些人就是法令执行和推广的最大阻碍。
  “关中有匪首季布者,三月前在函谷关伏击清河侯,差点儿让我大秦失去仙家庇护,如此匪乱猖獗,朕如何让天下子民得享安宁耶,朗朗乾坤,朕必不容许这些匪徒肆意践踏法令,传朕谕令,通传大秦所有郡县,将往日违法乱纪者,枉顾法令者,作奸犯科者,欺压平民者皆都抓捕入狱,凡奸盗掳掠伤人性命之徒皆都斩首示众,其余皆都依照刑律从重处罚,若有徇私枉法通匪纵容之官吏,必然罪加一等与强匪同论……”
  “陛下,严厉惩治游侠地痞臣等并无推脱,但如此以来恐怕各地监牢人满为患,每日耗费钱粮也非同小可,还请陛下示下该如何处置!”冯去疾站起来。
  打击游侠闲汉什么的他无所谓,李斯顶帖也在情理之中,因为自古法徒和侠士就势不两立,但只要皇帝这道谕令一出天下必然震动,抓捕的游侠闲汉绝对不会是个很小的数目,因为打击面太广,除开往日可能有违法乱纪犯罪记录的人之外,还有大量的地痞流氓也在其中,而地痞流氓的数量光是咸阳就不知道有多少,许多人成天屁事不干就在大街上游荡惹是生非,即便是被中尉府抓到了也不过是不疼不痒的责罚,最多罚点儿钱或者挨几鞭子然后放了,几天之后又恢复原貌继续在大街上闲逛,罪行太轻还够不上坐牢的标准,送去修骊山陵寝都不够格,因为骊山大部分都是重刑甚至死刑犯。
  而一旦按照皇帝的命令展开全方位的打击,那么最后抓捕的人数可能超过十万都有可能,这些人变成了刑犯必然就要朝廷供给吃喝,这可不是个小数目,最后全部都要落在他尚书省的头上。
  皇帝愣了一下捏着胡须沉默片刻,眼神扫过朝堂,“诸位爱卿可有一个好方法?”
  满朝文武互相瞪着大眼珠子乱瞅。
  皇帝一个命令,大臣就要跑断腿,这没有办法,但按照冯去疾的想法就是这些人抓起来没问题,但却不能白吃白喝,跟着陈旭学习混了三四年,冯去疾已经开始不那么一根筋的天真无邪了,而是对于钱粮充满了怨念,只愿意进不愿意出,出也可以,但不能浪费。
  “陛下,眼下各地郡县都要求修建平坦的水泥道路,臣以为这些地痞游侠正好合用!”工部令宰纮兴奋的站起来。
  “咦,宰工部此言有理,将这些抓捕的地痞游侠全部送去修路,正好解决了日前民夫不足的窘困!”内史令齐宕连声附和。
  “陛下,从去岁开始,各郡县皆都有大量奏书送来,要求修建连接全国郡县的水泥马路,陛下也一直要求开始筹划要用水泥修建新的驰道,这件事已经拖了整整一年,眼下倒是可以开始在全国推行,用这些抓捕的游侠地痞去修路,如此以来就可以解决人手不足的问题,也免得浪费钱粮!”户部令高腾站起来拱手。
  “高户部说的不错,这些闲汉游侠岂可白白养着浪费了粮食,都打发修路最好!”
  “此意最妥,臣等附议!”呼呼啦啦之间,朝堂上站起来黑压压一大片心地不纯洁的官员。
  “既然诸位爱卿赞同此策,那就将谕令快速通传全国郡县乡镇,工部也迅速联合科学院将需要改建水泥道路的驰道和道路规划完备,然后就可以呈报中书省审阅颁布开始修筑,修建道路所需钱粮皆由当地郡县税仓支配,参与承包修建道路的商贾可以商税减半……”
  次日,一个令天下游侠闲汉地痞流氓心惊胆战的严打新闻用粗大的黑体字登载于大秦都市报的头版头条,连带还有皇帝清剿匪徒的谕令,随着报纸的大量印刷和传播,这个消息很快在月余之内便会传遍大秦天下。
  而几乎同时,三省六部的官员也已经开始了严打布置,兵部和刑部作为严打的责任主体,大量的命令从两署雪片般通过驿卒和禁军通传出去,刚刚平息下来的关中首当其冲,大量兵卒警卒从各县衙侦骑四出,拿着县衙的文书和缉捕名单开始新一轮的抓捕,一时间,整个关中的地痞闲汉和游侠流氓风声鹤唳一般又开始东躲西藏,不过这次抓捕力度之大完全超出所有人的预测,各地关卡林立,一旦发现有身份不符者行为躲闪者含糊其辞者皆都被当场捉拿入狱,然后经过简单的审讯之后投入监牢看管,一时间各地监牢人满为患。
  关中之地的抓捕同样随着谕令和报纸的不断传播开始往全国蔓延,而因为这个顺应民心之举,各地平民百姓纷纷拍手称快,平日被当地地痞流氓欺凌的平民百姓都踊跃到当地官衙举报藏匿者,许多人都被从隐藏之地抓捕归案。
  而这次除开抓捕迅速之外,惩罚也相当严厉,只要是平日有过斗殴抢盗之举,被当地官员核实之后直接就会施以黥面之刑,让这些人顶着醒目的标记无法躲藏,无论跑到哪里都会被认出来,至于平日有过奸掠伤人举动的惩罚更加严厉,直接就会被斩断一根手指确认为重犯,刑期至少都是五年以上。
  严打之下天下震动。
  但带来不是混乱,而是在这种恐怖压制之下的全民欢庆,全国各地不光百姓平民踊跃支持,甚至还敲锣打鼓的去县衙感谢当地官吏,而各地也有无数名士赞扬此举的奏书送往咸阳对皇帝歌功颂德,许多感谢奏书被送到报馆登载于大秦都市报上。
  在严打的同时,工部关于修筑全国水泥驰道和各郡县道路的策划也陆续出炉,将一些可以开始修建的道路登载于大秦都市报上展开全国的投标,自从东方道修好之后憋了整整一年的商贾顿时群情激动,特别是各郡县的水泥厂商,全都激动的泪流满面,如今各地水泥厂烧制的水泥早已充塞仓库,虽然都从各种小道消息知道皇帝迟早要修建全国的水泥道路,但只要一天不修,这些水泥一天排不上用场,而且保管不利还会失效造成巨大的损失和浪费,因此看到报纸上的消息之后,几乎全国的商贾都闻讯而动,纷纷跑到当地的官衙询问消息,而各地官员也早已等的心焦不已,三下五除二谈妥招标之事后将抓捕的刑徒一股脑儿的推给这些施工队,然后心里长长的松了一口气。
  一轮席卷整个大秦的基建在始皇帝三十一年的寒冬正式拉开序幕。
  而这一轮声势浩大的基础建设将会持续十年甚至更久,也将会为大秦未来的经济繁荣打下坚实的基础。
  陈旭掌控的科学院工学院成为了这轮基建的主体推动者,大量的匠工匠吏学生散布全国指导道路的修建和验收,而华夏钱庄再次成为了中介主体,大量商贾通过钱庄存贷资金交易货款,使得各地钱庄每天人流络绎不绝踩断门槛。
  十一月底,南方传来一个令朝堂振奋的好消息。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41/107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